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生长期对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 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观察各处理对党参产量和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产量、根长、根粗、根重较对照不割茎都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采挖产量较对照不割茎增加最高,增幅5.71%;10月20日采挖根长增加最多,增幅为19.68%,10月30日采挖根径增加4.79%,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相似文献   

2.
在生长期对潞党参地上部分进行割茎,保留地上部分高度20cm,于秋季10月20日至11月30日采挖,观察各处理对产量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5日对党参地上部分割除,地上部分距离地面保留20cm,10月20日-11月20日采挖,党参产量、根长、根粗、根重较对照都有所提高,其中10月20日产量较对照增加率最高,产量提高5.71%;10月20日根长增加最多为19.68%,10月30日根径增加25.67%,根重增加14.00%,浸出物提升2.80%。  相似文献   

3.
对当地的北柴胡采取不同留茎高度和不同时期的割茎处理,研究其对北柴胡根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割茎均可提高北柴胡产量,当地上部分留茎高度为20 cm时,产量最高,比对照(不割茎)增产53.73%;当地于7月11日割茎最佳,产量比对照增加49.31%。割茎是北柴胡增产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割梢时间为主区,留苗高度为裂区,分析3次割梢时间(4月25日、5月5日和5月15日)和5种留苗高度[15 cm、25 cm、35 cm、45 cm和不割梢(70 cm左右)]处理对蔺草有效草茎产量、群体草茎数量、优质长草茎产量及百支草茎干重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仪征地区蔺草割梢时间以4月底至5月初为宜,即在最长草芽出生前15~25 d;割梢后留苗高度掌握在45 cm为佳.4月25日和5月5日割梢,留苗高度在45 cm时,蔺草的经济产量、优质长草茎产量和草茎干重比不割梢处理分别增加13.24%、45.89%和10.49%.表明在4月底至5月初割梢和留苗高度在45 cm时,不仅不会降低有效草茎产量,而且可以明显提高优质长草茎产量和草茎干重等品质性状,且能较好协调蔺草产量与品质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取华南地区黄秋葵高产的最佳刈割高度。[方法]设置刈割高度100、80、60、45、30cm几个处理,以摘叶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刈割高度对黄秋葵茎、叶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黄秋葵叶产量以刈割高度30cm的处理最高,为15622.20kg/hm^2,最低的是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茎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95550.60kg/hm^2,最低的是摘叶处理;茎叶比以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最高,为1.49,最低的是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总物质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79155.60kg/hm^2,摘叶处理的最低。如果种植用于取叶片青饲动物则应取30cm的刈割高度;以黄秋葵的茎叶为材料的饲料加工种植应取45cm的刈割高度。[结论]为黄秋葵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刈割处理对稻草轮作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和体外消化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麦草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四水平研究稻草轮作模式下不同刈割处理对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和体外消化量的影响。[结果]在4个水平留茬高度下,40cm高度刈割黑麦草千物质产量最高,达5357.50kg/hm^2;在40cm高度刈割下,留萑高度为6cm的刈割处理黑麦草的千物质产量最大,达1562.50kg/hm^2;40cm高度下刈割并留茬6cm处理下的黑麦草干物质体外消化量最大,为1064.68kg/hm^2。[结论]在黑麦草高度为30~40cm且留茬高度为6cm左右时刈割,能取得最高的干物质产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化量。  相似文献   

7.
在生长期对白条党参进行不同程度的打茎处理,观察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打茎1/2时单株根鲜重、干重较不打茎分别增加3.3、0.9 g/株;根颈直径增粗0.168 cm、主根长度增长4.7 cm;鲜根产量达7 680.0 kg/hm2,较不打茎增产26.11%;1、2、3级品鲜根产量较不打茎分别提高41.96%、25.43%、12.40%。  相似文献   

8.
以白三叶为材料,研究刈割强度对白三叶生长型和生物量的影响.当白三叶株高达20 cm时,通过不割、留茬5 cm、留茬3 cm、留茬1 cm的刈割试验后发现,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对白三叶分枝数量、匍匐茎茎长及产量影响均显著.留茬1 cm处理的一级、二级分枝数量均为最高的,分别高达20.33枝/株和50.30枝/株;其次是刈割留茬3 cm处理,分别为18.40枝/株和43.17枝/株,而三级分枝则是留茬3 cm处理数量最高,达到21.37枝/株.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白三叶匍匐茎茎长呈下降趋势;白三叶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总体呈现随留茬高度降低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留茬高度过高(包括不刈割)和留茬高度过低都会减低产量.表明,留茬3 cm时对白三叶的各项指标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5水平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南牧1号不同刈割高度对叶鲜重、茎鲜重、叶茎比、生物总产量、分蘖数和可见茎节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叶产量以刈割高度1.2 m的处理最高,为2531.0g/丛;茎的产量则以刈割高度2.2 m的处理最高,为2017.3g/丛;叶茎比以刈割高度1.2 m处理最高,为1.41;生物产量以刈割高...  相似文献   

