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消化熬油法提取鹿油,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与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试验得到的鹿油进行脂肪酸与氨基酸的成分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鹿油含有11种脂肪酸与15种氨基酸。其脂肪酸主要成分为十一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十四碳烯酸、十六碳烯酸、十八碳烯酸及十八碳二烯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8.48%,其中以十八碳烯酸含量最高,达26.16%;而氨基酸主要成分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精氨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5.73%。该研究为鹿油的深加工与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苗 《中国乳业》2013,(9):54-56
本文介绍了一种脂肪酸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同时对牛奶中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进行高灵敏检测,包括月桂酸(十二烷酸),肉豆蔻酸(十四烷酸),棕榈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棕榈油酸(十六碳烯酸),油酸(十八碳烯酸)和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脂肪酸首先被2-(哌啶基)乙磺酸-2-(2-萘氧)乙基酯(NOEPES)进行荧光衍生,其萘氧乙基衍生物通过反向HPLC进行等度洗脱分离,并用荧光检测器进行监测(λex=235 nm,λem=350 nm)。牛奶中的脂肪酸用甲苯进行萃取,并直接被用于NOEPES衍生,无需替换溶剂。脂肪酸的含量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只需很少量的牛奶样品(10μL)即可完成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水栉霉的主要养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栉霉的总糖、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分别为61.69%、29.33%、10.06%、17.56%;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15.73%,必需氨基酸总量为6.69%;主要脂肪酸成分为十六烷酸、十八碳二烯酸、油酸、十八烯酸,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7.238%、12.427%、20.666%、24.12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67.981%;含有动物生长的多种必需矿物质元素,其中钾、钙、锌含量分别为753、546、900m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改善湘南黄牛肉用品质,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方法]试验选取6头同一品种、月龄接近的湘南黄牛经同一饲喂条件育肥后进行屠宰,测定排酸前后牛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排酸牛肉组氨酸、甘氨酸、蛋氨酸、肌氨酸、色氨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瓜氨酸、∑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排酸牛肉十二酸、十四酸、十五酸、顺-11-二十碳烯酸、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升高(P0.05);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顺-5,8,11,14-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UFA/SFA、n-6 PUFA、n-3 P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最终得出,通过排酸处理湘南黄牛能够满足人体从肉类摄取氨基酸的需求,同时有效改变脂肪酸含量,提高肉用品质。  相似文献   

5.
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健康且体重相近(14.16 kg±0.58 kg)的2月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2只,于4月龄屠宰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膈肌、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尾部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在肌肉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丁酸、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膈肌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肌肉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组滩羊羔羊背最长肌棕榈油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γ-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提高(P<0.01);股二头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α-亚麻酸、EPA、n-3 PUF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膈肌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②在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一碳酸、十五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三碳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葵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丁酸、硬脂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十一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脂肪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γ-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十八碳一烯酸、α-亚麻酸、n-3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二十碳二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影响,舍饲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滩羊羔羊。  相似文献   

6.
鸡肉肉质风味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刚  余冰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4):53-53,55
(接上期) 脂肪起源学说 脂肪起源学说认为,鲜味来自脂肪而不是瘦肉。在下面这些研究中得到证实:岳永生等人(1991)、马鸿胜等人(1997)研究指出鸡品种类型不同是鸡肉风味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中发现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是影响风味的主要因素。陈国宏等人(1999)在对中国七个地方鸡种的研究中得出,地方鸡种肌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以乌骨鸡最高;地方鸡种肌肉十四碳一烯酸、棕油酸、十六碳二烯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以乌骨鸡最低。并认为很有可…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为了发掘和利用柞树资源的天然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叶片、树皮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在辽东栎和麻栎的叶片中分别鉴定出29、28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在树皮中分别鉴定出23、2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辽东栎叶片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4-羟基-4-甲基-2-戊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叶绿醇、11,14,17-顺-二十碳三烯酸甲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1-二十醇和油酸酰胺,麻栎叶片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有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二十五烷、维生素E、4-羟基-4-甲基-2-戊酮、(1R)-(+)-CIS蒎烷、1-十六炔、叶绿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和油酸酰胺;在辽东栎树皮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甘油脂肪酸酯、1-二十醇、二十七烷、反式角鲨烯、N-二十九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十烷、油酸酰胺、己二酸二异辛酯、二十五烷、十一烷、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棕榈酸甲酯,麻栎树皮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组分包括氰乙酸叔丁酯、叶绿醇、亚油酸、硬脂酸、十六碳酰胺、油酸酰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1-二十二烯和角鲨烯。对上述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以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同时还检测到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多不饱和脂肪酸、叶绿醇和角鲨烯等。同一树种不同部位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相近,但相对含量各异;不同树种的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之间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脂肪酸的含量、种类及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20头牦牛在哺乳期内(1~180 d)12个时间点的乳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牦牛乳样内共检测出30余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六烷酸即软脂酸/棕榈酸,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最低的是十三碳酸和全顺式-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即花生四烯酸。相对产犊后第15天而言,长链脂肪酸在整个哺乳期无显著差异;中链脂肪酸在产犊后3~7天及120天与其他时间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则在产犊后第3,4天有显著差异,在5,6,7天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仅在120天与其他时间点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牛蛙腿部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牛蛙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50%,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占鲜重的21.32%、0.77%和0.90%。肌肉中16种氨基酸总量占肌肉干重的90.01%,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2.19%,非必需氨基酸占47.82%,鲜味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27.91%。脂肪酸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20.70%,其它由高到低依次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4.48%)、亚油酸(C18:2,14.15%)、棕榈酸(C16:0,14.08%)、硬脂酸(C18:0,5.58%)、二十碳五烯酸(EPA,4.34%)、棕榈油酸(C16:1,4.23%)和花生四烯酸(C20:4,2.67%)。其它几种脂肪酸(肉豆蔻酸、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在牛蛙肌肉中含量较少(低于1%)。  相似文献   

