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杂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杂交对其后代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人工草地和荒山放牧饲养方式下的生长变化,以波尔山羊为父本(♂)与贵州黑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贵州纯种黑山羊为对照),对其初生重、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羊的体重、体尺等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羔羊的体重较贵州纯种黑山羊后代的平均体重增加53.89%,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均得到明显提高,综合性能得到很好改善。2)通过比较人工草地放牧与荒山放牧饲养方式下的改良效果发现,在人工草地上的杂交优势更为明显。说明,杂交优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与饲养方式密切相关,在饲草较为丰富、活动相对受限的人工草地放牧饲养方式下,波尔山羊与贵州黑山羊的杂交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霍文颖  李婉涛  李新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80-11481
[目的]为了对波尔山羊与槐山羊杂交后代的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相同放牧条件下8~10月龄、性别一致、体重接近的10只波槐F1羊和河南槐山羊进行屠宰,对其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波槐F1羊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槐山羊(P<0.05),其中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差异显著(P<0.05);波槐F1羊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高于槐山羊(P<0.01);槐山羊肌肉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力高于波槐F1羊,差异显著(P<0.05);其丙二醛的含量低于波槐F1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为羊的育种中肉质的进一步改良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牧与围封对亚热天然暖性草丛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其草地承载力.[方法]以贵州中部龙里县亚热带天然暖性草丛草地为试验地区,连续调查2010~2012年草地生产力月、季和年动态,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放牧与围封条件下,贵州龙里暖性草丛草地植物现存量、牧草生长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8~10月份.围封明显提高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对天然草地植被组成改变不大.[结论]从草畜平衡的角度分析,贵州中部暖性草地适宜载畜量在3.45~4.66只羊/hm2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经济上可为农牧民所承受.  相似文献   

4.
丁生祥  郭连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94-6395
[目的]探讨在同德高寒地区人工草地追施有机肥的适宜施肥量。[方法]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追施有机肥量对西北羊茅的生长速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追施有机肥量对西北羊茅中后期生长速度和产量影响显著,随着追施有机肥量的增加,其生长速度、产量及种子产量均发生变化。追施有机肥水平与牧草产量、种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806,P<0.01;R=0.970,P<0.01),追施有机肥1 500 kg/hm2时,西北羊茅牧草产草量达到最高,为19 778.7 kg/hm2;追施有机肥量为2 250 kg/hm2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71.1 kg/hm2。追施有机肥的各处理在中后期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未施肥处理。[结论]从高产、高效角度综合考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对西北羊茅施有机肥的最佳用量是2 250 kg/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姜三七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过人工驯化的野生姜三七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最佳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处理组合为A2B2,即人工种植姜三七适宜的施肥量为有机肥11 2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为12.6万株/hm2,在此条件下,可使产量提高到11 740.5 kg/hm2,比野生生长姜三七的产量(约1 500kg/hm2)提高7倍左右。[结论]该研究可为中草药姜三七的高效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测宁南黄土丘陵长芒草典型草原平、旱年的产草量为2857.5kg/hm2和1767kg/hm2,适宜载牧量为0.87hm2/羊和1.4hm2/羊;滩寒杂种母羊放牧日采食量为暖季鲜草3.39kg/羊·天,冷季干草1.62kg/羊·天。试验证明,全年合理放牧可充分利用全乡10000hm2草场资源,每年可限量放牧羊只1.15万只,获得771.65万元的牧业收益。全年放牧比冷季放牧或全年禁牧可节省饲养成本59.8万元和74.75万元,而羊只体重、生产性能都有所提高。全年放牧比全年禁牧,冷季枯草积存量少,有利于草原防火。根据群众经验,总结出“联户限羊代牧”和“简易轮牧”相结合的草原最佳利用方式,找到了天然草原科学管理,合理放牧的突破口。农户舍饲养羊调研显示,当前农户养羊无论可消化能量、粗蛋白、钙、磷都与饲养标准有较大差距,科学舍饲试验获得母羊日增重、总增重分别比对照组羊高185.33g和7.02kg,试验组母羊在试验期全部发情配种。固原市草场分布调研结果,全市现有草山34.14万hm2,年产优质牧草9.05亿kg,可放牧36.56万只羊单位,年产值(母羊及其羔羊)达2.45亿元。  相似文献   

7.
