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黄旦、福鼎大白茶、肉桂、毛蟹、铁观音鲜叶为原料,对其驻芽一、二、三叶进行力学特性及粗纤维含量的测定,研究表明,茶树嫩梢的弹性模量在4 158.88~14 849.11 kPa,最大应力在870.00~1 842.97 kPa,断裂应力在673.33~1 639.62 kPa,叶位对弹性模量、最大应力与断裂应力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小排序为:三叶>二叶>一叶。茶树嫩梢最大力点应变在10.61%~18.36%,断裂应变在12.19%~26.95%,叶位对最大应力与断裂应力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小排序为:三叶>二叶>一叶,不同品种有所差异。茶树嫩梢力学参数为茶叶加工机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适制乌龙茶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田间条件下适制乌龙茶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六个供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各不相同,福鼎大白茶〉铁观音〉毛蟹〉肉桂〉本山〉黄Yan。而净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黄Yan〉本山〉肉桂〉毛蟹〉福鼎大白菜〉铁观音。经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不相关。叶片未成熟时,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叶龄的增长和叶绿素含量的逐渐增加而增加,回归分析表明同一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叶绿  相似文献   

3.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降血压肽酶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种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根据ACE抑制率高低,最终选择胰蛋白酶为最佳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研究底物浓度、水解时间、酶与底物比、温度和pH值对酶解液降血压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水解最优条件组合。结果表明:底物浓度5%,水解时间6 h,酶和底物比为0.08,温度为50℃,pH值为8.0时,所得水解液ACE抑制率最高,为76.8%。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解法制备饲用大豆小肽,对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pH值、酶用量等生产工艺参数及饲用大豆小肽的脱色、分离等精制工艺流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产工艺参数为温度45~48℃,pH8.0,底物浓度6%~8%,酶用量2%(W/V),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水解度高达80%左右,低聚肽(分子量≤500D)含量达到80%以上,以2~4个氨基酸链为主.此生产工艺具有成本低,工序简单,小肽含量高,质量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DNS法,对影响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测定的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反应条件对酶活力测定值的影响明显,其中,温度、缓冲液种类、底物种类及其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缓冲液pH及DTT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该菌株果胶酶活力适宜的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50℃,底物桔子果胶S(igm a),底物浓度0.2%,缓冲液1/15m ol.L-1KH 2PO4-Na2H PO4(pH 5.2),DTT浓度为1.0m m ol.L-1。  相似文献   

6.
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DNS法,对影响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测定的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反应条件对酶活力测定值的影响明显,其中,温度、缓冲液种类、底物种类及其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缓冲液pH及DTT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该菌株果胶酶活力适宜的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50℃,底物桔子果胶(Sigma),底物浓度0.2%,缓冲液1/15mol·L-1KH2PO4-Na2HPO4(pH5.2),DTT浓度为1.0mmol·L-1.  相似文献   

7.
大平乡位于安溪县南部,与厦门经济特区的同安县和漳州市的长泰县毗邻.属亚热带气候,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16~18℃,日照时数1875小时,降雨量1700~1900mm,平均相对温度78~8 0%,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天然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生产高品质的茶叶,为生产茶叶绿色食品创造了环境条件.大坪乡现有茶园一万多亩,主要品种有毛蟹、铁观音、本山、黄旦等国家级良种,其中毛蟹占了9 0%左右.  相似文献   

8.
双酶解法提取大豆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粉为原料,加入高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水解研究,对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pH值、酶的用量及酶加入间隔的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了大豆多肽的含量及蛋白质的水解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经过优化得到的反应条件为温度45℃,pH 7.5,液固比7: 1,加酶量为高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各0.2 g,反应时间8 h,加酶间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酶解后的蛋白质含量达85%、水解度为17.72%.  相似文献   

