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芳香木蠹蛾、云斑天牛和香椿蛀斑螟是香椿的主要钻蛀性害虫。文章分析了这3种钻蛀性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探讨了防治技术,为香椿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平茬复壮技术防治固沙灌木林钻蛀性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蛀性害虫是固沙灌木林的主要害虫,由于沙区交通不便,水源缺乏的特殊地理环境及钻蛀性害虫的隐蔽性生活习性,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应用平茬复壮技术控制沙地灌木林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沙区贯彻营林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绿化植物中的钻蛀类害虫是最具毁灭性的一类害虫。这类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防治难的特点。其"嗜食性"或"偏食性"特点为我们指示了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防控路线。通过调查,我们对本地绿化植物钻蛀类害虫的嗜食性特点已初步了解,据此特点,制定出连云港市科学的防控钻蛀类害虫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省长城沿线沙棘钻蛀性害虫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沿线沙区沙棘资源丰富,天然林面积有33万余亩。近年来,沙棘害虫普遍发生,尤其是钻蛀性害虫,已严重影响沙棘的生长和发育,甚至成片死亡。1986年作者对长城沿线沙棘的主要钻蛀性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王兆富同志的来信,建议中肯,问题重要,应引起有关生产和科研部门的重视。钻蛀性害虫,活动隐蔽,为害严重,防治较难,是危害林木,影响林业发展的主要害虫种类。多年来,我省在钻蛀性害虫防治研究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研究资料。但对该类害虫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开展群众性的防治试验还很不够。我们希望各地从事森保工作的同志,发扬“攻关莫畏难”的精神,继续加强钻蛀性害虫的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我们将采纳王兆富同志的建议,有计划的刊登有关钻蛀性害虫的科技资料,殷切希望各地同志积极报导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轻量级神经网络,使用声音识别技术构建钻蛀振动识别模型,自动识别双条杉天牛和臭椿沟眶象幼虫蛀干取食振动,为提高钻蛀性害虫的早期预警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接双条杉天牛、臭椿沟眶象幼虫木段中嵌入AED-2010L便携式声音探测仪的SP-1L压电式传感器探头,使用录音笔以音频格式记录钻蛀振动信号。双条杉天牛钻蛀振动、臭椿沟眶象钻蛀振动和无钻蛀振动3种声音信号经端点检测、时间规整操作后,计算对数梅尔声谱作为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和识别的数据集。由于钻蛀性害虫取食振动脉冲持续时间短,数据量远小于图像,为避免模型出现过拟合,设计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Insect Frames,网络包含4层3×3卷积,全连接层前接全局平均池化进一步降低网络参数量。使用不同的中间层特征维度和降维方法,实现4种网络变体结构Insect Frames_1—4。【结果】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钻蛀振动识别方法可有效监测早期虫害的发生,较准确地识别害虫种类。利用Insect Frames_1—4模型,对双条杉天牛钻蛀振动、臭椿沟眶象钻蛀振动和无钻蛀振动3种信号进行识别,在测试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均达90%以上,CPU上平均识别时间为0.1~1.3 s。Insect Frames_2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5.83%,较广泛用于虫声识别的高斯混合模型提高34.2%,较传统重量级神经网络Res Net18提高6.94%,时间效率提高171.1倍。【结论】将神经网络和声音识别技术用于幼虫钻蛀振动的自动化侦听,具有高效、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可提升林业钻蛀性害虫的早期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7.
沙棘主要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对沙棘钻蛀性害虫沙棘绕实蝇、沙棘象鼻虫、红缘天牛、木蠹蛾类,采用地面喷粉、林冠喷雾、干部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与选择混交类型、平茬复壮、绝花绝果、保护天敌等营林、生态、生物防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可有效地控制沙棘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这篇报告是根据1977年以来在林间实地观察中部分资料整理的,除了介绍该区域钻蛀性森林害虫的发生规律外,还尽量讨论了它们的综合防治措施。一.发生概况我省西部林业的发展历史较短,昆虫多半以农牧害虫为主,由于经营方式不当,又忽略了检疫措施,新的一些森林钻蛀性害虫为害严重。截止1934年12月统计,该区域森林钻蛀性害虫共分属3目9科27种之多,其中危害严重的有9种。①白杨透翅蛾 1974年通榆县第一林场25500亩5年生杨树幼林普遍受害,其中红星营林  相似文献   

