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8,自引:7,他引:101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 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 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6.3%,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提高了18.5%,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南方水稻田简单易行的环境保护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液体地膜覆盖棉花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针对塑料地膜“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探讨液体地膜取代塑料地膜覆盖棉田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取液体地膜75.0 kg•ha-1(T1)、112.5 kg•ha-1(T2)、150.0 kg•ha-1(T3)、187.5 kg•ha-1(T4),塑料地膜(PF)及不覆盖(CK)3种覆盖方式,测定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生理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液体地膜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棉花产量影响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覆盖棉花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塑料地膜覆盖棉花产量最高,增产率为34.0%;液体地膜处理(112.5 kg•ha-1)次之,增产率为21.7%。液体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强根系活力;改善叶片光化学特性;提高棉铃蔗糖转化酶活性;成铃时空分布合理,优质铃数增加,铃重提高。【结论】在棉花生产中,采用液体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 e0.132 SPAD (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 e0.173 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 kg 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 kg 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变异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2006年和2007年两优培九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33个种植试验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两优培九垩白率的变异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垩白率在扬州、武汉和江油等长江中下游稻区变异较大,在广州、南宁、海口等华南双季稻区变异次之,在云南涛源表现低而稳定.垩白率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变小.日平均温度对垩白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日平均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最高温度,降水量、日照和日较差的影响较小;齐穗后6~30 d日平均温度有显著影响,有利于两优培九垩白率达优质米标准的灌浆结实期温度为22~25 ℃.  相似文献   

5.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8  
【目的】探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指导下的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方式的产量与产量形成以及相应的稻米品质特性。【结果】在实时氮肥管理(RT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21.12%~57.65%和15.00%~31.18%。在实地氮肥管理(SS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 SSNM处理比不施氮小区增产幅度分别达45.44%~50.71%和28.53%~32.40%。两优培九SPAD阈值分别由34~45的RTNM模式下,当SPAD阈值介于38~41之间时(氮肥用量120~165 kgN•ha-1)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汕优63则以SPAD阈值36~39(氮肥用量:120~165 kgN•ha-1)范围内有利于改善米质。SSNM模式下以SPAD施肥阈值为37-39(氮肥用量130 kgN•ha-1)进行氮肥运筹能显著改善两优培九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SSNM模式下汕优63以SPAD阈值为35~37时稻米品质相对较好,同时产量也比较高。【结论】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能较好地协调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关键措施是依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预设SPAD阈值。在本试验条件下,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两优培九以SPAD 38~39、汕优63以SPAD 35~37左右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部分地改善米质,可以作为生产上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时的推荐阈值。  相似文献   

6.
河北果园主分布区土壤磷素投入特点及磷负荷风险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作为果树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磷素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果园磷素投入特点及分析磷素负荷特征对加强果园磷素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河北省主要果园土壤磷素分析、农户投入调查等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盈余法从区域角度分析果园生产体系中的磷素输入输出特点及磷素盈余状况,分析土壤磷负荷风险。【结果】果园磷肥投入量为230.6 kg P2O5•ha-1,主要来源于普钙、二铵和三元复合肥;通过有机肥投入的磷素水平为128.1 kg P2O5•ha-1,主要来源于畜禽粪便,其中畜粪占35.8%,禽粪占25.5%。果园施磷水平以冀东北区和冀中南平原区较高,分别为378.5、195.5 kg P2O5•ha-1。80%的果园磷素样本处于盈余,总体平均盈余量为269.5 kg P2O5•ha-1,最大盈余量超过1 900 kg P2O5•ha-1。施磷过量造成土壤有效磷积累,供磷丰富的果园土壤上磷肥过量的样本占88.5%。土壤磷环境负荷以冀东北区和冀中南平原区的果园较高,总体上果园土壤有效磷高于土壤磷环境风险阈值的样本占33.6%。【结论】河北果园磷素的高量投入给土壤环境带来较大的磷素负荷,这对土壤环境和周围水体造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分析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生长速率(CGR)的气候生态特性,对于优化规划种植区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建立大田生长期(返青-成熟)相应于7个气象参数的CGR模型,并依据1980-2002年的气候资料,计算了109个地区(包括季节)的两优培九CGR,按7个水稻种植生态条件类型归纳,平均值变化在13.83~23.44 g/d·m2。华南地区早、晚稻CGR较低,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季中稻较高,黄淮稻区、四川盆地稻区和云贵高原单季稻区的CGR高达18~22 g/d·m2。综合考虑生长季节的要求和CGR的优势,两优培九的最优化种植区域宜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和黄淮流域偏南地区。  相似文献   

8.
