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者食品安全性意识与认证食品的支付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延吉市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性意识调查资料,采用一般统计方法测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估算认证食品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食品认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都比较低.但通过认证的食品在确实能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支付意愿为28.8%,GAP认证农产品的支付意愿为18.5%,HACCP认证食品的支付意愿为17.6%,有机食品的支付意愿为17.2%,无公害食品的支付意愿为16.2%.说明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支付意愿还是比一般食品要高,消费者即便多支付价格也愿意购买高品质安全食品.因此,建议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及对认证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2.
以乌鲁木齐市372位消费者调查数据为依据,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消费者对进口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和了解程度较好,但缺乏对进口食品认证标志的认知;此外,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对进口食品的了解程度、对进口食品信息的关注度、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程度、亲友的看法、媒体的报道、对健康的关注程度、食品品牌、安全认证等显著地影响消费者的进口食品购买意愿。最后,对未来的消费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食品生产的安全保障来源于生产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与掌握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消费者比例对生产者的支付意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生产者的视角、消费者的视角以及交易双方的综合角度来分析食品安全供给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快节奏生活的背景下,罐头食品满足了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需求,但消费者对其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顾虑阻碍了罐头食品市场的发展.水果罐头是罐头食品的重要品类之一.近几年,水果罐头企业不仅在果肉形态、包装材料等食品质量方面进行改进,并且严格控制防腐剂用量,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或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进一步提高水果罐头食品的安全水平.但尚不清楚水果罐头企业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变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基于选择实验,通过问卷星样本服务,回收438份有效问卷,采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比分析了消费者对黄桃罐头质量属性(果肉形态、包装材料、价格)和安全属性("通过HACCP体系认证""不添加防腐剂""通过农药残留检测")的偏好与支付意愿,揭示了食品危害相关风险感知与安全属性偏好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质量属性和安全属性的偏好存在差异,并且对安全属性的支付意愿高于质量属性,其中"通过HACCP体系认证"的支付意愿最高.上述研究结论为水果罐头企业和其他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管理与营销宣传以及政府有效监管食品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奎屯市和克拉玛依市365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探讨消费者对鸡蛋质量安全追溯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数消费者对鸡蛋认证追溯都缺乏基本的认知与了解。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鸡蛋消费支出、家里是否有60岁以上老人、对鸡蛋品牌和安全的心理感知、家庭主要购买者以及农超市场购买鸡蛋频次等因素是影响消费者的鸡蛋质量安全追溯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中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追溯意愿偏好选择的基本因素,它传递着消费者对鸡蛋质量安全追溯的认知水平、经验判断、安全消费感知及诉求层面,从而映射到消费者的购买和追溯意愿,食品质量安全外部环境影响消费者对鸡蛋质量安全追溯的感知和追溯倾向。  相似文献   

6.
卜凡  朱淀  吴林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17):9475-9477
可追溯体系的引入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然而在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下,以山东潍坊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就不同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猪肉支付意愿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引入有较高期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仅有养殖信息及同时具有养殖和屠宰信息的可追溯猪肉;年龄、学历、收入水平、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家中有无孕妇等因素均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在研究新乡市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特征的基础上,对市民购买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概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很严峻,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并且也表现出一定的支付意愿,愿意为安全的食品支付更多的费用,但是支付意愿的程度因教育、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标识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行为是决定食品安全标识制度能否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准确测度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标识的支付意愿对于食品安全标识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较多.但是还没有针对认证蜂产品的消费者支付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农产品标识认知和消费习惯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影响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分析框架,以绿色鲜食马铃薯为例,以北京、郑州、成都3个城市402份消费者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在此基础上,运用Ordered Logit 模型分析行为态度变量、主观规范变量和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城市消费者绿色鲜食马铃薯平均溢价支付意愿处在10%~30%,整体意愿水平较低。2)行为态度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购买场所便利性越高,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越高;消费者对普通马铃薯品质感知越好,其溢价支付意愿越高。3)主观规范变量也会显著影响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其中,相较QS产品标识和有机产品标识,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标识认知水平对其溢价支付意愿影响最大。4)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对绿色鲜食马铃薯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年龄较大,且健康状况越好的男性消费者更愿意为绿色鲜食马铃薯支付较高的溢价。因此,应从加强绿色农产品价值宣传,提升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标识认知水平,提高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便利性等方面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了解消费者对线上市场有机生鲜的购买行为有助于生鲜电商合理开展有机生鲜业务,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围绕"消费者在线上市场更愿意为有机生鲜买单吗?"这一问题,以网络调研所得的410个消费者调查数据为例,应用双边界二分式的测度方法和Biprobit实证模型,分析消费者对线上和线下市场有机生鲜的支付意愿差异。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线上有机生鲜的支付意愿低于线下市场,细分生鲜品类和消费者来看,消费者在线上市场更愿意为水果等食品安全感知风险相对较低的有机生鲜品类支付趋近于传统市场的溢价,而受教育程度高、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年轻消费者对线上市场有机生鲜的支付意愿更高。为提高消费者在线上市场的支付意愿,生鲜电商应该严格把控有机生鲜的质量安全,降低消费者的在线食品安全感知风险;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鲜电商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同时,生鲜电商制定初期营销策略时,应以食品安全感知风险较低的生鲜品类为营销重点,以受教育程度高、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年轻消费者为重点目标群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在假想价值评估法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0个省市实地的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备择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城乡居民对于安全酱油的支付意愿及意愿值的因素.结果显示,在支付意愿方面,家人中是否有人患有“三高”等疾病、是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对营养标签内容的了解程度以及被调查消费者对健康与摄取食物相关性的看法等因素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而地区、年龄、家庭人数、认为酱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程度等因素与其具有负相关关系;在支付意愿值方面,对安全酱油内容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健康与摄取食物相关性的看法等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值具有正向影响,而地区的作用则正好相反;测算得到消费者平均支付意愿值为5.533元,溢价11.06%.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光明乳业生产的小小光明宝宝奶酪被发现含有被禁止的"乳矿物盐"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对上海市3所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作了更安全奶酪的支付意愿问卷调查,然后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对影响他们的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产生了负面影响;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超过1/3的被调查者选择"国外产品"作为替代品,这部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支付意愿较高;了解"乳矿物盐"、具有农业、食品或医疗领域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认为光明牌奶酪安全"的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支付意愿;而年龄在40岁以上和在政府机关或企事业有固定工作的消费者对更安全奶酪表现出消极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3.
