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桃对桃树根癌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新疆桃对桃树根癌病的抗性,以2年生实生新疆桃新梢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新疆桃对桃树根癌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新疆桃在接种后60天,接种发根土壤杆菌的株最大瘤径0~10.1 mm,平均为3.4 mm;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株最大瘤径0~9.4 mm,平均为3.7mm,接种2种菌后株最大瘤径0~10.1 mm,平均为4.6 mm,根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新疆桃中抗发根土壤杆菌,中抗根癌土壤杆菌,即新疆桃对桃树根癌病抗性为中度抗病。新疆桃对桃树根癌病的抗性存在显著的分离现象,对桃树根癌病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低度抗病、感病和易感病型植株分别占群体总数的1.32%、11.84%、52.63%、26.32%、6.58%和1.32%。新疆桃是桃砧木抗根癌病品种选育的珍贵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桃砧木筑波4号和筑波5号抗根癌病鉴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年实生筑波4号(Prunus persica‘tsukuba-4’)和筑波5号(Prunus persica‘tsuku-ba-5’)的新梢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方法研究了其对根癌病的抗性及其分离情况。结果表明,筑波4号实生群体中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中度感病和高度感病类型分别占0.90%、1.80%、9.01%、18.92%和69.37%。筑波5号实生群体中免疫、高度抗病、中度抗病、中度感病和高度感病类型分别占1.01%、3.03%、8.08%、38.38%和49.49%。筑波4号和筑波5号对发根土壤杆菌的抗性存在显著分离现象,可从中筛选出抗性极强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桃抗根癌病种质,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性材料。【方法】通过苗木接种强致病力根癌土壤杆菌,60 d后测定最大瘿瘤直径,评价不同材料的抗病性,并以聚类分析确定各抗性等级的界限。【结果】对38份桃及其野生近缘种的972个单株的抗根癌病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每个群体中个体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差异;其中伏牛山望10、蒙古扁桃、四道岭野生李、‘寿粉’4个群体高度抗病;广元1号等14个群体中度抗病;‘西伯利亚C’等16个群体中度感病;林州天平山-1等4个群体高度感病;群体变异系数为24.3%~201.4%,高度抗病的4份材料群体的变异极大。【结论】供试材料中不存在免疫个体,伏牛山望10、蒙古扁桃、四道岭野生李、‘寿粉’等为高抗根癌病种质。  相似文献   

4.
转新疆野生樱桃李psoRPM1 基因烟草抵抗南方根结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朱翔  乔峰  陈雪峰  李虎  胡建芳 《园艺学报》2013,40(12):2497-2504
 从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sogdiana)抗南方根结线虫单株中分离克隆得到一个能响应南方 根结线虫侵染的抗病基因psoRPM1,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将其导入烟草中,并对其抗性进行了鉴定。结 果显示,构建的pCAMBA1305.1 表达载体能成功地将psoRPM1 基因导入高度感病的烟草‘W38’中,并 获得了9 株转基因单株。对转基因单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转入psoRPM1 基因后使烟草‘W38’对 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由高度感病变为中度抗病。这一结果预示着psoRPM1 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与抗根结 线虫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以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表现感病和抗病的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sogdiana Vassilcz.)绿枝扦插苗为材料,观察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后在侵染数量、巨细胞发育以及CCS52B基因表达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在感病植株中南方根结线虫的侵染数量明显高于抗病植株。感病植株接种5 d时已可观察到大量线虫建立了取食位点,到21 d线虫已经成熟、产卵并完成其生活史。而在抗病植株中,接种7 d后仅在少数植株中观察到线虫建立了取食位点,到21 d时观察到大量线虫发育停滞,个别线虫到接种后35 d才发育成雌虫。感病植株的巨细胞面积和细胞核面积明显大于抗病植株。CCS52是一类核内周期激活因子,对于核内复制以及依赖于染色体加倍的细胞膨大至关重要。在樱桃李中,CCS52B基因在感病和抗病植株中都只在巨细胞中表达,并且感病植株中早期表达强于抗病植株,说明在感病植株中线虫容易建立取食位点并完成生活史,是由于CCS52B基因参与了巨细胞形成与发育,其早期的高表达提高了巨细胞中的核内复制,促进了细胞核倍性增加,进而促进巨细胞发育从而有利于线虫发育,导致植株感病。  相似文献   

6.
