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浑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浑河作为辽宁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内河,是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地。为研究浑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能力,选取5个样地(3个覆盖密度不同的红松林地、落叶松林地、混交林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水法研究枯落物持水量及吸水过程。结果表明:5个样地中红松3个样地的枯落物厚度、蓄积量均表现出高密度红松林中密度红松林低密度红松林,枯落物厚度为4.00~8.33cm,总蓄积量为12.92~41.46t·hm~(-2);各林分样地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落叶松(41.46t·hm~(-2))高密度红松林(30.24t·hm~(-2))中密度红松林(22.57t·hm~(-2))混交林(22.53t·hm~(-2))低密度红松林(12.92t·hm~(-2)),落叶松枯落物层蓄积量显著大于低密度红松枯落物层蓄积量(p0.05);各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排序是高密度红松林(517.33%)中密度红松林(488.81%)混交林(488.14%)低密度红松林(391.66%)落叶松(360.62%),高密度红松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显著大于落叶松枯落物最大持水率(p0.05);各林分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大小为落叶松(73.63t·hm~(-2))高密度红松林(71.63t·hm~(-2))中密度红松林(54.29t·hm~(-2))混交林(54.25t·hm~(-2))低密度红松林(25.06t·hm~(-2));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分解层有效拦蓄率范围分别为98.1%~219.9%、48.3%~168.7%,其有效拦蓄水量范围分别为4.68~55.12t·hm~(-2)和3.69~12.84t·hm~(-2)。5个样地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597.34~3351.33g·kg~(-1),有效拦蓄量为14.07~67.96t·hm~(-2),以落叶松林地最大,说明落叶松林地枯落物涵养水源的能力强于其余4种样地枯落物;枯落物在0~1h吸水速率达到峰值,1~4h吸水速率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典型林分类型白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的研究,为深入揭示该区域森林水文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浸水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得到不同森林类型下枯落物储量、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等水文特征指标.【结果】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厚度分别为31.3、19.2 cm;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0.1、7.76 t/hm~2;二者有效拦蓄量分别为20.85、13.01 t/hm~2.白桦和华北落叶松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对数关系为y=alnt+b;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为V=kt~n;枯落物浸水吸水速率在0~2 h内最大,4~10 h内逐渐变缓,12 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结论】白桦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优于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标准样地对角线取样法,对黔中地区4种喀斯特次生林枯落物的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森林枯落物的蓄积量为(3.47×103)~(7.95×103)kg/hm2,马尾松林蓄积量最大,云贵鹅耳枥林最小.枯枝落叶层持水率变化范围为221.50%~256.00%,大小顺序是云贵鹅耳枥林、朴树女贞林、灌木林、马尾松林.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8.72×103)~(17.54×103)kg/hm2,有效拦蓄量的变化范围为(5.99×103)~(11.41×103)kg/hm2,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表现出一致性,其顺序为马尾松林、灌木林、朴树女贞林、云贵鹅耳枥林.另外,4种林分半分解层不但持水率高,而且吸水速度快,其持水性能明显优于未分解层.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低质林生态改造后枯落物水文效应变化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样地设置在大兴安岭地区翠峰林场174林班,对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蓄积量、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5个指标进行连续4a的观测,研究发现带状生态改造对枯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及自然持水率影响属于中度变异。对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属于高度变异,而对其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属于中度变异。带状生态改造对低质林枯落物的影响较为适中。林窗生态改造对枯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影响属于高度变异,对自然持水量、有效拦蓄量的影响属于中度变异,对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影响属于高度变异,而对枯落物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影响属于中度变异。经过4a带状及林窗生态改造后,生态改造带宽度6 m的样地,其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水土保持能力最佳;生态改造带宽度14 m的样地,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水源涵养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试验样地设置在大兴安岭地区翠峰林场174林班,对大兴安岭白桦低质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蓄积量、自然持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5个指标进行连续4 a的观测,研究发现带状生态改造对枯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及自然持水率影响属于中度变异。对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属于高度变异,而对其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属于中度变异。带状生态改造对低质林枯落物的影响较为适中。