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慧铭 《蔬菜》2006,(12):42-43
与传统食用菌品种平菇、香菇等相比,杏鲍菇属于新开发利用的一类珍稀食用菌品种[1],目前在东北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栽培面积较大,市场前景广阔。但栽培品种较杂,不同菌株间差异较大,良莠不齐,为筛选北方地区适栽的优良品种,我们于2000-2005年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引进10个杏鲍菇菌株,并通过初选对其中5个品种重点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菌株杏鲍菇1号、杏鲍菇2号(均引自浙江省农科院)、三明1号(引自福建省三明真菌所)、杏鲍菇9号、杏鲍菇8号(均引自北京农业学校)。2.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  相似文献   

2.
郭美英 《食用菌》1989,(4):9-10
金针菇杂交19号菌株,是以日本信浓二号和三明一号为亲本进行孢子杂交选育出来的,已于1988年底通过鉴定,是国产的一个优良杂交菌株。该菌株的选育及栽培试验情况,笔者在1988年第3期《食用菌》上已作了报道,现将其品种特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食用菌菌种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各高校、科研院所及食用菌企业也越来越重视食用菌品种的认定工作。2014年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延吉综合试验站承担了部分参加国家认定的菌株的区试工作,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黑木耳菌株TH01、TH02、TH03、TH04、TH05、TH06、CK1、CK2,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香菇是商洛市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随着时间推移,主要栽培品种混杂退化,主要介绍了香菇937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其在商洛市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天津地区食用菌生产发展较快。为了选出适合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栽培的金针菇优良菌株,笔者于1988~1989年对七个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个草菇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在食用菌生产中,以草菇的产量最低且不稳定。要提高草菇产量,一方面应提高栽培技术,另一方面应进行现有品种筛选和改良。本试验通过对19个菌株品比试验,以期能筛选出适合我省气候条件的优良菌株,同时也为杂交育种提供亲本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5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和品种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15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生产区域产量和品种概况。我国食用菌产量连续4年保持100万吨以上的省份有11个,包括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以及辽宁省。这些省份4年共生产食用菌总量11451.17万吨,约占我国食用菌4年生产总量(14573.84万吨)的78.57%。我国年产量排前6位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以及毛木耳,6个品种4年总产量共计11770.65万吨,占全国4年食用菌总产量(14573.84万吨)的80.77%。此外,还对食用菌行业发展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8.
汪美雨 《上海蔬菜》2007,(5):133-134
草菇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欢迎,是我地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本地稻草资源非常丰富,为筛选出适合以稻草为栽培主料的草菇优良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结合本区的保存品种以及引进部分外地草菇品种,从中选出7个菌株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万伍华  况丹 《食用菌》2012,(1):25-26
黄柳菇子实体脆嫩、滑腻,颜色金黄。食药兼顾,是一种营养丰富待开发的高档珍稀食用菌。为开发和利用绿色、美味、高档食用菌,使食用菌品种多样化。笔者进行四个黄柳菇菌株比较试验,拟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菌株。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分析了2012年~2014年我国食用菌生产区域产量和品种布局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河南、山东、黑龙江、福建、江苏、河北、四川、吉林、湖北、辽宁、浙江、广西12个省份产量共计7 810.41万t,约占我国食用菌3年生产总产量(9 267.67万t)的84.28%;我国年产量在前十位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滑菇、杏鲍菇、姬菇、银耳等。同时还对食用菌行业发展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四川省3个食用茵科技示范县的菌种保藏方法、菌种贮藏方法、菌种生产企业、菌种销售地区和销售价格等菌种生产与销售调查结果。提出了菌种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和“劳动用工紧张、工价大幅上涨”两个主要问题。建议采取开展茵种生产技术培训和政府给予菌种直接补贴及生产机械设备补贴等措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黑木耳栽培大省,发展前景看好,而近年来由于菌种混杂、退化,生产规模虽扩大,但产量有下降趋势,选育优良菌种是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验对分离于我国的14株野生黑木耳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对收集于黑龙江省的31个栽培品种进行春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14株野生菌株中初步筛选出5个较优菌株;从31个栽培品种中初步筛选出13个较优品种,若以总产量为指标,仅有6个品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合浦试点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770产量最高,分别比新台糖22号(CK1)和新台糖16号(CK2)增产18.3%和27.6%,但前期11月蔗糖分(9.8%)和平均蔗糖分(12.27%)较低。柳城03/1137比两对照分别增产9.4%和18.1%,蔗糖分13.44%,比CK1略高,比CK2略低。桂糖02/901和柳城03/182蔗茎产量比CK1略高,桂糖02/208和柳城03/296蔗茎产量比CK2高,比CK1略低,但4个品种(系)都表现早熟,前期11月蔗糖分分别为15.03%、14.36%、14.74%和13.78%,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5.52%、15.17%、15.41%和14.71%,明显高于两对照。桂糖02/833比两对照增产,但平均蔗糖分(12.16%)最低。桂糖01/122、桂糖02/133和桂糖02/1247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14.
