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筛选防治花生网斑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原药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选取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并对花生网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95%咯菌腈、98.6%嘧菌酯、97%咪鲜胺、95%苯醚甲环唑、95%己唑醇、95%甲基硫菌灵、97%戊唑醇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7%代森联与97%咪鲜胺按1:9复配时,具有增效作用,EC50值为0.673 μg/mL。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试验选取的单剂和复配药剂均对花生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该结果为花生网斑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田间防效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通过室内抑菌、盆栽防效以及大田试验,系统开展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为生产上的防治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测定包括抗生素类和非抗生素类等11种杀菌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10种药剂进行盆栽试验,并对4种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11种药剂中抗生素类药剂以四霉素抑菌效果较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74 μg/mL,其次为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9.10、29.50、89.10 μg/mL;非抗生素类药剂以铜制剂类抑菌效果较好,噻霉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89.55 μg/mL,其次为王铜、噻菌铜,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445.00、595.00 μg/mL。(2)春雷霉素的盆栽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7.97%,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防效分别为64.58%、63.53%、61.83%。(3)春雷霉素防治效果达90.19%,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防治效果分别为89.84%、84.60%、74.59%。4种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该病害的防治药剂在生产中交替喷淋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降低采后菠萝果实由黑腐病引起的腐烂损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有最好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1%氯化钙处理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抑制病原菌的产孢;氯化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代森锰锌、咪鲜胺、王铜、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5种杀菌剂对柑橘黑点病菌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浙江省不同地区43株黑点病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柑橘黑点病菌对代森锰锌、咪鲜胺、王铜、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平均EC50值分别(4.0136±4.2897)、(0.0851±0.0325)、(179.2214±63.0787)、(0.1519±0.3377)、(0.6148±1.4194)μg/mL。Shapiro-Wilk检验结果表明,各杀菌剂的EC50值均呈正态分布,各杀菌剂的平均EC50值可作为对柑桔黑点病菌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5.
2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 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两种常见番茄致病真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能同时有效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晚疫病菌生长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值,并通过EC50值比较病原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25%啶菌噁唑EC、25%咪鲜胺EC表现敏感,对50%腐霉利WP、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番茄晚疫病菌仅对25%啶菌噁唑EC表现敏感,对25%咪鲜胺EC、0.3%丁子香酚SL和10%多抗霉素B WP表现中抗,对50%腐霉利WP则表现高抗。2种病原菌对2×108 cfu/g绿色木霉菌WP和8×109 cfu/mL枯草芽孢杆菌AS较为敏感,EC50值均小于1×108 cfu/L。化学杀菌剂中啶菌噁唑,生物源杀菌剂中丁子香酚、绿色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2种番茄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用量少且毒性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咪鲜胺可防治豇豆根腐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评价四川省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水平,科学使用咪鲜胺可持续防治豇豆根腐病,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3株四川省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毒力曲线,建立了敏感基线,评价了其潜在的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平均EC50值为0.0063±0.0028mg/L,这个值可用来监测豇豆根腐病原菌种群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参试菌株中,61.9%为敏感菌株,38.1%为低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湖南新田县蔬菜基地发生茄子果实腐烂病,损失严重。从感病茄果上分离到一种真菌,镜检表明为茄褐纹拟茎点霉,此菌rDNA-ITS序列亦与茄褐纹拟茎点霉高度同源。因当地反映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均无明显效果,故尝试了室内试验以筛选出有效防治该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11种杀菌剂做了室内毒力测定。咪鲜胺对茄褐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21 mg/L;其次是甲基硫菌灵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是0.252 mg/L 和0.434 mg/L;百菌清与醚菌酯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分别为44.400 mg/L和54.470 mg/L。建议在病区选用咪鲜胺防治茄褐纹病。  相似文献   

9.
<正> 咪鲜胺(进口商品名称施保克、扑霉灵)、咪鲜胺锰盐(进口商品名称施保功)杀菌剂,近几年来受到国内企业关注并推动发展生产的杀菌剂品种。法国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于1993年在我国登记施保克2.5%乳油,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柑橘青(绿)霉病、炭疽病、蒂腐病,以及芒果炭疽病;同时登记施保功50%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芒果、黄瓜炭疽病,蘑菇褐腐病、湿泡病,以及柑橘青(绿)霉病、炭疽病、蒂腐病;又于1996年登记施保克45%水乳剂,用于防治香蕉冠腐病、炭疽病。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于1994  相似文献   