9.
酶法亚油酸氢过氧化反应的底物抑制的松弛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外加因子对大豆脂氧酶好氧催化大豆亚油酸氢过氧化过程中底物抑制的松弛作用.结果表明:稀释剂DMF不仅可以解决高底物体系中的黏度问题,改善底物在体系内的溶解性,提高底物与酶的互溶性,还可以提高产率;初始体系氧饱和可减少底物的抑制作用.抗氧剂的加入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在底物浓度为125 g/L,pH 9,10℃,[E]=3.4×105U/mL,ψ(DMF)=7%,15mL(O2)/min,ρ(柠檬酸钠)=0.005 g/L的优化条件下,反应开始15 min后加ρ(抗氧剂)=0.08g/L,总反应时间90min的最终产率可高达88.6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粕的溶解性,利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Validase FPconcentrate蛋白酶对它们进行限制性水解。结果表明,利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50℃、pH 8.0、水解时间3 h,底物浓度为10%,酶浓度为0.5%(占底物),在此水解条件下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性指数(NSI)由4.37%提高到60.34%,水解度为6.37%。利用Validase FP concentrate蛋白酶对花生粕进行水解时的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50℃、pH 7.0、水解时间4 h,底物浓度10%,酶浓度1%(占底物),在此水解条件下花生粕的氮溶解性指数(NSI)由42.40%提高到87.54%,水解度为12.90%。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黄棪和肉桂4个品种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和角鲨烯含量等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茶籽成熟程度提高,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持续积累,含水率呈下降趋势;茶籽的含油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成熟前期含油率上升较快,后期趋缓并达到最高值,4个品种茶籽的平均含油率为24.24%;维生素E含量均出现"双波峰"增长趋势,并在后期快速增加至最大值,其中福云6号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达到1 060.29μg/g;角鲨烯含量呈现成熟前期增加、后期降低的趋势,其中肉桂的角鲨烯含量为161.42μg/g。在茶籽成熟过程中,棕榈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而硬脂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则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油酸的相对质量分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然后持续增加的趋势,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肉桂和黄棪成熟茶籽的油脂中油酸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0.43%、45.98%、52.62%和52.98%;亚油酸的相对质量分数整体呈现成熟前期降低、中期增加、后期再降低的趋势,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肉桂和黄棪成熟茶籽的油脂中亚油酸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1.65%、27.36%、24.66%和24.07%。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2012~2014年对14个茶树品种机械采摘和手工采摘芽梢中标准芽叶比重和破碎芽叶比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茗科1号(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械采摘与手工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符合乌龙茶采摘标准)和新梢破碎芽叶比重接近。而肉桂、毛蟹、本山、梅占、铁观音、黄玫瑰等6个品种机械采摘的完整芽叶比重比手工采摘低,新梢破碎芽叶比重均比手工采摘高;初步得出丹桂、黄观音、白芽奇兰、金观音、悦茗香、黄棪、福建水仙、金牡丹等8个品种机采效果较好,且这些品种生长速度较快,产量较高,较适宜机械采摘。  相似文献   

13.
以白鸡冠F1代新品系(0306I、0306F、0306D)及黄旦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0℃)胁迫下茶树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各品种(系)叶片电导率、过氧化氢及丙二醛含量都显著增加,其中0306F与0306D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旦与0306I;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都显著增加,其中黄旦与0306I低温下GR、APX、POD、SOD增加幅度远大于品系0306D与0306F。低温下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ASC)与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下降,其中0306F与0306D品系叶片的MDAR与CAT低温下下降幅度远大于黄旦与0306I。回归分析发现,叶片双氧水含量与APX(y=601.8-59.1x)及CAT(y=5.45-0.77x)活性呈负相关,电导率与ASC(y=7.45-10.35x)也呈负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茶树品种(系)0306F与0306D抗寒性弱于0306I与黄旦。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做青期间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毛蟹的三、四叶梢为原料 ,通过对乌龙茶新工艺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 ,发现在做青过程中 ,整叶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缘的PPO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POD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芯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依次减弱和依次增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香气成分萃取方法可从供试茶样检出262种香气成分,其中以肉桂香气种类最多(204种),水仙其次(175种),铁观音最少(120种)。应用HS-SPME干样萃取法可获得最多种类的检出成分(186种),其次为HS-SPME湿样萃取法(139种),并以SDE法检出成分最少(33种)。不同萃取方法对香气成分的检出存在良好的互补作用,但以基于HS-SPME干样萃取法,应用65βμm PDMS/DVB(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头进行检测分析可相对较好地反映3种供试茶样香气化学组成特征,并能实现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乙醇、苯乙腈、水杨酸甲酯等多种乌龙茶常见或特征香气成分的重复性检测。肉桂和水仙茶样相较铁观音茶样的香气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以肉桂茶样的香气组成更为复杂多样,该结果与闽南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迥然不同的花香品质及肉桂相较水仙拥有更为浓郁高显的香型特征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低温贮藏对琯溪蜜柚汁胞粒化与木质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琯溪蜜柚果实为材料,分别在1、4、7 ℃和室温下贮藏琯溪蜜柚果实,探讨贮藏温度对汁胞粒化、木质素含量以及汁胞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逐渐升高,汁胞粒化指数和木质素含量也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在4、7 ℃下贮藏时,汁胞木质素含量、粒化指数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PAL、CAD、PPO和POD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室温和1 ℃;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琯溪蜜柚汁胞粒化程度与汁胞中木质素含量均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1 ℃的低温不适宜琯溪蜜柚的贮藏,而4~7 ℃较适宜琯溪蜜柚的贮藏。  相似文献   

