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加强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测定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中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湿地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黄河湿地小白河土壤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ZnCrAsPbNiCuCd。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多种重金属为中度和偏中度污染,黄河湿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最后,讨论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表明湿地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可用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种类,采集矿区主要分布的7种草本(芦苇、芒萁、笔管草、乌蕨、乌毛蕨、藿香蓟和毛蕨)及植物采样点的表层土壤(0~30 cm),测定采集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及采样点土壤重金属含量(Cd、Pb、Zn和Cu),分析7种草本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Cd、Pb、Zn和Cu平均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福建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分别超标21.77和604.60倍,污染最为严重;芦苇地上部分Pb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达到Pb超富集植物的标准,对Cd和Cu也有强的富集能力,其转运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藿香蓟对Cd和Cu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且对这两种重金属的转运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是Cd和Cu的潜在富集植物;笔管草和乌蕨对Cd、Pb、Zn和Cu具有一定吸收能力,且转运系数均大于1,对被此4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富集系数均小于1;乌毛蕨和毛蕨的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相对较弱;随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芒萁体内重金属含量、转运和富集系数未显示明显规律,芒萁对Cd、Pb和Cu均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且对这3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是潜在的多金属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几种盐沼植物对滨海湿地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芳  李秀启  董贯仓  刘峰  王亚楠  客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99-19501,19512
比较4种植物体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差异,测定4种植物成熟期体内重金属(Cu、Zn、Cd、Cr、Pb、As、Hg)和营养盐(TN、TP)的含量,并计算出4种植物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的大小。结果表明,盐地碱蓬富集Cu、Zn、Pb、As的能力最大且转移系数最大,而芦苇对Cd、Hg的富集能力较大。从净化角度来考虑,收获盐地碱蓬和芦苇对修复重金属污染效果更理想;4种植物对氮的吸收能力差别较大,对磷的吸收能力差异较小,且氮吸收明显大于磷吸收。盐地碱蓬对N、P的转移都是最快的。收割芦苇和盐地碱蓬能有效地去除湿地中存在的TN,收割盐地碱蓬和香蒲则能降低土壤中存在的TP。  相似文献   

4.
大宝山污染弃耕农田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重金属污染弃耕农田自然恢复植被中筛选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2011年2月采用野外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大宝山矿坝心区污染弃耕农田土壤上的斑茅、小白菜、铺地黍、类芦、芦苇和乌毛蕨6种植物进行Cu、Zn、Pb、Cd的富集调查。结果表明:Cu、Zn、Pb、Cd 4种重金属中,Cd最容易被植物吸附转移,之后依次是Pb、Zn、Cu;6种植物中,斑茅和小白菜对Cd、Zn和Cu具有富集优势,斑茅不仅是Cu的超富集植物,而且对Zn、Cd、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也均大于1;小白菜对Zn和Cd具有富集优势,其中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15.55。因此,斑茅和小白菜可以作为修复Cu、Cd、Zn和Pb多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种植,但因小白菜体内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国家食品(叶菜类)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所以,小白菜可以作为富集植物种植,但不适宜作为蔬菜食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岷江下游11种杂草不同部位(根、地上部)中5种重金属(As、Cd、Cu、Pb、Zn)的含量特征,选取五通桥段典型集水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该区杂草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表明,集水区土壤除Cd污染严重外,整体污染较轻.11种草本植物重金属含量为Zn> Pb> Cu> As> Cd,且根系都对As有明显的滞留效应.淡竹叶、巴天酸模、一点红、云南海金沙、铁芒箕、麦冬、绣球藤、酸浆草和蜈蚣草植株都存在地上部均有2种或者2种以上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11种杂草对重金属As富集能力都不强,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铁芒箕和蜈蚣草对重金属Cd、Cu、Pb、Zn,淡竹叶、一点红、云南海金沙和酸浆草对Cd、Pb、Zn,麦冬对Cd和Cu,绣球藤对Cd和Zn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这些植物均具有超富集植物的一些重要特征,具有成为超富集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云南会泽铅锌矿冶炼矿渣堆周边野外植物,采样分析了土壤和植物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渣堆周边土壤污染以Cd最为严重,平均含量为101mg·kg-1,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462倍;其次是Zn(9065mg·kg-1)和Pb(3244mg·kg-1),分别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101倍和80倍。