10.
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草长对饲草玉米SAUMZ1(以下简称饲草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25 cm的处理与留茬15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粗蛋白(CP)含量及CP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留茬5 cm处理。处理C220(草长220 cm时刈割)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190(草长190 cm时刈割),但CP含量和RFV较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高。处理C160(草长160 cm时刈割)的鲜、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CP含量和RFV较高。研究表明,留茬25 cm、草长190 cm刈割适用于青饲;留茬15 cm、草长220 cm刈割适用于青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设计进行试验,研究刈割处理和收获时间对菊苣根中菊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刈割使菊苣根中菊粉产量显著增加,刈割2次的最大产量为144.4±11.8 g/m2,比不刈割的91.5±9.81g/m2提高了57.8%。过度刈割又使其下降,刈割3次的最大产量为104.4±7.86 g/m2,比刈割2次的144.4±11.8 g/m2降低了38.3%。刈割作用下菊苣根中菊粉产量与收获时间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甘肃党参根腐病防治新技术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作者在研究了甘肃党参根腐病病原菌以及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的基础上,为了减少种植成本增加收入,进行了党参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党参鲜单根重有着显著影响,鲜单根重随密度不断增加而减小,密度22.2万~55.6万株·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且均与密度111.1万株·hm-2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密度对党参鲜产量有着显著影响,总体趋势为鲜产量随密度不断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密度 {55.6 }万株·hm-2鲜产量最高,鲜产量为8 944.55 kg·hm-2,且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之间党参根长、根粗、折干率差异不显著。甘肃党参根腐病防治新技术最佳栽培密度为55.6万 {株· }hm-2。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春玉米高产栽培下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高产栽培(HY)和常规栽培(CK),于2009-2011年进行试验,分析高产栽培下春玉米的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规律。结果表明,3年春玉米高产栽培产量稳定达到15 000kg/hm2,平均单产16 086.8kg/hm2,较对照增产52.8%。高产春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大,衰退慢,最大LAI达到6.62,成熟期仍保持在3.2以上;从大喇叭口期开始,SPAD值、单位土地面积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明显提高,在吐丝期时达到最大且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与对照相比,开花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花后营养器官(茎、叶和鞘)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平均值分别提高22.44%、114.1%、46.56%和42.68%,均达到显著水平。可见,要实现高产再高产,需保证春玉米生育中后期具有光合效率高、功能期较长的高产群体,且在增加开花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党参专用肥对党参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渭源县雨养农业条件下研究了党参专用肥对党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党参专用肥1050 kg/hm2,较等养分量常规施肥处理干根单重增加0.46 g,干根折合平均产量增加8.48%;浸出物含量提高1.932百分点,纯收益增加23226元/hm2。  相似文献   