林胜  裴正峰    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5-7366
[目的]采用不同有机肥配方,探索有机肥平衡施用效果,以提高有机稻生产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检测不同有机肥配方的施用效果。[结果]在稻鸭共作模式下,平衡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穗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结论]试验基地采用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5 000 kg/hm2+菜籽饼1 500 kg/hm2+鸡粪750 kg/hm2"的有机肥配方,有机稻产量达到6 200 kg/hm2,说明平衡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罗登  左福元  曾兵  王保全  伍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62-16164
[目的]筛选出适合渝西地区的最佳种草模式。[方法]测定皇竹草、甜高粱、扁穗牛鞭草的株高、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并计算不同种植面积比例下各组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干鲜比和粗蛋白产量。[结果]当3种牧草种植面积比例为3∶1∶1时,牧草鲜草总产量、干草总产量和粗蛋白产量较高,分别达到100 302.642、20 366.092和1 677.739 kg/hm2。[结论]当皇竹草∶甜高粱∶扁穗牛鞭草种植面积比例为3∶1∶1时,能获得较高的牧草总产量和粗蛋白产量。由此提出了"31110"草畜配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陕南小麦氮肥追施最佳时间和最佳用量,为陕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汉麦6号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冬灌期、拔节期进行1次或2次追施氮肥,通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系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纯氮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同等纯氮施用量下,1次追肥,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最好,其中,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751.90 kg/hm2,其次为追施纯氮103.50 kg/hm2时,产量为8 623.20 kg/hm2;当纯氮施用量高于69.00 kg/hm2时,拔节期1次追肥效果优于冬灌拔节2次追肥。追施纯氮34.50 kg/hm2时,2次追施的小麦产量高于拔节期1次追施。[结论]拔节期1次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贵州种草养畜加快,在高海拔地区建成成片人工万亩草场8片.由于现有山羊适应性不强.形成草畜不配套:为了充分利用人工草场,发挥项目资金作用.引进了杜泊羊饲养,结果表明杜泊羊具有食草性广、耐粗饲、采食速度快、早期生长发育快、耐寒、适应性强、成熟早、繁殖性能高等优良特性.能够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旅游景观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旅游景观草坪早熟禾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氮磷施用量对坪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肥可以提高草坪的分蘖密度,施肥量为41.90 kg/hm2时显著高于对照;草坪盖度在7、9、10月份41.90 kg/hm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对照,6、8月份达到90%以上;7~10月份41.90 kg/hm2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7、8、10月37.71 kg/hm2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6~9月份41.90 kg/hm2处理总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37.71 kg/hm2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6~7月份41.90 kg/hm2处理叶片宽度显著高于对照,其余月份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旅游景观草坪氮磷施用量以41.9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混播草种及其比例对黔草4号鸭茅草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黔草4号鸭茅的混播草地组合与草地产量。[方法]以黔草4号鸭茅单播为对照,在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高羊茅、鸭茅+白三叶共9种混播草地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牧草高度、产量、叶茎比、豆荷比的影响。[结果]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2∶1∶1)草地的产量达101 61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叶茎比为2.98,草地质量好,为最优草种组合与混播比例。[结论]该试验为筛选适宜贵州黔草4号鸭茅草地建植的最佳草种组合和混播比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沙尔套山主要草地类型可食牧草产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各草地类型总产量、优势种牧草产量及各经济类群产草量动态。以沙尔套山垂直分布的针茅(Stipa capillat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型、紫花鸢尾(Iris ruthenica)+假梯牧草(Phleum phleoides)型、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杂类草型、西伯利亚羽衣草(Alchemilla sibirica)+杂类草型、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细果苔草(Carex stenocarpa)型(标号依次为I型~V型草地)5个主要草地类型为对象,研究其不同月份产草量。【结果】I型草地中,总产量和针茅产量在9、10月最高,禾草9月产量最高,豆科草6月产量最高,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II型草地中,紫花鸢尾7月产量最高,禾草9月产量最高,总产量和豆科草、杂类草均为8月产量最高。III型草地中,豆科草和杂类草7月产量最高,鸭茅、禾草和总产量均为8月最高。IV型草地中,西伯利亚羽衣草和总产量均为7月最高,禾草和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V型草地中,线叶嵩草、禾草和总产量均为7月最高,杂类草8月产量最高。【结论】沙尔套山各草地型全年总产量按高低排序为:III型草地>II型草地>I型草地>IV型草地>V型草地。其中鸭茅+杂类草型草地可食牧草产量最高(12 080.1 kg/hm2),主要用于夏、秋牧场放牧。  相似文献   

14.
