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在株高和茎粗方面均显著优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中生菌素的促生效果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与IAAO活性均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后两者在生化物质的含量或活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接近。除POD活性显著低于中生菌素外,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其余生化物质指标方面均与中生菌素无显著差异。在青枯病防治效果方面,中生菌素为91.99%,贝莱斯芽孢杆菌为84.75%,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分别为63.08%和62.45%;在番茄产量方面,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相对于CK分别增产18.48%、22.48%、29.87%及28.08%。[结论]3种芽孢杆菌均能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其中以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与中生菌素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竹根姜土传病害,提高竹根姜产量和品质,促进竹根姜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本地竹根姜为供试品种,在达州市经济作物示范基地进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防治病害的田间试验,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对竹根姜生长及病害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菌肥可使病害发生率显著降低,较未处理区降低8.0%;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菌肥产量提高25%,经济效益提高71.6%。[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竹根姜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生物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剂为试验材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明其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调节肥追施枯草芽孢杆菌和基调肥均带巨大芽孢杆菌菌剂能够通过增加穗数和粒数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4.64%~5.56%。  相似文献   

4.
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剂为试验材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明其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调节肥追施枯草芽孢杆菌和基调肥均带巨大芽孢杆菌菌剂能够通过增加穗数和粒数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4.64%~5.56%。  相似文献   

5.
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菌的抑杀效应。枯草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在一定体积分数范围内能有效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且随着无菌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孢子萌发抑制率也增大。体积分数为20%的枯草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处理后7d抑制率可达78.8%。体积分数为60%时,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盆栽防治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百合枯萎病的发病抑制率达65.3%。且该菌液对百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生功效,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有抑菌和防病作用,且抑菌作用随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用量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探索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确定枯草芽孢杆菌适宜的施用量。【方法】以湖南烟区主栽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枯草芽孢杆菌用量(CK:0 kg/hm~2;T1:15 kg/hm~2;T2:30 kg/hm~2;T3:45 kg/hm~2)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在移栽后45 d和终采后与CK差异达显著,分别增加碱解氮含量13.6%~25.3%、23.1%~37.6%,与枯草芽孢杆菌用量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在移栽后60 d含量增加了11.4%~48.1%,与CK差异显著,含量与枯草芽孢杆菌用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的含量在移栽后45和75 d分别增加9.1%~15.2%、14.5%~24.7%,与枯草芽孢杆菌用量显著相关;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对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调节耕层养分变化规律,利于烤烟生长发育的养分供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采用对峙培养法、显微观察法和盆栽试验法考察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用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深层发酵产物可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及菌核萌发,其中发酵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88.1%,菌核萌发抑制率为77%,盆栽试验用发酵液原液施用防病效果可达70.0%。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评估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S)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排泄物水分的影响。选取25~45周龄海兰W-36蛋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1组(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8×105cfu·g-1;试验3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4×105cfu·g-1;试验4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3×105cfu·g-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8×105cfu·g-1组显著提高产蛋率2.63%(P0.05),显著提高蛋重3.96%(P0.05)。日粮添加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对料蛋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排泄物中干物质含量比对照组平均增高4.67%(P0.05)。日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8×105cfu·g-1组提高了蛋鸡产蛋量,减少了排泄物水分。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特设置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米2随水滴施枯草芽孢杆菌1千克,棉田枯萎病发病较轻,相对防治效果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B26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26抑菌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方法]枯草芽孢杆菌B26发酵液离心过微孔滤膜后,用70%的(NH4)2SO2沉淀,透析后获得仍具有拮抗多隔镰孢霉的无菌粗提物,用平板涂布打孔法检测粗提物对温度、酸碱度、紫外线照射、有机溶剂和蛋白酶处理的稳定性。[结果]经100℃处理后,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直径是常温下的78.2%,但经121℃处理后,B26粗提物完全失去活性;在pH值为3~10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均具有抑菌活性,在pH值为7时其抑菌活性最大;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经距离为40cm、功率为20W的紫外灯照射80min后,其抑菌活性为对照的78.1%。经乙醚、甲醇、氯仿和丙酮处理30min后,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活性分别是对照的96.4%、85.7%、82.1%、81.5%。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经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其拮抗直径分别为15.2、16.2和16.3mm,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的76.7%、81.8%和83.3%。[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学特性,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极对峙培养法,定期观察和显微镜法.[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广,营养条件与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需要一致;棉花枯萎病菌培养至第7 d时,抑菌效果为88.8;,棉花黄萎病菌菌丝培养至20 d时,抑菌效果为86.5;;该菌对枯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作用,可以溶解致菌菌丝和导致菌丝畸形.[结论]该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新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棉花不同生育期的生防菌组合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以期为植物其他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分别筛选棉花苗期、现蕾期和结铃期的高抗黄萎病内生菌,测定其16SrDNA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鉴定筛选出的3个菌株,探讨了该3个菌株在棉株内的定殖规律,并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根据16SrDNA序列同源性,3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enibacilluspolymyxaYUPP-8、Paenibacillusxy-lanilyticusYUPP-1和BacillussubtilisYUPP-2。