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以封闭的内陆湿地安固里淖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湿地退化对植被、小气候、土壤生态因子的影响.封育沼泽、放牧沼泽地、退化沼泽地3种类型湿地植被的群落依次向旱生结构过渡,群落多样性特征降低,封育是恢复湿地植被的可行措施;退化湖泊裸地较草地、沼泽地具有温差变化大、空气湿度小的特点,其气候调节能力降低,土壤盐度高,易于发生"盐暴"现象.  相似文献   

2.
森林消防车必须具有良好的沼泽地通过性。本文对大兴安岭林区的沼泽地进行了分类,并对3种主战履带式森林消防车(J-50、A531和BFC804)的沼泽地通过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用挂钩牵引力作为通过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BFC804可以通过重沼泽地,A53可以通过中沼泽地,J-50只能通过轻沼泽地。森林防火部门应根据管区内沼泽地的特征合理选择消防车。  相似文献   

3.
草鱼生长速度快,饲养成本低,在市场上占有率较高,但草鱼肉质较松,烹调方法比较单一。草鱼的脆化,就是通过改变其食物结构而使肉质坚硬且爽脆,不易煮烂,切成鱼片、鱼丝不易断碎,而味道仍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草鱼脆化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草鱼俗称鲩鱼,脆肉鲩是通过改变草鱼的食物结构,投喂蚕豆饲养出来的优质大草鱼。脆肉鲩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草鱼,其体色金黄、肉质爽脆、肉味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售价是普通草鱼的2倍多,市场前景较好。草鱼脆化养殖可在池塘或网箱中进行,其养殖技术如下。一、池塘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养殖脆肉鲩的池塘要求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5.
草鱼脆化养殖,主要是通过改变草鱼的食物结构使其肉质变脆,脆化后的草鱼称“脆肉脘“,其肉质紧硬而爽脆,不易煮碎,即使切成鱼片、鱼丝后也不易断碎,肉味反而更加鲜美而独特。经过这种方式养殖的草鱼,市场易销售、售价高,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草鱼肠道菌群与草鱼个体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GGE方法对同一批孵化并在同一池塘中养殖的个体大小显著差异的草鱼肠道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无论大个体草鱼还是小个体草鱼,其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但2组草鱼在其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大个体草鱼肠道中存在着更多比例的厚壁菌门以及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而小个体草鱼肠道中存在较多的潜在致病菌。[结论]草鱼肠道微生物可以作为内在因素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这一结果也为进一步开发可促进草鱼生长性能的益生菌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草鱼脆化养殖,主要是通过改变草鱼的食物结构使其肉质变脆,脆化后的草鱼称“脆肉鲩”,其肉质紧硬而爽脆,不易煮碎,即使切成鱼片、鱼丝后也不易断碎,肉味反而更加鲜美而独特。经过这种方式养殖的草鱼,市场易销售、售价高,平均高出0.2~0.5倍,亩增效益1000元左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将草鱼脆化养殖方面的几点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草鱼的脆化养殖湖北监利县水产局毛新利草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但肉质疏松。近年来,有些地方通过改革其食物结构而使其肉质脆化。脆化后的草鱼肉质紧硬而爽脆,不易煮烂,切成鱼片鱼丝不易断碎。现将草鱼脆化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选择塘底污泥少、排灌条件好、水质清...  相似文献   

