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树莓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0年从俄罗斯、北京和吉林等地引进18个树莓栽培品种,在丽江进行引种试验研究,以筛选优良品种并探讨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Fengmanhong、No-thorn black raspberry和Willamette品种长势良好,引种第2年开始挂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丰产、适应性强、风味佳、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法优势互补的特点,对18个树莓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不同类群内优势种源,结果表明:在TOPSIS综合评价中,排在前9位的优势品种都分布在第I类群和第IV类群中。在第I类群中有Fengmanhong、Boysen、No-thorn black raspberr,在TOPSIS综合评价中分别居第2、第8、第1位;在第IV类群中有Chilcotin、Willamette、Reville、Tulameen、Vera、Kredo,在TOPSIS综合评价中分别居第5、3、6、4、9、7位。由聚类分析可知,第I类群和第IV类群的亲缘关系最远,如果用第I类群中的优势种源与第IV类群中的优势种源进行杂交组合设计,更容易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选出优势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3.
利用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法优势互补的特点,对18个树莓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不同类群内优势种源,结果表明:在TOPSIS综合评价中,排在前9位的优势品种都分布在第I类群和第IV类群中。在第I类群中有Fengmanhong、Boysen、No-thorn black raspberr,在TOPSIS综合评价中分别居第2、第8、第1位;在第IV类群中有Chilcotin、Willamette、Reville、Tulameen、Vera、Kredo,在TOPSIS综合评价中分别居第5、3、6、4、9、7位。由聚类分析可知,第I类群和第IV类群的亲缘关系最远,如果用第I类群中的优势种源与第IV类群中的优势种源进行杂交组合设计,更容易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选出优势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4.
对分属红莓、黑莓不同类群的8个树莓品种的种子、种子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树莓种子平均出油率为8.81%;2.树莓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98%,其中亚油酸是主要成分,含量达52%~66%,不同品种之间比例略有不同,红莓中亚麻酸含量28%~36%;3.树莓种子油含有α,γ和δ 3种烷链生育酚,其中以γ-生育酚为主,生育酚含量为89~131 mg/100 g,生物活性维生素E的含量为89~131 mg/100 g.为树莓种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黑树莓‘凯欧’和红树莓‘诺娃’为试验材料,研究二者果皮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黑树莓外果皮表面较为光滑、无茸毛、细胞长方形,而红树莓外果皮表面布满了茸毛、细胞多为不规则形;黑树莓外果皮细胞较大(黑树莓0.973μm~2,红树莓0.483μm~2),是红树莓的2.01倍;黑树莓中果皮细胞排列较红树莓松散,细胞较红树莓大(黑树莓40.35μm~2,红树莓11.37μm~2),是红树莓的3.55倍;黑树莓内果皮厚度为18.09μm,红树莓内果皮厚度为12.20μm,黑树莓内果皮厚度是红树莓的1.48倍。此外,两个品种的内果皮硬化、并分3部分(3层),其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有较大差异,外层部分形成了不同的纹理结构。总之,黑树莓和红树莓果皮结构上的差异可以作为不同品种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引种和扩繁   2000年4月下旬,我国正式引进的首批国外树莓栽培品种才登陆.现在有些地方所谓引进新品种,大多是一百多年前从俄罗斯引种至黑龙江的红树莓;少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非正式渠道引入我国试栽培、来历不明的老品种.这些品种混杂,多不宜作为商品化种植的主栽品种.另外,红树莓和黑树莓对种植条件的要求也有较大区别,红树莓耐瘠、耐早、耐寒性优于黑树莓;黑树莓耐盐碱性则优于红树莓.  相似文献   

7.
