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多效唑处理对冬小麦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方法]以新麦26为材料,研究了起身期和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穗部性状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多效唑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株高,起身期喷施可以显著降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和基部(1+2)节间占节间总长的比例;拔节期喷施对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多效唑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穗粒数,对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利用多效唑防倒时应注意喷施时期并结合肥水促控措施达到高产抗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任廷波  赵继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93-11995
[目的]为了研究氮肥及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株型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进行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的试验。[结果]叶面喷施多效唑能降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增加根径粗、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抽薹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喷施多效唑比施纯氮量225kg/hm2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抽薹期喷施多效唑(N20A2)比喷施清水(N20A0)一次分枝数增加2.08~2.21个,二次分枝数增加1.80~2.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50.30~102.50角,角粒数增加1.11~1.21粒。[结论]优质杂交油菜在施纯氮量300 kg/hm2并于抽薹期喷施浓度为200 mg/kg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株型及产量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适宜播种量。[方法]早晚稻各设置5个不同播种量处理,并以常规抛秧处理为对照,探讨赣南中低产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该区机插早稻播种量70g/盘(360盘/hm~2)、晚稻播种量60 g/盘(360盘/hm~2)时产量最高。机插早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显著正相关,机插晚稻与有效穗数显著正相关,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是提高该区机插稻产量的重要措施。[结论]该区双季稻机插存在适宜播种量,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方法]早晚稻各设置5个不同播种量处理,并以常规抛秧处理为对照,探讨赣南中低产区双季稻机插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该区机插早稻播种量70 g/盘(360盘/hm2)、晚稻播种量60g/盘(360盘/hm2)时产量最高.机插早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正相关,机插晚稻与有效穗数显著正相关,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是提高该区机插稻产量的重要措施.[结论]该区双季稻机插存在适宜播种量,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化学调控对水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湿润育秧的不同时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烯效唑和多效唑喷施叶片 ,结果表明 ,化学调控各处理均可降低秧苗株高、增加茎基宽和干物质积累、促根、增蘖、增强植株的生理代谢 ,生育后期有效穗增加 ,产量提高。以秧苗 1叶 1心期喷施 10 0mg/L烯效唑和 2 0 0mg/L多效唑的处理增产显著 ,增产率分别为 16 8%和 13 5%。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多效唑为试验药剂,以夏大豆为试验材料,根据多效唑的施用时期设6个处理,分析了化控对夏大豆叶色值、株高、结荚高度、茎粗、分枝数、株荚数、粒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试验组叶色值增高、茎粗减少;处理2(分枝期300 g/hm~2+初花期450 g/hm~2)株高降低最多,降低了19 cm;处理5(苗期75 g/hm~2+分枝期150 g/hm~2+初花期300 g/hm~2+盛花期225 g/hm~2)结荚高度降低最多,降低了3.4 cm;处理2产量最高,增产达17.10%,且分次喷施的各处理分枝期、株荚数、粒数都高于不喷及只喷1次的处理。表明少量多次优于一次性喷施,而且一次剂量过大,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  相似文献   

7.
化控剂对小麦矮抗58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矮抗58为试验对象,选择3种不同化控剂为试验处理,研究了化控剂对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多效唑、吨田宝和赤霉素能有效抑制小麦株高,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增幅3.6%~9.8%。其中,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能显著降低小麦的株高;开花期喷施一定浓度吨田宝可以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延长穗下节间长度,为提高旗叶的光合速率奠定了基础。在小麦灌浆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和产量,而多效唑处理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化控剂间小麦的穗粒数、结实小穗数与产量的差异显著,而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用量多效唑拌种和7.5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拌种和7.5叶期喷施均能有效控制基部节间长度,显著降低株高,前者通过增粒增重提高产量,后者通过增穗增粒增重提高产量;两者都能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对粉质参数也有不同的影响.但多效唑拌种以拌种量0.5 kg/g为宜,7.5叶期喷施浓度以225mg/kg为宜.  相似文献   

9.