10.
选用12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组饲喂4种日粮中的一种,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每期试验4周,研究饲喂鱼油(FO)、浓缩玉米酒糟可溶物(CDS)作为额外添加亚油酸或两者同时添加时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日粮中不添加FO和添加0.5%FO,不添加CDS和添加10?S,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采用全混合日粮(TMR)自由采食,粗料和精料比例为55∶45(以干物质计),含16.2%粗蛋白质。对照组、FO组、CDS组和FOCDS组粗脂肪分别为2.86%、3.22%、4.77%和5.02%。FO组、CDS组及两者同时添加的日粮分别与不添加FO组和不添加CDS的日粮组相比,对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体增重和体况评分无显著影响。各日粮组乳蛋白产量(33.3 kg/d)、能量校正乳、乳蛋白、乳糖和乳中尿素氮相近。与不饲喂FO和CDS相比,饲喂FO和CDS降低乳脂百分率(4个试验组分别为3.85%、3.39%、3.33%和3.12%)和乳脂产量。饲喂FO和CDS提高trans-11 C18∶1(十八碳烯酸),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每100 g脂肪酸中CLA含量分别为0.52、0.90、1.11和1.52 g)和trans-10 cis-12 CLA浓度(100 g脂肪酸中分别为0.07、0.14、0.13和0.16 g)。FO和CDS对cis-9,trans-11 CLA的影响没有互作作用,但对十八碳烯酸趋于提高方面存在互作作用。添加CDS可提高trans-10 C18∶1,饲喂FO和CDS血浆中十八碳烯酸与cis-9,trans-11 CLA比率高于乳脂中的比率,这表明饲喂FO和CDS促进乳腺组织中十八碳烯酸合成cis-9,trans-11 CLA。日粮中添加占干物质0.5%的鱼油和富含C18∶2 n-6脂肪酸的CDS提高牛奶中CLA含量,降低乳脂百分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薯部分替代玉米对文昌鸡盲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大薯替代玉米作为文昌鸡饲料开发的可行性。选择28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50日龄文昌鸡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Ⅰ、Ⅱ和Ⅲ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以大薯替代基础日粮中10%、15%、20%玉米的等能等氮试验日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经过14 d饲养试验,大薯替代不同比例玉米对文昌鸡盲肠微生物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对文昌鸡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Ⅲ组丙酸、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养期延长至28 d,大薯替代不同比例玉米对盲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Ⅱ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粪链球菌、总厌氧菌数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Ⅰ组丁酸和丙酸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综上所述,大薯部分替代玉米能提升盲肠有益菌群数量,但短期饲喂会降低短链脂肪酸生成,长期饲喂对短链脂肪酸生成无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大薯替代玉米比例以15%为宜。  相似文献   

