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基础上 ,结合现代光合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项高产再高产的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育壮秧 ,大苗超稀栽插 ,充分利用分蘖成穗 ,增加穗粒数 ,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途径来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新体系。1 水稻超稀植栽培的特点1 1 秧本田比例大 秧本田比例为 1∶1 0 0 ,比普通旱育稀植平均减少秧田 80~ 1 0 0m2 /hm2 。1 2 节省用种 超稀植栽培育苗 ,每公顷本田用种只需 1 2~ 1 6kg ,比普通旱育苗节省稻种 2 4~ 3 0kg。1 3 单株营养面积大 ,早生快发 采用超稀植栽培的规格为 3 0cm× 2…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盘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播量75、100、125g/盘产量水平较高,但综合机械插秧和大棚利用率两方面,100-125g/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稻苗个体素质不壮,群体质量不高,低位强势分蘖利用很少(或不能利用)和成穗率低,是目前制约三熟制稻区连续晚稻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在超稀播(秧苗播量为150kg/hm^2)栽培条件下,十分用利于高质量壮个体,高光效优群体的形成和建立,能充分地利用低位强势分蘖,有效地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达到稳穗,增重而增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浙北稻区直播单晚水稻的适宜播期和播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常规中熟晚粳秀水09为试材,在桐乡市龙翔街道和乌镇针对不同播期和播量开展研究,分析播期和播量对生育特性、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苗峰出现期、齐穗期、成熟期以及株高、总叶龄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播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也略有降低,产量下降明显。[结论】秀水09作当地直播单晚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底至6月初,最佳播量为30.0~37.5kg/hm^2。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穗型水稻超高产直播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穗型高产水稻品种单产700~850kgg667m^2超高产稻田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弯曲穗型品种新稻11号(珠光)依次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半直立穗型品种99—28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实现单产700~850kg/667m^2超高产直播栽培水平的技术途径:弯曲穗型品种是靠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达到穗大、粒多、粒重的个体,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提高品种的抗倒性;半直立穗型品种是靠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保证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确保苗足穗多,充分发挥耐肥抗倒、生物产量大的优势,提高穗数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浅谈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塑料软盘育秧,依靠秧苗带土重力进行抛栽的一项栽培新技术,它把农民从几千年来“曲背弯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手插秧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育秧和插秧的劳动量.具有省工、省钱、省种、增苗、增穗和增粒等增产、增收优点,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通过多次实践抛秧栽培技术的探索认为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育秧准备方面1、选择塑料秧盘.目前规格较多,可根据实际选用.通常用60×30cm,561孔软盘,用量公式为:秧盘用量(个)=抛秧面积(m2)×抛秧密度(穴/m2+秧盘穴数(穴/个).2、配制营…  相似文献   

7.
单季稻五改技术是浙江省水稻栽培主推技术之一。2006年,笔者在海拔650m以上的浙南山区文成县二源乡进行示范试验,对单季稻五改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供试品种为中浙优1号。试验最终取得了768.2kg/667秆的高产纪录,创当地历史新高。实践证明,“由穗粒兼顾改为壮个体攻大穗,由早播迟栽改为适期迟播早栽,由合理密植改为适当少本稀植,由化肥为主重前期施用改为增施有机肥、分蘖肥与穗肥并重,由水层深灌改为浅湿灌溉”的单季稻五改技术,在浙南海拔650m左右的高山地区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于淮洲  石广跃  闵冬军 《北方水稻》2011,41(5):44-45,48
在运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手插秧和机插秧高产栽培实践中,通过对品种适宜性选择、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措施的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运用效果,并归纳出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与插秧分蘖成穗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插秧集中在5/0-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插单季晚稻秀水134适宜的播栽期和密度。【方法】分别进行播期试验、栽插期试验、播种量试验和栽插密度试验,分析播栽期和密度对机插单季晚稻秀水134的影响。【结果】适期分批早播、稀播,适龄早栽有利于取得足穗、大穗、高产。足丛密植有利于足苗、足穗、高产。浙北地区单季晚稻秀水134机插,以5月中旬至下旬分批播种,播量125~150g/盘,栽插秧龄15~20d,密度27万~25万丛/hm^2,基本苗100万~150W/hm^2为宜。[结论]研究结果为单季晚稻秀水134生产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水田面积、产量、水稻品种、育苗方法、整地措施、插秧密度、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概述了盘山县水稻生产发展历程。表明,盘山地区4万hm^2水稻单产平均达到10365kg/hm^2,重点采用了种植高产高效优质品种、育苗方法进行8项改进、旋耕整地、插秧实行合理稀植、田间管理科学化等水稻栽培配套技术新体系一并指出,未来农业必须向生产无公害产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分期播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无霜期短、有效积温少等气候特点,利用晚熟水稻品种,通过分期播种,培育大苗壮秧方式,探索水稻高产栽培的最佳播种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水稻适当早播,培育带蘖大苗壮秧,有利于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提高秧苗充实度,增强抗逆能力,穗粒数增多,水稻易获高产。本试验4月11日播种的产量较高,播期过早或过晚,均导致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13.
