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榆林市景观生态风险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陕西省粮食大县三原县的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原县耕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部泾渭冲积平原区的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及实际单产都大于北部黄土台塬区和西北低山残塬沟壑区;理论利用强度总体相差不大,南部平原区的乡镇总体较高,西北部沟壑区最小。可实现利用强度与理论利用强度区域差异相反,西北部总体较高,南部总体较小。实际利用强度差别较小,而且没有明显的分异规律,其中7个乡(镇)的实际利用强度在0.5左右,说明这些乡镇的实际利用强度还有50%待提高的空间。理论增产潜力、利用增产潜力均以南部泾渭冲积平原区的9个乡(镇)较大,西北沟壑区的嵯峨乡较小。实际增产潜力在各乡镇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较为均衡、适中。未来三原县的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在南部泾渭冲积平原区。  相似文献   
3.
武功县耕地质量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楚武功县耕地质量空间变异规律,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别针对武功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各选取1000个分等单元样点,在保证样点为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应用GS+9.0软件进行对武功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空间变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武功县耕地质量的空间变异是以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为主,自然质量的空间变异在3270 m以内,利用质量的空间变异在11310 m以内,而经济质量的空间变异在14970 m以内。自然质量以南北方向和西北东南方向变异大,而东西方向变异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则以南北方向和西南东北方向变异大,东西方向变异最小。地统计学方法是定量研究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的有效方法,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研究有利于认识耕地质量空间分异规律,也有利于有效选择耕地质量监测样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的泾阳县耕地定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该文基于美国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估(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LESA)方法,对陕西省泾阳县耕地进行了定级研究。把整个定级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土地的自然质量特征评价;后一部分为土地的社会经济质量特征评价,在这两部分的评价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这两部分评价的基础上,对这两部分评价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定级单元总指数,这两部分的权重确定采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与标准粮产量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结果表明,泾阳县耕地质量较高,全县耕地分为5级,一级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43%,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6.23%、26.07%、19.39%和13.88%。该文认为,LESA方法是土地定级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悬铃木,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其生长迅速,繁殖容易,叶大荫浓,树姿优美,萌芽力强,抗污染能力较强,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优良树种,同时,也可做庭园绿化树和农村"四旁"绿化树种。1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5 m,胸径1 m。树皮灰绿色,呈不规则薄块片剥落,内皮淡绿白色。芽生于叶柄基部内,具一片芽鳞。托叶圆领状。单叶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增速,传统村落日渐衰落。山西省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密集,它们的保护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本文基于山西传统村落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模式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优化后的整体分区保护和主要界面分区保护模式,并以神北村为例进行优化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浅议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林是针对北方干旱瘠薄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的现状,结合当前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项目而提出来的,属于生态林业的范畴。它是以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生态工程原理为依据,以经济林木为主体,结合其它林灌草粮综合经营、良性循环的复合生产体系。也是一个高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陕西关中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西关中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的科学估算,为国家或区域合理制定粮食增产及粮食安全措施提供依据。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计算了陕西关中耕地生产潜力、耕地利用强度与耕地增产潜力,分析了其空间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关中耕地自然生产潜力为30.09 t/hm2,利用生产潜力为18.74 t/hm2,可实现生产潜力为9.57 t/hm2,实际单产为7.34 t/hm2,理论利用强度为0.623,可实现利用强度为0.511,实际利用强度为0.767。理论增产潜力为11.35 t/hm2,可实现增产潜力为9.17 t/hm2,实际增产潜力为2.23 t/hm2。区域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渭河平原区的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可实现生产潜力以及实际单产都大于秦岭山区以及渭北旱塬区;理论利用强度总体相差不大,咸阳地区总体较高。可实现利用强度相差较大,铜川地区总体较高,西安地区总体较小。关中地区大部分县(区)实际利用强度较大,西安地区最大,渭滨、金台、武功、大荔等16个县(区)实际利用强度有待提高的空间比较大;理论增产潜力、可实现增产潜力以及实际增产潜力都以渭河平原各县(区)较大。未来关中地区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在渭河平原各县(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吴起县耕地分等成果,利用修正法,对吴起县耕地进行了级别评定。吴起县耕地共分为五个级别,质量高的一级地相对较少,只占6.79%,二、三、四、五级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15.65%、20.42%、29.84%和27.3%。吴起县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以四、五级地为主。质量高的地集中在中心城镇周围、川道以及道路附近,表明区位因素对土地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