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吉林省玉米主产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平衡施肥(OPT)在减施氮肥17.0%~37.7%、减施磷肥39.2%~48.7%的情况下,玉米产量提高2.3%~3.1%。OPT处理的养分吸收总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氮吸收量提高12.3~25.4 kg/hm2,磷吸收量提高0.8~2.9 kg/hm2,钾吸收量提高2.8~4.5 kg/hm2,肥料利用效率提高13.7~19.6个百分点。平衡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平衡系数分别为0.92~1.11、0.83~0.96、0.67~0.77,均好于农民习惯施肥,说明平衡施肥的氮、磷、钾等养分投入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皖东至县2012年棉花3414肥料效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徽省东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安排与土壤肥力水平情况,在棉花主产区大渡口镇的缺氮高磷中钾棉田进行了"3414"14个处理不设重复的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东至县缺氮高磷中钾棉田获得最佳皮棉产量1645.5 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是N为350.70 kg/hm2、P2O5为30.00 kg/hm2、K2O为180.00 kg/hm2。通过试验确定了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与主推作物品种的各个施肥单元和氮磷钾施肥配比,为东至县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啤酒大麦优化施肥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试验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得出如下施肥参数:苏北沿海垦区壤性潮盐土,中等肥力田块,啤酒大麦单二空白基础地力籽粒产量180.6 kg/667 m2,无氮基础地力籽粒产量179.3 kg/667 m2,无磷基础地力籽粒产量358.7 kg/667 m2,无钾基础地力籽粒产量357.8 kg/667 m2;缺氮相对产量为48.7%,缺磷相对产量为97.4%,缺钾相对产量为97.2%;无氮区100 kg啤麦需氮量2.147 kg,无磷区100 kg啤麦需磷量1.219 kg,无钾区100 kg啤麦需钾量2.697 kg,最高产量100 kg啤麦需氮(N)量2.509 kg,100 kg啤麦需磷(P2O5)量1.351 kg,100 kg啤麦需钾(K2O)量2.817 kg;空白区100 kg啤麦需氮(N)量1.865 kg,100 kg啤麦需磷(P2O5)量1.480 kg,100 kg啤麦需钾量(K2O)2.192 kg;氮肥利用率24.6~47.2%,平均36.7%.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1~2012年合浦县甘蔗新台糖22号3个“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CK)增长17.0%~64.1%;经济效益增收0.30万~1.43万元/hm2。建立3个试验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综合得出甘蔗新台糖22号最高产量10.70 t/hm2、最高施肥量氮(N)530.0 kg/hm2、磷(P2O5)116.0 kg/hm2、钾(K2O)340.7 kg/hm2和最佳经济产量10.6 t/hm2、最佳施肥量氮(N)438.6 kg/hm2、磷(P2O5)110.9 kg/hm2、钾(K2O)272.9 kg/hm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总结出合浦县中低等肥力田块种植甘蔗新台糖22号的科学施肥配方为氮(N)450 kg/hm2、磷(P2O5)120 kg/hm2、钾(K2O)280 kg/hm2,施肥比例为N∶P2O5∶K2O=1∶0.27∶0.62,产量10.59~10.70 t/hm2。  相似文献   

5.
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玉影  刘双全  姬景红  郑雨  佟玉欣 《玉米科学》2013,21(3):120-124130
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采用多点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肥料利用率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最佳处理(OPT)相比,3个试验点不施氮、磷、钾、硫、锌、硼肥处理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3.9%、9.0%、11.9%、7.0%、7.6%、5.5%。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平均平衡系数分别为0.92、1.06和0.42,说明,150~165 kg/hm2氮素投入、55~82.5 kg/hm2磷素投入略低,养分平衡处于亏缺状态,75 kg/hm2钾素投入过低,养分平衡处于严重亏缺状态。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6.2%、27.3%、46.7%;不施氮肥处理磷肥平均利用率为0.9%;不施磷肥处理氮、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0.7%和27.6%;不施钾肥处理氮、磷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3.1%和13.1%,可见,平衡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4.1、13.6和15.5 kg/kg。  相似文献   

6.
氮肥运筹对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吸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苏杂3号为供试品种,设计3个水平的氮肥运筹方式,探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吸肥特性。结果表明,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在每公顷施纯氮300kg、移栽肥10%、花铃肥65%、桃肥25%的运筹下成铃最多(34.5个.株-1),铃重、子棉产量最高,分别达5.36g、4642.5kg·hm-2。此氮肥运筹下植株体内N、P、K吸收较多,成熟时N、P、K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5.9kg、3.65kg和18.22kg。在优质铃形成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2.8kg、1.93kg和13.97kg,分别占全生育期的76.7%、52.7%和76.7%。试验还表明,产量高的处理,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盛铃期至盛絮期均保持较高的磷、钾吸收比例,盛铃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4∶1.12。  相似文献   

