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硒是对植物有益的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源添加硒可以有效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且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总结归纳了近年来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和积累规律,以及硒缓解重金属胁迫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比较了硒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胁迫缓解机制的异同点,以期为提高植物抵御重金属胁迫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伤害的途径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提高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作综述,归纳矿质元素、微生物、基因工程及其他增强植物抗重金属胁迫能力的方法,讨论提高植物耐受铜、铝、镉、铅等重金属胁迫能力的作用机理及研究方法,展望增强植物抗重金属胁迫能力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重金属的胁迫下,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光合、抗氧化酶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严重时会造成植物死亡。在植物领域内,需高度重视重金属胁迫植物的问题、寻找缓解甚至消除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机制。基于此,本文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等方面综述了硅对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植物的影响、硅缓解重金属胁迫的机制,为今后研究硅缓解不同植物重金属胁迫的机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重金属的胁迫下,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光合、抗氧化酶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长生理指标都会发生明显变化,严重时会造成植物死亡。在植物领域内,需高度重视重金属胁迫植物的问题,寻找缓解甚至消除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机制。本文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等方面综述了硅对受到重金属胁迫的植物的影响、硅缓解重金属胁迫的机制,为今后研究硅缓解不同植物重金属胁迫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缓解污染土壤中植物的重金属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过量的重金属会对植物产生毒害,影响其正常生长,同时还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食物链,影响粮食安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背景下,生物炭作为新型的土壤改良剂,不仅可以修复污染土壤,还可以有效缓解植物在污染土壤中受到的重金属胁迫.结合国内外文献,本文综述了生物炭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其缓解机制,包括促进植物吸收养分和生长、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吸收、改善土壤理化和微生物学性质、降低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等,并对此领域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硒对植物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硒在植物上的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硒对种子萌发、根系活力、生长、酶活性、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吸收和植物品质等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等胁迫的抗性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硒对植物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对植物的毒害机制。  相似文献   

7.
胁迫条件下植物DNA甲基化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彭海  席婷  张静  吴先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2):2431-2438
 DNA甲基化是植物逆境响应的重要机制,调控了开花、产量、抗性等与物种稳定性或品种一致性密切相关的性状。这些性状相关位点的甲基化变异在群体内基本稳定一致、在世代间也具有一定的可遗传性,随机变异较少。病原菌胁迫下,抗性相关位点多出现低甲基化、全基因组多为高甲基化,这符合生物遗传与进化机制,规律性强,随机性小。这一现象在烟草、拟南芥等多种生物胁迫,以及冷、盐、重金属和多倍体等非生物胁迫研究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证据的支持。本文讨论了甲基化分析中误差的可能来源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植物根际重要的益生菌,与宿主植物互作形成共生体,对宿主植物具有促生抗逆作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包括提高植物对干旱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逆境胁迫的抗性、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抵御病原菌生物胁迫等.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益生菌与宿主植物互作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外源水杨酸与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杨酸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体的酚类物质,不但在植物抗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抵抗非生物胁迫方面(如冷、热、盐、干旱、重金属等)有明显的作用。为此,综述了近年来外源水杨酸在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41-43
蛋白酶抑制剂在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对于植物抵抗生物胁迫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蛋白酶抑制剂在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方面的提高也有着作用,综述了蛋白酶抑制剂在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如盐、干旱、温度和氧化胁迫等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其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各种方式增强某些蛋白的功能,进而消除各种非生物胁迫引起的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1.
