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记述虫疫霉属1中国新记录种:根孢虫疫霉(Erynia rhizospora(Thaxter)Remaudiere and Hennebert,1980).对该种的形态特征及对寄主的感染症状进行了描述,同时列出其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泰安地区虫霉目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两年对泰安地区蔬菜上虫霉流行情况的调查,鉴定出虫霉目真菌8种,分别隶属于2科4属,它们是: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毛蚊虫疠霉(Pandora bibionis)、块耳霉(Conidiobolus thromboides)、普朗肯虫生霉(Entomophthora planchomana)、蝇虫霉(Entomophthora museae)、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蝽虫瘟霉(zoophthora pentatomis)。其中有5种为山东省新记录种(标者)。同时,已分离纯化获得菌种4种。  相似文献   

3.
霉草科Triuridaceae——广东省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广东省霉草科Triuridaceae 1种分布新记录——大柱霉草Sciaphila megastyla Fukuyama et Suzuki.  相似文献   

4.
观赏树木上叶点霉属几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采自几种观赏树木上的叶点霉属4个国内新记录种:五月茶叶点霉、海纳迪叶点霉、茉莉叶点霉和九里香叶点霉。对每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形态图,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根据Humber(1989)分类系统鉴定的、中国分布的虫霉目65种菌物及其寄生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哈密口门子山区真菌标本采集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霜霉属一个我国新记录种,寄生于平卧糙草上的糙草霜霉。一个未报道香薷霜霉的寄主植物。文中对以上菌进行了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7.
1989~1990年,对北京地区虫霉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鉴定.从水面上采集的病死家蝇(Musca domestica L.)成虫体上,发现了卵孢虫疫霉(Erynia ovispora(Nowakowski)Remaudiere).从土壤中分离培养了菌生耳霉(Conidiobolus mycophilus Srin &Thirum)和子座耳霉(Conidiobolus stromoideus Srin&Thirum).上述三种虫霉均为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采用PDA、OMA及苜蓿煎汁 Czapek培养基,对22种在自然寄主植物上缺少乙型分生孢子的拟茎点霉(Phomopsis)进行了培养. 结果表明,16个种在PDA或苜蓿煎汁 Czapek培养基上(25 ℃,14 h/d光照)培养10~20 d后能产生乙型分生孢子,除花烛拟茎点霉(Phomopsis anthurii)、腊梅拟茎点霉(P. chimonanthii)和紫薇拟茎点霉(P. lagerstroemiae)的部分乙型分生孢子有变态外,其余种的孢子形态与该属真菌典型的乙型分生孢子基本一致;坚木拟茎点霉(P. dysoxyli)可产生与甲、乙型分生孢子形态完全不同的丙型分生孢子. 苜蓿煎汁 Czapek培养基为产生乙型分生孢子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在四川西部采集的寄生于菊科植物紫菀上的紫菀单轴霉(Piasmopara asterea Novot.)和野菊上的艾菊单轴霉(Plasmoparatanaceti(Gaum) Skalicky)及葫芦科植物裂瓜上的南方单轴霉(Plas mopara australis(Speg.)Swingle),荨麻科冷水花属植物上的冷水花单轴霉(Plasmopara pileae(Gaum.)Jaczewski)。这4种单轴霉是我国从未报道过的新记录种。在本文作了描述并附形态图。标本存放在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霉污菌的3个国内新记录种:炱壳小圆孢[Chaeta sbolisia microglbluosa Bat、&Cif],阿西炱束梗孢[Leptoxyphium axillatum(Cooke> Hughes]麦提多绺孢[Trjpospermum (Lind) Hughes]及1个国內稀有种:烟长壳色格孢Fumagospora capnodioides Arn、]。  相似文献   

