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前1~2周、转色末期在叶幕上喷施浓度为3 g·L-1的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旨在改善果实着色及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转色末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显著地提高‘赤霞珠’花色苷和黄酮醇的含量,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0%,黄酮醇含量提高了48%;但喷施磷酸二氢钾降低了黄烷醇的含量,其中,磷酸二氢钾的喷施时期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色前1周喷施处理的葡萄果实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转色末期的喷施处理。说明转色末期喷施3 g·L-1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花色苷与黄酮醇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西拉’葡萄转色期疏除果穗对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临汾地区‘西拉’(Syrah)葡萄转色期果穗不同疏除方式对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酿造优质西拉干红葡萄酒奠定基础。【方法】葡萄转色前保留全部果穗,转色期设置不疏除果穗(C1)、疏除25%果穗(C2)和疏除50%果穗(C3)3种果穗疏除处理,在葡萄成熟过程监控不同处理果实的成熟度,采收后测定果实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单体花色苷和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分析果穗疏除处理对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C1相比,C2、C3处理提高了葡萄还原糖含量,降低了总酸含量;采收期各处理葡萄果实的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酚含量排序为C1(39.61mg/g)C2(42.52mg/g)C3(48.95mg/g);C3处理葡萄果实的单宁含量(21.44mg/g)与C1(21.91mg/g)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C2(23.46mg/g);各处理果实的总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含量排序为C1(12.80mg/g)C2(13.64mg/g)C3(14.62mg/g);C2、C3处理果实的单体花色苷总量较C1分别提高44.20%和61.94%,其中乙酰化花色苷分别提高42.85%和56.03%;C2、C3处理果实的单体酚类物质总量较C1分别提高7.49%和2.39%,其中黄酮醇类物质分别提高7.03%和4.84%,C2的黄烷醇类物质较C1提高11.55%,而C3的黄烷醇类物质较C1下降了18.83%。【结论】转色期疏除25%的果穗能有效提高‘西拉’葡萄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疏除50%果穗对单宁含量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3.
葡萄花芽分化过程中遮阴对新梢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用遮阳网营造弱光环境,研究全光照、单层遮阳网、双层遮阳网3种光照强度对葡萄新梢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前,新梢激素含量对葡萄成花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始原始体分化盛期,遮阴夏黑葡萄的赤霉素(GA)含量高于全光照处理(CK),脱落酸(ABA)含量低于全光照处理;与对照相比,遮阴时葡萄新梢的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有明显下降;果实膨大期前,遮阴会改变新梢吲哚乙酸(IAA)含量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IAA含量出现下降;遮阴对ABA/GA、ABA/IAA比值的影响不大,而CTK/GA比值出现较大波动,对CTK/IAA比值的影响主要在果实膨大期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藜麦添加水平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选取49日龄健康脱温芦花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不添加藜麦及其副产物的对照组(CK)和添加4%(Q4)、8%(Q8)、12%(Q12)的藜麦籽实(原粮)及12%藜麦糠(QS)的处理组,饲喂75 d后屠宰并取胸肌和腿肌样品,测定肉品质、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胸肌Q12组45 min肉色(亮度L*、黄度b*),Q4、QS组剪切力、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及各试验组的失水率均显著低于CK组(P<0.05);Q8、QS组红度a*和QS组熟肉率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表明Q12组胸肌肉品质最好;腿肌Q4、Q12组亮度L*(45 min、24 h),Q12组黄度b*(45 min)、滴水损失,Q4组剪切力,Q8、Q12、QS组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CK组(P<0.05);而Q8、QS组45 min肉色(红度a*)则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结果表明,Q8组腿肌肉品质最好;Q8组胸肌水分、Q4组腿肌粗灰分及各试验组胸肌、腿肌粗蛋白均显著高于CK组(P<0.05);胸肌Q12组铜元素含量,腿肌Q8组钙元素、Q12组锰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藜麦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有一定改善作用,且添加8%藜麦籽实对肉品质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磷、钾肥均是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量元素,对葡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在膨果期和着色期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弗雷葡萄,在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施磷量和施钾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时葡萄单穗重和产量最高,糖酸比、硬度和果实着色系数均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结论】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施肥深度应在20~40 cm土层处为宜。  相似文献   

6.