程鸿  孔维萍  吕军芬  李继平 《园艺学报》2015,42(8):1515-1522
以野生和栽培甜瓜为试材,通过人工接种白粉病菌,对两份材料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野生种质对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Race1具有抗性。基因测序发现野生种质与栽培品种的MLO基因序列相差85个碱基。进一步利用荧光标记的农杆菌介导法将CmMLO2基因在野生种质中表达,白粉病菌能够感染阳性转化植株,说明CmMLO2突变使野生种质缺失MLO蛋白,导致对白粉病的负调控作用被解除,从而启动了对白粉病菌的广谱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中导致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挖掘抗病种质,阐明抗病机制,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储备。【方法】利用离体接种的方法系统评价了中国野生葡萄种质、欧亚种及部分杂交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并以葡萄抗病中的关键基因为指示基因,探讨抗病种质和感病种质的不同抗病模式。【结果】对78株葡萄属17个种进行离体接菌评价后,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了抗性分类,其中刺葡萄♂(Vitis davidii)是最抗白腐病种质,欧亚种‘美人指’(Vitis vinifera‘Manicure Finger’)最为感病。5个WRKY基因已经验证在葡萄抗病中起作用,笔者以最抗病的刺葡萄和最感病的‘美人指’进行基因型表达分析。以WRKY基因为指示性基因,检测了其介导的抗性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R、NPR1等在抗性葡萄刺葡萄和感病葡萄‘美人指’中的表达,并探讨WRKY基因及关键基因对病原菌的响应机制。WRKY基因及病程相关基因在刺葡萄和‘美人指’分别受到葡萄白腐病病原菌侵染诱导后,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差异和量化差异,WRKY基因和相关基因在刺葡萄中表达迅速且上调倍数高,但在‘美人指’中表达迟缓,且上调程度低。【结论】经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到一批抗性种质,可作为潜在育种材料。通过抗病基因表达分析检测,发现抗病基因在刺葡萄中反应迅速,从而使刺葡萄具备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中导致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挖掘抗病种质,阐明抗病机制,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储备。【方法】利用离体接种的方法系统评价了中国野生葡萄种质、欧亚种及部分杂交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并以葡萄抗病中的关键基因为指示基因,探讨抗病种质和感病种质的不同抗病模式。【结果】对78株葡萄属17个种进行离体接菌评价后,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了抗性分类,其中刺葡萄♂(Vitis davidii)是最抗白腐病种质,欧亚种‘美人指’(Vitis vinifera‘Manicure Finger’)最为感病。5个WRKY基因已经验证在葡萄抗病中起作用,笔者以最抗病的刺葡萄和最感病的‘美人指’进行基因型表达分析。以WRKY基因为指示性基因,检测了其介导的抗性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R、NPR1等在抗性葡萄刺葡萄和感病葡萄‘美人指’中的表达,并探讨WRKY基因及关键基因对病原菌的响应机制。WRKY基因及病程相关基因在刺葡萄和‘美人指’分别受到葡萄白腐病病原菌侵染诱导后,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差异和量化差异,WRKY基因和相关基因在刺葡萄中表达迅速且上调倍数高,但在‘美人指’中表达迟缓,且上调程度低。【结论】经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到一批抗性种质,可作为潜在育种材料。通过抗病基因表达分析检测,发现抗病基因在刺葡萄中反应迅速,从而使刺葡萄具备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苹果种质资源枝干轮纹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田间自然发病抗性鉴定法与利用苹果轮纹病菌ZZ26人工接种枝条鉴定法相结合,对189份栽培种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苹果轮纹病综合抗性鉴定,并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对其进行抗病类型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苹果种质资源抗病性表现存在差异,但参试种质中未发现免疫种质。通过人工接种,189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病类型可分为:高抗(16个);中抗(75个);中感(81个);高感(17个)。通过田间调查,2012年得到抗病类型3种,即高抗(144个);中抗(44个);中感(1个)。2013年同样是3个抗病类型:高抗(14个);中抗(162个);中感(13个)。两年调查均无高感品种。2017年再次调查,结果显示田间调查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有随种植年限增加一致率逐渐提高的趋势,2012年为13.23%,2013年为38.62%,2017年则超过一半,达到57.14%。经过综合抗性筛选,最终得到表现一致性较好的高抗种质2份:北之幸和秦冠。  相似文献   

10.
