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全面总结了2012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当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绿色生产和依法行政3个理念,提出了2013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路及目标任务,即要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深化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推进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总结了2013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新要求,提出了2014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针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旗 《浙江农业科学》2010,(5):933-935,938
在分析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部修订实施的2008-2015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16个优势农产品分品种具体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早日构建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我国优势农产品快速、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详细梳理美国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挑选反周期支付和价格损失补偿两种典型的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形式,介绍了其在目标价格计算方法、补贴范围和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做法。指出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不是孤立的,中国的农产品目标价格体系除了要做好本身的政策设计外,还要进行财政、行政和社会的共同改革。  相似文献   

5.
目标价格政策对中国棉花市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是中国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经过1年的试点,棉花产业各市场主体对目标价格政策基本适应。通过对临时收储政策和目标价格政策下国内棉花市场价格走势、国内外棉花价差变化情况、中国棉花进口情况3个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目标价格政策下,中国棉花市场价格逐步由供求决定,棉花加工企业资源开始优化整合,棉纺织企业经营状况趋于好转,内地棉区种植面积将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国启动了大豆、棉花的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工作,这将改变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农产品补贴制度。目标价格政策是美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定美国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农场收入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详细梳理了美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了目标价格的政策目标、实施要点及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扎根理论的豆农目标价格政策认知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标价格政策是优化我国农业支持保护的重要举措,我国于2014年开始对大豆进行目标价格政策试点。豆农如何认知并响应目标价格政策,是决定政策实施成效与完善政策试点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扎根理论与相关资料,发现目标价格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豆农的种植积极性,但也诱发了市场低迷等问题,下一步需要统筹解决目标价格设定、国内外市场价格传导等难题,并配套推进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组合政策,才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根本上提升国内大豆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一、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2014年,国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农产品贸易角度来探讨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模式。在分析外向型农业产业结构特征和贸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及未来时期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外向型农业战略发展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农副产品出口从原材料型向加工型的结构转变,促成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农副产品出口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7%,进口保持1.7%,使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态势。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构思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12世纪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农产品贸易角度来探讨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模式。在分析外向型农业产业结构特征和贸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及未来时期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外向型农业战略发展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农副产品出口从原材料型向加工型的结构转变,促成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农副产品出口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7%,进口保持1.7%,使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态势,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构思和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推动运动式治理转向长效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必要举措。基于此,以山东和东北两地秸秆禁烧运动为例,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政策目标制定、政策执行机制和治理效果评价三大维度阐述两地在秸秆禁烧治理中的运动式治理过程,并提出以用促禁,推动运动式治理向长效治理进行范式转换,以实现治理效果的长期化、稳定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财政分权与财政集权的协调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旨在促成各层级政府支出责任与事权的相互适应、匹配,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规范目标的明确。基于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两种类型不同的运行机制,分别设置规范目标,前者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后者为特定政策目标。在特定政策目标之下又包括克服外溢性、发展公共事业及狭义特定政策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特定政策目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如此,建立起内在统一、协调而又清晰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紧紧围绕总体目标,结合各地农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开放的、全局的、系统的观念指导,深入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寻找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才能最终实现其目的。  相似文献   

14.
自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宁南山区、中部干旱区进行扶贫攻坚,实施生态移民政策以来,宁夏自治区在经济、社会、生态诸领域均取得全面发展。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维度展开生态移民政策效益分析;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移民区在扶贫开发的定位和目标、生产和生活、移民社会适应性、移民贫困等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认为实现“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处理好黄河南北两地贫富收入差距、生态移民区文化的契合等问题,有效防止移民迁入区贫困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从“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指标实际数据的获得—指标体系权重设计—满意度指数计算—标准设置—评价”这一完整的过程说明了我馆读者满意度评价是如何实现的,最后利用此方法对我馆的读者满意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历史条件、时代特征、目标指向和任务取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价值依归,乡村是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场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共同的政策意蕴。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从问题表征看,长期处于高位的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挑战;从致富机理看,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存在诸多"贫困陷阱";从解决之道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大潜力在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着力提升农民收入,加大乡村振兴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资源困境的现状解读,指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资源困境与公共利益是相悖的。面对这种相悖的状况,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协调发展,公共利益的调适与平衡,怎样才能实现?该文以公共政策分配为工具,结合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监控——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终结这一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如何在这一完整的运作流程中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促成城乡公共产品资源配置间互动的平衡,以达到实现公共利益的调适与平衡,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红外探测的地面林火目标自动检测与追踪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林火图像的特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在FPGA+DSP构建的硬件平台上,实现了森林灰度图像的正确采集和进行有无火点的判断,并提出了图像边缘检测和自适应阈值相结合提取林火目标的方法,达到了林火目标的自动检测;然后利用通信协议和算法控制云台转动,使热像仪的光学系统主光轴始终对准最大灰度值点,达到追踪的效果.在多种...  相似文献   

19.
特征维数压缩和神经网络隐含层结点数确定是雷达目标识别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地面活动目标识别的特定问题构建了初始种群,然后提出一种即考虑进化代数对算法的影响,又考虑到每代不同个体适应度作用的可变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经过多次迭代进化最终收敛于问题的一个满意解。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对三类地面活动目标的分类和识别,验证该方法用于目标分类和识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发展极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农村发展极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发展极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刚性,资源稀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为促进经济全面发展而促进部分发展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地区优先发展的政策选择。发展经济学的分析表明,它是一项为消除经济刚性而作出的高成本,高风险的次优选择,需要政府的高效参与,以提高发展极建设效益和促进双赢目标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跨世纪奋斗目标,培育一定数量的农村发展极将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