树莓属蔷薇科悬钩子属,又称木莓、托盘、马林果,是第三代无污染绿色水果.其聚合果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高钾低钠,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除生食外尚可加工成果酱、果糕和清凉饮料.目前寒地栽培的美国红树莓、紫树莓、澳洲红、菠兰黄均需利用2年生枝埋土防寒才能结果,费工费时,不受栽培者欢迎.丰满红树莓系从长白山野生种选出,1999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其不需埋土防寒,连续结果,树体矮小,且平均果重大,耐贮运性、外观品质均好于其它品种,便于设施栽培,反季节生产,延长供应周期,增加产量,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4个树莓品种茎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比较不同树莓品种的抗旱性,为抗旱树莓品种的选择和推广提供依据,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以树莓茎为试材,分析了4个树莓品种茎横切面木栓层、皮层、维管束和中柱等茎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凯欧的木栓层细胞壁最厚,且细胞层数最多,约5~6层;莎妮和海尔特兹的木栓层细胞壁较薄,细胞层分别为3~4层和3层;南方黑树莓木栓层细胞壁最薄,仅1~2层细胞.凯欧茎皮层厚度最大,为84.33μm;其次是莎妮,茎皮层厚度为60.07μm;南方黑树莓和海尔特兹的皮层厚度小于莎妮,分别为48.87μm和48.57μm.凯欧和莎妮中柱的髓占的比例较大,南方黑树莓茎中柱的髓占的比例较小.凯欧的维管束数量最多,为33束;其次是莎妮和海尔特兹,分别为31束和30束;南方黑树莓数量最少,为20束.木质部导管的数量凯欧最多,14~56个;海尔特兹次之,为12~40个;再次是莎妮,为5~35个;最少的是南方黑树莓,为4~26个.综合分析表明:4个树莓品种中凯欧的抗旱性最强,其次是莎妮,再次是南方黑树莓,海尔特兹的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9.
树莓自然越冬枝条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个树莓栽培品种及野生树莓"牛叠肚"在自然越冬条件下枝条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了树莓枝条在越冬期间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植株越冬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9~12月份树莓枝条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野生种"牛叠肚"枝条中3种物质含量最高,增加的幅度最大;抗寒性弱的栽培品种"澳洲红"枝条中3种物质含量最低,增加的幅度最小.12月份以后这3种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与树莓枝条越冬性强弱密切相关.6份树莓试材越冬过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野生种"牛叠肚"越冬枝条中SOD和CAT活性最强,MDA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1品种 树莓的品种很多,世界上约有400多种.从色泽上看,有红、黑、黄、紫等颜色,一般称为红树莓、黑树莓、黄树莓、紫树莓.树莓株型直立,株高1.5~2米,枝条红褐色,叶色深绿,鲜果红色,单果重6~12克,最大近20克.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树莓品种生活力与抗病性及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陕西杨凌测定了引种的14个树莓品种的生活力、抗病性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生活力强的品种有Heiltage,Summit,Willameppe,Royalty,Kopata和Triplecrown;生活力差的品种有Ruby,Goldensummit,Chiliwack和Meeker。2种最常见的树莓病害是白粉病和茎腐病,红莓和黄莓对这2种病害的抗性较差,而黑莓抗病性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Heiltage,Willameppe,Royalty,Boysen,Kopata和Triplecrown,抗病性差的为Chiliwack,Ruby,Summit和Goldensummit。根蘖繁殖技术对Heiltage,Willameppe和Fallgold繁殖效果最好,而Heiltage,Royalty和Triplecrown采用基生枝繁殖技术能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使用水平压条技术繁殖效果好的品种有Fallgold,Boysen,Kopata和Triplecrown,而先端压条繁殖技术对Heiltage,Fallgold,Royalty,Kopata和Triplecrown的繁殖效果较好;繁殖力强的品种有Heiltage,Willameppe,Fallgold,Royalty,Boysen,Kopata和Triplecrown。  相似文献   

12.
常用月季品种抗黑斑病能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部分月季品种间抗病性差异的原因和筛选出抗黑斑病的月季品种,对北京地区的50个月季品种黑斑病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和抗病性分类,分析影响月季黑斑病抗性的因素.结果显示:月季分为高抗品种群(HR)5个;中抗品种群(MR)15个;低抗品种群(LR)12个;感病品种群(CS) 14个;严重感病品种群(SS)4个.攀援月季、粉红色系月季和三倍体月季抗性较强.试验结果对于月季抗病育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对树莓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株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化学处理对4种树莓种子进行处理,从而筛选出打破树莓种子休眠和幼苗长势最好的方法。结果表明:红泡刺藤、粉枝莓的种子采用尿素和浓流酸的组合处理方法发芽率最高,桔红悬钩子用75%的浓流酸处理8~10 min效果好,而掌叶覆盆子直接用98%浓流酸处理10~15 min效果好;在株高方面,掌叶覆盆子、粉枝莓、桔红悬钩子直接用75%的浓流酸处理8~10 min后播种,幼苗株高较高,长势好,红泡刺藤采用尿素和75%浓硫酸的组合处理的幼苗长势好。  相似文献   

14.
