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36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叶片是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内容,叶片适度卷曲可以提高光合效率。对卷叶相关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雄性不育保持系宜香1B获得一份稳定遗传的叶片向内卷曲突变体,暂命名为rl(t)。在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rl(t)的主要农艺性状;在分蘖期,取野生型和rl(t)叶片用FAA固定液固定进行石蜡切片,同时,用野生型和rl(t)剑叶测定叶绿素含量;在抽穗期,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10株抽穗期的野生型和rl(t)的光合参数;将rl(t)与野生型及日本晴杂交,观察F_1植株表型,对F_2表型分离进行χ~2测验,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以rl(t)/日本晴的F_2群体为材料,利用BSA法进行定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向内卷曲明显,叶片更加直立,叶色变深,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光合特性分析表明,突变体比野生型具有更高的光合色素含量,但光合效率没有明显差异。叶片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突变体中泡状细胞变小可能是导致叶片卷曲的主要原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日本晴的F_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Ind3和Ind4间610 kb的物理区间。【结论】rl(t)叶片内卷是由于近轴面泡状细胞面积减小。RL(t)定位区间内未见卷叶相关基因报道,推测RL(t)可能是一对新基因。  相似文献   
2.
水稻早世代稳定特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9个具有早世代稳定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系和7个栽培稻作为主体亲本杂交配组,在130个组合F2群体963个株系中,发现28个组合中出现73个稳定株系。遗传分析表明水稻早世代稳定既不是质量性状遗传也不是数量性状遗传,是按株群分离的遗传方式,出现稳定株系的组合F1群体发生了分离,F2群体中既有性状不分离的稳定株系又有孟德尔  相似文献   
3.
特异同源三倍体水稻材料SAR-3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特异同源三倍体水稻材料SAR-3中15个株系为研究材料, 对同源三倍体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 特别是染色体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同源三倍体SAR-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形成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 后期Ⅰ染色体分离遵守随机分配规律, 但有一定比例整倍性二分体出现; 后期Ⅰ、后期Ⅱ染色体落后是形成单倍性  相似文献   
4.
D优15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蜀恢158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新组合。蜀恢158系用蜀恢527与绵恢725杂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松散适中、株叶形态好、秆硬抗倒分蘖力较强、开花习性好、花粉量充足、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经双列杂交与多个不育系测交试验,一代种结实率82%~90%,比明恢63所配组合增产4%~8%。  相似文献   
5.
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世代稳定现象首先在水稻杂交育种过程中发现,该现象可以早世代固定杂种基因型,这为培育可以多代利用的杂交种,开辟了美好的前景。本文就早世代稳定现象的历史、发展及应用前景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韩赞平  汪旭东  王彬  谢兆辉  牟春红  吴先军 《种子》2004,23(1):36-37,69
不育系的异交性能制约着异交结实率,是提高杂交繁制种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不育系异交性能的改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影响不育系异交性能有关方面的因素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G46A、金23A珍汕97A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颖花开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23A、D63A、D62A、D64A、珍汕97A、金23A、G46A;D62A等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除G46A、金23A外,其余4个的午前花率均比对照珍汕97A高;D62A、D63A、D64A等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长,其余三个短于对照珍汕97A.柱头生活力系数大小依次是:对照珍汕97A、D62A、G46A、D63A、D23A、D64A、金23A.异交结实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D62A、D63A、D23A、金23A、D64A、G46A、珍汕97A.  相似文献   
8.
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育种实践表明,水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发生疯狂分离,纯合个体的出现一般需经7~10代,5~8年[1,2]。采用花培[3,4]和远缘杂交染色体消除技术[5,6]虽已应用于缩短作物育种时间,但仍耗时耗力。在作物如小麦、大麦、花生、水稻 [8~13]等育种实践中,偶尔会遇到杂种F2不分离的现象。吴先军[11]提出了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概念,即水稻杂交后代F3以前出现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以后世代不分离的遗传现象。由于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在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其遗传机制和育种应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探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千乡优 236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抗病、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 236 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抗稻瘟病不育系千乡 654A 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于 2021 年 9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选育经过、产量等特征特性、栽培管理、制种方法进行介绍,为该品种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瑶君  吴先军 《种子》2006,25(6):82-82,86
E优512是用同源三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杂种胚经离体培养、由R稳定的株系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叶型紧凑,株高110.0cm,穗着粒数178.5粒,结实率77.2%。千粒重24.4g,全生育期147.8d.抗倒伏和抗稻瘟病的能力较强,米质达到部颁优质籼糯2级,产量水平达到500kg/667m^2以上,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较好地协调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高产型糯稻。现已在四川省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