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当地常用鲜食蚕豆品种慈蚕1号,在春化栽培条件下,进行2个播种时期,3个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春化栽培的慈蚕1号单株荚数、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下,蚕豆的单株荚数有显著差异,但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菜用型蚕豆稀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用蚕豆“云豆324”为供试材料,研究探讨在昆明市旱地土壤条件下秋播菜用蚕豆不同种植密度、单位面积钾肥用量对蚕豆鲜荚产量、鲜食蚕豆外观品质性状及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肥力较好的旱地土壤上,菜用蚕豆最佳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在砂壤至重粘壤土壤缺钾及氮钾比例失调的田块,经济合理的施钾量为150kg/hm2,鲜荚产量达到20857.5kg/hm2。随着密度增加,单株产量降低,单株有效分枝、有效荚、实粒数也减少,呈规律性变化,不同密度对鲜粒百粒重影响较小。而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枝、有效荚、实粒数增加,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每公顷种植密度相差3万株的情况下,个体数量的增加难以弥补群体的不足。不同密度和不同施钾量对蚕豆外观品质性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发挥皖宿2156的生产潜力,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5个种植密度和5个追氮肥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花期追氮量对皖宿2156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株高,减少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产量先增高再降低,在30万株·hm~(-2)水平下产量最高;花期追氮在可以显著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皖宿2156的适宜种植密度值为30万株·hm~(-2),在此种植密度下最佳的追氮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机制 , 为蔓性千斤拔高产种 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蔓性千斤拔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区组试验,测定不同种 植密度(60 万、80 万、100 万、114.3 万株 /hm2,分别记为 D1、D2、D3、D4)处理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和干物质积累量。【结果】种子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D4 处理种子产量比 D1、D2、D3 处理分别 显著提高 19.0%、15.8% 和 10.3%,但同时导致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显著下降;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 子产量与单株粒数和果荚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 和 0.988,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8858 和 0.8389,且呈极显 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种子产量直接作用大小表现为单株粒数﹥单株果荚数﹥结 实率﹥千粒重,其中单株粒数和果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贡献率分别为 0.5264 和 0.4661。 从物质生产上看,地上部分总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收获指数呈明显下降趋 势;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的总干物积累量与种子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R=0.9074 和 R=0.9880)。【结论】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种子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受益于种植密度的显著增加; 单株粒数和果荚数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导因子;提高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是蔓性千斤种子产 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控制播种量和分枝数调节栽培密度,对蚕豆生育期、蚕豆个体发育、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筛选鲜食蚕豆栽培的最佳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粒种子,6个分枝,株距为35 cm,行距75 cm时,667 m2约合2 700株、用种2 700粒,蚕豆个体发育较好,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总荚重、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相同分枝条件下,不同播种量之间蚕豆个体发育和产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春化处理蚕豆芽苗对蚕豆表型的影响。[方法]以鲜食蚕豆通鲜2号为材料,对蚕豆芽苗进行了不同春化温度、时间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蚕豆的分枝数随着春化温度的升高和春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增加趋势,而蚕豆的总荚数随着春化温度的降低和春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增加趋势。[结论]为蚕豆芽苗人工春化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鲜食蚕豆人工春化处理大棚促早栽培技术,是一项传统作物高效种植模式的新型耕作制度。通过调控大棚温湿度,模拟蚕豆开花结荚小气候,延长采摘期,产量可成倍增加。还可与多种瓜果蔬菜套种,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P、K,种植密度对安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生育期比较长、株高较高、底荚较高;磷肥作底肥,花期K肥作追肥,可以提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差异显著,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呈抛物线状。  相似文献   

10.
以晋豆30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豆3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其中,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且与种植密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豆30号产量差异显著;15万~27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27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 680.8 kg/hm2;当密度增加到30万株/hm2,产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设施蚕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蚕鲜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棚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分析该品种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小区鲜荚产量等。[结果]通蚕鲜7号播期处理11月2日产量最高,通蚕鲜7号密度试验以37 500株/hm2产量最高。[结论]鲜食蚕豆可采用大棚栽培,播期可在11月初,密度3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的生育规律,结果表明,在60 cm和30 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条件下株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和株高增长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40~50 d;株高增长最大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加大的趋势.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单株生物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70~77 d;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较低时,降幅较大,种植密度较高时,降幅较小.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荚重、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是单株荚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91~98 d;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设施蚕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蚕鲜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棚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分析该品种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小区鲜荚产量等。[结果]通蚕鲜7号播期处理11月2日产量最高,通蚕鲜7号密度试验以37 500株/hm2产量最高。[结论]鲜食蚕豆可采用大棚栽培,播期可在11月初,密度在3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的生育规律,结果表明,在60cm和30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条件下株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和株高增长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而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株高增长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40~50d;株高增长最大速率有随密度增加而加大的趋势。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单株生物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70~77d;单株生物产量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较低时,降幅较大,种植密度较高时,降幅较小。在两种种植方式条件下单株荚重、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是单株荚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荚重积累最快的出现时间均在出苗后91~98d;单株荚重积累最大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进行 2 种鲜食蚕豆设施栽培模式试验,对不同模式鲜食蚕豆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作大棚西瓜鲜食蚕豆分枝数为6.7个,地上秸秆重659.1 g,单株荚数20.3个,单株荚重439.5 g,产量17.745 t·hm-2,增加收入17.745万元·hm-2;鲜食蚕豆套种葡萄的分枝数5.5个,地上秸秆重555.2 g,单株荚数18.8个,单株荚重408.0 g,产量11.385 t·hm-2,增加收入11.385万元·hm-2。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龙薯9号为材料,研究薯苗类型和种植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及块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苗返苗早、生长快,块根形成时间早于苗床苗。栽后40 d,相同密度条件下,大田苗的单株基部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叶片数均显著高于苗床苗;相同薯苗类型条件下,最低密度处理的最长蔓长和单株叶片数显著高于最高密度处理。收获时,与苗床苗相比,大田苗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单株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商品薯数均显著提高,商品薯数量占比、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和平均单块商品薯直径显著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薯重、单株商品薯块数、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随密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早熟高产优质鲜食蚕豆新品种玉豆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豆3号每亩种植密度为10 000株,亩产量可达858.63 kg,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无倒伏,鲜荚商品率高,用种量较少,百粒鲜重、单株实荚数及单荚粒数等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推荐玉溪适宜区玉豆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0 000株/亩。  相似文献   

18.
对蚕豆春化时间开展试验显示,春化处理时间越长,春化效果越明显。春化处理21 d后能显著提高蚕豆生长速度;春化处理12 d后能显著促进蚕豆开花,并缩短开花时间;春化处理15 d后能显著减少蚕豆分枝数。  相似文献   

19.
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菜用大豆“绿75”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二铵能有效地增加分枝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每公顷45万株的密度可提高单株荚数,但百粒重降低。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和45万株密度,能增加单株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每公顷在22.5万 ̄45万株,施用磷肥能有效地提高单株的主茎荚数和单株总荚数。在施肥量相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烤烟及其套种免耕鲜食蚕豆的产量,确定蚕豆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了蚕豆四个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的处理C综合表现最好,比种植密度最低的处理A的烤烟中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分别提高0.88%、0.61%、2.08%,蚕豆鲜荚产量、产值分别比处理A增长3.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