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福州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的方法,可以揭示区域变量的空间结构形态。基于此方法,利用2004年福州市各乡镇、街道人口数据,对福州市人口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口全局Moran’sI指数为0.409 3,达到显著正相关,呈现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现象;福州市人口分布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高-高"关联的乡镇集中分布在福州市中心城区和福清市,"低-低"关联的乡镇则分布于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区域;总体上,人口分布呈正关联的乡镇数量明显高于呈负关联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由于建设用地增加而导致的耕地面积减少的空间分布情况,以1987~2010年我国32个省级行政区(未统计香港、澳门数据)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Getis-Ord Gi*系数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局来看,当距离阈值为500 km时,全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0.512。2从局部来看,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区域差异明显。北京、天津、河北、广东、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高值显著聚集,属于热点区域,宁夏低值显著聚集,属于冷点区域。通过对我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探测,弥补了以往耕地变化研究重视数量分析而忽略空间关联性的缺陷,为全面认识我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eoDa软件的四分位图、Moran’s I及局域Moran指数散点图来综合描述我国能源碳排放、人均能源碳排放和单位GDP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异与局部集聚的典型事实。研究发现,各项指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宏观的东中西差异上,同时也存在局部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基于这种区域差异,设定3种能源碳排放约束情景,分析它们可能引起的区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发展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区域碳补偿机制和碳排放权储备机构,并充分运用财税手段、价格机制等途径来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价格数据量日益增长,从中挖掘隐含有用的信息十分重要。以2010年至2012年波动较大的猪肉价格为例,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挖掘分析全国23个省市价格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时期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统计量对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猪肉价格稳定期间,各批发市场的价格总体呈现空间集聚格局;而在价格超过20元/kg时期,各批发市场的价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从局域上看,价格稳定期间沿海发达地区高值显著聚集,价格高峰时期有64%的市场价格位于"高-低"或"低-高"区域;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Moran’s I和Geary’s C反映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一致。空间统计分析能够挖掘价格数据的空间特征,并通过GIS的可视化手段使挖掘结果更加直观,是农产品价格数据挖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9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域空间关联分析法对河南省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①2009年河南省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上呈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②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全局Moran’s I值为0.3695,整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集聚性和依赖性;③局域空间关联分析显示河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局部空间集聚现象,而大部分地区空间关联性并不显著;④河南省城市化空间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有经济发展因子、社会发展因子、基础设施因子、城市扩张因子和非农化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县级、乡镇级两级空间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方法定量研究广水市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规律特征。[方法]基于空间自相关Moran’s I分析方法,以湖北省广水市为研究区,将耕地质量国家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作为空间变量,以耕地图斑作为空间单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县级和乡镇级两级尺度上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差异性特征并进行两级对比分析。[结果]广水市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规律,"中北部"的耕地质量较高,"西北角"耕地质量相对较低,其他地方耕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分布较集中。广水市耕地质量在县级和乡镇级尺度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说明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态势。县、乡镇两级尺度上,耕地质量指数Moran’s I值均呈现出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自然等指数的递减特征,三者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态势。[结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在不同尺度上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内部差异性特征,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可为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延吉市人口普查数据及1982、1992、2000和2007年的延吉市街道人口数据,对延吉市人口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延吉市人口密度分布主要为单核心分布,在人口密度模型拟合中Smeed模型为最优模型,说明延吉市城市化目前正处于成熟阶段的初期;延吉市4个年份的人口全局Moran’s I指数为-0.39~-0.33,检验值Z为-2.46~-1.94,达到显著负相关,呈明显的全局空间分散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8.
沱江上源支流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相关性及变异解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探究沱江上源支流土壤Cd、Hg、As、Pb、Cr 5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及其相关性,运用Global Moran’s I和Anselin Local Moran’s I空间关联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半变异函数云分析其空间结构,最后利用克里金法对污染空间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变异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Hg、As、Pb、Cr 5种重金属含量大部分处于较低水平,且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空间均呈现正相关的特点;除Hg外其他重金属产生聚类特征的可能性均很大,但从局部冷热点及异常值分析可知,Hg也存在聚类特征;Cd、Pb的空间连续性较好、相关性强烈且变程最长,As、Cr次之,Hg最差;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与企业分布、污水灌溉、大量施肥以及其他自然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在3 km×3 km格网下可视化表达了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Moran’s I指数和LISA集聚图探讨了二者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百色市各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和集聚分布,且所表现的空间集聚或异常的区域明显不同;百色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上呈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和高-高、低-低集聚,空间集聚度较高,在局部零星出现高-低、低-高集聚;林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表现出最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集聚性,其他用地类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百色市应继续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严禁城镇建设触碰生态保护红线,从总体上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滢  千庆兰  周柳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06-18309