15.
The use of white mustard biomass as green manure for spring wheat increased the grain yield by 58%,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the dose of N45 increased it by 42%. Inoculation of seeds with rhizoagrin (RA) ensured an increase in grain yield by 15%. The maximum grain yield was obtained by introducing mustard biomass and ammonium nitrate and inoculating the seeds with RA (+120%).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 of raw protein in the grain increased to a greater extent with the addition of mustard biomass (+0.8%)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0.7%). When treating seeds with RA, the protein content of the grain tended to increas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groeco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nitrogen flow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f spring wheat, the amount of mineralized nitrogen, depending on the fertilizer, reached 17.7–30.2 g/m, while the amount of reimmobilized nitrogen was 4.4–15.1 g/m2. Inoculation of seeds with RA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rocesses of mineralization and reimmobilization; only a tendency of increase in mineralization and reimmobilization of nitrogen in the soil was noted. Indicators of the integral evaluation of functioning of the agroecosystem in the sowing of spring whea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ustard biomas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is in a sustainable state (homeostasis) (RI: M = 50%, N-M: RI = 1.0). The use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brings the agroecosystem to the resistant state: the zone of maximum permissible exposure level (RI: M = 25%, N-M: RI = 3.1). On average, over the years of research, inoculation of seeds with RA did not change the resistance indicators of the agroecosystem dur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和京单58为试验材料,设置春播(5月14日播种)和夏播(6月13日播种)2个播期处理,研究播期对玉米干物质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两品种的粒重、茎鞘、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及产量均高于夏播。京单58茎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能力、粒重及产量均高于郑单958;其中,郑单958和京单58的百粒重分别较夏播高17.2%和15.1%;京单58(42.4 g)比郑单958(35.0 g)高20.9%;夏播条件下郑单958和京单58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较春播分别缩短了5.4 d和3.2 d。京单58的灌浆持续期(P)略短,但灌浆起始势(R0)和最大灌浆速率(Gmax)高于郑单958;粒重与灌浆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与Gmax和R0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3**)。由此说明,播期主要是通过温度条件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茎秆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速率快、灌浆速率高是京单58在春夏播条件下粒重和产量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灌溉上限对温室黄瓜初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温室黄瓜初花期土壤灌溉上限指标,对不同栽培季节、不同土壤灌溉上限处理的温室黄瓜初花期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秋茬还是春茬,在灌溉上限土壤含水量为90%田间持水量的条件下,黄瓜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细胞汁液浓度和水势等水分生理指标比较适宜植株的健壮生长;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较灌溉上限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处理高0.14和0.19 g/kg;根系活力最强,分别较灌溉上限土壤含水量为100%田间持水量处理高0.17和0.12 g/(kg.h);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在日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因此,灌溉上限土壤含水量为90%田间持水量,有利于黄瓜初花期植株的生长和光合产物的形成及积累,为初花期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  相似文献   

18.
筛选具有低Cd积累且高产特性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可使春小麦在轻度Cd污染农田得到安全生产利用。本研究以21个春小麦品种(编号X1~X21)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开展大田试验,通过籽粒Cd含量和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具有低Cd高产特性的春小麦品种,并分析不同类型春小麦产量、Cd富集、转运系数差异。结果表明,X4、X6~X8、X10、X16~X21等11个品种具有低Cd高产特性,且标靶危害系数均小于1,X14为Cd高积累且低产品种,这两种类型分别占供试品种的52.38%和4.76%;综合2年试验结果,低产中Cd类型春小麦品种茎的富集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高0.4倍,低产高Cd类型春小麦品种根、茎、叶、颖壳到籽粒的Cd转运系数较高产低Cd类型春小麦品种分别显著高2.5、2.2、1.8、2.2倍。研究表明,丰强6号、丰强11号等11个高产低Cd春小麦品种可在Cd污染农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不同类型黄腐酸对骏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种不同类型的黄腐酸产品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做对比。结果表明:各黄腐酸处理与常规施肥(CF)相比,骏枣产量均高于CF,其中TFS处理产量最高,与CF相比增产幅度达35.6%(P<0.05)。不同黄腐酸处理的红枣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CF,其中FA+70%CF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高,增幅95.4%(P<0.05),TFS处理可溶性糖和糖酸比显著优于CF,增幅分别为15.5%和 53.1%(P<0.05),蛋白质含量除FA外,均显著优于CF。制干率均高于CF,其中FA+70%CF、TFS、BFA+70%CF处理红枣制干率显著高于CF处理(P<0.05),增幅分别为9.9%、9.6%、8.5%。不同黄腐酸处理下红枣收入均显著高于CF(P<0.05),增幅为20.8%~35.7%,产投比均显著高于CF处理(P<0.05)。由此说明,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红枣产量和品质提升均有促进作用,推荐施用黄腐酸磷酸二氢钾复合肥1 500 kg/hm。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咸淡轮灌模式下春玉米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性,采用4种水质,即淡水和矿化度分别为2、3.5和5g/L的微咸水;2种轮灌方式,即淡水—微咸水(1∶1)和淡水—微咸水—微咸水(1∶2)循环轮灌进行滴灌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农田土壤CO_2、N_2O排放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2轮灌处理CO_2和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比1∶1轮灌分别低10.26%、8.74%。2)矿化度为3.5和5g/L微咸水处理CO_2气体日均排放通量比2g/L分别低27.82%、31.16%,N_2O气体日平均排放通量比2g/L分别低4.46%、8.23%。3)相比2g/L处理,3.5和5g/L处理产量平均减少5.92%、11.05%;1∶2轮灌比1∶1轮灌产量平均减少2.00%。4)显著性分析表明:水质对CO_2气体日平均排放通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N_2O气体排放通量无显著影响(P0.05);轮灌方式对CO_2、N_2O气体排放通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