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分析密云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计算出密云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并对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因素法计算的分等结果与实际相符;密云县农用地总体等别偏低,等别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与指标区差异。同时,提出农用地分等中存在的问题,即以乡镇行政界线划分指标区在县级农用地分等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建议采用分等单元实际地形地貌界线划分县级农用地分等指标区。  相似文献   

2.
县域耕地地力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差异及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的联系与差异,有助于二者可比衔接。采用叠置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法确定评价的定量指标,特尔菲法筛选影响评价结果的定性指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模糊数学法建立各参评指标与评价级别的关系模型,分别进行了湖南省衡东县县域耕地地力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采用GIS叠加分析法得到等别转移分布,并对等别转移分布规律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衡东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前5个级别所占面积比例达91.29%,而耕地地力只有74.37%,总体上耕地地力低于农用地自然质量1个级别;耕地地力和农用地自然质量高、中、低级别面积比例分别为32∶42∶26和33∶43∶24,均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耕地地力相应级别在水田和旱地的分布比例具有明显差异,高等级(1、2、3级)基本分布在水田,而农用地自然质量比例比较稳定;两种评价结果的等别转移量能清楚地显示二者对应地块级别的差异程度及空间分布,呈平地区丘岗区山地区的变化规律。评价对象的不同及布点采样的差异导致同一图斑上的评价结果出现一定差异,评价指标及权重的差异是二者评价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有宁  赵丽艳  刘峰贵  杨小龙 《土壤》2009,41(5):821-825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费等的重要依据.MAP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将MAPGIS技术运用于农用地分等,不但可以减少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速度和准确度.本文应用MAPGIS软件针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用地分等工作进行研究,概述MAPGIS支持下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与方法,探讨数据库建立、分等单元划分与属性提取和指数计算等几项关键步骤,探讨了MAPGIS技术在县域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县域农用地分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农用地分等方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针对农用地评价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而传统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农用地分等时易对评价因素以及等别进行"硬性划分"的不足。该文以湖北省安陆市为例,首次提出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模糊聚类分析法结合(简称模糊综合分析法),以模糊综合评判的矩阵成果作为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的数据源来对划分农用地等别方法进行探讨,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分等结果与传统方法分等结果进行比较,得出2种方法分等结果中约有80%相同。采用安陆市各村的粮食平均播面单产对2种方法分等结果存在差异的地区进行独立检验,得到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传统方法的分等成果同播面单产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2。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农用地分等具有可行性;将模糊综合分析法运用到农用地分等中比传统方法更能客观准确地说明土地质量的优劣程度。  相似文献   

5.
菜地土壤评价中参评因素的选定与分级指标的划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沈汉  邹国元 《土壤通报》2004,35(5):553-557
菜地选片规划应通过土壤详查和评价工作,选出最适地区,才能经济有效、持续发展。土壤评价中参评因素的选定与分级指标的划分是工作的核心。应选取对蔬菜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具有重大影响的、稳定性较高的限制因素,并以土壤属性为主,结合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选定。参评因素的分级应尽量采用定量指标,为分等定级提出定量依据,其主要级差应尽量利用有生物学意义的临界指标。在目前全国无统一规定下,试图面向全国选定参评因素及划分为五等六级的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模型与方法、评价指标、若干概念与技术程序、评价单元划分、RS与GIS应用、成果应用及相关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应用研究及评价指标选取和接边问题等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7.