覃其云  曹继钊  梁燕芳  王会利  唐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66-1568,1578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内桉树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情况。[方法]利用径流小区进行定点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间种牧草对桉树林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桉树纯林(2 919.50 m3/hm2)>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2 219.42 m3/hm2),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该地区同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土壤侵蚀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125 t/hm2.a)>桉树纯林(3.835 t/hm2.a),桉树间种牧草流失的泥土比例高,而桉树纯林流失的径流比例大。水土养分流失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388 5 kg/hm2.a)>桉树纯林(4.303 1 kg/hm2.a),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得出养分流失大小为有机质>Ca>K>N>P>Mg>Zn>B>Cu。[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型桉树林的地表径流量差异明显,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浙江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的2种1变种,分属3科3属:鼠李科Rhamnaceae的毛冻绿Rhamnus utilisvar.hypochrysa,花期4-6月,果期6-8月;葡萄科Vitaceae的羽叶蛇葡萄Ampelopsis chaffanjoni,花期5-7月,果期7-9月;兰科Orchidaceae的卵叶无柱兰Amitostigma hemipilioides,花期5-7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茶园虫害生态综合防控技术。[方法]在湖北省十堰市果茶研究所茶园内,研究采用粘虫黄板(规格:200 mm ×250 mm)、OK-TS1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综合防控技术对茶园害虫的防控效果。[结果]4~6月黄板防控效果较好,进入7、8月后杀虫灯防控效果显著;通过统计黄板和杀虫灯害虫捕捉量,十堰茶园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为主。其中,假眼小绿叶蝉以5~6月和入秋时节为暴发期,茶蚜主要在初春及6、7月为害,茶橙瘿螨主要在6、8月为害嫩叶;蓟马在5月出现,7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茶毛虫和茶尺蠖主要在6~8月为害成熟叶。[结论]研究结果为茶叶绿色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建植8年经更新改良的人工草地上进行放牧强度、分区轮牧和连续放牧的比较试验表明,人工草地适宜的放牧强度为40%的利用率,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地牧草产量下降,杂草增加四川麻羊在人工草地当年和翌年牧羊分别为111.89头日数/亩和191.77头日数/亩.  相似文献   

18.
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退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材料与方法 1.1野外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选择利用方式和地形不同的草地(A.羊舍附近;B.坡顶;C.山坡下平地;D.山坡)进行调查。用1m×1m的样方取样,在每种样地取样10个,共计40个。调查内容有盖度、种名、高度、频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调查方法如下:①高度。每种植物随机选取5个个体,测定其营养枝自然直立高度,记录算术平均值和最高值;有生殖枝的,还需测定生殖枝自然直立高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黔辣系列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的耐瘠能力,以获得耐瘠能力较强的资源材料,为今后选育耐瘠能力强、产量高的辣椒品种提供亲本来源.[方法]供试材料分别为黔辣1号、黔辣2号、黔辣3号、黔辣4号,其中黔辣1号为线椒系列,黔辣2、3、4号为朝天椒系列,均由贵州省辣椒研究所选育.设5个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其中正常施肥量处理为:纯N 198.90kg/hm^2,P2O5 79.80 kg/hm^2,K2O 169.35 kg/hm^2,其他4个处理施肥量分别为正常施肥量处理的1/4、1/2、3/4、5/4.[结果]参试品种各性状受施肥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黔辣3号和黔辣4号耐瘠能力大于黔辣1号和黔辣2号.黔辣3号和黔辣4号最低施肥量均为:纯N 99.45 kg/hm^2,P2O539.90 kg/hm^2,K2O 84.75 kg/hm^2;黔辣1号和黔辣2号最低施肥量均为:纯N 149.25kg/hm^2,P2O5 59.85 kg/hm^2,K2O 127.05 kg/hm^2.[结论]该研究对于丰富贵州山区辣椒品种资源,促进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