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禽卵泡发育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家族、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的功能涉及家禽卵泡细胞增殖分化、类固醇激素生成、促性腺激素的功能调节、卵泡选择和排卵等过程。本文综述了IGF、EGF、TGF-β及其他相关生长因子对家禽卵泡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家禽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在母胎界面的表达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细胞生长、分化、免疫调节和细胞外基质合成以及血管生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TGF-β由多种实质细胞分泌产生,其中包括外周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TGF-β可影响生殖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性腺轴的调控、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胚胎着床和发育。同时,TGF-β在免疫耐受中是主要的调节因子,TGF-β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介导母胎界面的免疫调节过程,以防止发生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文章综述了TGF-β家族在妊娠过程中免疫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转化生长因子-β对胚泡着床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多效性生长因子,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的局部微环境,对妊娠的维持起着重要的局部调节作用。在妊娠子宫内膜广泛分布,其蛋白质表达及基因表达受类固醇激素等母体因素的调控,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对胚泡着床的调节作用所做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宇光  许海涛  刘梅  胡兰 《饲料工业》2006,27(12):59-61
动物肌肉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Mcpherron等研究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时发现的一种新的生长因子。当时命名为生长分化因子-β(GDF-β),后经研究发现,其对骨骼肌的生长具有负调控作用,因此改名为肌肉生成抑制素[1-3]。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对骨骼肌有负调控作用,动物缺乏MSTN时出现肌肉增大,骨骼肌肌群分布广,而且不增生脂肪等现象。MSTN主要在胚胎期的骨骼肌中表达,它的缺失使一些动物表现双肌性状[4-7]。1MSTN基因的发现及组织分布Mcpherron等(1997)根据TGF-β超家族的保守区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5):166-168
肠道作为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起到一个重要的屏障功能。但肠道也极易发生损伤。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小肠绒毛中表达丰富。TGF-β/Smads信号通路主要由TGF-βs、TβR和Smads蛋白组成。TGF-β/Smads信号在肠道损伤的产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介绍了TGF-β/Smads信号通路,并综述了TGF-β在肠黏膜上皮的分布以及其鸡在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Mcpherron等在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时,用该家族的蛋白质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扩增得到一种新的生长因子,命名为生长分化因子-8(GDF-8)。GDF-8基因突变的牛为双肌牛,MSTN基因发生突变,会引起肌肉过度发育,肌纤维数增加或肌纤维直径  相似文献   

7.
在绵羊中发现的影响其生殖行为的几个主要效应基因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超家族成员:骨形态生成素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 MP15),BMP15也称为GDF9b,生长分化因子9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卵丘细胞(CCs)扩增中起关键作用,其中研究确认比较早的有卵母细胞分泌的生长分化因子9 (GDF9)、骨形成蛋白15 (BMP15)等。而TGF-β超家族的新成员生长分化因子8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GDF8),又称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最早是作为肌肉生长调控因子被认识与研究的。但近年来该因子作为旁分泌因子在卵泡壁颗粒细胞中表达,并可以在血液内检测到。新的研究证实它影响着卵泡的发育,并参与卵母细胞成熟调控。已有研究表明,GDF8通过与Ⅱ型受体ActRIIa、ActRIIb结合发挥调节效应,诱导Ⅰ型受体ALK 4/5,进而激活TGF-β传感器SMAD2/3,进而调节下游靶点发挥作用。众所周知,GDF8是肌肉生长分化的负调节因子,但最近GDF8对生育能力的正调节作用被确定。论文依据近年来GDF8对生育调节作用的研究报道,综述GDF8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鉴定河流型水牛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基因家族成员,分析该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根据人类中已鉴定的TGF-β基因家族信息,通过BLASTP在河流型水牛全基因组层面鉴定TGF-β家族成员,同时对牛、山羊和小鼠的TGF-β家族信息进行鉴定,结合5个物种中的TGF-β基因家族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河流型水牛胚胎发育早期4个阶段(2-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期)的RNA-seq数据分析,通过FPKM(Fragment of Per Kilobase of exon model per Million mapped reads)值计算TGF-β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根据人类中的33个TGF-β基因,分别在河流型水牛、牛、山羊和小鼠的基因组中鉴定出32、23、32和26个TGF-β基因,几个物种中TGF-β基因家族成员数量相近且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布均匀,说明该家族在各个物种中具有分布和功能的保守性。在河流型水牛的32个TGF-β基因中,21个TGF-β基因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不表达或极低剂量表达,6个分化抑制因子低剂量表达,5个高表达的TGF-β基因均有报道过与繁殖过程相关,说明在河流型水牛的胚胎发育早期只有部分成员(5/32)参与其中行使功能,绝大多数的TGF-β基因(27/32)并没有参与其中。本研究结果为河流型水牛中TGF-β基因家族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并为TGF-β基因家族在胚胎发育早期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特异性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不同时间收集培养细胞及其培养液,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分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测定DNA片段化率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5、10ng/mL TGF-β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差异显著(P<0.05),随TGF-β1浓度增大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增强。细胞凋亡检测显示,1、5、10ng/mL TGF-β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差异均显著(P<0.05),随TGF-β1浓度增大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增强。TGF-β1可以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肌肉生长抑制素又称生长分化因子8(GDF-8),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Mcpherron等(1997)[1]根据TGF-β超家族的保守区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扩增出一个约280bp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了外源性孕酮对妊娠小鼠着床早期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受体(TGFβRⅠ)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孕4d,注射2mg孕酮组,子宫表面上皮、腺上皮及基质中TGFpRI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和注射孕酮4mg组差异显著(P<0.01)。注射孕酮4mg组,表面上皮TGFβRⅠ表达无显著增加;腺上皮细胞TGFβRⅠ表达稍有下降,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基质细胞TGFβRⅠ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孕5d,试验组表面上皮和腺上皮TGFβRⅠ随着孕酮剂量的加大,其表达下降;基质细胞TGFβRⅠ表达则随孕酮剂量的增加而增多,且3组间差异显著(P<0.01)。(3)孕6d,注射2mg组,表面上皮及基质细胞TGFβRⅠ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而腺上皮TGFβRⅠ表达呈下降趋势。注射4mg组,表面上皮、腺上皮及基质表达变化趋势同孕5d。结论:外源性孕酮对妊娠小鼠着床早期子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表达有一定影响,即孕酮可显著提高基质TGFβRⅠ表达,但对腺上皮TGFβRⅠ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对表面上皮TGFβRⅠ的表达作用不定,2mg使表面上皮TGFβRⅠ表达增多,4mg使TGFβRⅠ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应用RT-PCR技术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全基因,构建含有TGF-β1基因及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TGF-β1。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猪脐静脉内皮细胞(SUVECs)后,通过直接荧光观察pEGFP-C1-TGF-β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定位,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GF-β1基因在SUVECs中的表达。结果在转染后1周观察到绿色荧光,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1表达均为阳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TGF-β1,且TGF-β1基因在SUVECs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4.