野生樱桃李实生后代果实性状变异分析及优异种质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植在山东青岛胶州的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2.8 万株实生苗及其35个随机实生株系成熟果实为试材,进行了实生后代性状变异及优异种质挖掘的初步研究,旨在为野生樱桃李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研究结果表明:①除果形指数及Mg 含量之外,单果质量等果实形态性状、果皮花青素、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草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及Ca、Fe、Zn 等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其中单果质量变异幅度2.62 ~22.66 g,变异系数高达70.10%,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②依据单果质量、自然坐果率及树姿等特性,在定植成活的2.8 万株实生苗群体中选育出了41 个优良单株,进一步挖掘出了单果质量在11 g 以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以上的大果型、高糖型及高酸型等优异种质7 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枸橼对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的抗性遗传规律,以感溃疡病品种红心柚为母本,与抗溃疡病种质美国枸橼进行杂交,获得了F1代杂种,并以F1自交后获得了F2代。对F1杂种进行活体叶片注射接种鉴定,对所有F2代253株进行离体叶片注射接种鉴定,随后对其中的225株F2活体叶片进行注射接种鉴定,并对部分F2代活体叶片接种后进行溃疡病菌定量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红心柚和美国枸橼杂交获得的75个F1全部为感病,没有抗感性状分离。对253株F2植株离体叶片鉴定结果显示,76株表现为抗病,177株表现为感病。对225株F2植株活体叶片鉴定结果显示,72株为感病,症状与感病品种‘冰糖橙’类似;118株为较感病,发病程度较‘冰糖橙’轻,与感病亲本红心柚的病症相似;10株为较抗病,抗性接近于抗病亲本美国枸橼;4株为抗病,抗性与抗病种质...  相似文献   

12.
秦蕾  梁燕  默宁  张洋  赵贵叶 《中国蔬菜》2017,1(10):44-50
对来源于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的51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田间抗性调查。结果显示,各种质病情指数在17.04~75.56之间,有14份种质田间表现出了TMV抗性。各种质抗性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略向感病区域偏离。将筛选出的14份抗病材料和7份感病材料进行TMV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21份种质的病情指数在6.28~65.48之间,获得抗病材料15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MV田间成株自然发病病情指数与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r=0.789,呈极显著相关。结合田间抗性调查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利用12对与L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3份TMV抗病种质进行分子鉴定,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6个抗性分子标记。抗TMV辣椒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新疆桃抗根结线虫的种质资源价值,以实生钵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2龄幼虫的方法,研究了新疆桃对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新疆桃高抗上述4种根结线虫,其实生群体内存在显著的抗性分离现象,对4种根结线虫的抗性均分离为免疫和高抗2种类型,侵入高抗型植株根系内的4种根结线虫的发育受到强烈抑制,以致完全无法产卵繁殖;新疆桃对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免疫株率分别为26%、20%、26%、12%。新疆桃是优异的抗根结线虫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黄瓜黑斑病是春棚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以采自田间分离保存的086菌株为供试菌源,利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观察2种方法对30份黄瓜材料进行黑斑病的抗性评价,苗期接种筛选出9份高度抗病材料、2份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而其他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材料。其中抗性(含中抗)材料占40%、感病材料占60%,成株期田间调查结果与苗期接种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苗期接种结果准确,接种方法可靠。同时还说明我们现有的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对改良黑斑病抗性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生樱桃李果实部分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中国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大西沟乡的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47个实生株系的成熟果实为试材,从果实形态性状、可溶性固形物与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组分等不同层面对野生樱桃李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新疆野生樱桃李的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①新疆野生樱桃李实生株系的果实形状主要为圆形,少数为椭圆形、卵圆形、卵形和宽卵形,果实颜色有黄色、红色、紫红色和黑色等4种类型,野生樱桃李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果形指数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以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9.13 %);②新疆野生樱桃李实生株系果肉组织的Zn、Ca、Mg、Mn、Fe及Cu等6种矿质元素含量变异丰富,其中以Fe元素的含量(平均值为2.12 mg·100g-1)和变异系数(26.99%)最高,进一步筛选高铁性状单株的潜力很大;③从新疆野生樱桃李12个实生株系中共鉴定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及杂环类等6类83种挥发性化合物,各实生株系挥发性化合物总含量、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其含量以及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分离比率与含量等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以甲酸己酯含量最高(平均值为4.33 μg·g-1),是野生樱桃李果实香气形成的重要特征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山葡萄种内杂交F1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宋润刚 《园艺学报》1998,25(2):117-122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研究了山葡萄种内杂交、自交和自然授粉实生的12个组合2580株杂种苗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山葡萄有抗霜霉病和不抗霜霉病的类型。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F1代感病级次高于亲中值,抗病类型的品种、品系中存在微效抗病多基因,后代群体抗病性主要由亲本抗病性所决定。已从通化3号×双庆、左山一自然授粉实生组合中选育出抗霜霉病的两性花新品系016、88-100和77-7-64。  相似文献   

17.