分析城市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偏好、支付意愿及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对减少碳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选择实验法,以牛奶为例,利用上海、南京和杭州786名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习惯性购买常温奶或鲜牛奶两类消费群体对碳标签牛奶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探讨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在消费者了解碳标签基本含义的前提下,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和中碳标签均有显著正向偏好,并且牛奶低碳与全脂标签存在互补关系;常温奶和鲜牛奶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标签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13元/盒和5.63元/盒。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碳标签的偏好具有异质性,且异质性来源不同。对常温奶消费群体而言,年龄越小、个人月收入越高、牛奶购买频率越高和对碳标签较熟识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低碳足迹牛奶;对鲜牛奶消费群体而言,男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和较为关注低碳信息的消费者购买碳足迹较低的牛奶的可能性更高。另外,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作用的认知在两类消费群体中均正向影响其低碳偏好。因此,提出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完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加强宣传推广碳标签的力度、向消费者普及低碳农产品相关知识、企业要注重低碳市场细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购买行为与购买意愿可能存在偏差。以江苏省688个消费者调查数据为样本,构建B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对可追溯蔬菜的购买意愿与实际购买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蔬菜具有较高的购买意愿,但购买行为与意愿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既有共通性也有差异性:可追溯试点项目认知及食品安全经历同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家庭蔬菜消费量、担心优质蔬菜质量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购买意愿;购买包装鲜菜、购菜时查看蔬菜标签、家庭收入以及家中有儿童等因素显著影响购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扩大可追溯蔬菜项目试点范围、合理定价、完善追溯标准、耦合追溯体系与质量认证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安徽省16个城市343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消费者对安全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消费者文化程度、家庭是否存在风险敏感人群、对猪肉质量关注程度、对猪肉质量的评价等常见因素基础上,增加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事件经历、消费者居住地与安全猪肉销售点距离、对猪肉质量安全事件关注程度3个新解释变量。结果表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事件经历、对猪肉质量安全事件关注程度对其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居住地与安全猪肉销售点距离对其购买意愿有显著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吉林省消费者调查数据,分析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对质量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消费者购买优质安全猪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认知能力还比较低,消费者对优质安全猪肉支付溢价幅度不高。消费者购买优质安全猪肉行为主要受猪肉质量安全关注度、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未来预期消费情况看,消费者购买质量安全猪肉的规模主要受到猪肉质量安全忧患度、消费者购买不安全猪肉的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农产品消费在城乡消费二元结构中已处于重要位置,并且其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为提升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意识,促进消费行为,笔者采用交叉统计描述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烟台市城乡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消费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城乡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认知程度主要受消费者年龄、学历、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同时,对农产品的安全认知程度显著影响安全农产品的消费意愿;虽然多数调查者表示出较强的购买意愿,但绝大多数人只愿意为安全农产品支付高于普通农产品10%的价格。研究结果对探索城乡消费一体化,尤其对解决城乡农产品消费二元结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沙市消费者调查数据,分析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对质量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消费者购买优质安全猪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结合近几年的新闻事件的基础上,以安全猪肉这一安全食品为例,确定了影响消费者安全食品支付意愿的6大因素(不包含个人信息因素):主观知识、客观知识、食品标签使用频率、购买频率、公共机构信任度以及信念。基于信度分析及回归分析和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标签的使用频率和消费者信念对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其他4项因素均对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选取180个消费者样本,以可追溯牛奶为标的物进行随机n价拍卖,并运用Friedman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可追溯牛奶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消费者居住地、可支配收入、食品安全感知、对可追溯食品的了解程度、可追溯重要性、对认证的信任程度以及对家人和自身的健康关注度等变量都显著影响着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据此,生产商可以针对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更高效率地改进现有产品,更好地满足我国消费者对可追溯牛奶的消费需求,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牛奶产业链健康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影响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蔬菜的关键因素,采用统计描述和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北京市840份蔬菜消费者调查问卷资料。结果表明:有41.4%的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过蔬菜;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庭食品支出、鉴别能力、标签信任度、高价支付意愿和购买频率对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蔬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性别、年龄和安全状况对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蔬菜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研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提供精准化服务;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升网络蔬菜信誉;强化网络蔬菜品牌,提供多种蔬菜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