9.
沙棘主要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棘钻蛀性害虫沙棘绕实蝇、沙棘象鼻虫、红缘天牛、木蠹蛾类,采用地面喷粉、林冠喷雾、干部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与选择混交类型、平茬复壮、绝花绝果、保护天敌等营林、生态、生物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沙棘钻蛀性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正>钻蛀害虫绝大多数为害木本的观赏植物,只有少数为害草本植物。各类钻蛀害虫的成虫一般不为害或为害轻微,如啃食一些嫩枝的树皮、叶子、不会引起严重的危害。钻蛀危害的都是幼虫期,一般幼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是北方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但钻蛀性害虫为害较普遍。1978—1984年我们在黑龙江省北部、内蒙的呼盟西南部天然林及部分人工林地区,对樟子松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分布、为害情况及重要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采用踏查、临时标准地详查及固定标准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苑国 《内蒙古林业》2010,(10):24-25
在晋北地区现有林地中,杨树在公路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地中约占70%以上。随着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杨树的各种有害生物也接踵而至,特别是隐蔽性强的钻蛀性害虫尤为严重。晋北地区对杨树危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有光肩星天牛、白杨透翅蛾、蒙古木蠹蛾、杨园蚧等。  相似文献   

13.
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金华市松林蛀干害虫种类及种群数量,结果表明:钻蛀性害虫有51种,其中钻蛀松树的蛀干害虫有10种,占钻蛀性害虫种类的19.6%,优势种群依次为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立毛角胫象林间活动期比较长,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松墨天牛成虫林间活动始期5月上旬,末期10月中旬,盛期一般在5-6月,而海拔较高的地区盛期在8月;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活动始期6月上旬,盛期6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末期在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油蒿不同演替阶段钻蛀性害虫数量变动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固沙植物,近年来受到油蒿钻蛀性害虫的危害,导致大面积死亡.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在宁夏盐池县对油蒿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油蒿的钻蛀性害虫分别是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蠹蛾、沙蒿圆吉丁虫和一种蛀茎蛾(鳞翅目:卷蛾科);在油蒿不同演替阶段,上述4种油蒿钻蛀性害虫均有危害,且每个阶段的优势种各不相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受油蒿林的演替阶段及油蒿群落的微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材质优良,适应性强,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近年来各地樟子松造林面积不断扩大,虫害亦日趋严重,其中尤以钻蛀性害虫为甚。笔者自1977年起,先后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黑河、嫩江地区、齐齐哈尔、哈尔滨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等地区的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根据调研所得,参考有关资料,将樟子松上常见的12种钻蛀性害虫编制成林间检索表(附简要形态特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杨树主要钻蛀性害虫有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青杨虎天牛、杨干象、木蠹蛾、柳蝙蛾。它们的发生、发展与生境有直接关系。采取营林、人工、生物及化防综合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杨树钻蛀性害虫。  相似文献   

17.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M_(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 ,在马尾松 -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 -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 3种不同林分中 ,应用 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 2 6种 ,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 14种 ,占诱获种类的 5 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 ,分别达 5 7.3%~ 69.8%和 2 7.2 %~ 2 9.3%。 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 ,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 ,以活动前期 (6月下旬前 )为最高 ,分别达 16.9粒和 4 1.9%。 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概率场景分析方法分析了木包装携带钻蛀性害虫定殖风险的主要过程,认为木包装携带有害生物定量化风险评价场景主要有2种,假设携带的钻蛀性害虫为X,场景分析认为其传播并在新的地区定殖主要经历6个关键环节,在对各个环节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计算风险概率的模型,同时,对各个环节的定量化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理解概率场景分析方法,为有害生物定量化风险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麻楝蛀斑螟Hypsipyla robusta Moore是一种严重危害楝科树种的钻蛀性害虫。本文综述了对麻楝蛀斑螟的寄主植物、分布、危害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征的研究结果,并从林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概述了麻楝蛀斑螟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为今后深入研究麻楝蛀斑螟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