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破壁云南松花粉成分分析及其安全性和功能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破壁云南松花粉的营养和功能成分、食用安全性以及功能学检测证实,云南松花粉营养及功能成分全面、丰富,食用安全并具抗疲劳、调节血脂、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药用及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花粉精粉及其加工产品的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以云南松破壁松花粉为原料,采用具创新性生物技术研制的云南松花粉脂揽的精粉,活性酶精粉,黄酮精粉,营养及活性物质精粉,以及用此4种精粉经加工而获得的亚油酸软胶囊,口服0#胶囊,黄酮药片(胶囊),精粉口服液和松花粉酮酒5种产品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它们相关成分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云南松花粉精粉具有速溶性好,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集中的特点,其主要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数倍于破壁松花粉。以其为原料加工的各项产品很好地保留了精粉的主要功能成分,因而对人体具有更高的保健,医疗功效。  相似文献   

3.
对以云南松破壁松花粉为原料 ,采用具创新性生物技术研制的云南松花粉脂提物精粉、活性酶精粉、黄酮精粉、营养及活性物质精粉 ,以及用此 4种精粉经加工而获得的亚油酸软胶囊、口服 0 #胶囊、黄酮药片 (胶囊 )、精粉口服液和松花粉酮酒 5种产品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了解到它们相关成分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4种云南松花粉精粉具有速溶性好、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集中的特点 ,其主要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数倍于破壁松花粉。以其为原料加工的各项产品很好地保留了精粉的主要功能成分 ,因而对人体具有更高的保健、医疗功效。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花粉中黄酮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现代波谱技术与化学分析联用的方法,对云南松花粉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具有黄酮母体结构的芦丁、槲皮素和黄芩甙标准对照品进行对比分析,经薄层色谱及显色反应,鉴定出云南松花粉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主要为黄酮和黄酮醇类,其次是二氢黄酮醇类,另外还有少量黄烷醇类的花青素。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花粉中黄酮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现代波谱技术与化学分析联用的方法,对云南松花粉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具有黄酮母体结构的芦丁、槲皮素和黄芩甙标准对照品进行对比分析,经薄层色谱及显色反应,鉴定出云南松花粉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主要为黄酮和黄酮醇类,其次是二氢黄酮醇类,另外还有少量黄烷醇类的花青素。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花粉超临界CO2脱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云南松花粉脱脂的工艺,依据影响脂肪提取率的温度、压力、时间及流量,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得到云南松花粉脱脂的可靠工艺参观数为:温度T2,压力P3,时间H2,流量L2,进而分别对参试的4因素与云南松花粉脱脂率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谈谈云南松花粉的开发利用云南省林科院尹家庆,范国才,董福美松花粉对人体的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能,早为世人所瞩目。中国古医典《本草纲目》曾记载:“松花,一名松黄,味甘温,主润心肺,益气,法风止血,亦可酿酒,久服轻身”。我国人民食用松花粉的历史已有2000...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花粉超临界CO2脱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研究云南松花粉脱脂的工艺。依据影响脂肪提取率的温度、压力、时间及流量 ,采用 4因素 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得到云南松花粉脱脂的可靠工艺参观数为 :温度T2 ,压力P3 ,时间H2 ,流量L2 ,进而分别对参试的 4因素与云南松花粉脱脂率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花粉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苓甙为标样,对云南松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甲醇回流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破壁云南松花粉中总黄酮含量达到510mg/100g。  相似文献   

10.
引用GB/T5508-1985《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沙量测定方法》国家标准,测定云南松花粉中的含沙量,并对该标准中的四氯化碳法进行细化改进,提高了云南松花粉和四氯化碳混合溶液的分离效果。这样,可准确、有效地测定云南松花粉中的含沙量。  相似文献   

11.
本项研究选取云南切梢小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针叶和藏柏、樟树、滇青冈等20种非寄主树种的叶与云南松针叶混合物(质量比为1∶4),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其趋向行为,测试云南切梢小蠹对纯云南松针叶、混合样及空气间的趋向行为选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以云南松针叶作参照,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的趋向率较低,分别为32.3%、33.4%、32.3%、31.5%;以空气作参照,混合样趋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分别为38%、39%、40%、42%,均小于50%;藏柏、缅桂、滇朴、旱冬瓜4个树种对云南切梢小蠹表现较强的趋避作用,可作为营建抗云南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2.
对建水县小关石漠化地区栽种的云南松、马尾松、加勒比松、湿地松10a生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树高、胸径、冠幅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表明: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加勒比松最大,云南松最小;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也是加勒比松最大,云南松最小;冠幅年平均生长量则是云南松最大,马尾松最小.加勒比松、马尾松可作为建水县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进行推广;云南松作为乡土树种虽然存在有蹲苗期、前期生长量低等问题,但也可作为造林推广树种;湿地松则适宜培育小径材,可作为备选树种.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以来的10年间,云南松研究继续得以深入,在资源、环境及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新成果.这些成果表明,云南松遗传资源丰富,地理种源多样,非木材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看好,人类开发、利用和管理云南松的理论和技术也更加成熟,云南松的资源和经济价值将更加体现,而有关云南松适应低磷土壤机制的研究还将对其低磷适应对策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种质资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是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约占云南省森林分布面积的70%,是云南省重要的经济及用材树种.掌握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现状,弄清种源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规律,是完善林木资源、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我国近年来学者在云南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遗传多样性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云南松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与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新的成果,揭示了云南松丰富的遗传资源及多样的地理种源.  相似文献   

15.
云南木蠹象对云南松幼树的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文研究了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onger对云南松的危害特征,探讨了云南木蠹象在云南松幼树上的虫口密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治中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和1995年在玉溪市北城镇刺桐关办事处石狗头村,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云南松林中,进行了施肥试验。施肥后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22.69%和33.7%,而未施肥的云南松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平均下降11.73%和18.3%,被害株率和蠹害指数实际平均下降10.96%和15.4%。试验证明,通过施肥,增强树势,能提高云南松对纵坑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抵御能力,起到间接防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索碳汇遥感估算方法,以云南某一区域的遥感影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应用Ecognition软件和ArcGIS软件,对云南松信息进行提取,获得相关的矢量数据,结合CITYgreen模型赋予云南松信息属性,对该地区云南松碳储量和固碳量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云南全省云南松林区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成大量林木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观察云南松混交林蠹害发生情况,1992~1995年经过4年的观察,混交林平均株受害率10.9%,纯林平均株受害率48.9%。混交林比纯林降低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38.0%。混交林内由于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来纵坑切梢小蠹天敌种类的多样性,有效地抑制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发展,形成有虫不成灾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云南松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全磷、有机磷、有效磷、pH值、酸性、中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之间的全磷和有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有效磷含量差异极显著.根际土pH值极显著地低于非根际的.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占总酶量的比例较大,碱性磷酸酶的较小.根际土的3种磷酸酶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土的.根际活化磷的能力与土壤中的总磷含量、有机磷含量以及pH值和碱性磷酸酶的数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磷的活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林龄的云南松根际对磷的活化有一定差异,年龄小的云南松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之间的有效磷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