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滤膜、卷式超滤膜、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0.2μm微滤膜和0.045μm、100 KD、13500D、5000D卷式超滤膜及100D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茶叶浸提液,HPLC分析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以及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真空冷冻干燥样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结果]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主要集中在膜滤过液中,膜处理后分子量均小于500 D的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结论]膜对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的截留效果较差,推测膜处理后儿茶素和咖啡碱损失的主要原因为膜对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可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这种吸附作用可能与所用的膜材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含淀粉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优化交联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影响反相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结果]使用0.6%的Span60(HLB=4.70),油、水相体积比为3∶1,水相中淀粉浓度为16%时可形成稳定的W/O型含淀粉反相乳液;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相体积比4∶1,淀粉乳浓度16%,交联剂用量3 ml,反应温度45℃,乳化剂用量0.3%;微球产品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5μm。[结论]经过优化的制备工艺能够合成粒径均匀的交联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进水负荷对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性能和膜污染的影响。[方法]运行期间,进水的总氮负荷从150 mg/L逐步提高到400 mg/L,分别对污泥浓度、污泥粒径分布、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进行测定,研究进水负荷的改变对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膜组件的跨膜压差以及反应器内污泥混合液和膜表面污染物内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测定,研究进水负荷的改变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随着进水负荷的提高,反应器始终保持良好的脱氮性能;膜污染速率加快,膜表面污染物EPS和SMP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说明蛋白质和多糖是影响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结论]进水负荷的提高对反应器脱氮性能无明显的影响,但会加剧反应器的膜污染。  相似文献   

4.
基于膜技术的地黄根区土壤化感物质分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孔径为0.2μm的微滤膜、0.004μm的超滤膜(5000 D)和0.001μm的纳滤膜(150 D)及反渗透膜等4种不同卷式膜元件对地黄根区土壤水提液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富集,测定了富集效率、不同截留液中的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等,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截留液的化感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根区土壤水提液的富集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污染物浓度与叶片位置对叶表颗粒滞留量的影响,阐明植物叶片的滞尘机制,为高效滞尘植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污染程度区域设置采样点,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Image J软件分析叶表不同位置各粒径颗粒物数量与粒径分布,同时观察叶片不同位置微结构特征,分析颗粒物分布与叶表微结构的关系。[结果]不同污染程度下叶片不同位置颗粒物数量有显著差异(P0.05);上表皮近轴端吸附的颗粒物数量显著高于远轴端和下表皮;叶表吸附的颗粒物主要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香樟叶片上表皮颗粒物主要集中在小室(凹槽)和叶脉附近,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下表皮吸附的颗粒物数量也在增加并主要集中在气孔及周边。[结论]污染物浓度与叶片空间位置均对叶表颗粒物滞留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植物叶片主要通过上表皮吸附颗粒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四平市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方法]于2016年3月1日—4月20日对四平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采样期间3次污染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比较颗粒物与相关气体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在3次污染事件中,PM10的平均浓度为339.9μg/m3,是采样期间的3.0倍,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2.0倍;在污染事件1(3月28日)和2(3月31日)发生时,PM2.5浓度也相应升高,分别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1.2倍和1.4倍。污染事件1和污染事件2中,在粒径0.56~1.00μm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出现峰值,而污染事件3(4月8日)并无相应的峰值出现。[结论]该研究为四平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锐  刘彩霞  靳朝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67-7369
[目的]为净化微污染黄河水源水寻求一种较好的工艺。[方法]研究不同浓度O3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微污染黄河水源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如色度、CODMn、UV254、NO2-N和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色度明显下降,CODMn降低了10%,UV254下降了58.9%,NO2--N降低了42.69%,NH4+-N略有增加。处理该微污染黄河水源水,最佳预氧化时间为2 min,臭氧投加量为2.7 mg/L。[结论]O3预氧化技术对黄河微污染水源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艳菊  李琴山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30-17231
