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4个酿酒葡萄品种和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多态性引物,用于15个样品的正式扩增。共扩增出134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扩增带99条,占73.9%。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出品种的遗传距离,并构建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红地球、瑞必尔与其它13个品种的遗传距离最远,巨峰系列的葡萄品种间遗传距离值较小,蛇龙珠品种与其它3个酿酒葡萄品种在遗传基因上存在差异,与品丽珠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米槁(Cinnamomum migao H.W.Li)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贵州的8个米槁天然种群及其62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对8个种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并对62株米槁建立PCoA散点聚类图。【结果】米槁8个天然种群通过19条引物扩增出16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89.78%。米槁种群间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572 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90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3 3,Shannon’s多样数指数为0.328 2,多态性条带比例为57.26%,基因分化系数为0.263 6,米槁不同天然种群上述遗传多样性指标均显示为物种水平种群水平;8个米槁种群的遗传距离均不高(0.046 4~0.241 3),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程度较低;米槁种群间的基因流为1.396 81,说明种群间存在基因流动,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UPGMA聚类结果显示,8个种群中镇宁(ZN)单独为一类,罗甸1(LD1)、罗甸2(LD2)、望谟1(WM1)、望谟2(WM2)聚为一类,册亨(CH)、荔波(LB)、贞丰(ZF)聚为一类,聚类结果反映出地理距离近的种群聚在一起;PCoA散点聚类图显示,62株米槁明显分为2个谱系,谱系1为罗甸2个种群,谱系2包含镇宁(ZN)、贞丰(ZF)、册亨(CH)、荔波(LB),望谟2个种群兼具2个谱系的遗传信息。【结论】米槁种群间和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进一步改良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对梅花60个宫粉品种群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11个引物共扩增出106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为93条,占总扩增片段的87.7%。引物扩增DNA片段数在6~13条之间,平均每个引物扩增DNA带数为9.6,扩增DNA片段大小在220~2500bp之间;品种间Nei's遗传距离介于0.081~0.543之间,显示宫粉品种群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聚类分析将60个品种分为2类,聚类群与品种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等2种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种源白及Bletilla striata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关系,为白及种质的鉴定、分类、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100个ISSR引物和23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用Popgene 32.0计算来自浙江、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32个不同种源白及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距离,用NTSYS-pc 2.10e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88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7.0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74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2.20%;从23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6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6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02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3.52%。综合ISSR和SRAP的标记结果发现:四川白及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贵州最低;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和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结果显示:聚为一类的白及种源大多来自同一省份,云南省与四川省白及种源的遗传距离较近,浙江省和贵州省白及种源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重合,但并不呈正相关。  结论  本研究所选白及种源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和SRAP标记技术均可有效揭示白及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图4表4参25  相似文献   

5.
狼尾草属优质牧草SRAP 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狼尾草属优质牧草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13份狼尾草属优质牧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从72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6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78条带,其中有218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率为78.42%。(2)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5017、0.3306,说明13份供试品种(系)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利用UPGMA构建13份狼尾草种质资源的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6处可将13份狼尾草品种(系)分为5类。(4)13个狼尾草品种(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遗传距离在0.0206~0.9740之间。(5)利用1对引物扩增的17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狼尾草13个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13个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雅江报春天然居群RAPD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检测3个雅江报春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8个引物共扩增出173条片段,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条,其中多态性带纹为82条(47·4%)。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584,17个植株可被聚为四类。居群间随海拔差异的增大,遗传距离增大,遗传关系较远。居群内木格措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木格错居群与理塘居群遗传关系较近,康定居群与木格错居群分离出差异较大的个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RAPD技术对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20个随机引物对圆鼻巨蜥36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有10对引物能扩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共扩增出2952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82个条带,其中47条具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为57.32%,36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359~0.3359,平均遗传距离为0.1359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819,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2630,表明圆鼻巨蜥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采用UPGMA法构建了36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子聚类图,发现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RAPD技术对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20个随机引物对圆鼻巨蜥36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有10对引物能扩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共扩增出2952条DNA片段,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82个条带,其中47条具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为57.32%,36个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35 9~0.335 9,平均遗传距离为0.135 92。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81 9,Shannon s多样性指数I=0.263 0,表明圆鼻巨蜥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采用UPGMA法构建了36个个体相互关系的分子聚类图,发现没有形成明显的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栗蚕地理种群间的内在联系,利用ISSR技术对12个地理种群的栗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个ISSR引物共扩增326条谱带,其中27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4.66%。不同种群栗蚕间的遗传距离(D)为0.2577~0.4908,由UPGMA聚类分析软件绘制了分子进化树,发现遗传聚类与其目前的地理分布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已发生了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0个温州特色茶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15条十聚体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05个清晰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54%.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10个样品遗传距离在0.2236~0.4777之间,其中样品大朱砂与快乐王遗传距离最大(0.4905),而金盘荔枝与快乐王最小(0.2236);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约为0.62时,10个茶花品种共分三组,其中样品弁天神乐、点雪分别自成一组,其余样品聚类一起.  相似文献   