定殖评价试验结果显示3个菌株均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施用剂量与其在棉株内的定殖量具有正效应关系,在棉花苗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8,在棉花现蕾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1,在棉花结铃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2。室内盆栽抗病结果显示3个菌株联合处理的棉株在开花期未发病,单菌处理的棉株在苗期发病率分别为:6.7%(YUPP-8)、6.7%(YUPP-1)和13.3%(YUPP-2);而此时对照的发病率高达80%。2010~2011年2年的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菌联合灌根处理效果优于单菌株施用效果,其中,2010年3菌联合灌根处理区棉花结铃期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9.4%和6.5,对照分别为47.5%和32.8,2011年的结果趋势与2010年类似,但病害严重度更高一些。上述结果表明联合棉花各生育期的内生菌来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初步克服了目前生防菌开发中的缺陷,对其他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难以防治的病害,筛选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成为解决棉花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葡甘聚糖作为碳源筛选一株能够降解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细菌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平板对扣培养和悬滴法等测定YUPP-10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用YUPP-10无菌滤液培养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检测其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利用基质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胚根、叶片接种病原菌,木质化和活性氧爆发研究YUPP-10诱导抗病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取一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UPP-10,其整体代谢产物在7 d时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带宽为0.73 cm,挥发性代谢产物在10 d时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的抑制率为77.03%;YUPP-10无菌培养液对大丽轮枝菌孢子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17.22%—71.25%和10.69%—26.62%,且抑制率与无菌滤液的浓度呈正相关。在用YUPP-10玉米蛭石培养物拌土处理的盆栽试验中,其对棉花黄萎病的最高防效达到80.60%。诱导抗性试验发现YUPP-10诱导了胚根和叶片抗大丽轮枝菌的侵染,诱导了细胞木质化和活性氧的爆发。qRT-PCR检测结果显示YUPP-10成功激活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病程相关基因(PR10)的表达,对大丽轮枝菌在棉花体内的扩散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结论】YUPP-10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反应来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通过嫁接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已明确抗黄萎病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海7124和Pima90为砧木,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湘杂棉21和感病品系冀棉11为接穗,完成4个嫁接组合,将其种植在连作棉田,调查嫁接棉花和非嫁接棉花的棉花黄萎病、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嫁接棉花和接穗对照相比,棉花黄萎病明显减轻,有些嫁接组合的抗病性达到高抗水平。和接穗对照相比,多数嫁接组合的株高和果枝数高于对照,嫁接对多数嫁接组合的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衣分、铃重以及纤维品质的大多指标影响不显著。4个嫁接组合的结铃数/m2、籽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各自的接穗对照。【结论】选取合适的砧木和接穗嫁接组合,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提高连作棉田的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相互嫁接技术研究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棉花黄萎病表现不同抗性的棉花材料,应用相互嫁接的方法将抗病和感病棉花品种组合在一起构建嫁接系统,将其种植在连作多年的棉田,调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自身嫁接苗与自根苗抗性差异不显著;相互嫁接植株抗/感(接穗/砧木,下同)和感/抗组合抗病效果明显强于感/感组合,但较抗/抗组合抗病性下降。研究认为,抗病材料无论作砧木还是接穗,均能抑制黄萎病的发生,说明抗病材料植株整体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菌株1520株.通过室内平板多次筛选获得2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拮抗抗作用的细菌菌株.25个拮抗细菌温室盆栽防治黄萎病的试验结果表明:2株拮抗细菌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中868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7.3%.根据2个菌株的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868菌株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112菌株为Bacillus megatherium.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生产上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的棉花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发病均匀的自然病圃对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南、北部棉区的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及常规区试的120份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发现,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较少,主要以耐黄萎病和感黄萎病品种为主.只鉴定出一个抗黄萎病品种01 -2,其病情指数较高为20.0,达到抗病与耐病的临界值.耐黄萎病品种较多占到44.2;,包括81-3等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结论]目前新疆棉花以耐黄萎病品种为主,缺乏抗黄萎病品种,亟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8.
嫁接对棉花抗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类型对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研究棉花黄萎病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为深入分析棉花抗病机理、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每个品种均设自身嫁接和相互嫁接2种嫁接方式和不嫁接的直播对照;田间试验鉴定比较直播材料与自身嫁接材料、相互嫁接材料的发病程度。【结果】自身嫁接材料与直播材料发病情况相同;以海岛棉抗病品种做接穗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陆地棉抗病品种为接穗的嫁接组合;以陆地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海岛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组合。【结论】嫁接操作本身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影响。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抗黄萎病机制不同,海岛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茎部;而陆地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根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含量水平揭示棉田深翻(深翻60 cm)对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MSM选择性培养基和水筛法分离土壤中的微菌核.[结果]深翻棉田土壤中的棉花黄萎菌微菌核数量低于常规棉田,深翻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程度也轻于常规棉田,说明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试验明确了棉田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1年内有2次比较明显的消长,现蕾期出现第1个高峰,到吐絮期出现第2个高峰,微菌核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深翻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91 1,常规棉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450 3.[结论]棉田深翻能有效的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20.
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海燕  张玉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6-20077,20080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在全世界蔓延的真菌病害。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理及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可为抗棉花黄萎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