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囊黑色素沉着包括黑素细胞能持续产生黑色素的活性,黑色素颗粒往皮质和髓质角质细胞的运输以及有色毛干的形成。毛囊黑色素沉着与毛发生长周期相关联,即在毛发生长初期,毛囊产生黑色素,而在毛发生长的中期。不产生黑色素,在毛发生长末期,黑色素产生仍不足。在毛囊黑色素沉着过程中,许多的调节因子发挥作用。了解毛囊黑色素沉着的相关内容对治疗人的头发变灰、变白,研究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物黑色素是一类具有复杂化学结构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沉积在动物的皮肤、组织及毛发中。探索黑色素形成机制不但为培育经济性动物奠定理论基础,也可为黑色素瘤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文章从黑色素的起源及其参与形成过程的信号因子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黑色素的相关研究及黑色素瘤等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物不同的肤色和被毛颜色与黑色素沉着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而黑色素的沉着需要众多基因的参与,涉及KIT和MLPH基因等,前者在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后者在黑素小体转运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KIT基因的突变,导致动物被毛颜色的改变,同时,KIT基因突变还与人类疾病有关;MLPH基因的变异影响动物被毛的颜色,导致动物被毛颜色变淡。本文主要对黑素细胞的形成、黑色素的合成、黑色素的转运和KIT及MLPH基因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黑色素沉着机制、动物皮肤和被毛的着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毛囊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发生在胚胎期早期,是由表皮的角质细胞和间充质间的上皮相互作用产生的,真皮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毛囊乳头。毛囊形态发生分为3个阶段,即诱导、器官形成和细胞分化。毛发周期包括毛发生长初期(生长阶段)、毛发生长中期(退化阶段)和静止期(静止阶段)。外胚层发育不全基因(Eda)及其受体Edar表达于毛囊的不同发育时期,在野生型小鼠胚胎只表达在外胚层,而在发育中小鼠则定位在外胚层和毛囊中,毛囊的准确定位和间隔是通过外异蛋白受体Edar-BMP信号和转录的相互作用来调控的。Eda和Edar对于毛囊的正常发育有很大的作用,且在毛囊发育周期的不同阶段其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毛发生长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动物的毛发生长呈现一种循环性变化,生长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毛发生长初期、毛发生长中期和毛发生长末期。本文对毛囊形成、毛发周期学说、毛发生长不同时期的特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动物的毛发生长呈现一种循环性变化,生长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毛发生长初期、毛发生长中期和毛发生长末期。本文对毛囊形成、毛发周期学说、毛发生长不同时期的特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3对小鼠黑色素沉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究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及其对黑色素细胞黑色素沉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对EDN3、EDNRB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发现,EDN3和EDNRB在小鼠不同毛囊时期皮肤样品中均有表达,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小鼠皮肤中EDN3 mRNA表达量是末期的2.18倍(P < 0.05)和1.15倍(P > 0.05),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EDNRB mRNA表达量是末期的16.8倍(P < 0.01)和9.9倍(P < 0.01)。为了进一步揭示EDN3在黑色素细胞色素沉着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细胞转染技术使小鼠黑色素细胞过表达EDN3并测定其黑色素含量及色素沉着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与空载组相比,体外转染EDN3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含量明显增加。此外,MITF mRNA显著降低(P < 0.05);TYR、TYRP2、EDNRB、c-Kit和EDN1 mRNA显著升高2.04倍(P < 0.05)、1.44倍(P < 0.05)、1.41倍(P < 0.05)、5.21倍(P < 0.01)和3.27倍(P < 0.01)。MIT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 0.05),TYR、TYRP2、EDNRB和c-Ki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1.48倍(P < 0.01)、4.61倍(P < 0.01)、1.27倍(P < 0.05)和2.64倍(P < 0.01)。综上所述,EDN3在不同毛囊时期小鼠皮肤中均可有效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黑色素细胞中过量表达EDN3,使色素沉着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及黑色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绵、山羊毛囊发育与毛发弯曲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囊作为唯一的一个终生呈周期性生长的微器官,其生长、代谢都处于一个相对活跃的状态。毛发是由毛囊生长发育后的终末分化细胞构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生长的结构。毛发的生长依赖于毛囊结构干细胞特性的分裂、增殖、分化,因此毛发生长的形态变化取决于毛囊结构生长发育的情况。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与更新,近年来针对毛发弯曲性状分子遗传学层面的研究进展较迅速,一些影响毛囊形态发育和毛发弯曲过程的基因和调控通路相继被发现和鉴定。本文旨在先通过对毛囊结构及其形态发生特点的剖析,进一步对近年来毛囊各细胞层在毛发弯曲产生的影响和特异性调控基因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绘制出与毛囊发育相关的经典通路和相关调控基因的互作网络,为今后对羊毛弯曲动态现象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动物黑色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色素(melanin)是一种生物多聚体。它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皮肤,毛发和眼睛中。动物黑色素可分为两类,一是真黑色素(eumelanin),不含硫原子,呈棕色或黑色;二是脱黑色素(pheomelanin),含硫原子,呈黄色或微红棕色。动物与人的皮肤毛发色素沉着决定于其所含真黑色素与脱黑色素的相对数量。