以庚村阳桃为试材,于硬核期对果实进行白色、黄色、外白内黑、外黄内黑4种不同纸质果袋的套袋处理,并于采前7 d对部分果实进行拆袋处理,不套袋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适宜庚村阳桃优质栽培的套袋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袋、白袋拆、黄袋处理对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重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处理显著降低;套袋处理均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其中黄袋、黄袋拆、白黑袋、白黑袋拆、黄黑袋拆处理的降低程度较小;套袋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肉可滴定酸(titritableacidity, TA)含量;除黄袋拆外,其他处理均提升了果实硬度;白黑袋、黄黑袋处理能显著降低果肉花青苷含量,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白袋、白袋拆处理能显著提高果皮花青苷含量,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不同纸质果袋遮光强度不同,对L*、a*、果实着色指数(CIRG)的影响不同,其中白袋、白袋拆、黄袋拆综合表现较好。白袋处理的果实花青苷含量在所有样品中最高,但果实外观暗红,着色过深;黄袋处理的果实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2,4-表油菜素内酯 (EBR)对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提高葡萄光合效率和改善果实品质,以及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在酿酒葡萄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0.2、 0.4和0.6 mg/L) EBR,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EBR对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各EBR处理在葡萄的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均可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其中0.4 mg/L EBR提高效果较好,在果实膨大期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平均值分别较对照提高69.59%和20.87%; 0.2和0.4 mg/L EBR均可提高净光合速率,在果实膨大期,二者的净光合速率平均值较对照分别提高24.05%和18.38%,而0.6 mg/L EBR降低3.56%;在花后40 d, 0.2和0.4 mg/L EBR处理均显著提高RuBP羧化/加氧酶 (Rubisco)活性 (P<0.05,下同),较对照分别提高21.74%和31.30%,而0.6 mg/L EBR处理降低36.90%,抑制Rubisco活性; 0.4 mg/L EBR对净光合速率与各个光合色素相关性的提高效果较好,其中,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呈显著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P<0.01);在成熟期, 0.2 mg/L EBR处理对促进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积累效果较好,含量分别达203.32和170.37 mg/g,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其中0.4 mg/L EBR处理对单宁和总酚的降低效果较好,含量分别达7.59和5.26 mg/g,各EBR处理可促使果实提前完成转色。【结论】 0.6 mg/L EBR在处理前期会通过降低Rubisco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影响净光合速率, 0.4 mg/L EBR通过提高净光合速率、 Rubisco活性和光合色素提高植株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美乐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8年生‘藤稔’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用5组含氮量分别为240-80-240、180-60-180、120-40-120、60-30-60和30-10-30 mg/L的霍格兰氏(Hoagland’s)营养液供给肥水对不同生育期(萌芽期-转色期、转色期-成熟期、成熟期-萌芽期)‘藤稔’葡萄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 (N:240-80-240 mg/L)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新梢长度最长,但果实品质较差;处理3 (N:120-40-120 mg/L)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8.17%),果皮花色苷含量积累较多,果实糖酸比最高,果实品质最优。上述结果为‘藤稔’葡萄的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腐酸在葡萄上应用效果及最佳施用量,为黄腐酸肥在郑艳无核葡萄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4年生的郑艳无核葡萄为试材,黄腐酸施用量分别为0、2.5、5、 11、 33和100 g/株,分别于葡萄开花期、幼果期、着色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际施入。【结果】 与未施黄腐酸的处理相比,施黄腐酸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葡萄的L*值、色泽指数、糖酸比、VC含量、提高果实硬度和葡萄产量。6种施黄腐酸处理中以施33 g/株(0.33 g/L)黄腐酸对提高土壤养分、葡萄果实品质、葡萄产量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施用黄腐酸肥能明显提高土壤养分,提高葡萄品质,增加葡萄产量。33 g/株(0.33 g/L)为黄腐酸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一种适合提高火焰无核葡萄着色指标的油菜素内酯浓度,以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在葡萄幼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全树喷施浓度为0.2,0.4,0.6,0.8 mg·L~(-1)的油菜素内酯(BR),同时在幼果期和膨大期用50 mg·L~(-1)赤霉素(GA3)蘸穗处理,生长时期全过程中,以全树不喷施BR和不使用GA3蘸穗为对照,测定其相关着色指标。结果表明,0.8 mg·L~(-1)BR结合50 mg·L~(-1) GA3处理的火焰无核葡萄果实颜色最佳,CIRG值和花青素含量最大。该组合有利于果实着色,可为火焰无核葡萄栽培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葡萄果实及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为利用植物调节剂调控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对葡萄植株全部果穗进行喷穗处理,设置坐果期喷施100 mg/L ABA、转色期喷施清水(ABA处理),坐果期喷施0.4 mg/L EBR、转色期喷施清水(EBR1处理),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0.4 mg/L EBR(EBR2处理)和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清水(对照处理,CK)4个处理,取成熟葡萄果实酿造葡萄酒,测定不同处理葡萄果实的穗质量、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及葡萄酒的残糖、pH值、干浸出物、酒精度和挥发酸;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成熟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ABA和EBR处理能提高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加速葡萄成熟,并提高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酯类、醇类等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CK、ABA、EBR1、EBR2 4种处理葡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28,34,31,31种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酮类、萜烯类、酸类和酚类等。与CK相比,ABA、EBR1和EBR2处理葡萄果实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4.50%,11.16%和17.17%。3个激素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酯类、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且以ABA处理效果最好,其葡萄果实酯类物质总量较CK提高了27.82倍,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2.29%和24.13%。【结论】外源激素ABA和EBR处理有助于葡萄果实品质提升及香气物质的合成。ABA处理葡萄酒中的酯类物质含量及EBR1和EBR2处理醇类物质含量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光照处理对树莓品种费尔杜德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层和单层遮阳网为遮光材料,自然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树莓品种费尔杜德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延迟树莓花芽分化的进程.单层遮阴植株推迟花芽分化20 d,双层遮阴推迟花芽分化35~40 d.