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以12月龄的藏绵羊和白萨福克羊-藏羊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测定了其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密度。结果表明,白-藏羊和藏绵羊的公羊、母羊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3个部位间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密度等特性均差异不显著;藏绵羊公羊、母羊和白-藏羊公羊、母羊的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密度均差异不显著。白-藏羊公羊的臂三头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白-藏羊母羊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白-藏羊公羊、母羊肌纤维面积均极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藏绵羊母羊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白-藏羊公羊、母羊,藏绵羊公羊显著高于白-藏羊母羊;白-藏羊公羊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白-藏羊公羊、母羊的肌纤维面积显著高于藏绵羊母羊,藏绵羊母羊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白-藏羊母羊。  相似文献   

2.
以小金县4.5岁的牦牛、犏牛的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和放牧饲喂,屠宰后采集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测定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肌纤维直径、肌内肌纤维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舍饲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放牧牦牛的肌纤维密度和舍饲牦牛、放牧牦牛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3个部位肌肉的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间差异不显著;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舍饲犏牛;舍饲牦牛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青山羊肉品理化性状及其食用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方法,对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济宁青山羊按其不同的年龄(6月龄和12月龄)和不同的解剖部位(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品的理化性状和食用品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因素对肉品的颜色、干物质、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密度、必需氨基酸和多数矿物元素的含量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部位因素对肉品的保水性能、嫩度、肌内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和多数矿物元素的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比较而言以12月龄青山羊肉品理化特性和食用品质性状优于6月龄青山羊的肉品,背最长肌优于股二头肌。研究科学而客观地揭示了青山羊肉品具有营养丰富、肉质优良和肉味鲜美的宝贵种质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公羊为研究对象,对海门山羊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肌肉的组织学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海门山羊母羊股四头肌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大于公羊(P〈0.01),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和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小于公羊(P〈0.01);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肌纤维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特性也存在显著(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肌纤维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肪滴,说明其氧化代谢率高,保水性能强,柔嫩多汁,肉质优良。[结论]为海门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公羊为研究对象,对海门山羊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肌肉的组织学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海门山羊母羊股四头肌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大于公羊(P〈0.01),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小于公羊(P〈0.01);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肌纤维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特性也存在显著(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肌纤维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肪滴,说明其氧化代谢率高,保水性能强,柔嫩多汁,肉质优良。[结论]为海门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旨在比较藏绵羊母羊7个部位肌肉(臂三头肌、冈上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腰大肌、胸斜方肌和小腿肌)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基因( AKT1 mTOR FAB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含水量均在75%左右;小腿肌的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背最长肌(P>0.05),腰大肌的蛋白含量低于小腿肌(P<0.01);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除腰大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而小腿肌IMF含量最低(1.15%)。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小为冈上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小腿肌>胸斜方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是股四头肌>冈上肌>小腿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胸斜方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密度最大,高于冈上肌(P<0.05);肌纤维面积、直径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而肌纤维密度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而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6、-0.831)。 AKT1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而 mTOR基因在股四头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小腿肌、背最长肌(P>0.05),显著高于臂三头肌、冈上肌及腰大肌(P<0.05),与胸斜方肌差异极显著(P<0.01); FABP3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除冈上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肌肉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 AKT1基因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1); FABP3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8)。综合分析可知,藏绵羊小腿肌更符合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羊肉特点的要求,而背最长肌相比于其他部位嫩度更好;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蛋白质合成呈正相关, FABP3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IMF沉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表达丰度与肉质性能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为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遗传学资料。【方法】利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早期生长背最长肌肉组织中的mRNA的发育性变化。