9.
草鱼肠道抗菌肽对细菌形态结构的影响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草鱼肠道抗菌肽处理后的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抗菌肽处理后的细菌形态发生变化,菌体严重变形,表面变得粗糙,出现皱褶,胞膜破裂.对草鱼肠道抗菌肽的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显示,草鱼肠道抗菌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耐胰蛋白酶特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从草鱼肝脏中首次克隆获得草鱼JAK2基因的片段序列。该片段序列长671 bp,编码22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草鱼JAK2基因片段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70%~91%之间;系统进化树显示,鱼类的JAK2独立聚成一支,草鱼与斑马鱼聚成一支,与鳜鱼和墨绿凹鼻鲀聚成的一支再聚成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草鱼JAK2基因在肝脏、肌肉、脑、心脏、脾脏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肌肉、脑、脾脏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在心脏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草鱼JAK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研究亮点:JAK2基因在鱼类上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首次克隆了草鱼JAK2基因片段序列;且发现JAK2基因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心脏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为草鱼JAK2基因的结构及其信号转导等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摄食蚕豆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脂肪蓄积情况以及形成原因,采集了摄食蚕豆的草鱼(试验组)和摄食配合饲料的草鱼(对照组)的肝脏样本后,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两组草鱼肝脏进行病理学特征、脂质蓄积情况和肝细胞的超显微结构观察,同时检测与脂肪代谢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分析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草鱼相比,试验组草鱼肝脏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线粒体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试验组草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草鱼肝脏中TG、TC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显著增加,但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草鱼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acc和fas)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长期摄食蚕豆的草鱼肝脏会发生脂肪变性,其可能与脂肪酸从头合成(DNL)增加、氧化应激增强及线粒体结构破坏等有关。研究结果将为脆肉鲩营养调控和预防鱼类肝脏脂肪变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浸浴法对草鱼鱼种进行毒性试验,比较在0.045,0.091,0.181 mg/L 3个不同Hg2+质量浓度下,草鱼的肾脏和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变化规律及其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鳃而言,Hg2+对草鱼肾的Na+/K+-ATPase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在组织结构上,草鱼肾小管出现萎缩的现象,肾小球未见明显症状;鳃小片出现弯曲、融合、脱落和顶端呈肿大等现象,肾、鳃的组织结构特征均具有时间及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黄芪多糖防治草鱼出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防治草鱼出血病,提高草鱼成活率。[方法]用黄芪多糖、维生素K3粉、板蓝根和维生素C等免疫增强剂拌通威饲料在4个水域进行投喂,开展草鱼出血病的初步治疗试验。[结果]水域1草鱼在用药后的第4天基本没有鱼发病死亡,之后没有发生草鱼出血病。水域2草鱼6月24日用药,6月26日病愈,并且没有出现草鱼出血病复发现象。水域3草鱼在用药后第3天完全病愈,之后没有复发。水域4草鱼在用药后第4天死鱼现象停止,之后没有复发。[结论]在草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维生素K3粉、维生素C,可提高草鱼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达到治疗草鱼出血病的效果,添加适量的板蓝根对草鱼有保肝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GCRV分离株与患草鱼出血病草鱼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患病草鱼,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型内和基因型间不同分离株间的差异。[结果]对近3年来草鱼出血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患草鱼出血病病鱼多为"肠炎型"症状,且检测发现其病原多属于GCRV基因型Ⅲ型。对GCRV的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的同源率高达93%以上,却被给予完全不同的名称,给GCRV多样性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同一基因型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间的变异位点较少,且功能位点发生变异的更少;不同基因型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间的保守位点较少,且这些保守位点中只有极少数位点为功能位点;不同基因型分离株同源结构蛋白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同源非结构蛋白间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草鱼出血病不同临床症状可能与其病原基因型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金草鱼’与普通草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异同,旨在进一步了解‘金草鱼’的开发利用价值.【方法】对‘金草鱼’和普通草鱼肌肉中的主要营养成份、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金草鱼’脂肪显著高于普通草鱼,水分显著低于普通草鱼,但粗蛋白和灰分差异不显著.‘金草鱼’和普通草鱼肌肉16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7.99%和17.43%,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1.25%和41.37%;‘金草鱼’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普通草鱼;必须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9和78.金草鱼肌肉中脂肪酸种类比普通草鱼少2种(C21∶0和C20∶3),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普通草鱼低.‘金草鱼’和普通草鱼都含有较丰富的矿物元素,‘金草鱼’肌肉中矿物质总量比普通草鱼高,金草鱼的铜、铁、锌的比值较普通草鱼更为合理.【结论】与普通草鱼相比,‘金草鱼’具有较好的鲜味程度和更为合理的矿物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16.
洪爱云 《当代农业》2011,(15):44-45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鱼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流行广、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草鱼鱼种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一、流行状况1.危害对象从2.5~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有时大草鱼也患病,特别是100~300克的一龄草鱼种发病尤为严重,往往造成大批或整体草鱼鱼种死亡。青鱼也可感染。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又称草鱼出血病病毒,是草鱼鱼种培育期间及食用鱼饲养前期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较大的病毒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往往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众所周知,病毒是已知各类微生物中形体最小、结构最简单,非细胞型,含有一种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只能在一定的活细胞中才能生长,并以独特的"复制"方式繁殖的特殊生物。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因此,至今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近年来,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病防岗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致力于渔用疫苗及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先后研发出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血停"等针对草鱼出血病防控的药物,同时结合微生态制剂、生物浮床技术、"生物絮团"生态养殖技术等综合防控措施,在防治草鱼出血病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的资助下,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德阳综合试验站对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血停"等产品的使用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总结出了一套草鱼出血病综合防控技术,为草鱼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草鱼嗅觉有关器官—嗅囊、嗅板、嗅球和嗅茎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鲤鱼的上述器官的结构作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9.
试析如何提高草鱼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草鱼作为重要的养殖水产品种,在我国水产品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防治草鱼疾病,提升草鱼养殖效率,是现代水产养殖研究的重要领域与课题。随着草鱼养殖规模化、集约化长度的提升,防治草鱼病工作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草鱼养殖工作实践,分析草鱼发病的主要原因和特点,并对防治草鱼病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指导草鱼养殖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提升我国草鱼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两个指标衡量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的肌纤维差异。【结果】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背部白肌、腹部白肌及背部红肌的基本结构相同。脆肉鲩背部白肌的肌纤维直径(67.6μm)显著小于普通草鱼(109.4μm)(P〈0.05,下同),肌纤维密度(249条/mm2)N显著大于普通草鱼(121条/mm2);在腹部白肌和背部红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方面,脆肉鲩与普通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肉鲩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及密度与其肌肉硬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