对已知抗黑斑病强弱的8个月季品种进行气孔密度、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月季部分生理指标与抗黑斑病性间的关系为:月季的抗黑斑病性与气孔密度 呈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和SOD、POD、PPO活力呈正相关;感病条件下,各品种的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的抗性,应用每株麦苗上接1头蚜虫的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对禾谷缢管蚜在10个小麦品种(系)上的5个生物学参数发育历期DD、成虫与幼虫的体重差DW、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产仔数F、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RGR和成虫在与发育历期相等时间内的日均产仔数Rm进行了测定,并以此为基础用多元方差分析法、多目标综合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这10个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结果表明,在试验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中,小偃22、Astron、Ww2730和Amigo最不适于禾谷缢管蚜(R.padi)在其上取食,抗性最好,98-10-35和Xanthus次之,98-10-32、186Tm和98-10-30处在中间水平,Batis对禾谷缢管蚜(R.padi)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证明Astron、Ww2730和Amigo可作为抗蚜育种材料在我国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广泛分布的有果用育种潜力的7个优良树莓野生种质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7个优良树莓野生种质各有优缺点.与栽培品种相比,所有种质的平均单果重偏轻.川莓的突出性状是无刺;山莓果实品质优良,但丰产性差;果实品质优良同时丰产性好的种质是插田泡和栽秧泡,但受种质多样性及所处的生境影响较大;光滑高粱泡果实品质偏酸,但Vc含量高,结合前人报道SOD和鞣化酸含量高,适合加工制成饮料或果酒;红泡刺藤可溶固形物含量高,达到14%,丰产性也好,但出汁率低,种子数量极多;而茅莓果实品质较好,极丰产.从果实鲜食风味、丰产性和适应性来说,空心莓组的5个种质中除山莓不丰产外,插田泡、栽秧泡、红泡刺藤和茅莓均优于我们引进的树莓种群品种.  相似文献   

17.
品种密度互作对胡麻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胡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定亚23号’‘晋亚10号’和‘轮选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25、750、975万粒/hm2 3个密度梯度,测定植株茎秆的物理性状、力学和抗倒伏特性,并分析茎秆性状与抗倒伏特性的相关性.【结果】‘定亚23号’的株高和重心高度较‘轮选3号’分别高出了4.61%和8.95%,不利于植株的抗倒伏,‘轮选3号’在各个生育时期茎粗与壁厚都较高,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种植密度由525万粒/hm2增加到750万粒/hm2时,‘晋亚10号’的倒伏指数增加了1.40%,而‘定亚23号’增加了11.92%.【结论】种植密度的增加对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影响更大,对中抗型品种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种子带菌量检验和田间小区接种诱发病害试验的结果表明:9个拟在广东省推广的水稻优质米品种的种子均携带了病原菌的分生孢子,但带菌量与品种的田间发病程度不呈正相关。参试品种中抗性最差为新软占,其次为新雪占,其它品种的抗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葡萄叶片表皮气孔与霜霉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离体接种结合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研究了8个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高妻、夏黑、醉人香及矢富罗莎对霜霉病表现抗病(R),奥古斯特、红地球及贵妃玫瑰对霜霉病表现感病(S),瑞比尔表现高感(HS)。对8个葡萄品种的叶片表皮气孔观察表明,不同品种叶片气孔大小、密度不同。气孔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奥古斯特、矢富罗莎、夏黑、贵妃玫瑰、高妻、醉人香、红地球、瑞必尔。气孔的开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醉人香、高妻、贵妃玫瑰、红地球、夏黑、奥古斯特、瑞必尔、矢富罗莎。各品种叶片气孔的密度及大小与霜霉病的抗性未表现出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