陆春锋  李爱军  周生路 《土壤》2005,37(2):176-181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定级,而作为重要方法之一的修正法则应用很少。本文以宜兴市为例,对修正法农用地定级技术路线、指标控制区划分、单元划分、修正因素选取和量化、定级指数计算、级别划分的方法和改进进行探讨,并与因素法比较。结果表明:修正法和因素法的方法原理大致相似,但修正法在分等基础上进行,是对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化,可大大缩减工作量,而且其定级结果具有很好的横向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土壤通报》2015,(1):25-30
研究目的:通过检索、整理和分析古代土地质量评价资料,结合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同时借鉴古代的评价思想,将古代典籍中土地质量评价相关因素与现有分等指标相结合,用于完善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进而更新修正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将古代土地评价的因素和现有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相结合所构建的新的指标体系可以指导我们更加科学地对农用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论:在今后农用地质量评价研究中,我们应当借鉴古代典籍中经典的土地评价资料来修正和完善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及相应的分等成果,为人们今后更加合理的进行农用地利用、评价、规划等生产实践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王洪波 《土壤》2004,36(4):371-375
在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目的基础上,将农用地分等定级分为农用地分等、农用地现实级定级和农用地潜在级定级 3 个过程。确定了农用地等、农用地现实级、农用地潜在级的内涵及评价因素选取原则,认为农用地等是我国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农用地质量指标;农用地现实级是体现农用地在农业用途条件下收益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农用地潜在级是体现农用地作为建设用地潜在收益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农用地现实级、潜在级同农用地的使用权价格、所有权价格关系紧密,是进行农用地估价的理论基础。同时阐明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关系以及确定农用地等、农用地现实级、农用地潜在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完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基础数据,满足该要求的技术关键在于校核农用地分等因素准确性。本文在明确农用地分等因素内涵及归纳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以温县为例,在县域尺度上探讨分等因素选择的合理性,解译各土种质地和剖面构型指标值,参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实地布设55个采样点对分等因素开展校核,结果表明:质地解译校核结果不一致的样点有9个,剖面构型解译校核结果中褐土化淤土、褐土化两合土、小两合土构型存在差异;分等数据库中黏土区域及黄庄镇、武德镇、北冷乡接壤处砂土区域表层土壤质地与调查结果不符。因此,建议在合理选择农用地分等因素的前提下校正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并细化质地与构型的分等标准;建议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的泾阳县耕地定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该文基于美国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对陕西省泾阳县耕地进行了定级研究。把整个定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土地的自然质量特征评价;后一部分为土地的社会经济质量特征评价,在这两部分的评价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这两部分评价的基础上,对这两部分评价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定级单元总指数,这两部分的权重确定采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结果表明,泾阳县耕地质量较高,全县耕地分为5级,一级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43%,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6.23%、26.07%、19.39%和13.88%。该文认为,LESA方法是土地定级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潜水位平原采煤沉陷区耕地损毁程度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中国煤炭与耕地分布复合区面广量大,煤炭开发不可避免地造成耕地减产或绝产。该文针对高潜水位平原型采煤沉陷区,在明确评价单元的目的性和尺度差异性基础上,基于农用地分等理论并兼顾采煤沉陷特点,构建了包括耕地土壤特征、耕地环境变化和耕地配套设施3个准则层、15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差因子判别法与综合指数法,提出了耕地损毁指数模型。通过案例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沉陷盆地上坡、中坡、下坡及坡底的损毁指数分别为0.081、0.190、0.248和1,耕地损毁程度分别为轻微、轻度、中度和极严重损毁,在全面反映耕地损毁状况的同时,评价结果也能与农用地等级更新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现有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大都直接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忽略了耕地整治工程措施可改造的耕地质量限制因素与农用地分等因素的非衔接关系,掩盖了土地整治对耕地限制因素可改造程度差异。该文基于耕地整治可改造因素修正,以沈阳市为例,建立了服务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质量潜力计算模型(修正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整治前沈阳市耕地质量利用等为5.6等,整治后耕地质量可提高1.2个利用等;得到的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相关系数R2为0.8517,精度高于农用地分等结果。修正法测算的耕地整治质量潜力增强了耕地整治工程措施与耕地质量限制因素的结合程度,避免了某些限制因子难以改造或难以达到最优值而导致的整治潜力结果偏差,提高了潜力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可为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也一直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补充耕地质量问题,以及已取得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的原则,对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耕地等级评定中如何充分和合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探讨,即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耕地等级评定过程中,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作用的因素作为补充指标对耕地等级指数进行修订。在充分考虑补充耕地质量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内涵,建立了适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等级评定的一种技术方法。并通过大石桥市虎庄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某铀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鹏飞  黄德娟  王帅  戴荧  钱坤  郑行 《土壤通报》2021,52(1):198-202
