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和Michaely指数MI等3个比较优势评价指标,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研究福建省1996—2005年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对各类商品的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即SITC6和8类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中除了SITC0中的一些农产品和水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外,其余SITC2、3、4类产品均处于比较劣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SITC7类产品已从比较劣势逐渐转变成比较优势,不过在福建的生产环节仍属于劳动密集的最终加工装配环节,而SITC5类化工产品长期处于比较劣势,没有任何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国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情况。结果表明,目前福建省特色农业竞争力总体较强,但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资源优势上,且初级农产品较多。基于此,提出应优化产业结构,突出资源特色;完善科研机制,发挥科技支农作用;利用闽台优势,加快海西建设,促进闽台特色农产品的交流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福建省蔬菜出口规模和国际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技术条件、人才资源等原因的限制,福建省蔬菜产业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探析福建省蔬菜产业的发展路径,可为促进福建省蔬菜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帮助。【方法/过程】该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增长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等竞争力指数,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建省蔬菜出口的竞争力情况,并得出结论。【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发现,福建省蔬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有优势,但相对较弱。因此从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技术及人才;品质与品牌并重;培育出口型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拓展多元化市场等方面提出了福建省蔬菜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分析福建省蔬菜出口现状及趋势,通过与山东省的比较,定量分析福建省蔬菜出口的竞争力优势和劣势,并针对如何提高福建省蔬菜出口的竞争力提出相应对策:做大优势蔬菜产品;建立质量安全体系,积极应对各种贸易壁垒等。为福建省提高蔬菜出口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闽南地区进行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永珍七号甜玉米综合表现突出,植株健壮,果穗商品性好,具有高产、优质、商品率高的优点;SC8583长势好、抗倒能力强,在产量和品质也具有优势,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福建省水产品生产与出口现状,运用资源禀赋系数分析其在水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研究,指出质量安全、水产品深加工力度不足、技术性贸易壁垒、贴牌出口、原料和用工等是影响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大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实施品牌战略等提升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产品与蔬菜、水果作为中国3大主要出口农产品,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福建省作为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对象,首先对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接着,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初步分析了福建省在国际水产品市场的地位,随后测算福建省和5个水产品出口大国的水产品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两个指标进一步对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发现生产要素的质量、国内需求的大小以及是否具有前瞻性、相关及支持产业的完善程度、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变化、同业竞争的情况是影响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与之相关的机遇和政府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最后提出提高福建省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文立足于福建省具有发展创意农业的诸多优势条件与有利政策,结合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行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并提出推动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谷物及其制品劣势明显,整体缺乏市场竞争力,但小杂粮中的荞麦却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大豆劣势突出,而蚕豆、绿豆、红小豆、芸豆、扁豆、豌豆等则有较高的比较优势;活猪、活牛优势突出,家禽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蜂蜜、禽蛋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牛奶、炼乳劣势突出;水产品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大闸蟹优势突出;蘑菇、速冻菜、笋菜类、大蒜、番茄优势突出;菜籽油和豆油劣势突出,花生油和芝麻油有较高的比较优势;棉花、羊毛劣势明显,丝类、兔毛优势明显,生猪皮劣势突出,羊皮、牛皮有比较优势;中草药、花卉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资源禀赋系数法,考察中三角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橘和油菜的比较优势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综合比较优势存在差异。江西省水稻和柑橘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湖北省油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2)三种农作物在市州层面的比较优势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大部分市州的水稻生产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张家界、湘西、怀化、赣州和宜昌的柑橘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张家界、常德、九江和仙桃的油菜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3)三种农作物比较优势格局的变迁特征存在差异。水稻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范围扩大,柑橘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演变,油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呈相对集中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构建农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均位于全国第三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全国优势省份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二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四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玉米生产省域尺度上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2~2006年5年平均分别位于全国第1位和第4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2002~2006年5年平均位于全国第14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2~2006年5年平均位于全国第4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四类稻谷比较优势及近期产量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安徽及其他主要省市区1997-1999年4类稻谷的比较优势并预测近期产量增减趋势。在影响一地区稻谷总产的5个因子中,种稻相对效益X与当地稻谷近2年和近7年总产比Y1或Y2之间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准,回归式分别为Y1=0.7800+0.1065X(r=0.475,P<0.05)和Y2=0=.05124+0.03401X(r=0.534,P<0.02)。其他4个因子即稻谷单产、总产、种稻每一劳动日净产值以及农民年人均所得(收入)与总产比Y1或Y2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准。此二回归式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一省市区种稻相对效益X每增加1,Y1即近2年稻谷总产比就可能上升10.65个百分点,Y2即近7年总产比就可能上升34.01个百分点。按1998-1999年平均相对效益,我国早籼稻具比较优势的生产省份是海南、安徽、湖南、广西。中籼稻具优势的省份是云南、贵州、河南、陕西、安徽、四川、重庆。晚籼稻优势省份是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广西。粳稻优势省份则是宁夏、黑龙江、吉林、安徽、云南、河南、上海、辽宁、山西、河北、江苏。不同稻谷各类比较优势的顺序是粳稻、中籼稻、晚籼稻,反映高品级大米比较符合当前消费需求。安徽稻谷在全国范围内具整体优势,在华东当数一。由于当前种稻相对效益普遍下降,预计近期我国总下调,但东北和西北地区有上升之势,南方不同省市区及不同各类和品级的产量则依各自优势状况而升降。  相似文献   

