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任加国  武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44-3845,3966
多氯联苯(PCBs)是一种具有持久性、脂肪溶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难分解和强烈吸附,去除比较困难。以台州典型污染场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土壤中PCBs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代表性PCBs同系物的组成、含量。通过室内淋滤和洗脱试验,探讨PCBs的迁移及去除过程,为土壤PCBs污染评价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排污河道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德州市某排污河道为例,进行河道污水对沿岸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排污河渠两侧的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为三氮、重金属和邻二氯苯等有机污染物;土壤中多吸附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苯并芘等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组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以扬麦18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小麦抽穗期(SAHG)、开花期(SAAG)、花后5 d(SA5G)以及花后10 d(SA10G)对其喷施水杨酸(SA),在灌浆期(花后15~19 d)采用被动式模拟增温方法对其进行高温胁迫,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NN)相比,灌浆期高温胁迫(NG)显著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和千粒重,不同时期喷施SA显著降低了高温胁迫下产量和千粒重的下降幅度,不同处理缓解效果表现为SAAG>SA5G>SA10G>SAHG。外源SA处理缓解了高温胁迫对小麦不同穗位强、弱势粒粒重的损害,对上部小穗及弱势粒粒重的影响较为显著,从而缓解了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的降低。喷施SA显著降低了灌浆期高温胁迫下籽粒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降低幅度,提高了籽粒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推测喷施SA通过调控小麦籽粒内源激素水平提高籽粒糖类物质含量,进而缓解高温胁迫对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4.
沱江上源支流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相关性及变异解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探究沱江上源支流土壤Cd、Hg、As、Pb、Cr 5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及其相关性,运用Global Moran’s I和Anselin Local Moran’s I空间关联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半变异函数云分析其空间结构,最后利用克里金法对污染空间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变异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d、Hg、As、Pb、Cr 5种重金属含量大部分处于较低水平,且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空间均呈现正相关的特点;除Hg外其他重金属产生聚类特征的可能性均很大,但从局部冷热点及异常值分析可知,Hg也存在聚类特征;Cd、Pb的空间连续性较好、相关性强烈且变程最长,As、Cr次之,Hg最差;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与企业分布、污水灌溉、大量施肥以及其他自然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兖州兴隆庄镇塌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养分在塌陷坡面和垂直剖面的流失变化规律。[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不同空间结构的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在坡面方向,由坡顶到塌陷中心点,迟效养分和速效养分都发生了迁移流失,其中速效养分流失更明显。在垂直剖面上,在0~40 cm深度,碱解氮和速效磷流失较大,分别高达37.91%和23.68%。[结论]在地表,塌陷中心点发生养分富集现象;在60 cm深度之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不变,判定此深度为该塌陷区养分的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SA)对缓解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作用,本研究于2019—2020年进行盆栽试验,以扬麦18号为材料,在田间增温棚中进行花后15~19 d的高温胁迫处理,比较不同时期预喷施外源SA处理下小麦的抗氧化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导致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增加,旗叶超氧阴离子( O 2 . -)产生速率加快,小麦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对小麦旗叶造成损害;喷施外源SA后,灌浆期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抗逆指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表明外源SA增强了小麦对高温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时期喷施外源SA后,开花期预喷施SA处理相对其他处理缓解高温胁迫伤害效果最好。综上,喷施外源SA可通过提高小麦旗叶抗氧化酶和抗逆酶的活性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旗叶的损伤程度,且开花期喷施效果较佳。本研究结果为减轻高温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阶段夜间增温对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暖表现出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的非对称性增温特性,为明确不同阶段夜间增温对小麦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扬麦18为试验材料,采用被动式增温装置分别对小麦分蘖期至拔节期(NW_(T-J))、拔节期至孕穗期(NW_(J-B))、孕穗期至开花期(NW_(B-A))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夜间增温处理,以不增温为对照(NN),研究不同阶段夜间增温对小麦生长发育特性、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夜间增温均能提高小麦花后0~15 d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灌浆前期小麦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花后0~15 d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提高小麦产量,其中,NW_(J-B)处理下小麦产量增加幅度最大,较NN(对照)提高了8.75%。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至孕穗期夜间增温提高了花后0~15 d小麦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灌浆前期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程度,最终增加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郦汇源  王晓  张会来  武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55-2956,2959
[目的]降低污泥农用后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危害,降低污泥脱水处理成本。[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经硫酸改性的粉煤灰(MFS)作为助凝剂,分别进行单独投加PAM和联合投加PAM、MFS的污泥脱水试验。[结果]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从100 ml污泥干重的1%降到0.5%,减少50%,而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从83.56%(单投PAM1%)降到77.43%,泥饼体积减小约17%。[结论]加入0.1 gMFS做助凝剂后,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