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近年来海峡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情况进行了简要概括,研究了农业科技在两岸农业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分析了农业科技合作的现状,并提出通过增强科技合作,推动两岸农业共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10,(11):36-36
中国与东盟各国具有生态多样、特色农业等共同特性,为农业新品种培育和种业发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双边、多边农业种业合作前景广阔。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种业发展推动了农业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农业种业方面的合作,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农业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的对外合作现状,指出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分析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发展策略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国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国内热区农业科技力量开展国际合作,针对不同国家农业资源及其科技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合作对策;参与或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充分利用国际智力,争取引领国际热带农业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4.
11月18~22日,第九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在漳州花博园举办。花博会围绕"花开两岸,合作双赢"的办会主题,突出了对台、花卉、农业三大特色,成为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促进闽台关系、投资贸易、人员往来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论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特征、分析了制约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症结因素,并提出了创新农业知识,建立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发展农业科技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将农业科技推向广度、深度,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知识型农民,优化生态系统,倡导持续、标准化农业和重视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通过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张杂谷”科研团队与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张杂谷”产业的典型案例,剖析了科企合作推进社会化服务、实行股权激励、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创新历程,为科企合作推进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种子世界》2009,(1):58-58
拜耳作物科学近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今后将开展农业研究方面的合作,共同寻求农业产品的发展及国际化市场化的出路。以高精尖技术为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拜耳将携手启动多个项目,覆盖植物培育,基因及种子生产等领域。通过这样的项目,拜耳作物科学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其下属科研机构在农业研究方面的合作,并更好地履行其拓宽业务范围服务中国农业的承诺。本次谅解备忘录于比利时根特签署。  相似文献   

8.
低碳农业背景下闽台有机农业交流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而提出发展“新的工业革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本文在对“低碳经济”兴起和“低碳农业”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应用“低碳农业”技术,借鉴台湾低碳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经验,以有机农业作为发展福建低碳农业的切入点,以期促进福建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加强海峡两岸农业经济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种子科技》2014,(12):15-16
发展中国家学员到我国进行交流学习,我国技术人员带着技术、品种、设备等“走出去”。种业对外科技援助为世界农业合作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打开了一扇相互了解、寻求合作的窗,是协同发展的捷径。这种国际间的种质交换,有利于我国与合作国间种质资源的共享,可以加快生物育种步伐,实现技术进步和市场开发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化农业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全面合作,将共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并深入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行动,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制度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杨凌示范区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创新的探索中,积极发挥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作用,突破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促进了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为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也是中国的根基产业。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不断开辟新的领域,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发展。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两国长期在农业方面互有合作,但目前合作的规模还较小,效率还较低,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应抓住机遇,不断深化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以推动双方农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简述俄罗斯农业现状,并通过对两国在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农业教育与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的思路,以期为国内各部门和相关企业与俄罗斯开展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毅  刘薇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1):148-158
笔者回顾了陕西百年来不同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分析了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因与本质、范围与对象、社会需求等内在属性特征;总结了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效,即构建了农业科研技术服务体系、培育推广了技术良种方法、发展了农业产业、形成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人才环境、改变了农业传统观念与生产方式;归纳凝练出陕西农业科技发展的经验启示,即农业科技发展是解决农业诸多矛盾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构建农业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农业科技发展必须以国家需要、人民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指出陕西农业科技发展中成果转化率不高、体制机制僵化、省级支持不够、基层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通过“科研面向需求”、设立省级基金、开展农技有偿服务、扩大农技部门人事权限、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来解决问题,推动全省农业科技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是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论述了加强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认为当前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在战略发展和青年编辑培养方面尚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表明:加强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是解决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可通过专业培训、自我学习、横向交流和机制完善4个方面加强对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国家产业体系与地方创新团队对接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地方创新团队的有效对接是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笔者介绍了国家产业体系的三大突破和四川创新团队的主要特点,着重阐述了二者在优势特色产业选择、全产业链设计、人员聘用、职能分工、综合试验站和产业示范基地县功能定位、效益延伸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最后从建立交流合作、双向考核、相互流动、有效利益连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国家产业体系和地方创新团队建设特别是二者的有效对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资源互补”迈向“高端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年来基于资源互补的闽台农业合作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也面临着合作战略的转型。文章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闽台两地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高科技现代农业已成为闽台农业发展的共同方向,为适应闽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闽台农业更好发展,需要进行合作发展战略调整,由“资源互补”迈向“高端融合”,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8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广东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度提升,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全省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构建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对外合作不断加强、外向型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农民走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两岸休闲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对于两岸休闲农业资源整合与产业对接作用的机理,从互补合作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一体化发展的5个基础:共同的市场、共同的机遇、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历史渊源。研究结果认为,推进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一体化路径的关键在于克服两岸的体制阻碍,通过共同的市场弥补双方的差异与分歧,在选择和优化合作模式的同时,加快扶持政策的创新,为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多元化的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