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选择不同追肥量和追肥时期,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旗叶展开后NR活性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叶全展后,2个品种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花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拔节期施肥的NR活性显著高于开花期施肥处理,且开花期施肥的NR活性在开花以后下降缓慢;拔节期施肥可明显促进开花期的光合速率。泰山2l号拔节期施中肥和高肥,可保持整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而泰山22号中肥量处理(9z1,9z2)的光合速率则处于较高水平。Yg1、Yz1、9z1、922处理不仅NR活性高,而且光合速率高且平稳。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 2个优质小麦不同追肥量和追肥时期的比较试验 ,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施肥可明显促进开花期的光合速率。烟农 15拔节期施中肥和高肥可保持整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93 5 0 3 1中肥量的 2个处理 (9z1,9z2 )光合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烟农 15拔节期施肥可明显提高单位穗数 ;施肥量对穗粒数影响较大 ,以中肥最好 ;施肥量和追肥时期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93 5 0 3 1拔节期施肥可明显提高单位穗数和千粒重 ;中肥量有利于提高单位穗数。Yg1、Yz1、9z1、9z2 4个处理光合速率高且平稳 ,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 2个优质小麦不同追肥量和追肥时期的比较试验 ,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施肥可明显促进开花期的光合速率。烟农 15拔节期施中肥和高肥可保持整个生育期的光合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93 5 0 3 1中肥量的 2个处理 (9z1,9z2 )光合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烟农 15拔节期施肥可明显提高单位穗数 ;施肥量对穗粒数影响较大 ,以中肥最好 ;施肥量和追肥时期对千粒重影响不大。 93 5 0 3 1拔节期施肥可明显提高单位穗数和千粒重 ;中肥量有利于提高单位穗数。Yg1、Yz1、9z1、9z2 4个处理光合速率高且平稳 ,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2000,34(6):97-100
用 4个小麦品种 ,研究了高产水平下氮素追肥后移对小麦群体结构、籽粒产量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在基肥量相同的情况下 ,每公顷追施氮素 15 0 kg,追肥由越冬至返青期 (N1 ) ,延迟到返青至拔节期 (N2 )和拔节至孕穗期(N3)施用 ,具有显著的改善群体结构 ,延缓绿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下降 ,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 PS 光化学效率以及增加籽粒产量的作用 ,其效果 N3处理优于 N2 处理。  相似文献   