以国审小麦中育9302为研究对象,采用播期、播量2个因素互作裂区试验方法,分析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3个不同播期,112.5、187.5、262.5 kg/hm23个不同播量互作条件下对产量及一些性状的影响,并探讨中育9302在豫北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14日且播量为187.5 kg/hm2处理组合(A2B2)的产量最高,为8811.56 kg/hm2.播期对中育9302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影响不大.播期延迟后,千粒质量降低,穗长变短,旗叶变长变窄.增加播种量后,单位面积穗数、株高相应增加.结实小穗数、穗粒数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低,第3节间长、第1节间长、总节间长、旗叶长、株高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高,各性状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找到适合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的栽培措施,特设计底施脉素特和返青期喷施多效唑、小麦伴侣两种措施,研究其对新麦26株高、旗叶叶面积、穗长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论如下:(1)脉素特降低了新麦26的株高,增加了旗叶面积和穗长,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脉素特增加了千粒重和穗粒数,却降低了成穗数,未能提高产量。(2)在新麦26返青期,喷施多效唑显著降低了株高和旗叶面积,显著降低了千粒重和成穗数,却增加了穗粒数和产量;小麦伴侣显著增加了旗叶面积和成穗数,显著降低了千粒重,却降低了株高,增加了穗粒数和产量。(3)多效唑和小麦伴侣都降低了新麦26的株高和千粒重,增加了穗粒数;与多效唑相比,小麦伴侣主要是通过增加成穗数来增加产量的,而多效唑主要是通过增加穗粒数来增产的。  相似文献   

11.
水稻直播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闽北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品种、出苗、杂草及倒伏等主要问题,通过品种筛选、分期播种、不同播种量、除草剂与多效唑施用时期和不同烤(搁)田始期试验,结果表明:Ⅱ优航2号、特优716、Ⅱ优辐819及Ⅱ优125比较适合南平市水稻直播栽培,适宜的播种期在5月5~20日间,每667 m2播种量控制在1.25~1.75 kg,化学除草宜在3叶包心期进行,1叶1心期及分蘖末期喷施多效唑和在有效穗数70%~80%时及时搁田,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全苗,防除杂草,改善群体结构,有效地降低倒伏面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水稻生长的第一苞分化期(Ⅰ期)、枝梗及颖花分化期(Ⅱ期)、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Ⅲ期)、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Ⅳ期)喷施乙烯利(Eth, 10×10~(-3) mol/L)和多效唑(PP_(333),300 m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时期外源调节剂处理对稻穗一次枝梗颖花和二次枝梗颖花的分化、退化以及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在幼穗分化各时期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水稻总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但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降低,尤以Ⅳ期每穗颖花数降低最多,其中主要降低了二次枝梗颖花数。多效唑在幼穗分化前期(Ⅰ和Ⅱ期)处理总颖花分化数、总颖花退化数和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增加;而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二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而总颖花数和千粒质量与一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处理和调节剂处理以及不同时期处理与调节剂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乙烯利处理通过减少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从而降低了每穗颖花数和实粒数,空秕粒数增加,导致了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的下降。多效唑前期(Ⅰ和Ⅱ期)处理通过提升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促进了每穗颖花数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但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播种量对小麦新品种鑫麦29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新品种鑫麦296为试材,设置3个播种量处理,即100 kg/hm~2(A1)、116 kg/hm~2(A2)和130kg/hm~2(A3),研究其对鑫麦29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量增加,鑫麦296群体数量随之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拔节到开花期A1、A2、A3处理表现出显著差异,且A2A1A3;叶面积指数越冬、返青、拔节、抽雄期均为A3A2A1,但灌浆期为A2A3A1;随播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而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穗长变短,产量和收获指数皆为A2最佳。综合分析,播种量为116 kg/hm~2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优,产量最高,达到7 820 kg/hm~2。因此,在黄淮海地区种植鑫麦296时,播种量以116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沿黄稻区优良品种新稻18的植物学性状、产量结构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是在分蘖期喷施亚硒酸钠1次(处理B)、始穗期喷施1次(处理C)、始穗期和灌浆初期各喷施1次(处理D)和对照(处理A,喷施等量清水)。