【结果】①出生后随着月龄的增加,母羊GHR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最后6月龄到达最高点;公羊GHR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到2月龄到达一个峰值,2月龄到4月龄为一个降低的过程,4月龄到6月龄又升高,并到达最高点;母羊IGF-Ⅰ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由2日龄开始依次升高最后于6月龄到达最高点;公羊IGF-Ⅰ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到1月龄到达一个峰值,1月龄到3月龄为一个降低的过程,并于3月龄降至与初生接近相等的水平,此后随月龄增加逐渐升高,并于6月龄到达最高点;②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各月龄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湖羊的公羊和母羊的GHR和IGF-Ⅰ基因的相同生长阶段的表达也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③GHR和IGF-Ⅰ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0.01<P<0.05),GHRI和GF-I基因与肌纤维直径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GHR与肌纤剪切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IGF-Ⅰ与肌纤剪切力存在显著正相关(0.01<P<0.05),GHR和IGF-Ⅰ基因与肌纤维密度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性别和年龄对于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肌肉中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出生后,各基因表达水平并非随之上升或者下降,各基因表达水平出现拐点的时间并不相同;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早期肌肉性状的表达为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湖羊早期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体质量300~~400、400~500、500~600 kg的3组陇东肉牛胴体上取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作为标本,通过HE染色石蜡切片技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陇东肉牛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9.04±6.99)、(43.60±12.60)、(45.95±13.63)μm.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分别为(441.07±21.64)、(238.10±19.80)、(191.88±13.89)n/mm2.陇东肉牛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肌纤维不断变粗,结缔组织含量逐渐增加,肌纤维密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3块肌肉中,腰大肌的肌纤维直径最小密度最大;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结缔组织含量比腰大肌的高.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整粒稻谷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日龄的河田鸡进行9~12周、13~16周两阶段的饲养试验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①同阶段同性别同部位3个处理间的理化性状(包括肌肉含水率、pH1值、pHu值、滴水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13~16周公鸡胸肌pH1值除外);9~12周公鸡胸肌、母鸡腿肌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13~16周公鸡胸肌肌纤维密度和母鸡胸肌直径以及9~12周公鸡腿肌肌纤维密度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同阶段同性别3个处理间的肌肉组织学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日粮中稻谷添加比例的提高,上述肉质性状的变化趋势因阶段、性别及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②同阶段同性别不同部位间(胸肌、腿肌)的肉质性状存在差异;③同阶段同部位不同性别间的肉质性状存在差异,其中13~16周肌肉的组织学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④同性别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肉质性状存在差异,其中胸肌pH1值、胸肌及腿肌的组织学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两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20~35kg,中: 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肌肉水分显著地增加(P<0.01),相反,肌肉粗蛋白(P<0.05)、粗脂肪和肌内脂肪(P<0.01)显著地降低。杂交后代的系水率、保水率、肉色、嫩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大理石纹、熟肉率、滋味、多汁性和汤味显著下降(P<0.05)。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变化较为显著。杂交后显著地降低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分别降低了22.3%,22.8%和19.3%。肌纤维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杂交后显著地增加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P<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增加了22.5%,18.1%和18.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摘除对母山羊产肉性能,血清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水平以及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肝脏、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 表达的影响,揭示摘除母山羊卵巢提高其育肥效果的原因。【方法】将体重相近的5月龄布尔山羊杂种(布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母羊40只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开始前一个月,对所有羊只进行驱虫和防疫工作。试验开始时将母羊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摘除处理组母羊的卵巢,对照组不摘除。在试验的第0,10,20,30,40 和50 天早晨8:00对所有试验羊进行空腹采血,立即分离血清,采用羊生长激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血清中GH水平。50 d后分别从处理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5只试验羊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屠宰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同时,立即采取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及肾周脂肪组织样,每个组织至少采集3份生物学重复样,用锡箔纸包好标记后立即投入液氮中,带回实验室放入-80℃冰箱保存,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相对定量技术和2-△△Ct法检测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肝脏和肾周脂肪中GH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母羊血清GH浓度在试验的第20天为8.63 μg•L-1,处理组母羊达到9.50 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试验进行呈上升趋势。处理组母羊血清GH浓度在第50 天时达到了11.55 μg•L-1,高出对照组(9.34 μg•L-1)2.21 μg•L-1,且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发现处理组母羊的屠宰率、胴体产肉率和眼肌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处理组母羊屠宰率达到了45.6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1%(P<0.05),但是骨肉比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处理组母羊肝脏中GHR基因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21倍(P<0.01);GHR基因在处理组母羊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是对照组的4.87倍,且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股二头肌中GHR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17倍,差异极显著(P<0.01);在肾周脂肪中,处理组母羊GH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9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摘除母山羊卵巢后,其屠宰率、血清GH水平以及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肾周脂肪GHR基因表达均显著上升,骨肉比显著下降。这提示摘除母畜卵巢可能通过增加其血清GH水平和部分靶组织中GHR基因的表达提高母羊的屠宰率,降低骨肉比,从而有利于母羊的产肉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成都麻羊肉理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翔  王杰  黄艳玲  陈斌  伍红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56-7259
[目的]分析成都麻羊肉理化性状,为其种质特性测定提供理化性状依据。[方法]采用2×2×33因子试验,测定成都麻羊不同年龄(周岁和成年)、不同性别(羯羊和母羊)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肉的理化性状及农药残留指标。[结果]年龄因素对肉色、嫩度、熟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性别因素对肉色、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部位因素对肉色、嫩度和干物质含量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成都麻羊肉肌红度a平均为17.32±2.38,嫩度剪切值平均为(4.84±0.29)kg,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1.65%±0.90%,肌内脂肪含量平均为3.34%±1.32%。肉样中,均未检出国家禁用农药六六六、DDT残留。[结论]成都麻羊肉色好、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肌内脂肪含量适中且分布均匀等肉质优良的宝贵特性。  相似文献   