赵凯茜  丁茜  王跃进 《园艺学报》2020,47(7):1264-1276
利用同源克隆法得到抗白粉病的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的开放阅读框,并构建过表达载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不抗白粉病的欧洲葡萄‘无核白’分生愈伤组织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其进行转化;经过PCR检测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了5株VqSTS11超量表达植株和3株VqSTS23超量表达植株;人工接种白粉菌发现,转基因植株中白粉菌菌丝生长速度慢,孢子萌发受到一定的抑制,并且转基因植株中芪合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抗病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芪类物质含量积累增多。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对白粉菌具有抗性,‘丹凤–2’可以为改良欧洲葡萄品种抗病性提供抗病基因,作为抗病育种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SSR标记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黄瓜抗黑星病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3):13-17
为了获得抗黑星病黄瓜种质,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抗源,利用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CSWCTT02D对102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种质间抗病基因的标记基因型存在遗传变异性,明确了102份种质抗黑星病基因的标记基因型,3份种质存在抗病标记(2.94%),1份种质为杂合型(0.98%),98份种质不存在抗病标记(96.08%);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有高度抗病种质4份(3.92%),高度感病种质98份(96.08%)。SSR分子检测结果与苗期人工接种基本一致,有2份材料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不符。‘南9436’(华南型)接种为感病,标记为抗病;‘K92’(华南型)接种为抗病,标记为感病,符合率达98.04%。抗病材料选择应以人工接种结果为依据,因此初步鉴定出4份抗黑星病种质,分别为日本类型‘Q6’和‘NINIA’、华南型‘南9427’和‘K92’,病情指数均为0。该研究为华北型黄瓜抗黑星病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技术与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32份葡萄种质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鉴定其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对灰霉病表现高抗(highly resistant, HR)的种质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51%;表现抗(resistant, R)的种质14份,占总数的10.61%;表现中抗(middle resistant, MR)的种质89份,占总数的67.42%;表现感病(susceptible, S)的种质22份,占比16.67%;表现高感(highly susceptible, HS)的种质5份,占比3.79%。未发现对灰霉病完全免疫的葡萄种质,其中圆叶葡萄较抗病;其次为美洲种、欧美杂种;欧亚种易感病。此外,地方种质资源郧西葡萄对灰霉病表现良好的抗性。研究结果为抗灰霉病葡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焦荻  任毅  宫国义  张海英  郭绍贵  张洁  许勇 《园艺学报》2015,42(6):1112-1120
基于已获得的二倍体西瓜与抗枯萎病基因Fon-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一步完成了Fon-1基因的精细定位。利用两个四倍体西瓜材料(易感病的NF3为受体,抗病的JH为供体),构建以NF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群体,使用新开发出的SNP标记对各世代群体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发现,在分离世代群体中通过接种鉴定获得抗病株比例较分子标记检测值低12.64% ~ 15.34%,这可能是由于基因剂量效应造成的。抗病基因杂合位点对枯萎病抗性依次为:三显体(AAAa)> 二显体(AAaa)> 单显体(Aaaa)。目前分子标记尚无法检测杂合基因型的剂量效应,容易将感病的单显体(Aaaa)误判为抗病株。在构建的673株BC1F2代自交群体中检测到29株纯合基因型(AAAA)抗病单株,占总检测株数的4.31%,与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符合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