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番茄酱中乳酸菌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 《新疆农业科学》2004,41(Z1):90-91
研究番茄酱中乳酸菌的分离培养基。在利用标准乳酸菌菌株作为对照的同时 ,采用 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番茄酱中乳酸菌 ,经过对菌落、菌体生长情况的对比 ,初步筛选出 2种适合番茄酱中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 .R .S和改良MC。  相似文献   

2.
曹炎  李美子  吴明根  傅民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81-19882
[目的]研究能替代MRS生产乳酸菌的低成本培养基,为规模化生产乳酸菌发酵秸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面蒸煮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接种乳酸菌发酵,测定其pH变化并与MRS培养基进行比较;选出最适合的低成本培养基生产乳酸菌并发酵秸秆,将其与未发酵秸秆同时进行黄牛饲养试验,研究各种饲料的消耗量。[结果]玉米面与MRS2种培养基中pH变化趋势相同,但玉米面培养基pH下降更为迅速;发酵秸秆饲料消化量大于未发酵饲料。[结论]玉米面培养基可以代替MRS生产乳酸菌,而且降低了80%以上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筛选出理想的乳酸菌生产种培养基B;利用选定的3种乳酸菌菌株组成不同配比的发酵剂发酵地瓜,依据pH值评定,筛选出理想发酵剂为D1∶D2=1∶1。  相似文献   

4.
酸乳中乳酸菌计数培养基的优选与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5种乳酸菌计数培养基对乳酸菌的检测效果,其中TJA培养基乳酸菌检测率比LCM培养基、MRS培养基、改良CHALMERS部养基和LAB培养基分别高11.7%、44.8%、43.1%、和121.3%;在优选出的TJA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分散剂吐温-80进行改良,结果表明,改良TJA培养基以含0.1%吐温-80的检测效果最佳,对部分市售酸乳的检测与分析表明,酸乳成品中的乳酸菌数普遍大于1×108cfu/ML,个别品牌酸乳中的活性菌达到1×109cfu/ML.  相似文献   

5.
试验根据泡菜汁的营养条件以及乳酸菌的营养要求,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确定了泡菜用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并通过纯菌种接种发酵试验,测定了泡菜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确定TVJ培养基在生产上要优于MRS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中乳杆菌计数培养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便于准确计数乳酸菌产品中的活菌数,保障微生物活菌制剂产品的质量,根据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对不同碳水化合物的选择性利用,设计了几种乳酸菌的选择性计数培养基,并对其计数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能够检测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2种菌的混合制品总菌数,而使用山梨醇-MRs培养基能够选择性地计数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品中的植物乳杆菌数,这样可以分别得到2类乳酸细菌的数量,为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合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玉米秸秆制备饲用乳酸菌培养基。[方法]以玉米秸秆、玉米芯、豆粕和大豆糖蜜为原料,制备乳酸菌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培养基的配方。[结果]饲用乳酸菌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1.0%玉米芯、2.0%玉米秸秆、0.3%豆粕、0.3%大豆糖蜜,自然pH。[结论]该研究拓宽了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能够有效调节机体的状态,对生物体维持健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自行分离的乳酸菌中选取3株高产酸、生长快且抑菌效果较好的优良菌株组成复合乳酸菌,筛选并优化复合乳酸菌的最佳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L9(34)四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碳源、氮源、缓冲盐3个因素对复合乳酸菌菌体数量的影响,最终确定复合乳酸菌的最佳培养基为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乳糖35g/L,乳清粉-大豆肽粉(1:1)40g/L,乙酸钠7g/L,硫酸镁0.5g/L、硫酸锰0.25g/L.采用此培养基培养的复合乳酸菌数达到5.41×109cfu/ml,比常规培养基培养的乳酸菌数提高了3.7倍.  相似文献   

9.
崔东波  苑广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53-6955,6958
[目的]为乳酸菌的发酵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从14株耐碱微生物中筛选出1株性能优良的产乳酸菌LP3-3,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该菌发酵生产乳酸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产乳酸菌LP3-3经16S rR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为金橙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aurantiacum)。经优化,产乳酸菌LP3-3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酵母膏用量为1%,碳氮比为5。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0.0 g/L,酵母膏10.0 g/L,蛋白胨4.0 g/L,乙酸钠(无水)2.0 g/L,柠檬酸三铵2.0 g/L,K2HPO4.H2O 2.0g/L,MgSO4.7H2O 0.2 g/L,MnCl2o4H2O 0.05 g/L,吐温80 1 ml/L,NaCl 40 g/L,初始pH为9.0。[结论]通过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产乳酸菌LP3-3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杜刚  田孟华  杨海英  杨胜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259-5260,5262
[目的]通过对培养基成分及pH值的研究,得到最佳乳酸菌增菌培养基。[方法]采用pH值梯度培养确定培养基的最适pH值;采用PB试验确定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响应面试验对乳酸菌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得到最佳培养基。[结果]适于乳酸菌培养的最适起始pH值为6.8;牛肉膏、葡萄糖和NaAc为乳酸菌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牛肉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牛肉膏23.70 g/L、葡萄糖47.53 g/L、NaAc4.87 g/L、蛋白胨10.0 g/L、酵母膏10.0 g/L、柠檬酸二胺2.0 g/L、Mn-SO4 0.2 g/L、吐温80 0.5 g/L。[结论]优化后的乳酸菌增菌培养基使活菌密度显著提高,达到制备乳酸菌菌剂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