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金荞麦在干旱和UV-B辐射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总黄酮含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试验结果显示在充足水分状况下,增强的UV\|B辐射提高了金荞麦叶SOD活性、总黄酮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的UV-B辐射在处理前期和后期提高了金荞麦叶POD活性;增强的UV\|B辐射在处理前期增加了金荞麦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增强的UV-B辐射在处理中期提高了金荞麦叶SOD活性,而在处理前期和后期却降低了其SOD活性;增强的UV-B辐射在处理后期提高了金荞麦叶POD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条件下,金荞麦通过酶系统和保护物质的调节减少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试验设定强度的UV-B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其对干旱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0%PEG预处理及复水下水稻根系抗氧化防御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及其基因表达对15%PEG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0%PEG预处理水稻根系SOD同工酶中酶Ⅱ、Ⅲ呈现上升趋势,在其直接受到15%PEG胁迫时酶带先增强后减弱;对POD同工酶而言,预处理下酶带整体表现出增强趋势,在15%PEG胁迫时产生新酶带Ⅳ和Ⅴ;而在受到15%PEG胁迫时,水稻根系中CAT同工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预处理组与对照1相比促进了APX1和CAT1的表达,抑制了Cu/Zn-SOD的表达。试验中复水组的APX1和CAT1的表达比对照1高,而Cu/Zn-SOD的表达相对较低。适当的预处理能使植物抵抗更强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3.
以产自辽宁本溪的野菊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PEG对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OD和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酶谱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PEG胁迫下野菊幼苗保护酶系同工酶随时间的改变其谱带的表达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量葫芦枣树叶在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性物质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紫外辐射、降水量等环境因素的月际性差异与葫芦枣树叶的抗氧化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5月枣树处于生长初期时,UV-B辐射强度小,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环境条件适中,SOD、POD的活性较弱;6~7月枣树进入生长旺盛期和开花期,虽降水量相对较大,但因UV-B辐射等其他环境因素胁迫,SOD、POD的活性也随之增强;8~10月枣树进入成熟期与休眠期,降水逐渐减少,UV-B辐射等其他环境胁迫因素也在减弱,枣树体内SOD、POD的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6周龄拟南芥生态型Columbia-4为材料,在0(CK)、5、10、15、20、25、30、35 mmol.L-1草酸(OA)胁迫48 h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以探讨OA胁迫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活性氧代谢及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K,PAL活性极显著地升高;SOD活性也受到诱导,在20 mmol.L-1OA胁迫下,SOD活性最高;CAT和POD的活性与CK相比,受到抑制,在20 mmol.L-1OA胁迫下,二者被抑制的程度最高,并且POD活性较CAT活性被抑制的程度更大;MDA含量与O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279x+1.6567,R2=0.9222***),表明OA浓度越高,对拟南芥细胞的伤害越大.可见,OA有可能通过抑制CAT和POD的活性,导致H2O2等活性氧自由基的累积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最终引起对拟南芥叶片的毒害.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Clycinemax)幼苗膜脂过氧化及CAT、POD等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下,大豆幼苗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先升(胁迫期)后降(恢复段),CAT活性先增(1~5d)后减(6~11d),T1组POD活性在胁迫期逐渐升高,恢复期维持一较高水平后陡降,而T2组POD活性一直升高至第9d,而后略有下降。La的介入,使大豆质膜透性和MDA光致修复各时段变幅降低,La T1及La T2组2种酶活均大于UV-B组,表明La对CAT、POD等抗氧化酶有调控作用,减轻了UV-B辐射对其功能的损伤,增强了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能力,改善了活性氧代谢,降低了MDA浓度,维持了质膜正常透性,且对低剂量(T1)的防护效果优于高剂量(T2),进而在防御系统层面实现了La对UV-B辐射伤害大豆幼苗的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樊月  谷俊霞  钟俐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041-2045
[目的]研究甜瓜幼苗叶片中的SOD、POD、CAT同工酶与甜瓜白粉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白粉病感病甜瓜品种伽师和白粉病抗病甜瓜品种MR -1为材料,利用PAGE电泳方法分析三种同工酶在接种白粉病前后酶谱的变化.[结果]感病品种伽师和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受白粉病胁迫后,同工酶谱均有变化,POD酶带在第3d时有新的酶带出现,伽师:P4 (Rf=0.80),MR -1∶P1(Rf=0.68),且感病品种伽师比抗病品种MR-1的POD活性变化更迅速;CAT同工酶无新的酶带出现,但两品种的两条CAT同工酶酶带分别在接种白粉病后3和12d出现两次峰值;SOD同工酶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弱,无新的酶带出现,但SOD同工酶酶带S1(Rf=0.50)的活性有变化呈6d增强9d降低的趋势.同时,在接种白粉病后甜瓜白粉病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酶活性始终比甜瓜白粉病感病品种伽师的酶活性强.[结论]甜瓜幼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后SOD、CAT、POD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衡量甜瓜抗病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罗甸小米核桃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罗甸小米核桃叶片3种抗氧化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罗甸小米核桃保护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CAT活性除重度胁迫外均呈W型变化,MDA含量除重度胁迫表现出先升后降之外,其他处理均呈降-升-降的变化。在重度干旱胁迫(W3)下,罗甸小米核桃各类保护酶的活性在总体上均高于正常供水、轻度干旱胁迫和中度干旱胁迫。干旱胁迫初期,CAT活性变化趋势与POD活性相反,说明3种保护酶能够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以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水分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以鲁单9001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土培条件下采用模拟水涝胁迫的方法,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初步研究水涝胁迫对玉米细胞保护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发现,用水涝胁迫处理鲁单9001玉米品种后,在取样时间内,试验组的CAT和POD同工酶谱带均明显强于对照组,而S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不明显.