7.
在赣北彭泽县棉区土壤肥力水平条件下,采用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的施肥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棉花的增产增效作用,结果显示:氮肥施用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棉花减产,而土壤磷、钾素供应能力较高时,施磷、钾肥对棉花产量影响不显著。氮、磷、钾三元效应方程拟合为y=113.25+6.8089 N-0.117 P+16.935 K-0.433O NP+1.3891 NK-0.015 PK-0.156 N~2+0.0934 P~2-0.355 K~2,复相关系数r=0.99,获得经济最佳籽棉产量4470.55 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是纯N为404.4 kg/hm2,P_2O_5为150.8 kg/hm~2,K_2O为170.1 kg/hm~2,在彭泽棉区冲积土植棉稳氮、足磷、少钾有利于棉花增产。  相似文献   

8.
在滴灌条件下,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设4个施肥处理:CK(对照)、T1、T2、T3,探究氮、磷、钾肥分次施肥处理对夏玉米养分吸收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夏玉米对氮素和磷素吸收速率最大的时期均为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钾素为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吐丝期至成熟期氮、磷吸收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43.05%~54.07%、41.76%~52.27%,钾几乎不再吸收(T3处理除外)。处理间比较,玉米V12期T3处理植株磷含量显著低于T2处理29.18%(2019年)和CK处理17.61%(2020年);吐丝期T1处理钾含量显著高于T3处理30.73%(2019年)和20.51%(2020年)。与CK和T2处理相比,T1和T3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成熟期深层土壤无机氮残留。各分次追肥处理百公斤玉米子粒产量养分吸收量氮、磷、钾均值分别为2.31、0.90、2.09 kg。综合分析,在T1处理基础上推荐黄淮海夏玉米滴灌条件下播种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氮、磷、钾分次施肥比例为40%:20%:40%、35%:25%:40%、75%:25%:0,可更好满足玉米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残留。  相似文献   

9.
华南春大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及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华南春大豆生产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选用桂春豆106开展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和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配施可明显提高华南春大豆产量,各肥料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增产效应依次为磷氮钾,氮、磷、钾三因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氮磷磷钾氮钾;经模型最优分析表明采用三元肥效函数模型做出施肥决策是合理可行的,经回归模型的拟合得出推荐施肥量,达到最高产量时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80.6,21.6和58.4 kg·hm~(-2),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氮(N)、磷(P_2O_5)、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75.5,21.3和54.1 kg·hm~(-2)。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华南地区春大豆合理施肥提供指导,为下一步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鲁西地区四个县(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测土配方施肥能提高棉花子棉产量6.97%~18.94%,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71、3.47和11.55百分点,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2.27 kg·kg-1、2.69 kg·kg-1和3.04 kg·kg-1.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了养分的协调和平衡供应,对棉花产量提高、肥料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安徽省地区棉花的最佳施肥量。[方法]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棉花肥效试验,探索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得到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N 264.75 kg/hm2,P2O590.45 kg/hm2,K2O359.55 kg/hm2,最佳产量4013.40 kg/hm2。综合分析不同的施肥量,当地中等肥力田氮、磷、钾推荐量分别为N 301.65 kg/hm2、P2O589.55 kg/hm2、K2O 391.65 kg/hm2。[结论]研究结果为科学指导棉花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2008-2010年3年中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浙中水稻籽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意两种肥料配施;其对籽粒产量的作用顺序为NKP。N3P2K2处理产量最高,为8746kg/hm2。施氮可提高稻米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碱消值;施磷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施钾可提高胶稠度、碱消值及蛋白质含量;氮、磷、钾肥的施用对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100kg籽粒养分需求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肥料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则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25.2%、38.3%和36.0%。N2P2K2、N2P3K2、N2P2K1和N3P2K2处理的经济效益较高,比N0P0K0处理分别提高21.1%、20.3%、20.3%和22.4%,差异达显著水平。利用肥料效应方程,得出该地区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和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58.8kg/hm2、39.3kg/hm2和100.8kg/hm2。  相似文献   

13.
陕西麦田土壤肥力与施肥现状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陕西省麦田土壤肥力和施肥状况,对2005-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0个县186 415个土壤数据和1 580个"3414"肥料试验数据以及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麦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4.3g·kg-1、69.0 mg·kg-1、18.5 mg·kg-1和148.4mg·kg-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提高了33.6%、40.8%、176.1%和6.8%。在2000年后,陕西省小麦氮肥(纯氮)、磷肥(P2O5)和钾肥(K2O)的投入量分别为183.0、109.5和21.0kg·hm-2,分别比20世纪80年代提高了69.4%、160.7%和1 300%。全省麦田土壤氮、磷素盈余12.0和51.0kg·hm-2,钾素亏缺115.5kg·hm-2。虽然陕西土壤含钾丰富,但为了延缓土壤钾素亏缺和进一步提高磷含量(麦田的磷含量保持在25~35mg·kg-1较合适),建议今后小麦生产中适当减少氮肥投入,增加磷钾肥投入。  相似文献   

