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采用混饲口灌方式给药罗氏沼虾、通过有机萃取及固相萃取等方法提纯净化各组织样本、利用超高效 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样本中药物的浓度、研究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在罗氏沼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规律。 结果发现、混饲口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20 mg/ kg体重)后、罗氏沼虾肝胰腺符合药代动力学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 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院达峰时间 T pe ak 为 2. 905 h、最大峰浓度 C max 为 328. 12 滋g/ mL、分布半衰期 T 1/ 2琢 为 2. 178 h、消 除半衰期 T 1/ 2茁 为 10. 058 h;连续 5 d 混饲口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20 mg/ kg 体重)后、药物在肝胰腺、血液、肌肉组 织的残留低于 50 滋g/ kg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12、4、5 d。  相似文献   

2.
林茂  纪荣兴  陈政强  范红照  谢吉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1-22343,22517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氟苯尼考以混饲口灌方式给药,剂量为30mg/kg,药时数据利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体内药动学的房室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9和0.449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66和12.690h。非房室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57.099和285.945mg·h/L,平均滞留时间(MRT0-∞)为18.370和14.227h,半衰期(t1/2)为12.341和9.919h,达峰浓度(Cmax)为15.92和20.39μg/ml,达峰时间(Tmax)均为4h。[结论]建议在鳗鲡中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时可采用30mg/kg体重的剂量,给药间隔为12h,即每天2次。  相似文献   

3.
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葳  刘文静 《福建农业学报》2016,(10):1028-1033
在水温(25±1)℃条件下,分别采用口灌和浸浴的给药方式,以120mg·kg~(-1)的单剂量混饲口灌及5mg·L~(-1)浸浴18h给予乙酰甲喹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肌肉、肝脏及肾脏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原药在美洲鳗鲡体内吸收良好、代谢快、体内残留少。口灌给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峰时间T_(max)为0.75h,达峰质量浓度C_(max)为4 115μg·L~(-1),消除相半衰期T_(1/2)为7.40h,总体消除率CL/F为41.89L·kg~(-1)·h~(-1),72h后血浆、肌肉、肝脏及肾脏中几乎检测不到原药;浸浴给药血浆中药物浓度于0.25h达峰,达峰质量浓度C_(max)为435.6μg·L~(-1),消除相半衰期T_(1/2)为0.26h,总体消除率CL/F为1.241L·kg~(-1)·h~(-1),2.5h后各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原药。2种方式给药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血浆中分布均符合药动学一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水温对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后恩诺沙星在福瑞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残留消除规律的影响,采用对照试验,将福瑞鲤随机分为高温组(26±1)℃和低温组(20±1)℃,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按质量比10∶1配伍后单次混饲口灌给药,用量为体质量2 mg/kg(以恩诺沙星计),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各组织样品中的恩诺沙星含量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经DAS 3.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血浆中高温组达峰时间T_(max)(0.75 h)早于低温组(4 h),且高温组达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观分布容积Vz均大于低温组,分别为1.966 mg/L、130.122 mg/(L·h)、16.9 L/kg和1.610 mg/L、102.795 mg/(L·h)、3.186 L/kg。在鱼体肌肉、肝胰脏、肾脏中的药物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温组各组织中的药物在达峰前均高于低温组相应组织含量,而达峰后,高温组较低温组消除更快。表明水温对与没食子酸联用后恩诺沙星的吸收、分布、消除代谢均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两组鲤分别进行腹腔注射、口灌恩诺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恩诺沙星在鲤(Cyprinus carpio)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消除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种给药方式下,鲤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的药时曲线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59.1856μg·h·mL^-1、K为75.7627h^-1、t1/2B为96.5456h、T(peak)为0.0730h、C(max)为3.2970μg·mL^-1;灌服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600.2961μg·h·mL^-1、Ka为0.1693h~、t1/2β为168.2871h、T(peak)为3.6655h、C(max)为3.2661μg·mL^-1.这说明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血药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  相似文献   

6.