脊椎动物黑色素的合成与酪氨酸酶(tyrosinase)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melanin)产生于黑色素细胞,是由酚类或吲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成的不易溶于水的聚合体,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植物机体,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病毒感染、激活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酪氨酸在酪氨酸酶作用下生成多巴,多巴经过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反应形成黑色素。现有研究发现,多种信号通路(α-MSH/MC1R/cAMP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及相关调控因子(MITF、MC1R、TYR等)参与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哺乳动物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毛囊组织,而乌骨绵羊的内脏组织也能存在大量黑色素细胞,其形成机制尚不明确。乌骨绵羊的乌质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与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密切相关,受机体组织黑色素沉积程度的影响。文章简述了黑色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及其合成路径,回顾了近年来发现的调控动物机体黑色素合成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理,总结了影响乌骨绵羊黑色素沉积和分布规律相关候选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深入研究黑色素沉积调控机理及候选功能基因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色素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并扮演了重要的生理功能.SLC7A1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功能新基因控制脱黑色素合成从而影响到真黑色素与总黑色素的比例,进而改变了动物的毛色和肤色.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并详细分析总结了SLC7A11基因特征及其变异对动物肤色的影响,为研究乌骨绵羊和乌骨鸡乌质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毛囊产生毛发,而且有调节体温、感觉外界环境、避免损伤皮肤、社会交往等功能,绵羊和山羊还能为人类提供羊毛和羊绒.毛囊发育是表皮角质化细胞向毛发特异性分化和形成毛乳头的真皮成纤维细胞群之间发生的表皮-真皮相互作用的结果.毛囊的形态发生涉及多个信号途径的调节,阐明这些信号途径发生作用的过程对于理解皮肤中毛囊的特征是非常关键的.文章综合了有关动物毛囊发育调节分子机理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毛囊是一个形态和结构较为复杂的皮肤附属器官。目前,有关毛囊研究的文献报道多见于人与小鼠。本文通过梳理已在人与小鼠毛囊生长发育及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相关报道,以期为家养动物毛发生长及皮肤毛发相关疾病的研究等提供借鉴。1毛囊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毛囊是控制毛发周期性生长的重要结构,由上皮和真皮组成。毛囊形态发生的起始信号源于真皮。作为真皮的衍生物,毛囊的发生和维持涉及到来自不同胚层的不同种类的多个细胞,在毛发发育  相似文献   

14.
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olute carrier family7 member11,Slc7a11)基因是新发现决定黑色素沉积的关键基因之一,该基因可调控黑色素在动物体内的转换来决定色素沉积的比例,对动物毛色形成有重要影响。目前,已知Slc7a11基因的编码序列较为保守,主要对棕色毛发的形成具有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Slc7a11基因的来源、功能和结构,以及其在哺乳动物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哺乳动物毛色生成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调控黑色素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参与了黑色素生成调控过程,是酪氨酸酶家族成员之一.综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及研究概况,并对影响黑色素生成的基因之一--TYRP1的基因结构、功能以及在物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Hoxc13基因在毛囊形成、毛发生长、毛囊正常形态维持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为了研究绒山羊Hoxc13的功能,根据GenBank中Hoxc1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分离并克隆了内蒙古绒山羊Hoxc13基因的cDNA序列,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ECFP-Hoxc13.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乌骨鸡黑色素的分类、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生成过程及其在体内的分布与沉积规律进行,概述了中草药对酪氨酸酶及黑色素形成的影响,提出通过使用中草药促进乌骨鸡黑色素沉积,从而达到提高其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羊毛弯曲是影响羊毛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毛股弯曲的减少以及毛股由紧实变得蓬松会导致羊毛品质下降,从而影响皮毛价值。毛囊是调控毛发生长的皮肤附属器官,对于毛发弯曲形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羊、小鼠等动物毛发纤维弯曲形成的相关研究以及毛囊发育调控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介绍了羊毛纤维结构的特点,阐述了毛囊发育相关重要调控信号通路及其对毛发弯曲的影响,最后,基于羊毛弯曲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羊毛弯曲及毛囊发育相关生物学机制进行总结,以期对羊毛弯曲及毛囊发育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改良羊毛弯曲性状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羊毛弯曲是影响羊毛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毛股弯曲的减少以及毛股由紧实变得蓬松会导致羊毛品质下降,从而影响皮毛价值。毛囊是调控毛发生长的皮肤附属器官,对于毛发弯曲形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羊、小鼠等动物毛发纤维弯曲形成的相关研究以及毛囊发育调控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介绍了羊毛纤维结构的特点,阐述了毛囊发育相关重要调控信号通路及其对毛发弯曲的影响,最后,基于羊毛弯曲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羊毛弯曲及毛囊发育相关生物学机制进行总结,以期对羊毛弯曲及毛囊发育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改良羊毛弯曲性状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乌骨鸡黑色素的分类、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生成过程及其在体内的分布与沉积规律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中草药对酪氨酸酶及黑色素形成的影响,提出通过使用中草药促进鸟骨鸡黑色素的沉积,从而达到提高其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