14.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5.3个百分点、2.0~21.3个百分点、2.3~10.0 kg/kg和2.3~10.0 kg/kg。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并可提高玉米抽雄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和子粒养分增加量,其中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总量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且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状况与产量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5.
高产棉田,增加棉花密度、采用农膜覆盖及增施氮、磷、钾化肥等重要技术措施中,密度及农膜增产作用最大;增施磷钾化肥的作用明显大于增施氮肥。1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于1993~1994年在安阳进行,供试土壤为壤质潮土和褐土,养分含量基本一致,有机质为11.5g/kg,全氮为0.76g/kg,速效磷(P2O5)含量23mg/kg,速效钾(K2O)含量138mg/kg。棉花系一熟直播,品种为中棉所19,实施化调。试验因子为氮、磷、钾、密度及农膜覆盖,采用五因子二水平正交设计部分实施,即L16(215),因子水平见表1,小区面积67m2,二次重复。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氮肥总量的60%做基肥,40%在…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肥力水田设置超级稻田间肥料试验,对施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超级稻相对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求取相应的回归方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以此初步建立乐昌超级稻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肥力土壤的推荐施肥量指标。结果表明:超级稻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相对产量)=27.874lnx-44.909(R2=0.305 4,n=16)、y(相对产量)=13.533lnx+39.461(R2=0.632 1,n=16)、y(相对产量)=16.734lnx+13.701(R2=0.814 2,n=16)。超级稻的推荐施氮、磷、钾肥总量数学模型分别为:y=-7.007 6lnx+45.162(R2=0.459 1,n=16)、y=-2.082 7lnx+12.751(R2=0.618 3,n=16)、y=-6.446 4lnx+43.613(R2=0.305 4,n=16)。并根据推荐施肥量数学模型计算出乐昌市超级稻不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推荐施肥总量。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30.1、30.1-73.8、73.8-151.3、>151.3 mg/kg时,推荐的总施氮量分别为:>21.3、21.3-15.0、15.0-10.0、<10.0 kg/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2、2.2-13.8、13.8-60.6、>60.6 mg/kg时,推荐的总施磷量分别为:>8.9、8.9-6.3、6.3-4.2、<4.2 kg/667 m2;当土壤有效钾含量分别为:<8.8、8.8-39.0、39.0-128.8、>128.8 mg/kg时,推荐的总施钾量分别为:>29.6、29.6-20.0、20.0-12.3、<12.3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贾改花 《中国棉花》2005,32(8):36-37
棉花需要氮、磷、钾及部分微量元素,为满足其一生对养分的需要,施肥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基施和根部追施,但是由于向土壤施肥存在养分运转慢,养分易被土壤固定、淋溶,施肥不均或施某种养分量过大易引起毒害,费时费力等缺点,而在棉花关键时期出现的缺素症状,需要快速恢复才不致于影响其生长及产量,这时叶面喷肥就显得尤为重要。1叶面喷肥技术1.1氮肥。尿素0.5~1kg兑水50kg,配成1%~2%的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公顷为225~750kg,在棉花苗期、蕾期或花铃期喷,有效预防或减轻棉花因缺氮引起棉株生长缓慢、矮小、茎秆细弱、分枝少、早衰、花少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省建阳市、浦城县稻田土壤取样及养分测定,初步明确闽北部分早稻田土壤氮、磷、钾含量。按"3414"试验方案进行早稻配方施肥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早稻产量效应,提出适宜闽北早稻种植所施用的氮、磷、钾比例,用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在田间探讨土壤中氮、磷、钾对水稻产量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棠湾龙楼田洋水稻生长发育所需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水稻产量的作用大于磷肥和钾肥。通过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本地区水稻肥料效应函数,获得土壤最佳经济产量为550.83 kg/667m2。其氮、磷(P2O5)、钾(K2O)肥最佳施用量依次为:6.9、1.19、0 kg/667m2。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施肥是发挥马铃薯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干旱区域其施肥技术尤为重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产量与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马铃薯产量(Y)与氮肥(N)、磷肥(P)、钾肥(K)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安定区马铃薯每公顷最佳施氮量为(N)203.48kg,施磷量(P2O)5908.75kg,施钾量(K2O)217.27kg,此时马铃薯产量预报值为15941.55kg,最佳施肥量比例为1:4.47:1.07。试验结果为干旱区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