[目的]研究贵州产天冬水提液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以贵州产天冬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水提液;采用连苯三酚法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采用邻二氮菲-Fe(Ⅱ)/H2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天冬水提液对O2-和·OH的作用。[结果]高剂量组天冬水提液对O2-具有显著的清除及抑制作用,对·OH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为(22.80%±0.13%)。[结论]贵州产天冬水提液对O2-具有显著的清除及抑制作用,对·OH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O/W型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W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的效果。[方法]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乳化温度以及水和乳化剂的质量比,根据表面活性剂不同的HLB值进行复配,采用O/W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纳米乳液。[结果]选择蔗糖脂肪酸酯(HLB11)与蔗糖脂肪酸酯(HLB16)和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HLB7.5)进行复配,体系的HLB值≥13.0,复配的3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完全溶解于水性材料中,在水:丙三醇为1:1、乳化温度为60℃和pH值为6.0的条件下,形成的乳液最稳定。用O/W微乳液法制备的植物甾醇酯颗粒分布在200~300am,且分布均匀,分布集中在263.9nm,放置后稳定,无漂浮和沉降。[结论]该研究为功能材料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含酚工业水的污染程度。[方法]应用蚕豆微核技术对未处理的含酚工业水水样及处理后的工业水水样进行了检测,计算微核率及污染指数。[结果]用未处理的含酚工业水水样培养72 h的蚕豆微核率为7.8‰;用处理后的工业水水样培养72 h的蚕豆微核率为2.0‰;用自来水水样培养72 h的蚕豆微核率为0.2‰。[结论]未处理的含酚工业水为重度污染,处理后的工业水污染指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高级氧化技术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臭氧、紫外和臭氧/紫外3种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结果]每种处理方法都对江水中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臭氧紫外混合投加使用效果最好。在臭氧投加量为3.9 mg/L、紫外灯开启35盏(光照强度为124μW/cm~2)、pH为7.6的条件下,水中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2.96%和62.85%。[结论]UV/O_3技术的氧化能力和污染物去除率均好于单独UV或O_3高级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南太湖水质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综合评价水质状况和保护人体健康提供参考,同时为建立太湖生态监测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湖州市太湖南岸的水质进行了检测,测定相同采样点不同月份的水样微核千分率(MCN)、污染指数(PI)及主要化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南太湖水处理的蚕豆根尖细胞出现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可观察到单微核、双微核、三微核、分裂后期染色体桥和染色体断片。太湖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各月份MCN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5月份湖水污染最为严重,其PI值达到4.08。太湖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等营养盐和耗氧有机物。[结论]对被污染水体的治理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为治理太湖污染提供了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翠香  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87-688,771
[目的]研究制备的牛白蛋白包裹复合磁性微球的性能。[方法]在反相(W/O)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Fe3O4/PAM(聚丙烯酰胺)磁性微球;然后在蛋白质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加入Fe3O4/PAM微球,使蛋白质特异性吸附在微球上。采用电子衍射、透射电镜、差热、热重等方法对复合微球的粒径、结构等性质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考察了温度、溶液离子强度对微球吸附蛋白量的影响。[结果]微球粒径20 nm左右,且粒径均匀、细小,微球具有较大吸附量;反应温度在37℃时,微球对蛋白的吸附达到最大值,离子强度越小越有利于微球对蛋白的吸附。[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制备高磁响应性、高吸附量的靶向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氧化损伤。[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MTT比色法、SOD和MDA试剂盒法、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法,研究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结果]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能够起到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具有一定的的氧化损伤作用且有一定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原子力显微扫描成像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VERO细胞表面光滑、细胞体积饱满,而人参水提物处理组细胞膜损坏现象明显,细胞表面的粗糙度较大。[结论]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具有一定的氧化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氧化损伤。[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MTF比色法、SOD和MDA试剂盒法、原子显微镜(AFM)观察法,研究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结果]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能够起到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具有一定的的氧化损伤作用且有一定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原子力显微扫描成像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VERO细胞表面光滑、细胞体积饱满,而人参水提物处理组细胞膜损坏现象明显,细胞表面的粗糙度较大。[结论]人参水提物对VERO细胞具有一定的氧化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葛艳蕊  冯薇  寇寅客  曹亚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81-12183
[目的]研究除草剂异恶草酮微胶囊的反应工艺。[方法]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除草剂异恶草酮微胶囊剂,讨论乳化剂、搅拌速度、尿素-甲醛量比和芯皮比等对微胶囊的粒径及分布、结构、包埋率和缓释性的影响。[结果]选用OP-10为乳化剂,均质速度2000r/min,尿素-甲醛量比为1:2,芯皮比为1:1.5,控制一定的终点pH值和酸化时间,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埋率为26.7%、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0.6μm左右的流动性球形固体微胶囊。[结论]异恶草酮脲醛树脂微胶囊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19.
膜分离技术制备板栗苞单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运平  秦清  徐浩  陈文文  陶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71-6572,6575
[目的]优选纯化板栗苞单宁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膜分离技术,研究了聚砜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跨膜压差、膜面流速以及溶液温度对膜性能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纯化板栗苞单宁的最优方案。[结果]提纯板栗苞单宁的最佳工艺为:采用聚砜中空纤维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的膜,跨膜压差为0.2 MPa,膜面流速为2.0 m/s,操作温度为40℃。此工艺条件,其截留液单宁含量可达64%左右,浊度在0.8NTU以下。[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为进一步开发板栗苞单宁生产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NBT光化还原法、Fenton反应法和钼酸铵显色分光光度法对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叶和茎水提液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荞叶和茎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而且随水提液浓度增加其清除能力增强。其中叶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