两系粳杂超稀插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设置秧田每公顷150kg(A)、225kg(B)、300kg(C)3个播种量,对两系粳杂70优双九作双晚种植的分蘖成穗特点进行定株观察,结果表明,以净秧田播量150kg/hm^2,培育多蘖壮秧,每穴1粒种苗的栽培方式;以及提高栽培质量并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是提高成穗率和产量,降低用种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适时稀播育壮秧、适时插秧、平衡施肥、科学管水、化学除草、防治病虫鼠害等环节阐述了中作9052在栽培上的关键技术措施,指出了该品种具有对穗茎瘟抗性好、高产、稳产、米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选用典型的穗数型和穗重型品种,研究肥密因素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在中等肥力较密(尿素300 kg/hm2、23丛/m2)条件下产量达到682.2 kg/667 m2,高产原因是单位面积获得较多穗数;而穗重型品种龙粳18在较高肥力略稀(尿素350 kg/hm2、20丛/m2)条件下产量达到658.8 kg/667m2,高产原因是穗较大、穗粒数较多。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插秧集中在5/0一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17.
云南超高产水稻与龙海高产稻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8月下旬,我们前往云南省考察单产一吨的水稻(单产面积为666.7m勺。现根据现场考察以及有关资料,与福建龙海市高产水稻性状作一比较,期望通过分析两地水稻的产量构成、温光土条件、光合生产和栽培措施的异同,探索水稻超高产的途径,并就稻作研究利用云南高产区的特殊气候资源提出些粗浅的看法。一、产量构成云南与福建龙海市两地水稻产量构成见表1。看出:云南单产吨谷的水稻最显著的特征是单位面积总粒数多,lin’6~7万粒。舢稻由lin’440穗(l亩30万穗)、每穗150粒左右构成;粳稻田lin2756穗(1亩50万穗)、每穗90粒左右构成…  相似文献   

18.
寒地水稻单本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单本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是在旱育稀植基础上又一项新的栽培技术 ,也是寒地水稻高产再高产栽培技术的新突破。它充分发挥稻株自身的生长能力 ,提高了分蘖力和分蘖成穗率 ,稳定了高产栽培的穗群体 ,通过提高个体质量 ,使平均穗粒数增加 ,结实率提高 ,千粒重有所增加 ,从而获得超高产量。一、理论依据寒地水稻单本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是根据我们在“八五”期间研究提出的水稻再高产的新理论设计的。研究中发现 ,稻株个体生长障碍是水稻再高产的限制因素 ,同一品种在实现相同穗群体情况下 ,基本苗 (穴丛内 )越少 ,有效分蘖率越高 ,穗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适用于铁岭地区的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秧田准备、科学安排播期、秧田管理、合理移栽、本田施肥管水及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便为辽北地区的水稻栽培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播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盆栽方法进行播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充实度高。播量200g/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