两系超级稻两优培九稻米RVA谱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和2007年中国南方3个生态稻作区8个试点(20°N~32°N)共28个播期的两系超级稻两优培九稻米RVA谱分析表明:不同稻作区稻米RVA谱特征值变化较大,最佳食味稻米RVA谱出现在华中双单季稻作区(26°N~32°N);不同播期的两优培九稻米食味品质也有优劣之分,适宜播期比迟播的RVA谱好;而在双季稻种植区,晚季稻的RVA谱好于早季稻.两优培九稻米RVA谱在年度间变化比较大,总体上看,RVA谱分析结果2007年比2006年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所需养分量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最高的桂东点,其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肥水平(135~225 kg N•ha-1、29.7~49.5kg P•ha-1、112.1~186.8 kg K•ha-1)对超级杂交稻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影响不明显;随着产量的提高,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也可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王小燕  于振文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015-3024
【目的】研究灌溉量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防雨池栽条件下进行,选取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于开花期和收获期分别测定各器官中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量与分配比例、成熟期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等。【结果】施氮量和灌溉量对植株吸氮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互作,其中灌溉量的效应大于施氮量的效应,是影响以上诸项指标的主导因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灌溉量,成熟期氮素吸收总量增加,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随灌溉量增加,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增大,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减小,表明增加灌溉量导致氮素吸收总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氮的吸收量和占总氮量的比例实现的;增加灌溉量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稀释效应则主要表现为,增加灌溉量抑制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最终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灌溉量不变,施氮量由120 kg•ha-1增加到240 kg•ha-1,各营养器官中氮素的积累量增加,但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率降低,最终籽粒蛋白质含量亦不高。【结论】施氮量为120 kg•ha-1,全生育期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W2N1)的处理,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向籽粒分配量大,开花前营养器官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转移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水分利用率亦最高,但籽粒产量仅为5 534.26 kg•ha-1;施氮量为120 kg•ha-1,全生育期灌溉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W3N1)的处理,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向籽粒分配量、氮素向籽粒转移率、水分利用率均较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达14.54%,籽粒产量达7 411.37 kg•ha-1,是本试验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引进3个白刺品种,以扦插育苗方式在山西西北部地区朔州市怀仁县引种栽培,观察白刺在山西引种试验初期的成活及生长表现,为扩大白刺引种栽培范围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管理条件下,大白刺和唐古特白刺的成活率分别为52%~55%、49%~53%,西伯利亚白刺成活率较低,为27%~32%。唐古特白刺在成活后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整个生长季新梢生长量、生根数及根长均为最大,生长季末分别达51.464cm、17~29条·株-1和46.310cm;其次为大白刺,西伯利亚白刺生长缓慢,生长季末新梢生长量为39.607cm,生根8~14条·株-1,根长生长量为28.490cm。从单月长势来看,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白刺生长速生期,该时期各品种植株间新梢和根长生长量分异也较大。白刺在研究区营养生长潜力较好,生殖生长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温床育苗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雪飞  刘兴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88-488,577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温床育苗生根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热温床催根法,用50、100、150mg/L的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和50、100mg/L的生根粉浸泡凤凰51和京早晶的插条,观察生根情况。[结果]50、100mg/L吲哚丁酸和150mg/L萘乙酸的催根效果较好,京早晶和凤凰51的插条生根率分别为70%、72%、81%和83%、85%、93%,清水对照的为42%和36%。各处理的发根数量明显多于对照,但发根长度短于对照。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芽萌发,多数处理的萌芽率低于对照,150mg/L萘乙酸处理京早晶和凤凰51的插条萌芽率最低,分别为对照的20.0%和14.1%。[结论]吲哚丁酸、萘乙酸和生根粉对葡萄温床育苗均有明显的促根效果。50、100mg/L吲哚丁酸和150mg/L萘乙酸的催根效果好,150mg/L萘乙酸的插条萌芽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
将大豆灰斑病菌 (CercosporasojinaHara)在豆秸、豆荚、豆粒、豆粉、半综合、PDA、V8蔬菜汁 7种培养基上培养 ,测定了不同培养基对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豆粒、半综合、PDA、V8蔬菜汁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比其他 3种快 ,每天平均生长 4 5 6 0~5 0 96mm2 ,但产孢量有很大差异。PDA和豆粒培养基产孢很少 ,平均每视野 2 4~ 4 2个 ,而半综合与V8蔬菜汁培养基的产孢量较大 ,为 2 8 4~ 30 2个。进一步对产孢量大的 2种培养基从原料成本和操作程序上比较 ,V8蔬菜汁比半综合培养基成本低 ,而且操作也很简便  相似文献   

14.