遮阴处理后树莓芽和叶片内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减少;遮阴处理后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杏李(Prunus domestica×armeniaca)品种味帝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因素试验,研究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对果实裂果率与品质的影响。其中,灌溉时间设为转色期、始熟期、成熟期;灌溉量(以小区计)分设为80 m3和120 m3。在果实成熟后,检测裂果率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钙含量、钾含量、纤维素含量、果胶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转色期灌水80 m3的处理的裂果率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皮、果肉钙含量与裂果率呈显著(P<0.05)负相关。基于测定的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以转色期灌水80 m3处理的杏李果实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遮阴对泰山黄精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5个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分别为R1(不遮阴全光照,CK,)、R2(遮阴20%,1层遮阳网)、R3(遮阴40%,2层遮阳网)、R4(遮阴60%,3层遮阳网)、R5(遮阴80%,4层遮阳网),在黄精盛花期对不同处理进行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R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对葡萄着色和商品性的影响,可为葡萄转色剂的安全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在巨峰葡萄着色初期用200.0、250.0、300.0和500.0 mg/kg(均为有效成分用量)的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喷施果穗,以8%胺鲜酯可溶粉剂、40%乙烯利水剂、5%S-诱抗素水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用量对葡萄着色、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处理能明显促进葡萄转色,对葡萄裂果率、百粒重、果穗重和产量无不良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实品质。其中,300 mg/kg用量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下葡萄的着色、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指标均与对照处理的最优指标值差异不显著。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用于促进葡萄转色时,其适宜的有效成分用量为300 mg/kg。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115-118
以遮光率分别为70%,50%,30%的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0%)为对照,研究高温干旱季节不同遮光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且遮光率越高,效果越明显。与对照茶园相比,70%,50%,30%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光合有效辐射明显降低,各处理的光合有效辐射大小依次为70%遮光率50%遮光率30%遮光率0%(CK);茶树叶面的日平均温度均比对照茶园低3.4,2.6,1.3℃,茶树叶面≥35℃的不适高温出现频率减少了43.6%,38.0%和13.4%,≥39℃的有害高温出现频率减少了62.6%,47.5%和28.8%;遮阴茶园空气相对湿度高于对照茶园;70%和50%遮光率处理茶园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茶园,30%遮光率处理茶园5~10 cm、15~20 cm、25~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对照茶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转色期摘叶对‘贵人香’和‘蛇龙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提高2个品种果实品质的适宜摘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贵人香’(I)和‘蛇龙珠’(C)酿酒葡萄进行摘叶处理,以未摘叶为对照,测定2种葡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2个时期进行摘叶处理,均提高了‘贵人香’和‘蛇龙珠’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糖/酸,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在2个时期,‘贵人香’和‘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分别高13.07%、22.03%、6.40%、43.38%。在完全转色后期,‘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48.94%。‘蛇龙珠’处理组的总酚含量在2个时期均为最高(3.05、3.02 mg/g)。根据综合评价可知,在葡萄不同转色时期,摘叶对于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由快到慢为C-9.7>I-9.7>I-8.17>C-8.17>I-CK>C-CK。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蛇龙珠’和‘贵人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种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欧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果皮果肉色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蒙原欧李资源类型(红皮深红肉、红皮黄肉、红皮浅红肉),分别选择1个代表性资源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幼果期、硬核前期、硬核后期、着色膨大期、硬熟期、完熟期)及采后贮藏过程(0~40 d)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完熟期果实色度值(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比较硬熟期和完熟期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果皮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a*、b*均最高,红皮深红肉b*最低;果肉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b*最高,a*最低,红皮深红肉a*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花期弱光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规律,采用人工遮光模拟弱光胁迫,设置抽雄始期和吐丝期持续10 d60%和90%两个不同遮光强度的弱光处理,研究了花期弱光对雌穗小花受精、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其向雌穗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期弱光胁迫导致玉米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量降低,干物质分配到雌穗的比例减少,雌穗生长变慢,受精结实率降低,影响程度随遮光率的增加而增大。抽雄始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均明显提高,吐丝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降低和持平。抽雄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57%91%;吐丝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43%91%;吐丝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43%81%。无论对于抽雄始期还是吐丝期,遮光处理期间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穗粒形成中作用最大,其次为处理期间的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对于吐丝期,处理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对穗粒数也具有直接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新疆北疆粘壤土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赤霞珠葡萄生长的灌溉量,为赤霞珠葡萄生产上的栽培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年生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水量:即220、260和280 m3/667 m2、以常规灌水量330 m3/667 m2为对照,在葡萄果实膨大期选择晴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各处理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并综合分析。【结果】不同灌水量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灌水量在220 m3/667 m2时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均值13.11 μmol/(m2·s),较对照高1.47%;蒸腾速率日均值最低,为4.48 mmol/(m2·s),较对照低8.5%;水分利用率日均值3.07 μmo/mmo1,较对照高8.8%。【结论】在新疆北疆产区,赤霞珠葡萄在220 m3/667 m2的灌水条件下,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灌溉处理,水分得到了高效利用,更有利于葡萄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