以2009年广东省67个县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人均GDP等5大类23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法获得各县级单元经济发展实力的综合得分,利用GeoDa软件,计算出2009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局Moran's I,再运用Moran's I散点图和LISA方法分析其局部空间的自相关性。结果表明,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分异关联特征为在中部临近珠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呈现"高高集聚";在粤西、粤北等边缘地区呈现"低低集聚",倒U型差异特征显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由珠江三角洲核心区—边缘区—东、西两翼—粤北山区递减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最强的县域仍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区。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长江三角洲乡村性测度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构建乡村性RI理论公式,测度2000-2012年县域单元的乡村性;通过Moran’s I、LISA集聚图及空间变差函数,对转型期长三角县域乡村性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县域乡村性非均衡性显著,乡村性较弱的县域所占比重略大,县域乡村性整体上呈现出弱的分布态势;县域乡村性全局表现出空间集聚的自相关性,HH集聚区集中在通泰扬和台州,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地区;县域乡村性空间格局的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较显著,且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各向异性,从东南—西北方向县域乡村性呈"塌陷型"的空间分布结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型期长三角地区乡村发展重构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县域农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利用1997,2004,2012年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县级市和市辖区)的农林牧副渔产值的数据,分析了安徽省各县市农业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和相互关系。从全局Moran指数上来看,各县区域的农业产值表现出了空间集聚性,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但总体趋于不均衡;就局部Moran指数来说,安徽省各市县农业产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6-9月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3-2012年6-9月(2005年数据缺失)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利用全局和局部自相关性分析,结合半变异函数模型,探讨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分布的异质性特点,并寻找影响茎柔鱼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认为:(1)全局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和局部自相关统计量Getis-Ord Gi*的Z得分结果显示,秘鲁外海茎柔鱼呈斑块状中等程度的聚集分布,7月份的聚集性强;(2)趋势性分析认为,6-9月茎柔鱼资源在南北方向上基本都呈现出南低北高的变化趋势,而东西方向上均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趋势;(3)6、8月份的最优模型为高斯模型,7月份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9月份的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6-9月份的块金系数分别为41.33%、24.66%、25.89%和35.42%,其反映了中等程度自相关性,与全局自相关的分析结果一致;(4)相关性检验认为,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局部聚集分布主要是受到海表面高度的影响。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分布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对揭示其栖息地分布及其生态学意义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为例,采用Moran’s I指数测定区域经济的空间自相关性,运用GIS技术和Deoda分析了甘肃省经济差异,对2000-2008年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差异和局部空间异质性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2000年以来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2002年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且极化现象严重;2008年县域经济的集聚性增强,总体差异减小,扩散效应增强。②从空间上看,甘肃经济发展呈"哑铃"型的空间格局,县域经济的集聚性程度可分为河西地区经济集聚性显著区域(HH)、中部集聚性变化较大区域(HL,LH)和陇东集聚性显著区域(LL)。③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的总体地理分布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宁夏21世纪以来县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宁夏县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扩大,而相对差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县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Moran’s指数值均大于0.56,说明宁夏县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格局中冷热点区较为稳定,但冷点区集聚趋势不断减弱,而次冷、次热点区具有明显的跃迁现象.文章给出了缩小宁夏县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19年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农业碳排放测算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对其时序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描述和分析。采用空间Moran’s I全局指数和莫兰散点图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分析中国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9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呈现出“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加速减少”3个阶段的特征。中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大于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化肥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第一大碳源。2007—2019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全局空间自相关,但集聚效应不断弱化。2007—2019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呈现出高高、低低集聚的特征。研究期间内大部分省份聚集区较稳定,少数省份空间集聚区发生微弱变动。高-高集聚区省份中大多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低-高区容易向低-低区和高-高区过渡。低-低区中省份最多,主要集中在东西部地区。高-低集聚区中省份大多是西部地区。进而提出减少农业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效应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了解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克鲁格曼指数和区位熵指数考察了1978-2012年间中国29个省(市、区)20种农作物的区域分工、专业化水平及演变规律,并结合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作物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各地区农作物的专业化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同时各作物种植优势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地转移;从集聚分布情况来看,中国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在时空与地理两种不同的关联路径下,农作物空间关联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前者能反映出作物空间关联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吕勇斌  纪倩倩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745-4750
基于农村金融排斥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农村金融排斥的综合评价指标,对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排斥程度进行评价。利用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对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空间效应进行了空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空间效应显著,邻近地区的排斥程度会对该地区农民的收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ESDA的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ESDA方法,利用福建省1998年、2002年及2006年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达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1998年至2006年,全局Morans′I值有降低的趋势,县域经济差异扩大.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高-高"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闽东南和闽东部分地区,"低-低"关联的县域分布在闽北地区及闽西部分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关联的县域数量远高于呈负关联的县域数量.并提出了解决差异扩大化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西甘蔗生产规模发展形势及时空关联分布特征,为提升广西区域甘蔗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关联分布特征,并对影响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的内部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2011—2018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0,且省域整体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10;各地级市间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又具有显著差异性,呈现一轴两翼的分布局面,其中桂中和桂西较高,最大值为3.50左右;桂东偏低,数值均小于0.10,表明广西区域内甘蔗生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从空间均衡性来看,2011—2018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10,表明广西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性,并根据LISA集聚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高集聚区数量逐渐增加至4个,无显著相关性区域的数量由9递减至2个,整体呈现出点—带—片的空间结构特征,省域间空间集聚关联性不断增强。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按照显著性程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机械化水平、产业结构指标、财政支农水平、农户人均纯收入,而单位面积劳动力对其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建议】依据广西各市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空间格局特征及因素间影响程度进行优劣互补,增强桂中甘蔗“双高”基地空间溢出效应;培养良种,有效降低农户甘蔗生产及企业加工成本,保障甘蔗产业规模化经营,从而实现甘蔗生产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