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苹果Malus domestica生产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光照。为计算宁夏高酸苹果光温生产潜力,利用全区各地1980-2015年的气象资料及近4 a高酸苹果中晚熟品种‘澳洲青苹’Malus domestica‘Granny Smith’的发育期观测资料,采用光照、温度逐级订正的方法,分不同发育期(发芽期-幼果期和幼果期-成熟期)计算得出宁夏全区各地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及光温生产潜力。结果显示:宁夏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为114.0~146.9 t·hm-2,与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光温生产潜力为68.8~142.9 t·hm~(-2)。与鲜食苹果对比,高酸苹果光合生产潜力偏低15.4%~18.4%,而光温生产潜力比鲜食苹果高10.9%~30.1%,因此,温度对鲜食苹果的限制作用大于对高酸苹果。另外,高酸苹果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可分为灌区各地及中部干旱带东北部、中部干旱带其他地区至海原以北、海原以南3个地区,基本与宁夏自然地理分区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延安市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2021年和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2021年气象条件对延安苹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延安市苹果主要生育期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多、光照偏少。4月开花期较常年同期提前7~10 d,花期出现低温冻害,6月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了高温、干旱叠加天气,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了连阴雨天气过程。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冰雹、秋淋。在苹果的生长发育期,总体气象条件利于苹果坐果、幼果及第一次膨大的生长,不利于苹果二次膨大生长,着色成熟期由于阴雨天气影响,采摘时间较常年推迟。综合气象条件分析,2021年延安市气象条件对苹果生产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3.
2009年陕西苹果生育期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苹果基地县气象资料和物侯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对陕西主要果区苹果生育期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评价,认为2009年主要果区苹果生育期光、热、水资源较丰,关键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相对较轻,气象条件有利于苹果生长发育。尤其苹果开花期光、热量资源适宜,果实膨大期的5月、8月降水丰沛,着色成熟期气温适宜等苹果关键生育期主导气象因子优势明显,气候资源匹配合理,为苹果产量形成、品质提升创造了较好气候生态环境。2009年苹果生物量和产量均优于2008年。  相似文献   

4.
一、发病原因 1.高温、干旱 临汾市平川县市区生产的苹果5月中下旬套袋,此期正值高温干旱期,袋内温度高,幼果往往因不适应环境而发生日灼现象.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果业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陕西渭北果区是世界上完全符合苹果生长7项气象指标的优生区之一,但该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地形地貌复杂,气候脆弱。花期冻害、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冰雹、干旱、果实着色成熟期低温、连阴雨等是陕西省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随着大气温室效应加剧,近年来气候突发事件频发、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和范围在不断增强,气象灾害给果业产量和品质带来显著影响。深入开展果业气候资源开发和灾害防御系列化研究,有利于趋利避害、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我省果业生产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金州地区苹果种植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大连市金州地区苹果种植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气象条件中的多数指标可以满足苹果生长需求,同时也存在低温冻害、高温热害、干旱等气象灾害风险,应采取专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 Copula 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陕西渭北塬区苹果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渭北塬区的气侯特点,结合国内外苹果生产基地的生产经验和渭北苹果基地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分析综合得出陕西渭北塬区苹果各生育期适宜的气象指标.并根据我省渭北苹果生产基地苹果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生产决策建议.苹果各生育期适宜的气象指标对渭北塬区苹果产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发展苹果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陕西省29个苹果生产基地县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其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负积温、≥10℃积温等对苹果生长发育有关键影响的热量资源的变化情况,发现陕西苹果种植区除夏季气温变化不明显外,全年、各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负积温呈下降趋势。利用此结果,结合陕西苹果产区特点,从苹果种植区北扩、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机率增加以及会诱发果树病虫害暴发和流行三个方面阐述了气候变暖对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苹果疏除幼果与成熟果果胶品质的差异,为苹果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苹果疏果期的疏除幼果和成熟果榨汁后的果渣为原料,采用传统酸法提取苹果果胶,对2种果胶的得率、酯化度、纯度、总酚含量、褐变度、色值、特性黏度和黏均分子量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并分析果胶的超微结构。【结果】苹果疏除幼果果胶的得率、酯化度、纯度、特性黏度及黏均分子量均小于成熟果果胶,但总酚含量和褐变度均大于成熟果果胶;成熟果果胶的色泽比苹果疏除幼果果胶好。苹果疏除幼果与成熟果果胶的表面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苹果疏除幼果果胶品质不如成熟果果胶。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不同类型的苹果产区,以秋子作基砧,分别以杂交选育出的SX 126砧木和砧木M 26(CK)为中间砧,嫁接秋富1品种,进行连续8年的区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M 26相比,SX 126砧木在河滩地、旱塬地及丘陵沟壑地均表现良好,耐旱性、抗偏斜能力优于M 26,耐寒性与M 26相当;对树体大小的控制能力较强,树冠表现矮化,树干周长、树高、树冠体积和新梢生长量均低于对照;嫁接品种早果性强,丰产,平均产量较对照提高23%以上;单果重和着色指数均优于对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硬度、果形指数和果实贮藏性与对照相当。说明SX 126砧木适合在陕西各类型苹果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朝鲜球坚蜡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朝鲜球坚蜡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缝隙处越冬。4月至5月为主要为害期。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也为害叶片、果实。防治上应重点抓好果树开花前越冬若虫期和6月至7月1龄若虫期的化学防治。开花期~幼果期应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尽量避免喷洒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3.
