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涂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草具有耐盐、耐淹等优良特性;水稻籽粒饱满,产量高.本研究通过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图选育耐盐高产的米草/水稻粮饲兼用作物新品种.2005~2006年,引种栽培了大米草1720株,水稻品种(组合)15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水稻培矮64S/04141(♀)与大米草(♂)杂交结籽149粒. 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籽11842粒,千粒重18.39 g;F1(♀)×大米草(♂)回交17穗,获BC1F1种籽24粒,回交结实率2.84 %;水稻(♀)×大米草(♂)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籽63粒,杂交结实率4.2 %.大米草与水稻杂交,其RAPD反应表明,杂交后代与水稻亲本相比,条带有明显差别,表明远缘杂交导致水稻发生了基因重组. 2005年,引种栽培了互花米草560株, 2006年进行了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水稻(♀)7个品种(组合)×互花米草(♂)杂交39穗,得杂交种籽115粒,杂交穗结籽率5.4 %;F132、F134(♀)×互花米草(♂)杂交12穗,得杂交种籽18粒,杂交穗结籽率2 %.2007年在启东协兴港海涂滩地米草稻田大米草/水稻F2在土壤含盐量7.83 ‰,pH8.20,灌溉水10.37 ‰情况下,千粒重达18 g,结实率52.8 %,单株种籽重19.97 g;在如东羊场米草稻田大米草/水稻F2在土壤含盐量5.28 ‰,pH7.9情况下,千粒重达22 g,结实率51.1 %,单株种籽重19.1 g.水稻×玉米×米草三元杂交种籽千粒重22.8 g,结实率69.9 %,单株种籽重41.4 g;在农科所试验地大米草/水稻F2代千粒重22.4 g,结实率58.2 %,单株种籽重33.7 g;水稻×玉米×米草三元杂交种籽千粒重25.2 g,结实率82 %,单株种籽重59.2 g.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长穗桑与栽培桑的远缘杂交育性,进行了长穗桑×栽培桑和栽培桑×长穗桑2种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远缘杂交类型、同一远缘杂交类型的不同组合在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长穗桑×栽培桑的杂交受孕率在56.76%~90.20%,杂交结实率在52.06%~81.28%,杂交可育性在17.52%~60.57%;栽培桑×长穗桑的杂交受孕率在31.86%~54.07%,杂交结实率在30.69%~48.53%,杂交可育性在6.78%~20.56%。长穗桑×栽培桑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栽培品种×长穗桑分别提高25.27、28.37和23.21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桑树远缘杂交F1代植物学性状的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桑树14个亲本的8个远缘杂交组合进行调查分析表明,F1代叶、枝条、冬芽等的植物学性状大多数倾向亲本,但性状分离强烈,表现出亲本没有的丰富的植物学特征.F1代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趋势为野生桑(♀)×栽培种(♂)类型绝大多数都表现出明显的野生性状;栽培种(♀)×野生桑(♂)类型部分组合F1代与野生桑(♀)×栽培种(♂)类型的F1代近似,部分组合的F1代倾向栽培种.因此,野生桑与栽培种远缘杂交应以栽培种(♀)×野生桑(♂)类型为主,并特别注意选择好远缘杂交的母本.  相似文献   

4.
发掘海涂大米草酎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新大米草与水稻正反远缘杂交适用方法。本文研究了正交法(水稻♀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热气杀雄吸花授粉法)和反交法(大米草♀剪颖去雄授粉法、连续去雄授粉法、温汤杀雄连续去雄授粉法)。结果表明,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法比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结籽组合数提高103.23%,穗均结籽提高65.58%,出苗率提高88.67%,提高工效5~6倍;大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法比剪颖去雄授粉法结籽组合数增加1.67倍,穗均结籽增加2.83倍,出苗率提高41.79%,提高工效6~7倍。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杂交法适用于水稻♀×大米草♂;大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杂交法适用于大米草♀×水稻♂。  相似文献   

5.
不同杂交后代初生羔羊生长发育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出繁殖率高、生长发育速度快、屠宰率高的肥羔品种.[方法]选取相同年龄的萨福克羊(♂)×(♀)阿勒泰大尾羊杂交一代、陶赛特羊(♂)×(♀)阿勒泰大尾羊杂交一代和阿勒泰大尾羊后代各30只并按照品种不同分成3组,在相同的营养水平下对比其90 d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试验羊生长发育指标统计分析表明,萨福克羊(♂)×(♀)阿勒泰大尾羊杂交一代和陶赛特羊(♂)×(♀)阿勒泰大尾羊杂交一代的体重、体高、毛质、屠宰率等指标均优于阿勒泰大尾羊后代羔羊.[结论]萨福克羊(♂)×(♀)阿勒泰大尾羊杂交一代与阿勒泰大尾羊后代羔羊相比,生产性能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6.