采集到的7种植物中,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L.)、芨芨草(A 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Nevski)和莎草(Cyperus microiria steud)体内Cd含量较一般植物高出105~112倍。土荆芥的Cd转运系数为2.5,具有较高的Cd转运能力;芨芨草和莎草的Cd富集系数均大于1,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这3种植物对Cd的吸收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芨芨草和莎草体内Pb含量分别为2045、1623mg·kg-1,达到Pb富集植物临界含量标准。野葵(MalvaverticillataL.)的Zn转运系数高达4.1,具有很强的Zn转运能力。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Pers.)的Pb、Zn、Cd转运系数均大于1。这5种植物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可作为Pb、Zn和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富集植物,对铅锌矿废弃地及尾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张掖市城市交通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绿化树种,在金张掖大道两侧采集6种主要绿化树种的树根、树皮和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和原子荧光法(AFS)测定了Cr、Cd、Pb、Cu、Zn、Ni、As、Hg元素含量,通过计算富集系数、转运系数评价不同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表明:6种绿化树种不同器官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白蜡树根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最高,青海云杉树皮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最高;青海云杉对Cd和Zn、白蜡对Cu的富集能力最强;丁香对Cr和Zn、连翘对Cd和Hg、青海云杉对Pb和As、白蜡对Cu、樟子松对Ni的转移能力最强。隶属函数计算结果指出,6种绿化树种对复合重金属污染的转运能力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樟子松>连翘>丁香>白蜡=白榆。综上所述,青海云杉作为张掖市交通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绿化树种应用潜力巨大,但在日常生产应用中,要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类型选择相应的绿化树种进行栽植,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湘西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灿  邹冬生  朱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43-21746
调查了湖南湘西铅锌矿区植物组成,研究了尾矿区土壤及周围植物根部土壤的Pb、Zn和Cd含量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了在这些区域自然定居的11种优势植物体内的3种重金属元素的耐性、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Pb、Cd和Zn含量分别达2 789.001、59.83和2 892.00 mg/kg,重金属污染极为严重。该矿区的主要优势物种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其中野菊花、狗尾巴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且对某些重金属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较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地枇杷的地上部Cd含量最大,达152 mg/kg,转运系数为1.03,是潜在的Cd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9.
以露珠杜鹃和马缨杜鹃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杜鹃林下土壤中Pb含量均高于地区土壤背景值,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2种高山杜鹃叶片中不同类型金属含量存在差异,露珠杜鹃叶片各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MnCuZnNiPbCdCoCr,而马缨杜鹃叶片叶片不同金属含量依次为MnCdNiCuCoCrZnPb。露珠杜鹃叶片对Mn、Zn的吸收量与土壤Mn、Zn含量呈线性相关;马缨杜鹃叶片对Ni、Zn的吸收量分别与土壤Ni、Zn含量呈线性相关。露珠杜鹃和马缨杜鹃对重金属Mn的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在1.268~3.046之间,具备富集植物基本特征,可作为锰矿废弃地理想的生态恢复备选植物,且露珠杜鹃和马缨杜鹃分别对Cu、Zn和Cd、Ni的富集能力较强,可以作为Cu-Pb-Zn-Ni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备选植物。露珠杜鹃和马缨杜鹃并非是超富集植物,但2者均在Cd污染的林下土壤中长势良好并形成优势植物,高山杜鹃可作为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力树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焦作市大马矿煤矸山进行野外调查采样,检测其周围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r)含量并分析周围自然生长的乡土植物对重金属(Cu、Zn)吸收累积的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周围土壤主要受Zn污染和Cu污染。花椒和芦苇具有较强的Cu吸收能力并且芦苇地下部分Cu富集系数大于1,苦荬菜和酸模的Cu转运系数大于1。而17种乡土植物的Zn富集系数均未超出1,仅有刺儿菜的Zn转运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11.
