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株高、株幅、叶片叶绿素、果肉厚和等主要农艺性状及叶绿体trnH-psbA序列对98份辣椒种质进行聚类分析,旨在探讨辣椒种质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并建立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发现,基于trnH-psbA序列聚类的5个亚类,各亚类农艺性状之间具有较好的分层,特别是单果重、果长、叶片叶绿素、株高这四个农艺性状亚类间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基于表型和trnH-psbA序列的聚类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结合trnH-psbA序列和农艺性状建立了31份种质的核心资源库。结果认为,综合农艺性状和trnH-psbA序列筛选得到的31份核心种质,在保持田间农艺性状最大遗传力的同时也体现了trnH-psbA序列水平的进化,优于仅通过农艺性状或是序列去筛选核心种质的方法,因此31份核心种质可以更好的代表98份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应用于育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5个欧洲玉米种质量BRC选系为母本,以代表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5个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了25个杂交组合,研究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与我国主要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与国内主要种质的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单株产量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的增加,亲本的选择对于产量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穗位高.综合分析认为,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PN78599类群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利用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应着重单株产量、穗粗、行粒数、穗长的选择,放宽穗行数、百粒重的选择,并选择适当的株高、穗位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152份山西省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及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旨在明确山西省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型,各类型及性状的主要农艺性状特征及多样性特点。通过在田间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同时利用表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多样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山西省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型,各类型和各性状的农艺性状特征和多样性特点以及24个表型性状所属的主成分。结果表明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种类型。从各分组多样性来看,半蔓+蔓生-紫茎紫花型和蔓生-籽粒斑纹型多样性指数I最高,而直立型资源多样性指数I最低,从各性状多样性来看,质量性状多样性总体低于数量性状,但粒色则表现出明显丰富的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普通菜豆23个农艺性状归属为7个主成分,初步明确了各主成分代表的农艺性状;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山西普通菜豆主要类型、多样性特征和各主成分代表的主要农艺性状,可为资源鉴定评价提供综合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4.
云南高原特有魔芋种质的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通过对云南高原特有魔芋种质资源的地上植株性状和地下植株性状、生产力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魔芋组产量最高是永平花魔芋,为94452kg/hm2、白魔芋组产量最高是魔白14,为57782.4 kg/hm2,野生魔芋组的产量变化极大。下一步经过全省的多点试验后,花魔芋、白魔芋优良种质可在云南魔芋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44份黑玉米种质资源和6份本所自选品系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从中选出4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又有代表性的黑玉米材料进行品质分析,并对黑玉米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18份高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份高粱种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差分析表明,18份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差异达显著、极显著或者不显著水平.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资源抗白背飞虱核心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通过田间农艺性状观察、抗性分组并聚类分析,评价了101份抗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资源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由12个品种组成,12个核心种质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最小值、最大值、极差、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等6个特征值和多样性指数与总样品对应值非常接近。核心种质样品基本上代表了总样品的遗传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4个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夏植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单次采收产量折合产量变异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以第一成瓜节位为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重要性状单次采收折合产量与全生育期长短和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至始收天数和瓜花斑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第一成瓜节位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原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因素指标,累积贡献率达71.987%。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1份种质,属中低产类型;第Ⅱ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晚熟高产类型;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长生育期高感霜霉病低产类型;第Ⅳ类群包括11份种质,属早熟高产类型。通过农艺性状综合对比分析,筛选出越夏产量表现较佳的5份种质:LCH8、LCH2、LCH4、LCH14、LCH25,适宜作为华南地区夏植品种选育的种质...  相似文献   

9.
231份烤烟种质主要化学成分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烤烟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本研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国内外231份烤烟种质的13个主要化学成分和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1份烤烟种质在株高、叶长、叶宽、总糖、还原糖、总氮等多个性状均表现出了极高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11.75%~29.26%之间,平均为20.51%;相关性分析发现,烤烟农艺性状间及化学成分间各自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农艺性状与化学成分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可知,可以用化学成分(钾含量除外)、株高和叶数、茎围、节距、叶宽、钾和叶长共7个主要成分来归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烤烟种质聚成4个类群,各类群在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方面具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青花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揭示青花菜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和特征规律,以期为种质资源改良与创新,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从主要种植区搜集76份种质材料,观测生育期、单球重等16个主要农艺性状,并对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青花菜各性状间存在较高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3.104%的前6个主成分来评价青花菜种质材料。可将其归纳为产量因子,生长势因子和花球特征因子,是青花菜种质评价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分成3类;第Ⅰ类主要为早中熟种质,侧枝多,球形中高圆,单球重低;第Ⅱ类主要为晚熟种质,株型开展,球高圆紧实,单球重中等;第Ⅲ类主要为中熟种质,株型较直立,球形极高圆,单球重高。可利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青花菜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特异种质,指导育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工作,对300份花生种质资源在江淮区域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结合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种质8个农艺性状中,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结果数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生产力极显著负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结果数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在平方欧式距离D2=4时,将供试种质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同一类型的种质其地理来源有不同,同一地理来源的种质其类型有不同,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地理来源的花生种质亲缘关系非最近。江淮区域花生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江淮区域花生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有利基因拓展现代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改良目标性状,本研究利用15个主要农艺性状对135个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熟、株高和穗颈长偏高、着粒密度和产量偏低为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的主要特征。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42%~35.01%,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穗颈长短、着粒密度等6个性状居前列。主成分分析显示,PC1-PC5能够解释总体70.4%的变异,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单株有效穗、株高、千粒重、单株产量等7个性状因具有高的特征向量值,为分析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的重要性状。以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材料分为14类,其中第Ⅰ、Ⅸ、ⅩⅣ和Ⅻ类品种有利性状突出,是改良当地糯稻品种的极有用的种质资源。产量构成因子和单株产量的偏相关分析表明,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对产量的贡献主要是单株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这也是地方品种亟待改良的重点。研究还发现,同名异种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3.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ˊs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F值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干旱地区64份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30,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高,为30.6%;主成分分析将苦荞种质的11个农艺性状降维为累计贡献率达87.580%的6个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根据综合得分F值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份具有不同育种目标选择潜力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4.