11.
利用RAPD技术对龙眼的95份种质资源和一份荔枝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带,DNA扩增带的多态性为100%,这表明96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丰富性。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RAPD表型数据矩阵进行分析。根据欧氏距离(ED)法计算各样品间的遗传距离,采用UPGMA(类平均法),进行分析,建立亲缘关系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RAPD标记能在分子水平揭示龙眼的遗传背景与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引进扁桃品种与当地品种间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7个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18个扁桃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RAPD分析.共扩增出54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30条,占总扩增片段的55.6;.根据RAPD扩增结果,应用DPS(V3.01)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并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扁桃品种可分为2个大类,聚类结果与种质分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浙江与福建等地引种、杂交与野生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线莲种质资源鉴定及优良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48份新鲜金线莲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各挑选11条(对)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后,统计其扩增条带数,运用NTSYS-PC 2.1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  结果  ISSR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67%;SRAP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73%,ISSR和SRAP标记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不同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表明:浙江省与福建省的金线莲种质混杂严重,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福建省的金线莲种群遗传多样性更高。此外,基于ISSR和SRAP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48份不同种源的金线莲依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四大类,聚类的划分受到一定地域性的影响,但各地域的金线莲品种在这四大类中均互有混杂。  结论  金线莲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在各地区、各品种(系)间遗传交流频繁,ISSR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浙江与福建等地金线莲的遗传多样性,且结合ISSR标记与SRAP标记的分析结果要优于单一的分子标记结果。图4表3参24  相似文献   

14.
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温郁金6个居群的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1条引物共扩增得到8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6条,占总扩增带的31.7%。利用NTSYS-pc(Version 2.10e)软件分析供试样品问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POPGENE 1.32计算各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用MEGA 3.1软件得到各居群间的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供试6个温郁金居群间多态性不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种质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标记对32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4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9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6条,多态性比率为97.38%。各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893 3、1.969 0、1.400 6、0.221 0和0.387 9,说明32个猕猴桃品种(系)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32个猕猴桃种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1.87%,种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8.13%。利用UPGMA构建32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7处可将32个猕猴桃品种(系)分为4组,聚类结果与猕猴桃传统分类基本一致。利用4对引物扩增的15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32个猕猴桃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32个猕猴桃品种(系)区分并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6.
花椰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61份花椰菜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10个引物扩增的总位点数为69个,多态性位点数为44个,多态性达63.77%。UPGMA聚类分析揭示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RAPD标记说明花椰菜品种间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但相互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45份引种的菜用大黄遗传背景未知为出发点,利用已报道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简称SRAP)引物,对这些引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阐明这些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选用的182对引物组合中有42对引物扩增产物稳定、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可以用作菜用大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2对引物对45份材料扩增后共获得230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2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比例达到87.8%。基于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简称UPGMA)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5份菜用大黄材料聚为7类,虽然来源地相同的大部分种群可以聚在同一个类群内,但种群间存在遗传交叉现象,揭示了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为这些引入材料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不同地区梁山慈竹RAPD与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对四川省6个不同地区梁山慈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筛选出的6个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高达95%;筛选出的6个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34条,多态性为58.64%。利用Popgen3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可区分不同地区的梁山慈竹,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657-0.9589和0.1092-0.5639,且树状聚类图分类总体趋势一致,表明RAPD和ISSR分子标记结合是一种在DNA水平上有效地检测梁山慈竹遗传结构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不同水域水葫芦遗传多态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采自福建省主要河流和福州内河的12份水葫芦样本为材料,筛选出20个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片段的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探讨其遗传多态性和亲缘关系.ISSR分析结果表明,从12份水葫芦样本中获得了150个DNA片段,其中75个片段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段的50.0%;Shannon信息指数均值(0.2739)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0.1894)相对较小,但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仍有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40时,供试的12份水葫芦样本分为3大类,第Ⅰ大类来自福建农林大学校内池塘,第Ⅱ类来自福州金山社区内河,而闽江、九龙江、木兰溪和晋江流域的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基于RAPD的风信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法,对20个风信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2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93条指纹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7条,占扩增条带总数的72.0%;使用NTSYS-pc2.10对扩增出的条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20个风信子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及亲缘关系树状图,以遗传相似系数0.83为分界线将20个风信子品种分为2个大类,发现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相对较近;相同色系的品种在聚类中基本聚为一类。风信子在引进栽培过程中,在环境的驯化作用下产生了一些芽变品种,这些品种提高了风信子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本研究通过RAPD技术对风信子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为风信子进一步创新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