10.
利用HPLC-ICP-MS方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形态砷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玉婷  汪倩  陈曦  桂源  宋超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2):148-1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PLC-ICP-MS)测定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6种砷形态的残留量。经过前处理、提取和脱脂后,通过色谱柱、流动相、pH和流速等参数调节,筛选得到最优化的分离和检测条件。结果表明,6种砷形态的混合标准溶液在质量浓度0~50 μg/L范围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2达到0.999,检测限为0.0060~0.0912 μg/kg,定量限为0.020~0.304 μg/kg。在样品中添加0.5、5、50 μg/L浓度水平,回收率良好,范围是7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方法精密度与重复性均良好。本方法为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砷形态残留量建立了有效检测方法,为水产品砷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推荐登记优稀水果重要病害的防治用药,有效缓解小宗作物病害防治缺药或无药可用的现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321 µg/mL和2.0167 µg/mL,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抑菌效果;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50 mg/kg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施药处理3次后对2种果树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68%和77.4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 mg/kg的处理。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应用于两种果树病害的防治与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甘蔗凤梨病防治药剂,寻求最佳使用技术方法,结合新植蔗下种,采用蔗种单芽包衣、双芽包衣、双芽浸种等3种方式对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防治甘蔗凤梨病效果进行田间评价。结果表明,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蔗种双芽包衣和双芽浸种2种处理都能有效防治甘蔗凤梨病。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 942~1605 mL/hm2蔗种双芽包衣防效为58.69%~61.20%、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 1000~1500倍液蔗种双芽浸种处理防效为51.51%~54.70%,明显优于对照农药50%多菌灵WP,且对甘蔗安全。甘蔗凤梨病高发区,可结合当地甘蔗生产实际,于甘蔗下种期,采用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防治甘蔗凤梨病,蔗种包衣处理剂量以942 mL/hm2为宜,蔗种浸种处理药液浓度以15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设施葡萄生产中光温逆境导致果实品质欠佳(着色差)的问题,对2个葡萄园转色期的‘巨峰’和‘巨玫瑰’葡萄进行每日补光试验处理(4:00—5:00和19:00—22:00),观察处理前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每日补光4 h处理后‘巨峰’和‘巨玫瑰’着色更深、更均匀,且补光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颜色指数,补光处理后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提高了5.00~19.42 µg/g;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0.5~1.7 °Brix,葡萄糖含量增加了0.42~3.43 mg/g,最终成熟期提早了5~7天。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在葡萄转色期进行补光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红色系葡萄的着色问题,提高葡萄品质,对优质葡萄生产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枇杷产量,生产精品枇杷,于2013年4-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枇杷不同果袋套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大五星品种果实套袋后果实橙黄色、茸毛多、果锈少,未套袋(CK)的果实橙红色、茸毛少、果锈多,果袋外黄内白、外黄内黑、外黄内黄的平均单果重与未套袋(CK)的平均单果重43.00 g相比,分别增加11.54 g、11.19g、7.22g,耒套袋的日灼率11.50%、鸟食率9.5%、裂果率11.2%、农药残留抑制率1.60%,套袋处理的日灼率0、鸟食率0、裂果率1.9%~2.2%、农药残留抑制率0.枇杷采用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防止日灼和鸟害,降低裂果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和大气污染.综合各因素分析,建议在贵州省枇杷种植区推广应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黑的双层果袋套袋.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索采后浸泡苯并噻二唑(BTH)处理对火龙果采后果实抗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能力、贮藏品质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火龙果采后贮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火龙果‘软枝大红’为材料,采用0、50、100、150、200 mg/L BTH浸泡采后火龙果果实,观察接种桃吉尔霉病斑面积及病情指数变化、采后腐烂时间和腐烂率变化,综合比较筛出最佳BTH浓度,随后进一步测定贮藏期间对照和最佳处理浓度的品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相比,100 mg/L BTH浸泡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火龙果果实接种桃吉尔霉后的病情指数(P<0.05),提高总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贮藏期间CAT、SOD、POD、CHI、GLU、PAL活力。100 mg/L BTH浸泡处理对采后火龙果果实抗桃吉尔霉效果最佳,可提高火龙果果实的抗病、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提升贮藏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探讨碱性电解水(Alkaline electrolyzed water,BEW)对采后果蔬表面农残去除的调控方案,以期相关研究结果能为果蔬采后清洗加工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试验以市售无籽八月桔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抑制率法测定果蔬表面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选择BEW稀释比、浸泡时间、浸泡体积为自变量,...  相似文献   

17.
果实采后易发生品质劣变,造成经济损失.而病原菌是导致果实采摘后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果实采后病害损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对于病原菌侵染后果实自身产生的抗性响应鲜有报道.本文综述了果实采后响应病原菌侵染的生理生化及其分子机制,包括病原菌侵染对果实细胞结构、果实防御酶系统的影响和果实代谢产物在抗病中的作用,探讨了果实抗病基因的研究概况,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采摘后果实被病原菌侵染后的应答反应,为研发果实保鲜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