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株高、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籽粒硒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在各时期喷施,以处理D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明机插水稻秧苗化控效果,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设置化控剂量和化控时期二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机插稻秧苗综合素质及水稻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处理相比,科学化控不仅利于提升机插稻秧苗素质,且产量较高,其中以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0.2~0.3 g/10盘条件下秧苗素质优,且最终实际亩产分别达723.1 kg和701.5 kg。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25%多效唑30 g/亩、25%多效唑60 g/亩、5%烯效唑50 g/亩、5%烯效唑100 g/亩、20%多唑·甲哌鎓30 g/亩、20%多唑·甲哌鎓60 g/亩、钜控(微生物菌剂)100 g/亩、钜控(微生物菌剂)150 g/亩、CK(清水)9个不同化控剂及其用量处理,研究喷施不同药剂、不同剂量的化控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返青期喷施化控剂均能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钜控(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穗部增长;化控剂处理穗粒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除与25%多效唑的2个不同剂量处理呈显著差异外,其他药剂处理较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对照亩产最高,其次为5%烯效唑50 g/亩和25%多效唑30 g/亩;25%多效唑、5%烯效唑和20%多唑·甲哌鎓在增加剂量后,株高、穗长、结实小穗均不同程度减少;4种化控剂增加剂量后,产量均降低,减幅最大的为25%多效唑,最小的为钜控(微生物菌剂)。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施用的化控剂及用量为5%烯效唑50 g/亩、25%多效唑30 g/亩和钜控100 g/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索优质杂交油菜氮肥施用量和多效唑喷施时期与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和多效唑喷施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纯氮20kg/667m2抽薹期叶面喷施(浓度200mg/kg)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油菜产量最高,为227.9kg/667m2,增产达显著水平;施纯氮15kg/667m2各时期叶面喷施多效唑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2)叶面喷施多效唑对品质有一定影响,可使硫甙含量增加1.07~3.52μmol/g饼,蛋白质含量增加0.91~2.74百分点,但对其他品质性状的影响均较小。结论:优质杂交油菜在施纯氮20kg/667m2且于抽薹期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使杂交油菜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多效唑对谷子茎秆性状及其穗颈的抗倒性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拔节期前(A1)、拔节期(A2)和孕穗期(A3)分别叶面喷施300 mg·L-1的多效唑,以清水作为对照(CK),对谷子主要茎秆性状、倒伏指数、穗颈参数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施药后谷子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喷施时期越早,抑制效果越明显,株高越低,2个品种的株高均在A1处理下达到最小值,同时植株重心高度与株高的比值变化趋势与之相一致。②基部节间茎粗增大,在A1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多效唑喷施时期的推移,各节间长度降低幅度减小,而节间直径则随着节间长度的减少逐渐增大,茎秆充实度明显提高。③随多效唑喷施时期的推移,茎秆各节间的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渐增,抗折力渐减,抗倒性逐渐减弱,均在A1处理时最好。④穗颈方面,农大8号穗颈含水量、弯曲力矩有明显变化,其中,穗颈弯曲力矩在A1处理最小,穗颈含水量则在A2处理下最低。而张杂10号穗颈除弯曲力矩有影响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其中,穗颈弯曲力矩在A1处理时达到最小。⑤影响谷子产量的关键构成是穗重及穗粒重,在A2处理下谷子增产显著,农大8号产量比CK增加7.10%,张杂10号产量比CK增加8.29%。因此,在拔节期喷施300 mg·L-1多效唑,可提高谷子茎秆充实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适当增加秧龄弹性,本试验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喷施不同剂量及浓度的多效唑,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株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可明显抑制秧苗蹿高,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籼粳稻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825~1 200 g/hm2,二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1 050~1 500 g/hm2,稀释倍数300~1 000倍,秧苗均无药害产生;在一叶一心期喷施效果优于二叶一心期喷施。  相似文献   

20.
机插稻秧田喷施多效唑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中 《农技服务》2010,27(1):39-39,110
通过机插秧秧苗期喷施多效唑试验,分析了多效唑对水稻秧苗栽插成活率、植株性状、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明确其增产机理。结果表明:机插秧秧苗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明显缩短栽后缓苗期、提高成活率、促进分蘖早发;成穗数及成穗率提高,增产效果显著;水稻株高及各节长度、出叶速度及生育进程等性状无明显差异。最高用量以3 000 g/hm2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