恩诺沙星在鲤体内的药效学及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恩诺沙星对5种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病、多发病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获得了恩诺沙星对细菌出血性败血病、打印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 02、0 04、0 63、0 31、0 04μg/mL。体内抗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日以10mg/kg剂量混饲口灌给药,能有效地杀灭致病菌,提高感染鱼的成活率。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以该剂量给药后不同时间鱼血浆中药物的质量浓度。采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获得了鲤对恩诺沙星的吸收、分布与排除数据,结果表明,混饲口灌恩诺沙星在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式一室模型,=0 2015h,t1/2K=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45 0550μg/(mL·h),Cmax=2 1472μg/mL,t1/2Ka13 6513h。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氟甲喹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水温14~17℃条件下,以20 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和口服氟甲喹,分别于给药后15、30 min和1、2、4、6、8、12、16、24、36、48、72、96 h采血及各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氟甲喹含量,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中统计矩方法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静注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46 L/kg,消除半衰期为56.93 h,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20.32 h·mg/L、100%;口服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的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85 h·mg/L和43.51%,达峰时间为16 h,表观分布容积为4.21 L/kg,消除半衰期为14.12 h。结果表明,静注和口服氟甲喹在大菱鲆体内组织分布均较广,但静注消除慢,口服吸收差、消除快。口服给药后,血浆中氟甲喹浓度在24 h内高于对常见病菌的抑菌浓度,因此,每天以20 mg/kg的剂量给药1次,可对常见细菌疾病起到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制剂方式对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诺氟沙星粉(NP)、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NB)、烟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NN)和乳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NL)4种诺氟沙星制剂,分别混饲口灌日本鳗鲡,给药量均按30 mg/kg的诺氟沙星原粉计算,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诺氟沙星在血浆中的含量,并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表明,NP、NB、NN和NL 4种诺氟沙星制剂单次给药后均在3 h或4 h达峰,达峰浓度(C_(max))相差较大,分别为1.273、1.073、0.616和0.094 mg/L;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15.267、24.887、33.041和25.891 h;NP的AUC最大,为22.670 mg/(L·h),NP∶NB∶NN∶NL=100%∶99%∶63%∶13%。[结论]药物的不同制剂方式对其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吸收程度和生物利用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鳗鲡体内药代动力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个体连续采血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条件下氟苯尼考以30 mg/kg的单剂量混饲口灌给药后在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利用DAS软件的统计矩原理计算每个个体的药时曲线关系,获得药动学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实验组间多个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 ℃、24 ℃和28 ℃实验组药物峰浓度(Cmax)分别为(7.839±1.125)、(13.010±2.334)和(18.267±3.717) μ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500±2.070)、(4.500±1.414)和(3.429±0.926) h,这表明温度越高吸收越多越快。表观分布容积(Vz/F)分别为(3.964±0.594)、(2.466±0.672)和(1.841±0.485) L/kg,表明温度较高时氟苯尼考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更多。平均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31.503±7.117)、(22.881±4.940)和(22.134±6.204) h,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1.243±5.166)、(14.994±4.293)和(14.656±5.061) h,24 ℃和28 ℃水温下的消除速率显著快于20 ℃实验〖JP〗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35.580±62.013)、(271.983±75.023)和(353.192±92.491)μg·h/mL,表明水温对相对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26±1)℃的水温条件下,青虾一次性肌肉注射25mg/kg诺氟沙星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虾血淋巴和肌肉组织中诺氟沙星含量。青虾血淋巴药一时曲线和肌肉药一时曲线均可以用二室开放模型来描述,诺氟沙星在青虾血淋巴液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α为1.66h,消除相半衰期t1/β为1.69h,达峰时间T(Peak)为1.82h,峰浓度C(max)为6.0081μg/mL,曲下面积AUC为30.75μg·mL^-1·h^-1,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1.66h。肌肉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ks为0.08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h,达峰时间狄Peak)为0.03h,峰浓度C(max)为16.72μg/mL,曲下面积AUC为12.34μg·mL^-1·h^-1,吸收相半衰期t1/2a为0.08h。结果表明青虾肌注诺氟沙星后,能比较迅速的被吸收,并且在组织中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1.
适温条件下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MS-MS方法,研究了给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caureus单次口服(12 mg/kg)氟苯尼考后其体内的药代谢规律。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吸收迅速,1 h后血液和肌肉中的药浓度均超过1.0μg/mL(mg/kg),能够有效杀灭绝大多数水产病菌,Tmax和Cmax分别为5.05 h、6.67μg/mL和6.80 h、8.49 mg/kg,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以MIC=1.0μg/mL计)以上的时间大于50 h,组织滞留时间较长;血液和肌肉中的t1/2β分别为11.18 h和12.67 h,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48.8μg/(mL.h)和225.2 mg/(kg.h);氟苯尼考在血液中的吸收和消除速率均快于肌肉,但最高药物浓度较肌肉中低。在本试验条件下,给药59 h后罗非鱼各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均低于美国FDA(1 mg/kg)及加拿大标准(0.8 mg/kg),说明氟苯尼考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建立了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后,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水温22℃下,氟苯尼考以15 mg/kg剂量单次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检测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浓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在血浆中的达峰浓度(Cmax)为3.4μg/mL,达峰时间(Tpeak)为2.943 h,表观分布容积(V/F)为3.267 L/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1.21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为76.51μg.h/mL,Cmax(FFA)/Cmax(FF)和AUCFFA/AUCFF仅为5.44%和20.73%;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分布规律相近,肝脏、肾脏中药物浓度较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具有吸收迅速、达峰浓度高、消除相对缓慢及组织中分布广泛的特征且氟苯尼考主要以原形药物形式代谢消除。研究亮点:针对氟苯尼考目前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防治的现状,本文首次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了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分布及代谢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比较简单的样品处理方法,并从药物本身和代谢产物整体来研究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为制定该药安全使用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在单次口灌给药途径下,恩诺沙星在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杂交鲟单次口灌给药恩诺沙星10 mg/kg后,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该药在血液、肌肉和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6%±1.14%、92.65%±1.5%、92.82%±1.39%,在杂交鲟不同组织中分布较广,其在血液、肌肉和肝脏的表观分布容积v/f分别为26.987、6.2298、2.1515 L/kg;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在血液、肌肉和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90.139、114.9、901.835 h,总体清除率分别为0.2288、0.1047、0.02164 L/(kg.h)。鉴于恩诺沙星在杂交鲟体内消除较慢,建议养成阶段使用其它药物。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五氯酚钠溶液(0、1、2、3、4、5、10mg/L)对鲫Carassiusaurtlgt~的毒性作用,并采用药浴的方式研究了五氯酚钠在鲫体内不同时间段的药代谢动力学。结果表明:五氯酚钠对鲫的毒性作用很强,当药物浓度为10mg/L时,药浴1h后试验动物100%死亡;当药物浓度为2mg/L时,试验动物健康存活,药浴96h无死亡现象;将鲫在2mg/L的五氯酚钠溶液中浸浴24h后,药物迅速被鲫吸收,血浆中0.5h五氯酚钠浓度就能达到11.5ng/mL,1h达到峰值12.0ng/mL,但药物的代谢较慢,给药70d后才检测不到药物;药物在肌肉中的代谢与血浆中类似,1h达到峰值(11.84ng/mL),比血浆中的峰浓度略低,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MRT0-1、Tmax、Cmax、AUC0-4和MAT分别为12.6h、186.8h、260.4h、1h、11.84ng/mL、1106.5ng/(mL·h)、222.5h。  相似文献   

15.