采集常德市武陵区3种典型土壤,对其镉、铅、镍、砷、铜、锌6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并分别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指数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南坪岗乡的红壤土污染最轻,仅有10%受到轻度污染。镉是武陵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中污染较为严重的,铅、砷和锌在3种典型的土壤中没有出现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不同污染源对水稻土及水稻籽粒的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及其在水稻中的累积特点,利用3种典型的提取剂对四个不同污染源地区水稻土中As、Cd、Cu、Zn的有效态进行提取,分析不同来源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以土壤参数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为自变量,建立各地区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含量的最优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污水灌溉源地区土壤中As和Cd的有效态含量较高,矿山废渣源地区土壤中Cu、Zn有效态含量较高。水稻籽实中重金属可以用重金属有效态及土壤参数进行预测,籽实Cd含量可以用Ca Cl2溶液提取态含量进行有效预测,而籽实As和Cu的含量可以用EDTA提取态含量进行有效预测,但籽实Zn的预测性较差。四个污染源地区中,污水灌溉源和矿山废渣源地区重金属的生物累积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广东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土壤的风险,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r、Cd、Ni和As的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蔬菜地土壤,部分土壤样品中的Pb、Zn、Cu、Cd、Ni、As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Cr含量均未超标,重金属超标率顺序为:CdZnAsPbNiCu。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Pb、Zn、Cu、Cd、As是当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重度污染程度;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认为农田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对农田存在某种程度的风险,评价方法各有其侧重点,人们在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市水源涵养地平谷金矿及尾矿库土壤重金属(As、Cd、Cu、Pb、Cr、Ni、Zn和Hg)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及污染现状进行研究与评价。空间分布图显示,As、Cd、Cu、Pb和Zn显示出基本相同的分布情况,污染相对较严重的区域大部分分布在金矿区及周边,受到人为活动的显著影响;Cr和Ni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污染严重的区域为尾矿库矿区周边。采用改进的BCR法提取土壤中重金属形态,采用ICP-OES测定。结果表明,Cd可交换态及易还原态占总量的20%~30%,Zn、Pb的易还原态含量较高,为潜在污染源。利用统计学分析,Pb、As、Hg、Zn、Cd可能来源于矿山的开采、金属冶炼等人为活动。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除Hg外基本均处于污染状态,其中:Ni、Cr、Hg都处于轻度污染或未污染程度;Cu个别采样点处于偏中度与中度污染水平;Pb、As、Cd环境生态污染较严重,个别采样点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郊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城市郊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来源,选取天津市郊区——西青区和滨海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农田、水塘/河边附近土地、道路绿化带、居民区和工厂附近土地等约2000 km~2范围内三类用地类型(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286个土壤样品,调查了Cr、Ni、Cu、Zn、As、Pb和Cd 7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通过多种污染和风险评估方法探讨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和风险水平;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重金属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Cr、Ni、Cu、Zn、As、Pb和Cd的含量分别为71.47±20.49、32.15±19.66、27.77±12.77、99.78±53.20、17.59±8.69、30.27±9.72 mg·kg~(-1)和0.19±0.17 mg·kg~(-1);天津郊区土壤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低风险水平,以Cd和As为主要的污染物质;Cr和Ni主要为自然源,Cu、Zn、Pb和Cd来自自然源和人为源,As则主要为人为源。具有人为输入的土壤Cd和As占研究区土壤的半数以上,因此需要对当地土壤中的Cd和As进行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台州市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来源贡献,在2021年3月采集研究区230个表层(0~20cm)农田土壤,测定了样品中9种重金属(Cr、Co、Ni、Cu、Zn、As、Cd、Hg和Pb)元素含量。通过污染负荷指数(PL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分析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并利用地统计、多变量统计和...  相似文献   

17.
三种黏土矿物对蚕豆生长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周边污染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施加沸石、钠基膨润土、硅藻土3种黏土矿物,开展室内种植蚕豆的盆栽试验,研究黏土矿物对蚕豆光合生理、生物量、矿质营养、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黏土矿物显著增强蚕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其中钠基膨润土处理的增幅最大,为21.7%。黏土矿物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降幅为12%~48%,改变蚕豆植株氮、磷、钾的含量,其中,硅藻土显著增加蚕豆植株磷、钾和根系氮的含量,增幅为23%~83%,钠基膨润土降低蚕豆地上部氮、磷、钾的含量。3种黏土矿物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铅和铜的含量,降幅为14%~28%,减少蚕豆植株的锌含量、根系铅和铜的含量;沸石还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蚕豆植株镉和地上部铅的含量。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效态镉与蚕豆地上部镉、有效态铜与根系铜、有效态锌与植株锌的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黏土矿物能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蚕豆植株的重金属含量,改善光合作用和提高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某铅锌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测定湖南省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或污染;根据25个采样点计算得出的矿区污染负荷指数为2.6,表明整个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Cd、Pb、As、Zn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状态,这些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充分关注。此外,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矿作业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农田土壤Cd、Pb、As、Zn等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