林窗生态改造对枯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影响属于高度变异,对自然持水量、有效拦蓄量的影响属于中度变异,对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影响属于高度变异,而对枯落物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影响属于中度变异。经过4 a带状及林窗生态改造后,生态改造带宽度6 m的样地,其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水土保持能力最佳;生态改造带宽度14m的样地,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水源涵养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枯枝落叶层是森林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水文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雾灵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的大小排序。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现存量排序:油松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桦木林、杂木林、山杨桦林、栎林、山杨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因林分类型、枯落物构成及生物量大小不同而变化。保护区内各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为:桦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山杨桦木林、山杨林、栎林、针叶混交林、油松林。为研究森林枯落物层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以及进一步综合评价该区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水文功能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该文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宁夏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研究了持水能力与过程, 并对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分的枯落物进行了截留及蒸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达4.87~30.86 t/hm2,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 各植被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相差较大,一般介于177.68%~387.42%,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0.9~7.6 mm,最大拦蓄量为0.36~4.96 mm,有效拦蓄量为0.23~3.82 mm,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浸水实验表明: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2005年6月19日—7月26日,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枯落物层的截留量占同期降水的比率为1.98%,平均日蒸发速率为(0.12±0.058) mm,占林分总蒸散量的8.28%;枯落物层的蒸发速率随含水率增加呈S形曲线增长。   相似文献   

8.
宁夏六盘山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保留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水文作用,于2015年5月在宁夏六盘山选择了15个已间伐时间8年的中龄(31年)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样地,测量了各样地内枯落物的蓄积量、厚度,并用室内浸泡法对枯落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枯落物层的厚度、蓄积量、持水能力在不同林分密度中均存在较大差异。按林分密度由小到大排列(800、1 000、1 200、1 600、1 800 株/hm2),枯落物蓄积量分别为12.53、14.91、17.67、19.71、18.42 t/hm2,密度1 600 株/hm2的林分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最大;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76.78%,171.89%,182.52%,184.58%,169.60%,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15、25.63、32.25、36.38、31.24 t/hm2,密度1 600 株/hm2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最高;各密度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均呈明显的对数函数关系(R20.89),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88);各密度林分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在12.50~21.33 t/hm2之间,密度1 600株/hm2的枯落物拦蓄能力最强。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情况和林龄条件下,林分密度为1 600 株/hm2左右时枯落物水文功能最强,但不能低于1 200 株/hm2,以避免枯落物水文功能的急剧降低。结合本地区华北落叶松中龄人工林的密度对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建议林分合理密度为1 200~1 600 株/hm2。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半干旱区,研究了华北落叶松林、沙棘灌丛、虎榛子灌丛、草地植被类型的冠层截留与再分配、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等水文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冠层截留能力相差较大,其中,沙棘灌丛的截留率最高(24.80%),华北落叶松林略低(21.40%),虎榛子灌丛最低(9.25%);与此相反,树干茎流率以虎榛子灌丛为最高(33.18%),超出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区灌木树干茎流范围(2%~10%)。从季节变化上看,不同植被群落的截留率均为6月份最大,7—9月份持续下降,10月份出现回升;但截留量均为7月份最大。枯落物持水性能以华北落叶松林样地为最高,其次为虎榛子灌丛、沙棘灌丛和草地,这与各植被类型枯落物层贮存量的大小排序一致。1 m土 层的土壤容重以虎榛子样地为最小(1.03 g·cm-3),然后依华北落叶松(1.07 g·cm-3)、草地(1.08 g·cm-3)、沙棘(1.16 g·cm-3)的顺序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以华北落叶松林样地为最高,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以虎榛子样地为最高,非毛管孔隙度以草地为最高;这几项指标均以沙棘样地为最低。综上所述,从林冠截持、枯落物持水性、土壤物理性质等总体来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存蓄水、调水能力最强,其次为虎榛子灌丛和草地,沙棘灌丛最差。  相似文献   

10.