5.
氮素追肥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 4个小麦品种 ,研究了高产水平下氮素追肥后移对小麦群体结构、籽粒产量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在基肥量相同的情况下 ,每公顷追施氮素 15 0 kg,追肥由越冬至返青期 (N1 ) ,延迟到返青至拔节期 (N2 )和拔节至孕穗期(N3)施用 ,具有显著的改善群体结构 ,延缓绿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下降 ,提高旗叶光合速率和 PS 光化学效率以及增加籽粒产量的作用 ,其效果 N3处理优于 N2 处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氮肥运筹对郑麦9023旗叶生理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条件下,以孕穗期追施氮肥(60%)处理的叶绿素和氮含量最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强,并且该处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较拔节期、返青期追施氮肥及氮肥全部底施处理分别提高了5.8%、17.2%和38.5%。由此可知,小麦生产上少施基肥,中后期适当重施追肥,不仅有助于旗叶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同步增加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改善,而且有利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防止叶片早衰。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产量及非叶器官含氮量的氮肥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氮肥与春小麦非叶光合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农麦2号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时期对春小麦花后非叶光合器官全氮含量及其与产量关系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非叶器官全氮含量自开花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不同非叶光合器官之间的全氮含量差异显著(旗叶鞘>穗下节间>芒>护颖>外稃);不同追肥处理中非叶器官全氮递减速率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各异,其中,拔节期追肥处理中各非叶器官的全氮递减速率与产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水肥条件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合理水肥管理模式。【方法】2011-2012年,以长旱58为供试材料,设置水分(W)和肥料(Y)2个因子,其中水分包括不灌水、低灌水量、中灌水量、高灌水量4个水平,肥料包括不施肥、低肥、中肥、高肥4个水平,共16个处理,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其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生物量。【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水分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大于肥料,各施肥水平下,旗叶Pn、Gs、Tr与水分呈正相关。不论在何种水肥组合处理中,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冬小麦旗叶Pn、Gs、Tr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2)在中等施肥量水平下,小麦开花期低灌水量处理较不灌水处理、中灌水量处理较低灌水量处理Pn分别显著提高3.25%和5.01%,Gs分别显著提高10.20%和5.34%,Tr分别提高7.76%和0.15%。3)在土壤水分较充足时,小麦旗叶Pn、Gs、Tr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小麦开花期Pn在中等灌水量水平下,低施肥量处理较不施肥处理、中施肥量处理较低施肥量处理Pn分别显著提高2.45%和3.19%,Gs分别显著提高3.27%和4.23%,Tr分别显著提高4.26%和6.86%。4)同一水分条件下,灌浆期和成熟期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减,最高生物量出现在中等肥力水平(Y2)时;返青期和孕穗期,生物量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各灌水条件下,开花期生物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变化趋势不同。【结论】高水(100mm)中肥(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278.55,163.20,322.80kg/hm2)组合的小麦旗叶光合特性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0、9 000 kg/hm2、12 000 kg/hm2、15 000 kg/hm2)对接茬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玉米秸秆还田(9 000 kg/hm2)可显著抑制接茬冬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Chla降解,提高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Chla/Chlb的比值,有效抑制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的下降,与其他处理相比,其光合速率与叶绿素的相关性得到加强;过量的秸秆还田(15 000 kg/hm2),加速了光合色素的降解,使得光合速率下降,产量降低;在各处理中,处理Ⅱ(9 000 kg/hm2)产量最高.因此,黄土高原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常规施肥和田间管理下,以9 000 kg/hm2的玉米秸秆还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为给小麦耐渍品种选育以及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鄂麦006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包括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渍水均导致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不同的时期渍水其影响程度不一,其中开花期渍水影响最为严重,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渍水还导致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灌浆速率低于对照,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影响最为明显的也是开花期渍水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渍水均导致其旗叶光合作用降低,衰老加快,干物质积累减少,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开花期为小麦水分敏感期,这一时期渍水,小麦减产53.62%,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济麦22和鲁麦21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特性,群体透光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施氮量范围内,小麦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群体透光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追氮时期后移有利于减缓后期群体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但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光合速率等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225kg/hm2的3个处理中,拔节期追氮处理的产量高于其它两个追氮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获得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300kg/hm2,高产主要是通过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且追氮时期后移对籽粒产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衰老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2015两年度,在大田条件下,选用泰农18(T18)和济麦22(J22)2个小麦品种,设置3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拔节期和开花期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为65%)、W2(定量灌溉,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溉60 mm),研究测墒补灌和定量灌溉对2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W1处理通过调节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量,保持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可防止灌水过多或过少,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W1处理条件下,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W2处理,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14和21 d显著高于W2处理;两小麦品种开花后14、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W2并保持较高的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两年度T18和J22两品种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W2。品种间比较可知,T18两灌水处理的旗叶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旗叶蔗糖含量在花后21和28 d均显著高于J22,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在花后7、14和21 d亦显著高于J22;T18开花后21和28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J22,但同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J22。同一年度同一处理条件下,T18和J20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在W0处理条件下,J22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T18;但在W1和W2处理条件下,T18的籽粒产量、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J22。【结论】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依据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测墒补灌至65%土壤相对含水量,是两小麦品种同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有效措施。在灌溉条件下T18的产量潜力高于J22,但在干旱条件下,其对水分敏感,致使产量低于J22。  相似文献   

13.
以豫麦50(弱筋)和豫麦49(中筋)两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沙薄地大田条件下拔节期追施硫肥对小麦旗叶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硫肥可提高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其子粒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蛋白质产量增加。从协调产量与品质的角度考虑,较适宜的追硫量分别为22.5 kg/hm2(豫麦50)和45.0 kg/hm2(豫麦49)。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孕穗期追氮有利于延缓小麦生育后期旗叶中 Chl含量、P_n与 RUBPcase活性及植株 LAI, CAP的下降速率.拔节期追肥较其它时期追肥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协调,产量最高;孕穗期追肥能明显增加粒重与粒数,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返青期追肥由于粒重较低,产量略高于氮肥全部底施.  相似文献   

15.
三唑类物质对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 种三唑类物质(THR,PP333,S- 3307,S-3308)对小麦灌浆期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类物质能使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功能叶片光合强度加强,减缓旗叶NR 活性和SOD 活性的下降速度,比叶重和粒叶比增加,子粒灌浆速度加快,粒重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湿害后小麦生理变化与品种耐湿性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选用 12个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研究了湿害对小麦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及小麦耐湿性与其自身某些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湿害使植株的根系活力下降 ,旗叶丙二醛含量增加 ,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对含水量下降 ,对植株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使得单株粒数及千粒重下降 ,最终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孕穗期小麦的旗叶保水力、次生根游离氨基酸含量、次生根淀粉含量、成熟期主穗穗重占单株产量的百分比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极显著相关 ,孕穗期旗叶丙二醛含量、旗叶相对含水量、叶部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与小麦的耐湿性呈显著相关。这些性状可作为耐湿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 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著.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减小,而开花20 d以后的LAI显著增大.小麦旗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 kg/hm2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