枇杷品种资源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及日本的共50个枇杷品种,采用100个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这些指标分三个等级,给以不同的权重进行数量分类计算,当权重为6∶3∶1时,分类结果最佳.50个品种被聚成三大类群:一、果实较小,肉色偏淡,以江苏品种为主,浙江部分品种.二、果中等大,肉色偏深,以安徽品种为主,部分为浙、闽品种.三、福建产大果形品种,色深.从日本引入3个品种分别被划在第一、二群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广西区已育成或引入的甘蔗新品种(系)在广西合浦县生态区域的适应性,2010—2011年间,在合浦县对10个参试材料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新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桂糖04-2278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增产效果比CK1和CK2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桂辐98-296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比CK2增产极显著,但比CK1达不到显著水平。桂糖04-2724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比CK2增产显著,但比CK1达不到显著水平。桂糖04-120的平均蔗茎产量高于两对照,但增产不显著,并且平均甘蔗蔗糖分低于两对照,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蔗糖分最低。其它品种(系)的甘蔗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葡萄霜霉菌致病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来源的20株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测定结果表明,其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采自宁夏与甘肃武威的菌株孢子囊大小更接近,与其他各地菌株间差异明显,孢子囊大小与地域及原始寄主未表现明显相关,可能与菌源采集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通过离体叶盘法对来自宁夏、四川及甘肃武威、天水、兰州的不同品种上的5株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力迚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葡萄霜霉菌在同一葡萄品种上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及品种抗感反应均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同菌株对相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菌株致病力与其孢子囊大小及地域未见明显相关,而与原始寄主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13个滑菇(Pholiota nameko)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转色和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2个优良菌株Ph0015和Ph0023,其出菇早、产量高、抗逆性强、商品性状较好。同时发现具有特异性状的有菌株Ph0006、Ph0016和Ph0027,其菌盖颜色为金黄色,且具有该颜色的菌株商品性状好;菌株Ph0019菌盖形状为扁圆状,与其他菌株的菌盖半球状差异明显;菌株Ph0024菌丝极易扭结形成小菇蕾,从而形成大量小菇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黑龙江地区筛选出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强的西瓜品种,现将6个新品种的西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性状均不错,产量中京欣1号组中QF-JY比对照产量高出32.14%,庆红宝组中齐2006-7高出对照15.50%。其它供试品种产量较对照都有提升。  相似文献   

19.
邹俊云  李美蓉  罗梅 《中国甜菜》2010,(4):29-30,34
2年新植1年宿根12个参试甘蔗品种在勐海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比ROC22(CK1)和桂糖11(CK2)两对照种增产增糖的品种有:德蔗03-83、云蔗03-258、03-103。表现出早熟、高糖的品种有:云蔗02-588、德蔗03-68、云蔗03-422、赣蔗95-108、云蔗99-91。云蔗03-45、云瑞03-902建议给予淘汰。德蔗03-83建议作为主推品种加速繁殖。云蔗03-103、99-91、03-422、德蔗03-68,4个品种作为潜力品种因地制宜,适当扩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对12株蘑菇属菌株(其中菌株S1、S2为河北康保分离的菌株,具自主知识产权)和3株属外参照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康保分离的两株菌株S1和S2与现存生产上应用的同类菌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也表明ISSR分子标记在蘑菇品种的鉴别和菌株亲缘关系分析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