13.
成都麻羊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成都麻羊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为其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2×3 3因子试验方法,对成都麻羊不同年龄(周岁和成年)、不同性别(羯羊和母羊)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的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成都麻羊肉平均氨基酸总量、成人必需氨基酸和婴儿必需氨基酸分别为(21.41±1.93)(、9.27±0.89)和(10.74±1.02)mg/100 mg。所测17种氨基酸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解剖部位羊肉间存在差异。除苏氨酸外,其余所测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周岁羊肉分别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成年羊肉;氨基酸总量、成人必需氨基酸母羊肉均显著大于羯羊肉(P<0.05),背最长肌显著大于股二肌和腰大肌(P<0.05)。成都麻羊肉7种矿物质含量,除钙外,成年羊肉均高于周岁羊肉,羯羊肉高于母羊肉,股二肌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结论]成都麻羊肉具有营养丰富、肉质优良和肉味鲜美的宝贵种质特性。  相似文献   

14.
Twenty castrated male goats, each of Yun-Ling Black goats (YLB goat), N × YLB hybrid goats (Nubian ♂ ×Yun-Ling Black goats 9) and B × YLB hybrid goats (Boer ♂× Yun-Ling Black goats ♀),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rossbreeding on the meat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the YLB goats of China. After weaning of 90 days, all the experimental goats were reared on natural pasture when they were slaughtered at an age of 730 days. The longissimus dorsi (LD) and biceps femoris (BF) muscles were sampled from each carcass to determine chemical compositions. Both hybrid goats had higher protein content (P 〈 0.01) and lower fat content (P 〈 0.05) than the YLB goats in the two types of muscle. The inosinic acid contents of LD muscle for the YLB goats and the B × YLB hybrid goa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that for the N × YLB hybrid goats. The LD muscle from the YLB goats contained higher essential amino acid (P 〈 0.01), total amino acid (P 〈 0.01), and some individual amino acid (P 〈 0.05) than those from the hybrid goats. The concentra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 (USFA) of LD muscle from the N × YLB hybrid go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oat breeds (P〈0.05) bu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other two goat breeds (P〉0.05). The YLB goa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concentrations of oleic acid (C18:1) and linolenic acid (C18:3) of LD muscle than the hybrid goa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proportion of mono-unsaturated (Sum for C 16:1 and C 18:1) than the B ×YLB hybrid goats, and tended to be higher than the N × YLB hybrid goats (P 〉 0.05). In contrast, the proportion of poly-unsaturated in the YLB goa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than that in the hybrid goats.  相似文献   

15.
对 2 4头不同基因型肥育猪 (淮猪、大白×淮、长白×淮、杜洛克×淮各 6头 )的眼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及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淮猪、大淮、长淮、杜淮 4种不同基因型育肥猪的眼肌纤维直径 (FDL)分别为 5 1.74、5 7.2 8、5 4.71、5 4.11μm ;股二头肌纤维直径 (FDB)分别为 5 7.0 7、5 5 .95、5 9.6 4、5 9.34μm ,其中仅大淮的FDL显著高于淮猪 (P <0 .0 5 ) ,其余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 2 4头育肥猪FDL与肉质性状相关不显著 ,而与胴体性状中的瘦肉率、眼肌面积、眼肌全重、眼肌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脂率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由于基因型组合的不同 ,相关系数的高低随品种而异 ,在大淮、杜淮、长淮、淮猪品种内 ,FDB分别与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胴体重、眼肌面积、眼肌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可乐定对生长猪胴体组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分别饲以添加0,0.50 mg/kg可乐定的相同饲粮,试验期为43 d.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可乐定能明显改变猪的胴体组成,使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5.29%(P<0.01)和8.41%(P<0.01),脂肪比率和背膘厚分别降低了9.53%(P<0.01)和10.34%(P<0.05),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重量分别增加了13.77%(P<0.01)、11.11%(P<0.05)和8.93%(P<0.05);使血清中GH和IGF-1水平升高(P<0.05),尿素氮和甘油三酯浓度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浓度上升(P<0.05);使皮下脂肪组织中苹果酸脱氢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力下降(P<0.01),而激素敏感脂酶活力增高(P<0.05).  相似文献   

17.
李利  李秋  欧志国  王林杰  张红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14-12915,12994
[目的]探讨IGFBP-5基因在山羊出生后不同组织的发育性表达模式。[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出生后0、15、30、60、90和120d36只南江黄羊(公、母羔各18只)的心脏、肝脏、脾、肺、背最长肌、半膜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样品中IGFBP-5mRNA水平。[结果]母羔的IGFBP-5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公羔。各组织IGFBP-5mRNA表达量呈现肝脏〉肺〉脾(心脏)〉肌肉的趋势(P〈0.01),脾与心脏间差异不显著(P〉0.01),肌肉的表达值最低。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织中IGFBP-5mRNA丰度均呈现下降-上调-下降的发育性表达模式,而肝脏和肺中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IGFBP-5mRNA主要在内脏,尤其是肝脏中合成,但在各组织的发育性表达模式一致,性别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