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海带为材料,研究了活性氧(ROS)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①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引起海带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且海带No.1活性氧的产生速率始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5).②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海带维持着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较高的抗性,而且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2个品系相比,海带No.1的抗性又明显大于海带901(P<0.01).③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后期,海带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伤害作用加剧,同时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抗性显著降低,海带的抗感染能力与活性氧产生速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中海带 No.1活性氧的产生速率、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脱酯化作用都远远高于海带901;相反,海带No.1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明显低于海带901(P<0.05).指示在感染的早期阶段,活性氧的产生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的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后期阶段,活性氧的产生又大大降低了海带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抗性.海带在感染的早期维持较高水平的抗氧化能力,而在感染的后期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是活性氧表现出双重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对海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学玺 《水产学报》2001,25(5):424-427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⑴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海带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急剧升高,随着感染的进行,二者的活性逐渐下降。⑵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在感染的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在感染的后期活性有所增加。⑶在整个感染的过程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的变化无规律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变化。说明这四种酶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大小和作用的时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实验对正常海带用褐藻酸降解菌进行了人工感染,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进行比较观察,发现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最终导致海带病烂。切片中发现在侵染海带切片内皮层的细胞中,有大量储藏颗粒,形成椭圆或圆形。其直径范围在1.5-4.0μm之间,平均直径为2.7μm。该颗粒主要存在内皮层,从其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分析,与褐藻酸降解菌的侵入有关,并作为营养起到促进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震 《水产学报》2001,25(4):355-358,T001
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最终导致海带病烂。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表皮的伤害最轻。3、侵染海皮层的细胞中,有大量颗粒状储藏物质,其直径范围在1.5-4.0μm之间,平均直径为2.7μm。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染实验,确认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配子体克隆病害的主要致病菌;观察了对其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侵染的现象,并研究了抗生素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和褐藻酸降解菌的作用,发现0.5-100mg/L青霉素对配子体克隆细胞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实验范围内各浓度青霉素对褐藻酸降解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提高而加强。其中100mg/L青霉素10d内可将褐藻酸降解菌浓度降低到初始浓度的1/20以下,可作为海带配子体克隆保存中有效的抑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杨震  唐学玺  严小军 《水产学报》2001,25(4):355-359
用褐藻酸降解菌对海带进行人为感染,经培养使其产生烂斑,通过组织显微切片观察表明1、褐藻酸降解菌首先侵入内皮层,然后再逐渐侵入到外皮层、髓部和表皮,最终导致海带病烂.2、感染后内皮层伤害最重,其次是外皮层和髓部,表皮的伤害最轻.3、浸染海带内皮层的细胞中,有大量颗粒状储藏物质,其直径范围在1.5~4.0μm之间,平均直径为2.7 μm.形状为椭圆或圆形.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 2个品系的海带 (Laminariajaponica)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 ,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 ,旨为海带烂病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依据。结果表明 ,1)海带荣城 1号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高于海带 90 1;2 )海带荣城 1号细胞内 2种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明显高于海带 90 1;而另一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与海带 90 1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 ;3 )海带荣城 1号的脂溶性抗氧化能力同样明显高于海带 90 1。说明海带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利用其降解海带和裙带菜的方法及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更易降解嫩海藻,其降解能力与菌液或酶液的pH、盐度有很大的关系,先培养细菌离心后降解海藻、培养细菌后不离心降解海藻、培养细菌与降解海藻同时进行这三种方式对海藻都有降解能力,但效率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9.
