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2.
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发现该病料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应用猪蓝耳病病原检测试剂盒从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PRRSV,命名为Gs/Lzh/07株。同时应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所扩增到的Nsp2基因有90个核苷酸的缺失。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Nsp2基因与经典毒株PRRSV-ch-1a核苷酸同源性为83.0%,氨基酸同源性为72.7%;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核苷酸同源性为95.5%,氨基酸同源性为90.9%,可见该毒来源于2006-2007年流行毒株,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已经在甘肃省存在。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供数据,也为预防控制该病积累了资料。Nsp2的特性分析为揭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V在甘肃省的流行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浦同灿  贺伟 《猪业科学》2015,(6):102-102
为了解贵阳市花溪区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免疫水平情况,2014年对花溪区15个规模猪场随机采集958份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5个规模场的958份血清,免疫抗体合格数为798份,合格率为83.30%。结果表明贵阳市花溪区猪蓝耳病抗体免疫状况较为良好,有效地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隋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仙游县2015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对仙游县18个乡镇2015年春防和秋防期间已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猪血液样品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共监测1535份血清,其中春季765份、秋季770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6.6%、93.8%。结果表明仙游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较高,而集中监测是预防、控制PRRS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RT-PCR及PCR技术,对广西梧州市7个县(市、区)屠宰场2015—2016年送检的1 304份猪组织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猪瘟病毒(CSFV)核酸检测,对7个规模场送检的70份病死猪组织病料样品(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HPRRSV、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圆环病毒(PC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技术,对梧州市7个县(市、区)送检的8 572份血清检测猪瘟免疫抗体,对2 066份血清检测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结果显示:HPRRSV、CSF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规模场病死猪组织病料的PRV核酸阳性率为14.3%,PCV为57.1%;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0.41%,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3.48%。监测结果表明:梧州市流行的生猪高热病主要涉及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2种病毒病;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强制免疫,有效控制了该地主要猪病毒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份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出现了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疫病流行(群众称之为“高热病”),随后疫情迅速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等省;2007年3月份农业部公布了本次疫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变异毒株,“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相似文献   

7.
谢丽华  戴光文 《养猪》2014,(3):124-125
对采自梧州市及其邻近省市的猪样品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猪瘟、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9.1%、87.5%、84.44%,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A型口蹄疫、猪布鲁氏菌病野毒抗体全为阴性,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经典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PCV2)病原感染率分别为6.45%、18.87%、7.55%、16.13%。结果表明,所用疫苗可以有效阻断地方性优势流行毒株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和PCV2是危害猪群的重要致病因子,跨境引猪屠宰成为疫病传播的重要风险环节。  相似文献   

8.
《北方牧业》2007,(7):3-3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做好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农业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两种主要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近年来国家调整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和强制免疫策略。为科学研判全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退出后疫情发生风险,结合青海省养殖户养殖实际和防控特点,通过调查全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形势,分析近年来监测情况,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论证等形式,对青海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退出进行了风险评估。1 青海省生猪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猪群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以及猪口蹄疫疫病动态及免疫抗体水平。我区特制定了主要动物疫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本方案采用实地调查、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3种方式,对全疆定点县(市)检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疆整体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分别为79.5%、61.0%、33.9%。各片区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东疆、北疆和南疆免疫合格率分别为61.9%、96.7%和84.4%;猪瘟东疆、北疆和南疆免疫合格率分别为53.0%、75.6%和50.O%;猪口蹄疫东疆、北疆和南疆免疫合格率分别为40.1%、25.6%和36.7%。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4):33-3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我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做好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和菖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该病来势猛,传播快,病猪死亡率高。2006年夏秋之际,我国20多个省市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损失,生猪存栏的下降,引发猪肉价格的上涨,为此,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及防治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下面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2006年6月至今,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母猪流产、仔猪死亡为共同特征的急性、强传染性、高致死性的猪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农业部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等科研攻关,发现和证实我国近年发生的“猪高热综合症”主要是由变异的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于2007年3月28日和6月19日颁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试行)》。笔者根据近年临床实践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就该病的流行发病特点和综合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安徽省2015年秋季政府采购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在全省16个市、2个直管县,随机选取427个规模养殖场,采集畜禽血清9 918份,利用ELISA、HA/HI试验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禽流感灭活苗(H5)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8.0%、86.8%、94.3%、89.6%、87.8%、82.0%;而3种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差,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牛羊O-亚I型口蹄疫灭活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41.0%、41.3%、50.5%。建议今后要加强O型和亚I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使有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某猪场存栏基础母猪300头左右,2013年5月开始50日龄左右保育猪发生高烧、厌食、咳喘、毛长、消瘦等临床症状,死淘率超过10%,经济损失很大。笔者通过临床调查、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高致病性蓝耳病野毒(HP-PRRSV)感染。对扩增的PRRSV(蓝耳病病毒)GP5基因测序显示与HuN4株同源性高达99.7%。尝试采用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HuN4F112株)进行免疫,有效控制了疫情,保育猪生产成绩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猪病回顾与2008年猪病流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007年猪病回顾1.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自2006年5月在我国普遍流行开来后,直到2007年1~2月才稍有所缓解。但在2007年3月后该病又在全国26个省份蔓延开来,5~7月出现流行高峰,进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6年夏天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在我国大面积流行,此后连续3年,每年夏天均出现该病的流行或小区域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9年江西、浙江两省部分区域不同程度的出现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笔者通过对江西、浙江两省共4个猪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进行诊治,总结出一些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35日龄仔猪分别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接种当天、接种后28d、58d分别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使用弱毒疫苗免疫的试验猪,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上升速度和抗体水平均优于使用灭活疫苗的试验猪。弱毒疫苗可在接种后21~28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个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地区应该首先考虑使用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7年全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岚皋县也是年年发生,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在局部地区还造成严重损失,应该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俗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高毒力变异株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以高发病率、高烧、高死亡率为显著特点。1流行病学特征高致病性蓝耳病仅传染猪和野猪。该病没有明显季节性。病猪及其污染物、病猪肉是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