17.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陈荣冰  张方舟 《茶叶科学》1998,18(2):113-118
用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芳樟醇;黄旦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铁观音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酮;毛蟹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2-苯乙醇。丹桂与其他4个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都是橙花叔醇,说明橙花叔醇是构成福建乌龙茶品种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丹桂与其母本肉桂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9%和61%。但是,不同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不同品种的香型特征,这与感官审评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WCTD)、配花量(RJF)、堆温(T)、窨制时间(ST)四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综合研究。利用DPS软件对综合实验得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出要使花茶吸附的香精油总量较高,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7.9%~20.0%、配花量73.7%~77.6%、堆温27.2℃~29.7℃、窨制时间12.7 h~14.0 h;要使花茶的综合品质较好,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6.9%~20.0%、配花量62.0%~69.8%、堆温29.3℃~32.2℃、窨制时间12.5 h~13.8 h。  相似文献   

19.
茶小绿叶蝉危害乌龙茶茶树品种的挥发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危害不同抗性茶树品种后挥发物的变化,从而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小绿叶蝉危害虫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乌龙茶茶树品种肉桂和铁观音为材料,以GC-MS为研究手段,进行茶树组成型和虫害诱导型挥发物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邻异丙基苯甲烷、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γ-萜品烯和3-甲基-2-环己烯-1-酮为铁观音和肉桂的主要组成型挥发物成分。2个品种在健康茶树挥发物的成分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上都存在差异。芳樟醇只在铁观音的健康茶梢中被检测到,而十三(碳)烷、乙酸辛酯、十六烷和雪松醇只在肉桂的健康茶梢上检测到。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和α-法呢烯在铁观音上的含量远远大于肉桂。另一方面,茶树受小绿叶蝉危害一段时间后,铁观音和肉桂在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二者都释放大量的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芳樟醇,在危害4 h和8 h的挥发物测定中,2个品种的这些成分较危害前的增加量从1.49倍到41.22倍。此外,茶小绿叶蝉的危害还诱导了新的挥发物的产生,包括(Z)-丁酸-3-己烯酯、癸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和苯乙醇。(Z)-丁酸-3-己烯酯、癸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苯乙醇、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 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芳樟醇,这10种挥发性物质可能跟茶树的诱导抗性和铁观音的抗虫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孕穗期水稻剑叶为材料,建立了HPLC法,对水稻中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玉米素(Z)和水杨酸(SA)等5种植物内源激素进行分离和测定。以甲醇为提取溶剂,再经SPE C18小柱过柱子除杂。HPLC分离采用C18(5μm×4.6×250 nm)反向色谱柱,最终采用PDA检测;以甲醇-水(0.5%乙酸)为流动相,流速为0.9 m L/min,进样量为20μL,在波长254 nm、272 nm和236 nm下同时检测。洗脱梯度为:0~4 min,A:20%~30%;4~10 min,A:30%~48%;10~20 min,A:48%~80%;20~30 min,A:80%;30~35 min,A:80%~20%;35~40 min,A:20%。结果表明,5种激素峰形良好、尖锐且保留时间稳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125~1000 mg/kg,决定系数R2>0.9996,加标回收率达45.73%~116.70%。同时,本研究采用建立好的方法对不同胁迫处理下孕穗期水稻剑叶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了分离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