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锐齿栎林下枯落物层蓄积量、自然含水量和持水过程进行了研究.枯落物蓄积量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分别为14.61,15.60,13.99 t·hm-2;不同林龄枯落物中占比重最大的均是叶,其次是枝;各林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是未分解层小于半分解层,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是200% ~ 219%,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是216% ~ 279%;3种林龄林分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排序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3种林龄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深分别为2.50,2.83,2.21 mm.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在辽宁省采集鉴定舟蛾科昆虫。结果发现,5种东北地区新记录,10种辽宁省内新记录,使辽宁省舟蛾由原来69种增至48属84种。这84种舟蛾的区系组成特点是:在世界昆虫区系中,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为主(47种,占55.95%),古北界占有次之(31种,占36.90%);在中国昆虫区系中,以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区共有种占有绝对优势(共24种,占28.57%)。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9~22日辽宁区域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是发生这次强降水过程的根本原因;西南涡北上为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热力辐合抬升条件,冷空气东移南下为过程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暴雨与高能舌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总能量分布对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烟田土壤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从辽宁省11个县区采集的267份烟田土壤进行分离,共鉴定出真菌20个属26个种。其中接合菌4属2种,有丝分裂孢子真菌16属24种。优势种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和镰孢霉属Fusarium,其数量分别占分离真菌总数量的31.87%,25.41%,17.43%和14.39%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外来入侵有害植物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调查和对大量文献分析,确定目前辽宁省的外来入侵有害植物有46种,隶属16科37属,其中18种为国家重要外来有害植物,并对其主要特征作一描述,以供有关部门及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图书馆协同服务的工作实践为例,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协同服务的概念、协同服务的类型等。认为把协同理论引进到图书馆中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图书馆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协同更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辽宁地区鸡血清标本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鸡HBsAg阳性率为9.09%;HBsAb阳性率为5.88%HBeAg、HBcAb阳性率为0。  相似文献   

17.
1974年以来辽宁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70年代以来,辽宁省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逐步增多,累计65个。新品种的产量呈上升趋势。杂交粳稻辽优1号和株型理想的直立穗品种辽粳244的培育成功,使区域试验亩产量分别突破500和600kg,其它品种的产量水平也明显提高。促使水稻新品种产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增加了杂交粳稻和理想株型品种的每穗成粒数。  相似文献   

18.
辽宁的森林面积建国初是1.9×106hm2,现在增加到4.5×106hm2。辽东有林2.0×106hm2,成为中部的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基地;西部有林达1.6×106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0×106hm2。但生态环境仍很严峻,风雹水旱灾害频繁发生,1980年以来,累积受风灾农作物面积5.2×107hm2;受旱灾1.6×107hm2;受水灾5.7×106hm2。水土流失冲毁良田,淤积河道和水利工程。加强森林生态建设,必须真正建立领导干部生态建设责任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森林生态建设;实行森林生态建设补偿制度;增加现有生态建设工程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庄河市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能值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地区比较,该农业系统能值利用强度和人均能值利用量较高,环境承载力较高,能值投入率较高,净能值产出率较低,可更新能值比较低。农业生态系统投入水平较高,生态环境所受压力较大,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在庄河市农业发展中要重视可更新资源,加强资源保护,提高系统净能值产出率,以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辽宁木霉菌物种多样性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段玉玺  吕国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193-4195,4198
初步报道从辽宁不同地域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森林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共计12种,其中长孢木霉是中国新记录种,卷曲木霉和粗壮木霉为东北地区首次报道。从形态学上给出了分种检索表,探讨形态学特征在木霉菌分类鉴定中的作用,认为木霉菌的形态学分类鉴定仍是目前对木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的有效方法。初步分析木霉菌在辽宁的自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山区木霉菌资源最丰富,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木霉菌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森林表层土壤中分布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