将68只水貂按雌雄、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常规鲜料(对照组)和配合饲料(试验组),在育成期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母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对照组均高于试验组(P<0.05),公貂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水貂干物质采食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均略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水貂能量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水貂质量的增加均大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证实,采用配合饲料与一定比例的新鲜原料喂养水貂,是提高水貂生长性能、解决其饲料来源困难的比较合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42头长杜大生长肥育猪研究微生杨植酸酶对生产性能及钙、磷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600FYT/kg和900FYT/kg微生物植酸酶均可达到添加磷酸氢钙(0.12%的磷)的生产性能.同时降低了钙、磷排泄量,改善了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和利用率。添加植酸酶600FYT/kg和900FYT/kg的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生长猪饲粮中添加饲乐酶和酸性蛋白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酸性蛋白酶的试验B组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对照组C组,试验B组日增重为663±13.53g,对照C组为584±15.12g,试验B组比对照C组多增重79g,提高了13.53%,两组差异显著(P<0.05),增重成本比对照C组下降0.32元/g,下降了6.7%,试验A组日增重602±14.36g,与对照C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不同比例玉米和豆粕日粮对泌乳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玉米和豆粕日粮对泌乳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最佳饲料配方。[方法]选用80只同期分娩,体重相近健康泌乳獭兔,随机分为5组,16只/组。Ⅰ、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单玉米型日粮、单豆粕型日粮、双兼型日粮和双无型日粮。Ⅴ组为对照组,饲喂常规玉米豆粕型日粮。饲喂30 d后,检测其对母兔泌乳性能、仔兔生长速度、体重及饲料成本的影响。[结果]试验Ⅴ组泌乳獭兔的泌乳性能和仔兔生长速度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不显著;Ⅲ组仔兔断奶成活率最高,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Ⅰ、Ⅱ和Ⅲ组母兔体重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Ⅳ组母兔失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饲料成本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日粮中适当的玉米和豆粕比例,不仅可以降低饲养成本,而且可获得最佳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速大肥对生长肥育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础日粮相同 ,只是生长期试验组猪 1t日粮中添加速大肥 40g ;肥育期试验组猪 1t日粮中添加速大肥3 2g。结果表明 :生长期试验组猪只均增重比对照组高 12 .5 8个百分点 (P <0 .0 5 ) ,料肉比前者比后者低 14.71个百分点 (P <0 .0 5 ) ;肥育期试验组猪只均增重比对照组低 2 .89个百分点 (P >0 .0 5 ) ,料肉比前者比后者低 2 .79个百分点 (P >0 .0 5 ) ;全期试验组猪只均增重比对照组高 5 .0 9个百分点 (P >0 .0 5 ) ,料肉比前者比后者低 8.85个百分点 (P <0 .0 5 ) ,试验组猪 1kg增重饲料成本比对照组低 0 .2 5元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型配合饲料饲喂生长育肥鹅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舍饲条件下 ,完成了玉米秸型配合饲料饲喂生长育肥鹅试验。试验期为 60d ,玉米秸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为 2 0 %、30 %和 4 0 %。试验鹅 90日龄体重对照组为 360 7g ,试验A组( 2 0 % )为 312 0g ,试验B组 ( 30 % )为 2 952g ,试验C组 ( 4 0 % )为 2 4 0 0g ;试验期相应增重为 3170、2 616、2 4 4 5和 1898g ;配合饲料的料重比相应为 2 4∶1、2 8∶1、3 0∶1和 4 6∶1;每只鹅的纯利润相应为 13 4 1、11 36、10 83和 6 2 0元。随玉米秸用量的增加 ,以上各项指标均降低。但玉米秸在 30 %以内时 ,饲料成本利润率为 1 4 9、1 55和 1 64,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呼伦贝尔市大豆种植62.62万hm2,比2010年增加4.68万hm2。通过2011年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得知在大豆生长季气温稍低,降水正常或局部偏多,大部分地区光照偏少,光、水、热匹配较好,尤其是水分条件对需水较多的大豆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