柱穗山羊草远缘杂交育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柱穗山羊草分别与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粗山羊草远缘杂交,发现结实率非常低。远缘杂交后代绝大部分有乳无胚或者有胚无乳;以普通小麦为母本与柱穗山羊草杂交,F1代分蘖率极高,植株性状出现中亲遗传或超亲遗传,杂交种回交或自交结实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贵州高寒山区放牧型羔羊的优化杂交组合,探索本地黑山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选取日龄相近的F1南江黄羊(♂)×(♀)本地黑山羊、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羊及贵州本地黑山羊羔羊各30只,按品种分成3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其90 d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屠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羊组的日增重、体高、胸围、屠宰率、净肉率等指标均优于F1南江黄羊(♂)×(♀)本地黑山羊组和本地黑山羊组。说明F1努比亚山羊(♂)×(♀)本地黑山的生产性能比较优良,适合在贵州高寒山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长岛(C)、大连(D)、威海(W)、胶南(J)4个中国不同地理种群刺参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16个杂交和自交群体组,测定不同日龄(30日龄,60日龄,80日龄,105日龄)的杂交及自交后代生长情况,分析后代生长杂种优势和各组合配合力。结果发现,不同组幼参的生长速度不同,30至80日龄杂交组与自交组差异不显著,105日龄时杂交组D(♀)×J(♂)(DJ)组、WD组、JD组、JC组显著高于自交组(CC组、WW组、JJ组);不同杂交组的杂交优势率在同一生长阶段各不相同,而同一组在不同生长阶段也存在差别,CD组、JC组和JD组始终为正值,CW组始终为负值,随着各组刺参的生长杂种优势率为正值的组增多,其中105日龄JC组最高,为9.69%;D(♀)、J(♀)和D(♂)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0至60日龄JD组特殊配合力较高,80至105日龄WD、JC、CW和DJ组特殊配合力较高。综合分析认为C(♀)×D(♂)、D(♀)×J(♂)、J(♀)×C(♂)和J(♀)×D(♂)杂交组合具有良好的生长和较高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9.
中浙优1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杂交新组合。2004年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浙江省单季杂交稻区重点推广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剑叶挺直,穗大粒多。做单季栽培,株高115~12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15万~16万,成穗率70%左右,穗长25~28厘米,每穗总粒数平均21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6~27克;做连晚栽培,株高110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6万~18万,成穗率75%,每穗总粒数平均18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6克。该组合做单季栽培,全生育期约为136.8天,比对照汕优63长5天。(浙水稻…  相似文献   

10.
将野生稻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出具有耐旱特性的水稻品种从而经济地利用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试验旨在通过远缘杂交将野生稻Oryza meridionalis 和Oryza australiensis的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Oryza Sativa.本试验用Oryza meridionalis花粉对Oryza sativa共2 419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1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胚胎拯救,最终仅有一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并获得一粒F2代种子,其杂交率为0.46%,萌芽率为50%,F1代杂种的结实率为0.024%;用Oryza australiensis花粉对Oryza sativa共1 848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4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有11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全部不育,其杂交率为0.60%,萌芽率为31.1%.本试验还对F1代杂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就提高杂交率的方法及伪杂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欧洲丁香不同品种间人工杂交亲和力的强弱及杂交种子的萌发情况。【方法】以17个欧洲丁香品种为亲本,进行32个杂交组合的人工杂交授粉和杂交种子播种试验,对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产种率及种子出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为0,其余19个均能结实,但结实率和产种率差异很大;在采收到种子的18个杂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的种子出苗率为0,9个组合低于20%,4个组合的在30%~60%之间,共获得杂交苗633株。【结论】根据欧洲丁香品种亲本间亲和力的强弱,对各个杂交组合的适宜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滇型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开发在云南高原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云南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们对滇型杂交水稻在旱作条件下的表型特征特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定育成滇型杂交稻组合的耐旱特征特性,并对生长速率,其他表型性状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滇型杂交稻旱作节水栽培和今后的耐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耐旱性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滇杂35产量和结实率均明显高于其它4个参试品种(组合)。小区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和减数分裂期的生长速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3,达极显著水平,与结实率的相关系数达0.9,为显著水平,表明在以小区产量为目标的育种项目中,使用这些性状可以大大地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严学东  王英  庄南生  高和琼  韩平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78-4780,4797