长绵粉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1代,以3龄若虫在树干、大枝粗皮缝隙处结茧越冬.4~5月为主要为害期,出蛰若虫和成虫吸食苹果树枝、叶、果实的汁液,削弱树势.防治上应重点抓好果树开花前越冬若虫出蛰期和6~7月1龄若虫发生期的化学防治;开花期~幼果期应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尽量避免喷洒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4.
苹果产业是陕西省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苹果单产和优果率低,产业化程度低,设施条件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陕西省渭北地区苹果产业化的模式,即果农 果农协会 龙头企业 市场,果农 行业协会 市场,果农 基地 县级龙头企业集团 市场等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一条适合扭转土壤质量下降的途径,以‘长富二号’为研究材料,采用3种不同有机质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质对土壤改良的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加加菌剂果木基质和普通果木基质可以显著提高陕北旱区果园0~40 cm土层的土壤肥力,增强果树生长,提高果实质量。其中,加菌剂果木基质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显著增加60 cm以内微生物活性,增加果园中速效养分含量,同时能够提高苹果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在加菌剂果木基质处理条件下,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上升了14.71%和4.76%。综上表明,局部施用加菌剂果木基质可以改善陕北地区土壤结构,扭转渭北地区土壤质量下降现状。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是全国苹果供应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种植户的可持续生计与国内苹果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生计资本是农户应对日常生产与生活风险的重要资源。笔者借鉴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的可持续性生计框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洛川县、白水县、礼泉县、延安市210份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水平均不足。其中,可获取社会资源有限,劳动力匮乏,居住环境差,自然灾害严重,金融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建议从加强社会资本网络建设,改善种植户生存环境,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以增强其防范与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区域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苹果免套袋栽培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苹果收益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应用的面积也很少。为了提升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以20%华碘抗胁迫生态膜、5%香芹酚和0.5%几丁聚糖三种药剂为试材进行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通过免套袋苹果喷施七次病虫害绿色防控药剂及常规化学防治药剂,对比了病虫害不同防控方法对叶片生长、苹果果面色度、单果重、果实品质、病虫害危害率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研究了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均对病虫害危害率的影响显著,病叶率分别降低26.09%和31.03%,虫叶率分别降低76.74%和51.61%;均不影响苹果果面色度,也均对苹果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影响。处理1对苹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极显著,分别高出61.430 g和1.875%,但对叶片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相反,处理2对叶片生长的影响显著,百叶厚、百叶鲜重、百叶干重分别高出10.88 mm、16.44 g和6.80 g,但对苹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对红富士苹果实现农药无残留。本试验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五次、减少使用量40.34%。20%华碘抗胁迫生态膜、5%香芹酚和0.5%几丁聚糖三种药剂“三合一”作为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绿色果品生产的有效途径,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可以使苹果免套袋栽培进一步达到生态环保、产品绿色安全的效果。之后会进一步试验研究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加大示范面积,争取大面积在免套袋苹果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梨枝圆盾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3代。主要为害时期为越冬代4~5月,第1代6~7月,第2代8~9月。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而以为害果实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防治上应重点抓好冬春修剪有虫枝条,保护利用天敌,以及果树开花前越冬代若虫期和6月上中旬第1代初龄若虫期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果园用工费,提高果园经济效益,在渭北旱塬以常规修剪苹果园为对照,监测量化修剪对疏花疏果用工费、果实品质和果园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在陕北丘陵沟壑区以苹果套袋(纸袋)为对照,监测喷施苹果面膜(腐殖酸型苹果免套袋膜剂)替代果实套袋对果园用工费、果实品质和果园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量化修剪在冬季修剪时较常规修剪多支付用工费4500元/hm2,疏花可减少11250元/hm2,疏果可减少2250元/hm2;量化修剪的苹果单果重大,品质高,产值提高13.73%;经济效益提高34860元/hm2。喷施苹果面膜较果实套袋和去袋可减少用工费22850元/hm2,材料费减少8250元/hm2;喷施苹果面膜提高了苹果的外观商品价值和贮藏运输性能,产值提高50.01%;果园经济效益提高192900元/hm2。量化修剪和喷施苹果面膜降低了果园用工费,提高了果园经济效益,果园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量化修剪和喷施苹果面膜。  相似文献   

20.
苹果树更新修剪对土壤水分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渭北高原以苹果树长放修剪为对照,监测盛果末期苹果树更新修剪对果园0~500cm土层土壤水分及树体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新修剪的果园0~240cm土层土壤水分极显著高于长放修剪,240cm土层以下土壤水分与长放修剪无显著差异;更新修剪的果园土壤水分蒸散高峰较高且延迟30d左右,但生长期的平均蒸散强度与长放修剪无显著差异;更新修剪的苹果树翌年新梢总数显著减少,短枝、叶丛枝比例显著降低,中枝、长枝比例显著增加,单果质量、果实产量、经济产值和水分产出率显著提高,但耗水量与长放修剪无显著差异。综上可见,更新修剪改良了果园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了树体生长,是渭北高原盛果末期苹果树的适宜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