12.
对鲈鲤肌肉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鲈鲤肌肉中含有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有3种,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3种饱和脂肪酸(SFA)总量为28.22%,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为71.75%,以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44.28%。鲈鲤鱼体肌肉脂肪酸主要由油酸C18∶1、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和棕榈油酸C16∶14种脂肪酸组成,这4种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93.58%。鲈鲤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它几种淡水鱼类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药添加剂对海南文昌鸡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中药添加剂对海南文昌鸡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180只雌性文昌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0 mg/kg的金霉素;第3、4、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和0.3%的中药添加剂。试验共进行6周。每周称重、计量采食量。第35、56日龄时,每组分别取接近平均体重鸡6只,屠宰后迅速取胰腺和十二指肠内容物速冻,然后制备匀浆以测定胰腺蛋白酶活性和十二指肠内容物淀粉酶活性。结果显示,0.2%中药添加剂能显著提高日增重(P<0.05),0.2%的中药添加剂能够提高胰蛋白酶活力,但差异不显著(P>0.05),0.2%和0.3%的中药添加剂均能够显著提高肠道内容物中淀粉酶活力(P<0.05)。因此,中药添加剂能够提高文昌鸡胰蛋白酶和肠道淀粉酶活力,以0.2%的添加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冷季型草坪草的耐冷机制,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秋季草地早熟禾叶片脂肪酸进行测定,并与盛夏时作对比。利用NIST97.L质谱库共检索出27种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的饱和脂肪酸有13种,约占总数的17%;以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14种,约占83%。此外,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始终存在,占98.2%~99.2%,是质膜的主要组分。随气温降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都发生了改变。盛夏有反丁烯二酸和十四炔酸,而入秋后出现了苯甲酸、月桂酸、癸酸等12种脂肪酸,但含量甚微;此外,二烯脂肪酸下降,三烯脂肪酸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叶片质膜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强的耐冷性;为了抵御秋季冷凉气温,其脂肪酸不饱和度进一步增加更是提高了对冷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茶粉、桑叶粉和大蒜粉对鸡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为植物添加剂在惠阳胡须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20只120日龄体重相同、健康的惠阳胡须母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2%绿茶粉;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4%桑叶粉;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1.5%大蒜粉;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验7 d,正式试验3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只鸡进行屠宰。每只屠宰鸡取同一部位胸肌100 g,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植物添加剂对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没有影响,但对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有影响,试验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日粮中添加植物添加剂对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没有影响,但对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有影响,对照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5),而3个试验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添加剂不影响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但影响肌肉中两者的含量,显著降低鸡肌肉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必需氨基酸含量。因此,日粮中添加植物添加剂可改善惠阳胡须鸡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国标法检测8份新疆双峰驼乳和7份荷斯坦牛乳中5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新疆双峰驼乳中亚油酸(LA)、α-亚麻酸(ALA)、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2.99、18.09、9.83、1.51和1.30 mg/100 g,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率依次为2.88%、0.37%、0.20%、0.031%和0.026%;荷斯坦牛乳中LA、ALA、ARA、EPA和DHA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8.37、5.13、6.57、0.69和4.24 mg/100 g,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率依次为2.86%、0.17%、0.21%、0.023%和0.14%。  相似文献   

17.
选用70日龄古典型岑溪三黄鸡40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100羽,对照组、处理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鱼粉2.0%日粮)、金黄指突水虻幼虫粉2.0%日粮、金黄指突水虻幼虫粉4.0%日粮、金黄指突水虻幼虫粉6.0%日粮。经过28d试验,探讨金黄指突水虻幼虫粉取代鱼粉对古典型岑溪三黄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肌肉氨基酸、肌肉脂肪酸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金黄指突水虻幼虫粉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长,同时可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2.0%金黄指突水虻幼虫粉组饲喂的血液指标中,除血清尿素氮外,其他指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取相同条件下放牧饲养的120日龄思州鸡10只,公、母各半,进行肌肉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思州鸡肌肉嫩度好,干物质含量高,钙含量丰富,硒和铁含量较低,锌含量适中;胸肌11种脂肪酸中以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92.2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69.35%,必需脂肪酸占15.31%;17种氨基酸中以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为主,占氨基酸总量的44.22%,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抗氧化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9.40%、26.18%、20.09%、7.06%、18.08%和11.61%。因此,思州鸡肌肉品质优良,肉质风味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萃取方法对缫丝蛹油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有机溶剂(正已烷和石油醚)萃取法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分别萃取获得缫丝蚕蛹油样品,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缫丝蚕蛹经两种萃取方法共3种溶剂萃取获得的3个蛹油样品,其脂肪酸组成相同,均分离出4种饱和脂肪酸和5种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2%~75%),其中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蛹油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而碘价和皂化值较高,质量优于其它2种有机溶剂提取的蛹油。提示超临界CO2萃取的蛹油作为一种富含ω-3型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的功能性油脂,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选取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各44羽,测定胸肌和腿肌中17种氨基酸和18种脂肪酸的含量,比较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显示,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谷氨酸含量均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最低的是半胱氨酸;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极显著高于尼西鸡(P < 0.01),而鲜味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尼西鸡(P < 0.01);这两种鸡肌肉中的脂肪酸均以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为主,其余的脂肪酸含量较低;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的总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尼西鸡(P < 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