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羊茅种子成熟过程中的活力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高羊茅Safari品种种子成熟过程中,随成熟度的增加种子水分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干物质重量不断增加直至完全成熟为止。标准发芽测定法、加速老化测定法、电导率测定法、温室出苗测定法以及ATP含量测定法进行的种子活力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活力水平逐渐提高,在进入生理成熟期达到最高;温室出苗测定结果与标准发芽测定结果相近,而加速老化后发芽率较低;电导率值在种子成熟后干重不再增加的情况下迅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年份收获的燕麦(Avena sativa)种子(Lot2004,Lot2007,Lot2008)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快速发芽、电导率测定、甲醇劣变处理和人工老化处理方法,对燕麦种子活力进行测定。同时进行了田间种植出苗试验,测定不同储藏年限种子的田间出苗率及田间出苗时间,并分析各室内测定指标与田间出苗率及田间出苗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甲醇劣变处理、人工老化处理、标准发芽测定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而平均发芽时间MJGT(胚根伸出种皮)和MGT(胚根至少2 mm)与田间出苗率显著相关(P<0.05),可以较好预测种子批的田间出苗情况。  相似文献   

3.
不同活力种子的萌发与出苗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娟  胡小文  何学青  王彦荣 《草业科学》2011,28(6):998-1003
摘要:研究测定了老化处理后几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萌发、幼苗以及出苗期的相关指标,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除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外,老化处理显著降低其他参试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胚芽以及幼苗长度,出苗率、出苗速率;2)牧草种子的耐老化能力因种而异,休眠可显著提高种子自身的耐老化能力,如羊草;3)除羊草种子外,其他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胚芽以及幼苗长度与出苗率、出苗速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4) 相比其他萌发指标,发芽率用于种子活力批次的划分在所有物种中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草坪草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试验以常规贮藏8个月的6个品种草坪草种子为材料,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等4种方法测定种子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草坪草种子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幼苗生长测定和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幼苗生长测定和加速老化试验,均是草坪草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收获期高羊茅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毛培胜  盛亦兵 《草地学报》1999,7(2):121-128
通过七种生理生化方法测定1995和1996年不同成熟时期收获的Fawn和Safari高羊茅种子活力。试验结果表明,加速老化和ATP地是测定高羊茅种子活力的较好方法,电导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应以完全成熟的种子为宜,而温室出苗率和千粒重的测定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加速老化对高羊茅种子生理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浦心春  韩建国 《草地学报》1998,6(3):191-196
本研究对未老化与加速老化处理的高羊茅种子进行发芽率、浸出液电导率、葡萄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发芽过程中ATP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高羊茅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而发芽热下降速度远大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箭筈豌豆种子人工加速老化条件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青  吕燕燕  王彦荣 《草业学报》2017,26(11):131-138
人工加速老化法是种子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不同物种适宜的老化条件往往不同。以9个箭筈豌豆种批为材料,在100%相对湿度,41、43及45 ℃条件分别老化处理12、24、36、48、60及72 h,通过测定发芽率及发芽速率,筛选出箭筈豌豆适宜的人工加速老化条件。结果表明,老化温度、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发芽率及发芽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老化温度及时间的增加,发芽率逐渐下降,老化处理48 h后发芽率均显著降低(P<0.05)(除种批6);发芽速率先增加后降低,24 h后呈现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化时间对箭筈豌豆发芽率和发芽速率的影响大于温度。在41 ℃-60 h老化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分别将9个种批分为8和6个质量等级,比其他老化处理条件划分更多的质量等级,且各质量等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41 ℃-60 h是箭筈豌豆适宜的人工加速老化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种源紫云英种子为材料,分析浸种3、6、12、24、36、48和60h的种子浸出液的绝对和相对电导率,并测定各样品的标准发芽率和田间出苗表现,以期探求适宜于紫云英种子的活力评价技术.12个紫云英样品的标准发芽率在87%~97%之间,且回归分析表明其和田间出苗率及田间幼苗干重无显著相关性,无法准确反映各种子样品活力水...  相似文献   

