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开始,我所运用塑盘育秧抛栽的方法繁殖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亲本博A、特A、优IA、枝A等,每年面积6~10hm^2,单产比人工插植增产5%~15%。三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塑盘育秧抛栽技术繁殖不育系具有省工节本,劳动生产率高,禾苗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群体生长整齐,抽穗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两系温光敏核不育系水稻再生繁殖、原种生产及保纯技术,以期为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及原种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史昆  褚敬青  陈光  崔朝辉  石磊  章根生  黎方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62-13862,13864
齐两优918是以优质不育系齐033S与强秆抗倒伏恢复系R918用特殊技术杂交配组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组合配组单位是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2、2013年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福建三明进行了150 hm^2齐两优918制种生产,平均单产2.6 t/hm^2,最高单产达3.3 t/hm^2.结合父母本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在福建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育的核三系艋保系新材料绵7MB-1,可以将油菜绵7AB类型、S45AB类型等臆性核不育两用系的不育株率从50%提高到90%以上。针对该材料在自交繁殖过程中,发生部分育性回复的现象,采用临保系植株茎段体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绵7MB-1的批量繁殖,将繁殖的临保系苗用于网室亲本不育系繁制,可使不育系亲本不育株率达到91.7%-93.5%。每繁制公顷不育系亲本,可供7500—15000hm^2杂交F1的制种生产使用。用高不育率不育系代替原核不育两系进行制种,大大减少了用工,同时使制种产量显著提高,制种质量也更有保证,形成了完善的繁殖与制种体系。  相似文献   

5.
姚学文  李苗 《北京农业》2011,(29):48-49
<正>今天,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陈立云教授课题组和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课题—"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生产新技术",通过了省科技厅主持的、袁隆平院士任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这标志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种子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据专家透露,该技术每年至少可为国家节约533.3公顷种子繁殖田,直接  相似文献   

6.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不育系试繁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杂交水稻三系新不育系试繁技术进行了探讨总结,对试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特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亚恢627杂交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晚稻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安徽、广西及福建等地大面积示范试种,其中,安徽六安作中稻试种2.13hm^2,平均产量达9.79t/hm^2;广西藤县作晚稻试种0.7hm^2,平均产量达9.12t/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8.01%;在泰宁中稻制种15hm^2,平均产量达3.37t/hm^2,最高达3.98t/hm^2;[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蓉18A是我所用MSB×D香B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等突出特点.以蓉18A为试验材料,以Ⅱ-32A、金23A、冈46A为对照,利用逐日受粉结实率估算法测定其柱头活力,比较分析各参试材料在自然条件下柱头活力衰减状况及维持时间.依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田间繁殖制种实践,探讨了不育系柱头活力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育系异交习性的差异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制种过程已成为制约三系杂交水稻推广的关键环节。不育系的异交习性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目的】研究5种水稻不育胞质类型和肥料调控技术对杂交水稻不育系异交习性的影响,为提高繁殖、制种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择野败型(W)、爪哇型(JW)、冈型(G)、K型(K)和印水型(YS)核质互作不育胞质构建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同氮肥调控处理不育系的异交习性和繁殖产量,探索胞质效应对不育系异交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其肥料调控机制。【结果】各同核异质不育系繁殖产量的提高主要由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加共同控制;JW型和W型胞质不育系在10 kg/667m~2氮肥施用条件下繁殖产量达到最高,分别达到259.20、244.04 kg/667m~2,GA、KA和YSA则需要18 kg/667m~2氮肥施用量其繁殖产量才可以达到250 kg/667m~2,但又会存在病虫害高发的风险。【结论】胞质效应及其与氮肥的互作对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异交习性均会产生显著影响,氮肥水平对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和繁殖产量的影响大于胞质效应,胞质效应主要影响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等异交习性。  相似文献   

10.
6311S是新育成的优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配合力高.为加快6311S的推广,促进6311S在杂交水稻育种上的应用,采用分期播种、高海拔地区再生稻试验以及大面积繁殖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温敏核不育系6311S的繁殖技术,提出了温敏核不育系6311S在海南和贵阳高海拔地区的配套高产繁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吕秋平  李友发 《农技服务》2010,27(5):558-558
嵊州市于2009年引进了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联合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嘉浙91A,对该不育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中籼生育期;全生育期表现黄叶;柱头外露率高。该研究为嘉浙91A在嵊州市的制繁种提供了依据,并总结了其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进行了繁种研究,结果表明,在广州自然条件下其越冬繁殖产量为0.55 t/hm2,可以用于原原种生产、对不育系进行加代繁殖等;而在清远的冷繁产量可达2.19 t/hm2,基本能达到大面积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广东省早造杂交水稻生产上主要利用籼稻不育系珍汕97A和优ⅠA等育成的杂交稻组合普遍存在的米质差和稻瘟病抗性差等问题,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引自佛山农科所的优质稻种质粳籼89与由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保持系种质五丰B杂交,进而选育三系新保持系和新不育系的育种改良工作,于2009年早造育成了早籼稻新不育系吉田A。阐述了早籼稻新不育系吉田A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合力表现,总结了其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粳型7001S、3516S,籼型3418S、399S、2301S及宣城地区农科所育成的X07S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光敏型不育系7001S、3516S、3418S立足于安徽省内秋繁,辅之以海南春繁;温敏型不育系399S、2301S、X07S以海南春繁为主,辅之以安徽省山区冷水灌溉繁殖的技术策略,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形成大规模生产和繁殖杂交水稻亲本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由于在亲本三系的繁殖和制种过程中,常常造成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因此其种子纯度的保持十分困难。而现有的杂交水稻亲本三系保纯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杂交水稻三系亲本在繁殖、保纯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提出了一项新的保纯繁殖方法——两圃制保纯繁殖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力、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其田间操作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光温敏雄性不育现象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之一,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的应用使得谷子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主要杂交谷子品种的母本是谷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A2。采用四因素(播期、密度、底肥、追肥)正交试验设计,在海南省三亚市对其南繁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播期对不育系A2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外,其他因素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正交试验产量结果显示,12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60万株/hm~2、底肥施用量150.0 kg/hm~2、追肥施用量150.0 kg/hm~2条件下,谷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A2繁种产量最高,达到了438.3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不育系A2南繁高产技术的制订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35 1A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新型早熟早籼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 ,米质优 ,抗白叶枯病 ,柱头外露率高 ,配合力好。经几年的实践 ,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高产繁殖技术 ,1997~ 1999连续 3a繁殖单产达 3 .375t/hm2 ,最高单产达 4.0 5t/hm2 。高产繁殖技术主要有 :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 ;控制秧龄 ,稀播早栽 ;高肥配比早施 ,加强病虫防治 ;推迟使用“九二○” ,更新赶粉方式 ;严格除杂 ,及时割青  相似文献   

19.
海南温光条件适宜,水稻可一年三熟,同时也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理想的自然繁殖地。卢兴桂、袁潜华(2001)经试验统计分析,认为海南自然条件下繁殖两系核不育系具有明显的优势,春、秋两季适宜繁殖期较长。但是,对主要两系不育系在海南不同生态区域具体的繁殖技术尚鲜见报导。为此,我们于2003年安排了晚秋多点繁殖试验,以期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351A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新型早熟早灿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米质优,抗白叶枯病,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好。经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高产繁殖技术,1997-1999连续3a繁殖单产达3.375t/hm^2,最高单产达4.05t/hm^2。高产繁殖技术主要有: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控制秧龄,高肥配比早施,。加强病虫防治;推迟使用“九二○”,更新赴粉方式;严格除杂,及时割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