褐藻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安藤芳明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病明显的海带幼苗上分离出8株褐藻酸降解菌。研究表明,8株菌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褐藻酸钠,菌株A1和A2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接种1d后液体培养基即变清。温度是该菌大量繁殖的决定性因子,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7.5。褐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0.6%时,不同氮源和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有机氮和铵态氮有利于菌体生长,尿素和硝酸钠抑制菌体生长;只有在培养基中含有褐藻酸钠时,菌体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褐藻中富含褐藻酸,应用酶解法制备褐藻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时,高活性的褐藻酸酶是所用工具酶中的主要组分。文中介绍了用硫酸铵二级盐析和透析袋脱盐从鲍鱼的消化腺中提取褐藻酸酶的方法,测定酶活力及蛋白含量,检测该褐藻酸酶对海带细胞的解离效果。结果显示,该褐藻酸酶比活力为12 U/mg,酶活力单位为34 U/m L,得率为1.4%。用含此褐藻酸酶的酶解液解离海带细胞,酶解3~6 h内可得到游离单细胞及原生质体的数量在3×105~6×105个/g。该褐藻酸酶解离海带细胞效果显著,且本方法简单、快捷且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严正凛 《水产学报》2001,25(2):136-140
使用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不同浓度和时间对大小两种不同规格九孔鲍的生长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促进养成鲍的生长效果,因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而异,浸渍浓度越大,浸渍时间越长,则其促进生长作用越明显;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50×10-6(V/V)和3h~4h或200×l0-6(V/V)和2h~3h的试验组鲍的平均壳长增长率都比对照组提高了5%以上,最高提高11.5%左右(P<0.05).  相似文献   

12.
海带孢子体、配子体时期附生菌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生活史孢子体、配子体不同阶段的附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析了种海带(S1)、配子体(S2)、幼孢子体(S3)和大孢子体(S4)这4个不同阶段的藻体上附生菌16S rRNA序列,研究其附生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4个阶段共识别出23门156属共244个操作分类单元(OTU)。从门分类上来说,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海带各阶段中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在S1、S2、S3和S4藻体样本中相对丰度分别达53.0%、94.3%、77.2%和36.7%,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只在S4藻体样本中表现出较高的丰度,为43.8%;从属分类上来说,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在各样本间差异较大,S2、S3和S4样本中相对丰度分别为65.00%、44.88%和25.57%,但在S1样本中仅为0.18%。各样品间附生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S1与S4样本相邻聚为一支,S2与S3样本为另一支。S2样本的菌群种类单一且分布不均匀,S1、S3与S4样本细菌种类丰富,但S4样本中菌群间的丰度差异较大。海带的苗种繁育阶段(S2和S3)存在褐藻酸降解菌丰度增加的趋势,孢子体阶段(S4)则具有高丰度的共生型蓝细菌。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mineral (Na, K, Ca, Mg, Fe, Mn and Zn) contents in the holdfast of three brown algae of the genus Laminaria were determined to compare with those in frond and stipe. The wild and cultivated kelps of Laminaria japonica , L. ochotensis , and L. diabolica were used as samples. The K content was markedly high (11.76–14.91 g/100 g dry weight) in the holdfast of cultivated L. japonica; the K/Na ratio (3.88–5.18) of the holdfast was greater than those of frond and stipe as well as the reported values of frond (1.0–2.2). The content of Ca in the holdfasts of these three species was also higher than those in frond and stipe. The content of Mn showed the same tendency.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showing that the holdfast of L. japonica and L. diabolica is rich in minerals, especially K.  相似文献   

14.
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为原料,采用阴离子交换和自由基氧化降解反应制备了不同分子量和硫酸根含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然后以血浆复钙时间(R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研究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抗凝血活性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换,可从海带糖提取物中分离出低硫大分子组分F-A和高硫大分子组分F-B.粗糖经自由基氧化降解,可得到分子量为1.5 kD和8.0 kD左右的低分子组分,实验重复性好,产物分子量集中,其中分子量8.0 kD左右的低分子组分硫酸根含量最高.抗凝血实验表明,岩藻聚糖硫酸酯能显著延长RT、APTT和TT,尤以高硫组分大分子F-B抗凝血效果最好,而对PT影响不大,说明岩藻聚糖硫酸酯对外源凝血系统影响很小,它的抗凝血活性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来实现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分子量对抗凝血活性的影响要比硫酸根含量的影响更大,其抗凝血活性随着分子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对于分子量相近的岩藻聚糖硫酸脂,硫酸根含量越高,则抗凝血活性越高.总之,岩藻聚糖硫酸酯分子量和硫酸根含量越高,其抗凝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5.
海带种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的种质特征。详细地描述了海带的形态构造、生活周期与繁殖、特殊物质及含量、鲜干比、同工酶、分子标记等方面特征,确定了海带物种特征的指标范围,为海带种质检测和鉴定提供了技术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