以某大型铀矿采矿区、冶炼厂、尾矿坝及周边农田土壤五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实测值为基础数据,对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通过相关性综合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究农田土壤五种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三个采样区农田土壤中镉、铬、铅和铜的污染严重程度:尾矿坝 > 冶炼厂 > 采矿区,放射性元素铀的污染严重程度:冶炼厂 > 尾矿坝 > 采矿区;研究区重金属污染严重,其重金属污染来源的关键因素是铀。该综合评价结果为铀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科学治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尖草坪区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太原市尖草坪区为例,以农用地定级规程为基础,采用专家咨询与层次分析法,对城乡结合区域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构建、指标值与权重确定的思路与方法研究,并以其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定级.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尖草坪区2877.89 hm2的农用地共分为7级,农用地级别类型复杂,但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城市发展对农用地利用的影响是导致级别变化的重要因素;②城乡结合区域农用地定级指标体系构建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对农用地级别的影响,采用自然型、社会经济型、生态环境型3个类型13个指标构成的定级指标体系客观地反映这一区域农用地质量;③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指标的选取将导致农用地等与级间产生一定偏离,但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农用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不同典型区耕地产能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东省农用地三个层次产能核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五个典型区农用地产能理论利用潜力(远景产能潜力)和可实现利用潜力(近期产能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后结合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根据各农用地分等参评因子的因子距和相关分析,分析了各典型区近期农用地产能提升的关键方向。结果表明:广东省粤北和潮汕地区农用地利用强度最高,农用地产能潜力较小,未来产能提升空间较低,尤其是潮汕平原区,有的地方已经基本用尽潜力。雷州半岛、粤西南、粤中南地区产能潜力较高,未来产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雷州半岛地区产能提升主要靠提高灌溉保证率;粤西南和粤中南提升的主要方向均是农田基础设施整治,提高灌溉保证率,同时改善土壤pH和提高土壤肥力分别是粤西南区和粤中南区的另一个产能提升的重要方向;粤北主要靠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有机质含量、改善田面坡度来提升产能;潮汕平原区农用地产能提升潜力较低,可通过对沿海土壤盐渍化的改善提升部分农用地产能。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盼盼  宋戈  王越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1):258-264
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到位等问题,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输气管道工程(盂县段)项目为基础,进行微观案例分析,探索农用地分等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可以准确定位被占耕地的数量及空间布局,经过计算和分析,确定被占耕地等级。2)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可以确定补充为耕地的土地利用等别、数量及空间布局,补划为基本农田的一般农田的等别、数量及空间布局;可以保证补充耕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耕地的等级和数量;补划为基本农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基本农田的等级和数量;补充的耕地与其他耕地集中连片。3)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当中,交易机制不健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价格区域间差异甚大,在解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问题的基础上,将补充耕地及基本农田补划的方法推广到耕地异地占补平衡中,为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更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田大气氨浓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源氨排放是大气氨最主要的来源,其中氮肥施用是最主要的农业氨排放源之一。预测大气氨浓度的变化,确定影响大气氨排放的因素,可为科学管理农田,减轻环境污染提供参考。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分析农田大气氨浓度及与各气象因素的关系,以便清晰地了解农田大气氨浓度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农田大气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首先选取2015年5—10月的农田大气氨浓度数据及气象监测数据,建立以气象因素(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时数)为输入变量,农田大气氨浓度作为输出变量的预测模型。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对农田大气氨浓度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分别为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速,然后把筛选出的4个主要因素和原来的6个因素分别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农田大气氨浓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农田大气氨浓度的实际值为0.148 5 mg·m-3,4个因素的预测值为0.159 4 mg·m-3,6个因素的预测值为0.173 2 mg·m-3,预测误差分别为7.35%、16.65%,并且4个因素的预测相对误差为1.4%~27.0%,而6个因素的预测相对误差为1.1%~45.0%。预测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在前5 d内变化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大气氨浓度逐渐变小趋于平缓,且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利用4个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得到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值比6个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得到的农田大气氨浓度值与实际值更吻合,相对误差值较小。可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去除冗余因素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更加有效,预测结果比筛选之前的预测效果更好,所建立的模型对甄选关键因素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农田大气氨浓度的预测精度较高。本文构建的农田大气氨浓度预测模型可为农田大气氨浓度分析及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两种农用地定级目标的标准及其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农用地定级有两个应用目标:为农用地流转服务的农用地定级主要体现农用地的资源特性,为征地补偿服务的农用地定级以体现土地经济价值的目标。由于这两个服务目标的不同,致使不同目标指导下的农用地定级标准和定级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该文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例,以两种服务目标为指导分别设计农用地定级因素及其权重,并对武清区农用地进行定级,结果发现两种定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农用地定级规程》进一步明确定级目的和定级指标体系,以提高农用地定级工作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