14.
Brown callus derived from anther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anther culture in balsam pear.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ore perfect regeneration system from anther cultuer, th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vitamin C (Vc) and silver nitrate (AgNO3)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browning in anther culture of balsam pear (Momordiea charantia 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pretreatment at 4 ℃ for 1 day, callus induc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and browning rate was the lowest. Anthers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4-D 0.5 mg/L formed more and better callus. Th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Vc or AgNO3 was advantageous to the induction of callus and reduction of browning. When cultured on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50 mg/L Vc or 5 mg/L AgNO3, callus induc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and browning rate was rather low.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玉米生产地区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评估方法,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选取2008—2014年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份的相关数据,对其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得出2014年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山东省在玉米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分析了不同省份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结合供需情况、生产结构调整等问题,提出我国玉米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老挝北部九省主要农作物优势分析与区域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北部九省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发展严重落后。在此,搜集了老挝北部9省2003年至2005年的资料,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状况,借此对老北9省主要农作物进行区域布局,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豆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和质量指数对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优势、国际竞争力以及大豆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还利用综合优势系数分析了大豆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并对影响大豆比较优势的因素作了偏相关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入手,对云南茶叶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其他茶叶生产大省进行比较分析。国内竞争力指标采用规模优势指数(简称SAI)、效率优势指数(简称EAI)和综合优势指数(简称AAI)。国际竞争力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简称PRIM)、贸易竞争指数法(简称NTB)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法(简称CA)进行分析。结论是: 云南茶叶国内和国际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竞争力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西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广西及中国西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广西及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和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地图汇"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以基于省域的广西及中国西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广西及中国西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中国西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是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和广西等9个省区,华中和华东产区为中国西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南、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产区近年来在瓜果类生中优先发展西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以研究结果为依据,确定西瓜为广西近期发展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优化广西西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提升西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健康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区域的空间特征,为中国甜瓜产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基于省域的中国甜瓜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为研究单元,系统分析中国甜瓜产量、效率、规模、集中度、综合比较优势、单位面积产量比、播种面积比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中国的农业统计资料,以产量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度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单位面积产量比指数及播种面积比指数分析中国甜瓜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地图汇”软件在地图上进行空间表达.[结果]中国甜瓜生产优势区域依次为新疆、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和上海等11个省(市、区).东北和华中地区为中国甜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区,华东、华北、西北和华南地区可作为后备发展区域,西南地区近年来在瓜类生产中优先发展甜瓜产业,其优势不断增强.[结论]中国各地区甜瓜生产仍需加强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中国甜瓜产业的区域优势布局,充分协调甜瓜生产,使其达到区域间和季节性平衡,提高甜瓜专业化生产水平,推动区域间有序健康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