说明水涝胁迫处理可使CAT和POD的活性增强,而对SOD的活性影响不大.因此,水涝胁迫对玉米不同的细胞保护酶同工酶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玉米细胞保护酶在玉米对水涝胁迫的抗性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女贞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不同梯度的干旱胁迫处理,对女贞1年生盆栽幼苗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探讨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女贞叶片中RWC出现明显下降趋势,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及CAT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由此表明,女贞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通过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调节,维持细胞膜的稳定及正常生理活动,并保持较强的抗旱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宇霞  韩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15-6818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mmol/L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作为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胁迫后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个组:对照组(CK)、紫外线UV-B处理组(B)、UV-B和硝酸钠(SNP)复合处理组(B+SNP),分别于处理后的第0、1、2、3、4天取样进行丙二醛(MDA)含量及CAT、POD、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3次重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V-B辐射后,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导致小麦幼苗产生氧化损伤;在UV-B辐射之后施加不同浓度的SNP,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UV-B辐射胁迫下小麦幼苗根和叶的氧化损伤,使MDA含量下降,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上升。其中,0.1 mmol/LSNP对叶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0.01 mmol/L SNP则对根的氧化损伤缓解作用较明显。[结论]外源NO供体SNP对小麦幼苗由于UV-B辐射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UV-B辐射对烟草形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UV-B辐射时间对烟草相关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色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增强,株高降低,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缩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UV-B辐射使类胡萝卜素含量得到显著提高,与处理时间、强度呈正相关。烟草的SOD活性、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这表明,烟叶SOD、POD和CAT的活性对UV-B辐射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素水平下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增强的UV-B辐射对水稻沈农265生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能够降低相同氮素水平下水稻的叶绿素a、叶绿素b、SOD和POD活性,提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外渗电导率、MDA的含量;在增强的UV-B辐射条件下,随氮素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增加,MDA含量降低,而外渗电导率无影响,SOD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紫外辐射B胁迫下钙对大豆幼苗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室内水培的试验方法,初步探讨了钙离子(0、5、15mmo·lL-)1对紫外辐射B(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幼苗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B胁迫下,15mmol·L-1钙离子处理的大豆幼苗叶鲜重的降幅低,且其株高有所增加,POD活性降幅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增幅高。表明钙具有缓解紫外辐射伤害大豆幼苗的效应,这同钙离子对大豆幼苗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镧(La3+)对UV-C辐射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C胁迫降低了番茄幼苗SOD和POD活性,增加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La3+对UV-C胁迫下番茄幼苗SOD和POD活性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与单一UV-C胁迫组相比,番茄幼苗SOD活性平均增加了38.03%,POD活性平均增加了20.43%,MDA含量平均降低了18.63%,表明La3+有效防止了番茄幼苗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番茄幼苗膜系统的伤害。综合比较得出,30 mg/LLaCl3对番茄幼苗的防护作用好于60 mg/LLaCl3。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臭氧层的变薄,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UV-B辐射增强,所以研究植物对UV-B辐射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垦玉7幼苗进行短暂UV-B辐射处理后不同时间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发现:短暂UV-B辐射对POD和SOD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叶绿素a、Fv/Fm值、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受UV-B辐射影响显著,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和蛋白质代谢参与玉米对短暂UV-B辐射的应答,抗氧化酶系统受到UV-B辐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玉米SOD和POD活力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随土壤水势下降,抗旱性玉米二叶的SOD活力明显上升,而不抗旱玉米变化不大,其SOD同工酶谱均为四条带,且不受水分胁迫影响,但正极向条带活性与品种抗旱性有关。随土壤水势下降,玉米POD活力虽均上升,但不抗旱品种上升幅度小或上升后又下降。抗旱品种POD同工酶谱有明显增加。表明玉米SOD和POD对不同水分胁迫响应的差异与品种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绿豆在不同超重力处理下的EST同工酶、POD同工酶和SOD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超重力处理条件下,绿豆的EST同工酶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明显,增加了2条补偿性酶带,缺失了1条活性酶带,而POD、SOD同工酶超重力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变化。只是萌发过的种子与干种子相比EST同工酶1条弱带增强;POD同工酶活性增强;SOD同工酶活性减弱。通过以上同工酶分析,证明超重力处理引起绿豆同工酶结构和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