TGF- βs是一大类多功能与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细胞因子 ,在子宫局部 ,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 ,调节胎盘的形成 ,调节母-胎界面有益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产生 ,并在子宫局部免疫抑制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利于胚胎附植和妊娠维持。本文从TGF- βs的生物学特点 ,TGF- βs在子宫局部的存在及 TGF-βs在子宫局部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了其在动物妊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SMAD3基因是SMADS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其编码的SMAD3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特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3基因通过TGF-β超家族参与疾病、免疫调节、生长发育、创伤愈合、软骨与骨骼的发育及维持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还参与调节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黏附、闭锁、凋亡和甾体激素的产生等,因此,了解SMAD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述了SMAD3基因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方面相关的应用研究进展发现,目前SMAD3基因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参与调控脊椎动物(猪、牛、羊、鸡等)生长、发育、细胞免疫与凋亡、激素分泌及繁殖功能方面;SMAD3基因在调控动物机体疾病发生、生长发育、脂肪沉积及繁殖性能方面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该基因对畜禽疾病发生、生长和繁殖性能的精确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Collagen-Ⅲ)在牦牛感染细粒棘球蚴导致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收集西藏地区40例细粒棘球蚴感染的牦牛肝组织和血清样本,同时收集未感染的肝组织和血清进行对照。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牦牛肝脏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法(IHA)分别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TGF-β1、Collagen-Ⅲ的表达水平及分布;RT-PCR检测肝细胞内TGF-β1和Collagen-Ⅲ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细粒棘球蚴病牦牛肝组织相比,感染棘球蚴周围的肝组织肝界板细胞破坏,呈虫蚀状,感染肝组织外围纤维化,细粒棘球蚴寄生的牦牛肝脏组织引起组织增生,纤维化;ELISA结果显示感染细粒棘球蚴牦牛血清样中细胞因子TGF-β1、Collagen-Ⅲ的含量明显超过未感染组(P<0.05),且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它们的表达主要存在于细胞基质中;RT-PCR显示细粒棘球蚴感染肝组织中TGF-β1、Collagen-Ⅲ的mRNA相对表达量超出未感染组(P<0....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在睾丸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肽类生长因子,广泛分布于睾丸中各级生殖细胞中,通过对各种细胞的作用来调节睾丸的功能并维持睾丸内环境的稳定。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睾丸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后对断奶仔猪肝脏形态、功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Smads通路的影响。选取18头21日龄、体重(7.09±0.9)kg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6头猪。预饲14 d后,腹膜注射100μg/kg BW的LPS,分别在注射前(0 h)、注射4 h和24 h后屠宰仔猪,取血浆和肝脏样品待测。结果表明:HE切片显示,与对照组(0 h)相比,LPS刺激4 h后肝细胞损伤严重,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大量坏死且细胞核溶解固缩。LPS刺激24 h后肝细胞核溶解固缩,较刺激4 h后损伤有所缓解。与对照组(0 h)相比,LPS刺激4 h后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比值(AST/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升高(P<0.001),LPS刺激24 h后血浆中AST、AST/ALT活性升高(P<0.001),AKP活性降低(P<0.05),ALT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肝脏中TGF-β1基因表达在刺激4 h和24 h后均升高(P<0.05);TGF-βR2在LPS刺激4 h后下降(P<0...  相似文献   

19.
为检测树突状细胞(DC)受猪附红细胞体(M.suis)刺激并接种于感染M.suis小鼠后细胞因子IL-6、IL-23、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量的变化,将感染M.suis的C57BL/6小鼠分为2组,用M.suis致敏的DC2.4和未致敏的DC2.4接种于2组小鼠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第1、3、5、7天细胞因子IL-6、IL-23、IL-17、TGF-β的变化.结果显示:M.suis小鼠模型接种致敏DC2.4后第1、3、5和7天,外周血中IL-6水平高于对照组(第3~5天,P<0.05),第5天水平达高峰;IL-23和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水平达高峰;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1天水平达高峰.IL-17与IL-6表达量两者呈正相关,r=0.848且P<0.01;IL-17与IL-23呈正相关,r=0.604且P<0.01;IL-17与TGF-β呈正相关,r=0.683>0,且P<0.01.结论:致敏DC可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Th0向Th17分化,TGF-β、IL-6协同IL-23共同作用促进Th17分泌IL-17,进一步为Th17亚群在附红细胞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0.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又称GDF-8(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8),属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是负向调控肌细胞生长发育,是在1997年美国JohnHopking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