9.
加速老化对高羊茅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对未老化与加速老化处理的高羊茅种子进行发芽率、浸出滚电导率、葡萄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发芽过程中ATP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高羊茅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而发芽势下降速度远大于发芽率。老化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明显高于对照,并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浸出液的电导率逐渐增加,浸出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轻微老化可刺激高羊茅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出现新的酶带,防止膜系统受到破坏。与对照相比,老化种子在发芽过程中ATP含量均明显地降低,严重老化种子在发芽前期因ATP利用受到限制,ATP含量较高,但随着发芽的延续含量则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皿发芽法、电导率法及可溶性糖测定法,对贮藏12个月的新麦草种子的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贮藏的新麦草种子,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变化很大,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以贮藏8个月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达88%和39%,自然条件下的最适储藏时间为6~9个月;种子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种子老化程度的表现,在4℃以上与种子活力呈负相关,在4℃以下,由于温度的关系,与种子活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马棘种子发芽及人工加速老化测定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水土保持植物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种子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确定适宜的发芽和加速老化条件。在发芽试验中,设置15~25、15~30、15~35、20~30、20~35、25~35、20、25、30、35℃共10种温度处理,光照设8 h光照和24 h黑暗2个处理;在加速老化试验中,设置39、41、43、45℃共4个温度水平和24~96 h之间的7个时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马棘种子发芽率不同,在8 h光照和24 h黑暗适宜发芽的条件均为恒温25℃或变温20~30℃,种子发芽对光照不敏感,但黑暗条件会导致种苗黄化,温度和光照间存在互作效应。初次发芽计数时间为7 d,末次发芽计数时间为14d。加速老化最适条件为43℃、72 h,且老化温度和时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及河西走廊弃耕地上常见物种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的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及幼苗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亲代进行了去雄蕊和去花瓣处理延迟了子代幼苗的出土时间,同时,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幼苗返青率、叶面积及地上生物量都显著降低,但出苗率显著增加,此外,这些性状受亲代处理与家系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表明露蕊乌头幼苗生长特性有很强的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2)即将进入繁殖期的幼苗主要性状不受家系的影响,表明母本对露蕊乌头苗期性状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热带常见杂草飞扬草(Euphorbia hirta)的种子萌发特性,本研究运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分别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对飞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飞扬草种子在20~40℃范围内均可萌发,其中30℃为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最大),25℃时幼苗生长最好(根长/苗长为1.031)。恒温条件(25℃)下,光照8~24h时的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值94.07%)、光/暗0h/24h时萌发率降至52%(P0.05),萌发指数随光照时间缩短先增大后降低,光/暗16h/8h时最大(93.93),0h/24h最低(30.59);有光照时幼苗的根长均显著大于苗长,无光照时苗长显著大于根长(P0.05)。变温条件(光/暗,35℃/25℃)下,光照时长对飞扬草种子萌发率和幼苗苗长无显著影响(P0.05),随光照时长缩短萌发指数和幼苗根长均显著减低(P0.05)。综合各指标,12~16h光照为飞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条件。25℃、光/暗12h/12h条件下,飞扬草在土壤最大持水量60%时的种子出苗率达39%、幼苗根长苗长比为1.10∶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多裂骆驼蓬生物碱提取液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溶性生物碱和总生物碱提取液浸种浓度的提高,玉米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种子的活力指数、呼吸速率及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降低,其中大于0.10g/mL浓度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脂溶性生物碱不影响种子的萌发。脂溶性、水溶性和总生物碱提取液浸种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吸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幼苗根体积、株高及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增加。其中根系干重分别增加1 5.0%,2 7.9%和3 5.4%;地上部干重增加9.3%,8.5%和30.9%,达显著水平。说明多裂骆驼蓬水溶性和脂溶性生物碱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但水溶性生物碱抑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种子,测定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出苗率,以探明影响沙生针茅种子萌发和播种出苗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60℃蒸馏水浸泡种子24 h,种子吸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26.3%,38.0%和32.0%;-20℃、20℃低温变温处理96 h,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46%和48%;用80 mg/L GA_3水溶液浸泡种子24 h,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54%和48%;沙埋深度会影响沙生针茅种子发芽和出苗,沙埋0.5 cm沙生针茅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埋深超过2cm的深度,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埋深6~8 cm,随着沙埋深度增加,出苗率显著减少;当埋深8 cm的深度,沙生针茅出苗率为0。  相似文献   

16.
周晶  王彦荣 《草业科学》2011,28(7):1275-1279
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子为材料,从12到96 h设8个人工老化处理时间,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活力指标包括发芽势、活力指数、幼苗长度以及反映膜透性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的增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活力指数先急剧下降(12 h)而后缓慢下降,浸种液电导率变化不明显,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急剧增加(12 h)而后无明显变化。不同老化程度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活力指数相关性极显著(r分别为0.987和0.989,P<0.01);与浸种液电导率不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08,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