11.
张春杨  温玮  卢明锋  张壮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13-10313
从华西箭竹病理组织上分离到一株真菌,通过对其产孢模式和分生孢子特点等的形态学研究,发现该菌为链格孢属小孢子种群成员。然而该菌具有区别于已知种的特征,如分生孢子梗常单生,少数成簇,无分枝;分生孢子大多单生,较少链生,孢身较大;寄主为华西箭竹,故立为竹链格孢新种。该模式标本保藏于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Drury)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蝴蝶中,翅面斑纹是暖色调的种类不多,红色的种类更少,红锯蛱蝶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成虫喜爱飞翔而色彩艳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赏蝴蝶。在重庆地区,红锯蛱蝶分布在海拔400—1000m的生境里,其中,分布在500—600m占多数;从1998年2004年调查数据表明主要集中在山坡灌丛,阔叶林、针叶林也有分布;重庆武隆、巫山、石柱等地均采集到。三峡库区红锯蛱蝶取食杯叶西蕃莲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卵聚集产于寄主植物的叶面,一个卵块可达几十粒以上。饲养幼虫龄期6或5龄;初龄幼虫有群集性,数量较多。悬蛹,悬挂在植物的枝、叶上。卵期7d左右,蛹期10-20d;从卵发育成蝶约需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记载了四种腐生于木头和枯枝,分别代表我国半知菌新记录属的真菌。采自柳树(Salix sp.)和白榆(Ulmus pumila)的掌状网格孢(Dictyosporium toruloides)其产孢细胞为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手掌状;粘环孢(Myxocyclus polycistis)采自桦属(Betula)和栒子属(Cotoneaster)植物,是该菌的寄主世界新记录,这种菌产生盘状至垫状的子实体,产孢细胞为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砖格状,具离壁隔膜,孢子及梗包裹在胶质壳内;忍冬锥壳孢(Sphaerographium lonicerae)其分生孢子器具长喙,生于忍冬(Lonicera heterophylla)枝上,产孢细胞为内壁瓶梗状芽生式,分生孢子镰刀状;生于白榆枝条上的门座孢(Thyrostroma compactum)具垫状分生孢子座,全壁环痕芽生式产孢细胞及暗色的砖格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福州郊区发现一种鸡(土从)菌,经鉴定为亮盖鸡(土从)菌 Termitomyces fuliginosus(Berk)Heim。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该菌较难分离。在蚕豆等特殊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良好,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试验证明小白球菌是鸡(土从)菌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山脉生态环境多样,是地衣植物生长分布的理想区域.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资料,对新疆北部树花属(Ramalina Ach.)地衣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分布区、区系成分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新疆北部的树花属地衣共有8种,它们分别是撕裂树花Ramalina dilacerata(Hoffm.)Hoffm.、粉树花Ramalina farinacea(L.)Ach.、岩生树花Ramalina intermedia (Del.ex Nyl.)Nyl.、裂树花Ramalina minuscule Nyl.、钝树花Ramalina obtusata(Arn.)Bitt.、粉粒树花Ramalina pollinaria(Westr.)Ach.、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 Jatta、亚细长树花Ramalina subleptocarpha Rundel & Bowler等主要分布在天山和阿尔泰山.同时根据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 将新疆北部树花属地衣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划分为如下2种:(1) 环北方种R.pollinaria,R.intermedia、 (2) 两极-大西洋种R.obtusata.研究还发现分布在阿尔泰山和天山的树花属的垂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桉树紫斑病的原病菌,据以往报道,我国仅有桉壳针孢(Septoria mortarlensis Penz.et Sacc)一个种。本文作者基于滇中、滇西的赤桉和大叶桉紫斑病标本,根据病原菌之产孢方式为全壁芽生环痕式hb-ann),孢子梗顶部具1-3个环痕,分生孢子浅褐色,表面多有小粒状突起显粗糙等特征,确认其并非桉壳针则是桉壳褐针孢(Phaeoseptoria eucalypti Hansf.)该病原在我国属首次报道。文中讨论了上述两个种形态特点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甑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南岗山脉的主峰,其苔藓植物的调查采集工作尚属首次,本文基本搞清了该山苔藓植物的种类,还发现了6种新纪录的苔藓植物,其中的树生耳叶苔(Frullania cakesiana),蝎尾藓(Scor pidium scor pioides)属于全国新纪录种。通过本次调查,丰富了长白山地区苔藓植物的调查研究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地区秋季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的9月至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贺兰山地区秋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5目15科56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4.25%,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7.50%。其中,留鸟25种,占44.64%;夏候鸟14种,占25.00%;旅鸟6种,占10.71%;冬候鸟3种,占5.36%。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3种,占该地区鸟类种数的58.93%;广布种类23种,占41.07%;没有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43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有29种;山地草原、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最少,均为16种。贺兰山秋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8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新疆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在研究区内的不同垂直带随机设立样方采集地衣标本,使用形态解剖观察和化学检测法鉴定地衣种类;以地衣的盖度为指标计算多样性和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地区共有岩面生地衣37种,隶属于11科21属,其中壳状地衣种类占优势,充分体现了岩面生地衣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通过相似性指数的分析得知,山地荒漠带和高山垫状植物带的岩面生地衣相似性最高,为0.682和0.517。山地针叶林带和高山垫状植被带岩面生地衣相似性最低,分别为0.250和0.127。多样性指数显示岩面生地衣的多样性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带较低,而中海拔带较高的特征。研究表明,博格达山独特而复杂的环境为地衣提供多种栖息地,从而丰富了地衣多样性。其中山地森林带微环境多样,岩面生地衣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是岩面生地衣的核心分布区。山地荒漠和草原带人为干扰较多,导致地衣种类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为研究地,探究不同基岩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差异性,为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实验分别选择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各3座,通过样方调查,从物种构成、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特征、相似性系数等方面对两种不同基岩的山体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花岗岩山体植被共计188种,隶属61科148属;白云岩山体植被共计95种,隶属38科80属;均以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为优势科,是两种基岩山体重要的植物修复种植资源来源。(2)采用对不同生活型分别进行测度的方法,得出北京市两种基岩山体植被之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可作为山体修复的重要材料。(3)对比花岗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彼此之间不具有一致性;对比白云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对比花岗岩、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  结论  不同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在优势科属上具有一致性,是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资源。通过比较各山体间的相似性,表明进行花岗岩山体植物修复时不能一概而论,应注意区分不同立地条件;而针对白云岩山体,则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和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