用田间实验及田间观测然后用SAS软件分析的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2个光敏水稻品种与5个旱稻品种所配制的杂种F1代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了各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F1竞争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农垦58S对提高产量有相对较大的作用,7001S对矮化株型有较大作用;7001S是较优的母本,旱驯1号是较优的父本品种,农垦58S×S647、001S×热大1号、农垦58S×旱驯1号是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配合力效应对杂种F1竞争优势的影响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分析杂交后代遗传特征。【方法】以26个基因型(Sesamum indicum L.)与刚果野芝麻(Sesamum schinzianum Asch)和野芝1号(Sesamum radiatum Schum & Thonn)野生种为杂交亲本,借助胚培养技术获得种间杂交后代。采用SSR标记和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分析杂交种F1的遗传特性。【结果】通过胚培养技术获得2 430个种间杂交F1株系,对部分材料的检测表明杂种阳性率为95.83%。刚果野芝麻×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34.62%(A)和11.54%(C),野芝1号×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100%(B)和19.23%(D)。F1花粉粒存在部分不育和高度不育两种类型,F1自交结实率分别为2.32—2.57粒/蒴果(S. schinzianum×S. indicum)和0.30—2.45粒/蒴果(S. radiatum ×S. indicum)。【结论】S. radiatum与栽培种的杂交亲和率高于S. schinzianum。以野生种为母本与栽培种杂交,杂交种F1在株高、根系结构等性状方面超亲表现明显;株系高抗枯萎病;部分F1株系有低自交结实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待测粳型亲籼系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粳型亲籼系可能是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的F1杂种优势。试验表明,第一,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强大,而其他亲籼性好而粳型性强的系统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弱,第二,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粘稻杂交,F1主要表现为穗大粒多,结实正常,并且不存在生育期偏长和植株偏高的现象。第三,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与双亲平均值和分子标记测得的双亲相似系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麦F_2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25个组合产量分析,阐明小麦F2潜在有可利用的杂种优势。采用遗传基础复杂、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纯系品种(系)作亲本,筛选强优势F2组合。双亲抽穗期差异≤4.43天,株高差异≤5.2cm,芒、壳色、粒色等性状基本一致,有助于提高F2群体整齐度。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母本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取得F1杂种,F1杂种自交得F2杂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亲本种遗传资源是改良甘蓝型油菜的重要手段。以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抗性甘蓝杂交合成的六倍体为桥梁,与大量的白菜型油菜杂交,合成杂种,探索改良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策略。【方法】采用菌核病抗病甘蓝(C01)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杂交合成六倍体,通过分析六倍体的育性、菌病抗性和减数分裂行为来分析其作为桥梁材料转移菌核病抗性的可能性;将六倍体与110份白菜型油菜杂交,通过考察杂种发育和可交配性来分析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的可行性;通过鉴定杂种的苗期表型特征、自交结实率及离体茎秆的菌核病抗性来分析杂种在改良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上的利用潜力。【结果】该六倍体的花粉育性为90.6%—92.7%,自交结实率为3—7粒/角果;菌核病抗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双9号);处于减数分裂后期I的花粉母细胞中,68.80%(86/125)的染色体分离比为28﹕28。110份春性、冬性和半冬性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授粉15 d后的胚珠发育正常,并且都能收获成熟种子,平均可交配性为(4.25±3.91)粒/角果。尽管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可交配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的可交配性无显著差异(半冬性:(4.35±3.77)粒/角果,春性:(4.34±4.51)粒/角果,冬性:(4.01±3.43)粒/角果;P=0.44)。六倍体作为母本或者父本与白菜型油菜杂交都能结籽,而且没有显著性差异(六倍体为母本:平均结实率为4.27粒/角果;六倍体为父本:平均结实率为3.95粒/角果;P=0.69)。六倍体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的杂种,苗期形态似甘蓝型油菜,但是表型变异丰富;杂种都能自交结籽,平均自交结实率为(7.72±4.45)粒/角果;来自不同生态型的白菜型油菜与六倍体合成的杂种自交结实率无显著性差异(冬性白菜型油菜合成的杂种平均自交结实率:(8.07±3.43)粒/角果,半冬性:(7.88±4.64)粒/角果,春性:(6.41±3.00)粒/角果,P=0.95)。经过两年的离体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6份杂种的菌核病发病程度两年均显著低于中双9号(P0.05)。【结论】以六倍体为桥梁能有效地将甘蓝型油菜亲本种的优良性状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农业用水的缺乏严重影响着世界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尤其影响着水稻的生产。育出具有耐旱特性的水稻品种从而经济地利用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前人的研究表明野生稻Oryza属中有许多种具有耐旱性,如果水稻栽培种也具有耐旱性,那将会更能适应环境节约用水,大大地提高水稻的收获面积及适应性。Oryzameridionalis和Oryzaaustraliensis具有耐旱特性,试验旨在通过远缘杂交将野生稻Oryzameridionalis和Oryzaaustraliensis的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OryzaSativa。用Oryzameridionalis花粉对Oryzasativa共2419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1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最终仅有一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并获得一粒F2代种子,其杂交率为0.46%,萌芽率为50%,F1代杂种的结实率为0.024%;用Oryzaaustraliensis花粉对Oryzasativa共1848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4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有11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全部不育,其杂交率为0.60%,萌芽率为31.1%。同时,还对F1代杂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最后还讨论了提高杂交率的方法及伪杂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早稻组合F2稻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