抗性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络合等作用,提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增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其次,抗性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扩大生物量,进一步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效率。为此,对抗性微生物在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植物修复的作用机制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发展和提高抗性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修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常见且反复出现的气候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4 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转录后的miRNAs可调节基因表达,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从miRNAs的发现、合成及作用机制,干旱胁迫响应miRNAs的种类及其靶基因、miRNAs介导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miRNAs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存在物种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且受干旱胁迫条件的影响。同时发现,目前植物miRNAs参与干旱胁迫响应的作用机制及其靶基因调控网络尚不清楚。对未来的研究前景如探究miRNAs调控基因中的顺式调控元件的特征、探索靶基因功能与植物干旱胁迫应答网络关键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植物抗旱miRNAs资源库的构建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动miRNAs在植物抗干旱胁迫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生物胁迫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从干旱胁迫、盐碱胁迫、高温胁迫、低温胁迫、重金属胁迫等方面,探讨植物碳水化合物(淀粉、蔗糖、葡萄糖等)、代谢相关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转化酶等)及调控相关酶基因(TsCCR、TsCAD1、C3H等)的响应,对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对胁迫环境的生理应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硅元素虽然不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硅对于植物抵抗生物与非生物的胁迫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硅元素对植物的功能研究非常活跃。从硅元素能显著提高植物抵抗生物、非生物胁迫能力,硅肥根施和叶施的争论,硅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及相关基因,硅介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对硅元素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为更合理利用硅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抗旱相关基因已经被克隆和用来提高植物抗旱性.按照抗旱基因的功能,可以把植物抗旱相关基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基因编码在植物抗性中直接起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属于功能基因;第二类基因编码在信号传导和逆激基因表达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属于调节基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逆境胁迫下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以期为抗旱分子机制的研究和分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抗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非生物逆境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WRKY转录因子由于其过量表达能够提高植物抗旱、耐盐、耐低温、抗冻甚至抵抗重金属等逆境胁迫的能力,因此被作为应用基因工程途径进行植物抗逆性状改良的理想候选基因。在分子育种中,增加1个关键的转录因子的调控能力,能同时激活多个功能基因表达,从而提高植株综合抗逆性。本文主要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功能、转录调控机制研究以及近年来国内外WRKY转录因子新基因的发现及其在培育抗逆性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抗逆分子育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可以通过一系列动态的分子生理机制来减少重金属的胁迫 这些机制包括重金属离子与细胞壁的结合 ,限制重金属离子透过细胞膜 ,重金属离子或化合物的排出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转移 ,重金属的络合与区隔化以及植物对胁迫的基本的反应机制如胁迫蛋白含量的变化等 本文就植物耐重金属的分子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逆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DNA技术的发展,从基因等分子水平对植物抗逆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在植物受不同逆境胁迫(干旱、低温、盐渍、重金属、氧化、渗透胁迫)下的分子机制及植物抗逆性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是一种典型的耐盐植物,甚至能够在海水中生长,是沿海滩涂绿化的绝佳绿化树种,但在栽培试验中发现海滨木槿不耐寒,很难在北方地区越冬。为探究海滨木槿在低温胁迫下的分子应答机制,挖掘海滨木槿的抗寒基因,培育耐寒海滨木槿,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的试验方法分析海滨木槿在低温胁迫下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的处理组与常温对照相比,共有23 68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0 256个,下调表达基因13 433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大多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膜、催化活性等方面;通过KEGG的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大多富集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光合作用、植物昼夜节律、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方面,本研究还筛选了一些潜在的耐寒差异基因,如FKF1、GI、PYL、PP2C、CML、CPK、SNRK2、NCED和BIN2等。本试验结果可为研究海滨木槿的耐寒机制以及培育海滨木槿耐寒品种提供技术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植物PR10蛋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植物抵御逆境胁迫分子机制解析和抗逆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搜集查阅国内外植物PR10蛋白相关文献,对植物PR10蛋白家族的基本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响应逆境胁迫下的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结果】PR10蛋白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基因组中,是一类不含信号肽,具有核酸酶活性的胞内蛋白,其核酸酶活性与自身高度保守的“P-loop”基序(GXGGXG)密切相关。PR10s存在组成型和诱导型表达两种模式,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明确的调控机理研究仍待深入解析,花生中PR10蛋白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结论】花生中与抗逆境胁迫相关PR10基因的克隆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有待加强,进一步挖掘优异等位变异可为培育耐逆性花生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