氟苯尼考单剂量腹腔注射和灌服后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健康鲫150尾随机分成两组,按30mg.kg-1剂量分别单次腹腔注射和灌服氟苯尼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腹腔液射和灌服两种给药方式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腹腔注射和灌服给药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ρ=3.465 5(e-0.51t-e-14.88t)和ρ=7.669 9(e-0.04t-e-0.12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905±0.056)和(1.803±0.133)mg.L-1.h;分布速率半衰期(t1/2Ka)分别为(0.047±0.001)和(5.962±0.021)h,消除速率半衰期(t1/2Ke)分别为(1.367±0.025)和(16.763±0.017)h,体清除率(CLB)分别为(0.102±0.001)和(0.018±0.017)L.kg-1.h-1,最高血药质量浓度(ρmax)分别为(25.289±2.664)和(42.137±3.887)mg.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在白点鲑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对白点鲑以0.3mg/kg的剂量分别单次口灌和腹腔注射伊维菌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连续进行采样检测,通过3p97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在2种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血浆、肌肉、肝和肾中的药时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口灌给药方式下,血浆中药动学参数为Tmax=4.503h、Cmax=0.252mg/L、t1/2ka=0.476h、t1/2ka=331.160h、AUC=121.524(mrdL)·h;腹腔注射给药方式下,血浆中药动学参数为Tmax=2.751h、Cmax=0.230mg/L、t1/2ka=0.306h、t1/2ka=153.868h、AUC=51.689(mg/L)·h。[结论]两种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白点鲑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差异,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在绒山羊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 6只健康绒山羊以每千克体重 10 0mg剂量口服给药后吡喹酮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并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 ,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 ,实验数据参数用一室模型描述。在口服给药后 ,经过短暂的迟滞期 [Lagtime =(0 2 3987± 0 0 95 39)h],血药浓度迅速上升 ,吸收相很快完成[t1/ 2ka=(0 33899± 0 192 94)h],达峰时间tp=(1 6 45 6 8± 0 43788)h ,之后是一缓慢的消除相 [t1/ 2kel=(6 2 3789± 0 70 6 2 7)h],表观分布容积Vd=(2 3 6 8130± 13 16 197)L/kg ,机体清除率CLB =[(2 6 2 3 46±1 473 10 )mg/(kg·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5 0 0 73 2 7± 2 6 12 482 ) μg/(mL·h) ],最高血药浓度Cmax=(4 89990± 2 830 6 4) μg/mL。对吡喹酮在绒山羊体内血药浓度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卡平方检验 ,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用健康家兔经口服给药(剂量为30 mg/kg),研究甲砜霉素及HP-β-CD甲砜霉素的药动学规律.以RP-HPLC法测定血浆中甲砜霉素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软件处理.家兔单剂量口服给药甲砜霉素和HP-β-CD甲砜霉素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甲砜霉素主要动力学参数为:Lagtime(0.05±0.02)h,t1/2ka(0.83±0.02)h,t1/2ke(2.27±0.31)h,T(peak)(1.84±0.12)h,C(max)(6.98±0.95)mg/L,AUC(34.98+0.68)mg/(L·h),F(110.74±0.02)%. HP-β-CD甲砜霉素主要动力学参数为:Lagtime(0.02±0.01)h,t1/2ka(0.91±0.16)h,t1/2ke(0.86 ±0.15)h,T(peak)(0.96±0.07)h,C(max)(8.59±0.55)mg/L,AUC(43.02±0.87)mg/(L·h),F(142.07±0.02)%.HP-β-CD甲砜霉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表现为分布广泛,消除迅速;口服给药吸收迅速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