花生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给新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4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主茎高、主茎节数、第一侧枝长、第一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枝长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质在植物学性状上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11.19%~82.41%之间,多样性指数在0.3095~2.0468之间,平均数为1.6805,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主茎高和主茎节数、侧枝长、单株生产力,第二次分枝数与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叶片长与叶片宽,荚果长与荚果宽、种子长、百果重,荚果宽与种子长、种子宽、百果重,种子长与种子宽、百果重,种子宽与百果重,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它们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测得相关性极显著的一对表型性状中的一个就可以描述另一个性状。  相似文献   

15.
白三叶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和相关性,揭示各种质材料的特征特性和种质资源群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对78份白三叶种质的12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材料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个数量性状间均呈正相关,植株高度与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小叶大小、叶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小叶长度与小叶宽度、小叶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小叶宽度与小叶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柄长度、花柄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小叶大小与叶柄长度、叶柄直径、花柄直径呈显著正相关。该批种质材料能为各类白三叶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一种魔芋新虫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魔芋叶柄基部被咬食进而导致整个植株感病的原因,以期揭示魔芋虫害与病害的内在关系,为大田魔芋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人工喂养试验进行证实。田间调查结果发现,在安康、汉中、宝鸡等地均发现鼠妇咬食魔芋叶柄基部进而导致魔芋感病的现象,且多发生在潮湿荫蔽的地块;室内试验表明,鼠妇主要咬食魔芋叶柄基部和叶片。此外,鼠妇对魔芋器官的咬食程度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鼠妇是一种魔芋新"害虫",也是魔芋病害的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种质资源缺乏,适宜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生长的品种更为紧缺,引进马铃薯种质是丰富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及综合得分(F值)对119份从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马铃薯材料的表型性状(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生育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含量和块茎长宽比)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10个表型性状中生育期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茎粗、叶面积、生育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含量、块茎长宽比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值具有显著影响,这些指标可用于旱作条件下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综合得分F值与所测经济性状(单株产量、商品率、干物质)具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93228.67和CIP 385561.124在干旱区,CIP304350.95、CIP392797.22、CIP388615.22在半干旱区分别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特性。这些材料综合评价较好,可有效补充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玉米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创新玉米育种新材料,选用热带种质按不同比例导入到温带种质中,构建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以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为试验材料,探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潜力。结果表明,群体间除秃尖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群体间的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当受体为Mo17和478,分别导入50%比例热带种质‘墨白964’或‘墨黄9号’的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筛选出优良的育种新材料和杂种优势强的组合的潜力较大。导入50%热带种质到温带种质中,主要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变异,符合玉米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摘 要:本文对西藏各地(市)搜集而来的14份野生白菜型油菜进行了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株高、基生叶、伸长茎叶和苔茎叶、千粒重等都非常丰富。采用卡方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方法对14份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的植株高度、主茎粗度、分枝总数、主花序角果数等7个主要考种性状进行聚类,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G1类群包括野白5、野白6、野白9共4份种质材料,占种质资源总数的21.43%,属于下生分枝型;G2类群包括白14一份种质资源,占种质资源总数的7.14%,属于上生分枝型;G3类群包括野白1,野白2,野白3,野白4,野白7,野白8,野白10,野白11,野白12,野白13等10份材料,占种质资源总数的71.43%,属于均生分枝型。当阈值为0.54时,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SG1、SG2、SG3、SG4、SG5等5个亚类群。该聚类方法用于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的综合分类是科学可靠的。另外聚类结果也如实反映了各类群之间的差异性,这为正确评价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关键词: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形态性状;多样性;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晶  南铭 《作物杂志》2019,35(5):9-17
为筛选优异冬小麦种质材料,促进旱地冬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借助遗传多样性指数、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方法对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情况及相关性分析,并应用熵值赋权法灰色关联理论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质量性状中穗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1417),壳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1407);供试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穗粒重变异系数为25.85%,穗粒数变异系数为21.04%;以欧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6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可划分成4大类群,各类群特征明显,主要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遗传类型丰富,但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均具有各自独特的遗传特点。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筛选出的15份较为优异的种质产量因子极为协调,可直接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旱地冬小麦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62份引进冬小麦种质资源在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在西北旱作区冬小麦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