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雪 《农家致富》2023,(20):18-19
<正>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定调扩种油料作物,油菜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我国油菜播种面积约1.1亿亩,同比2022年增加537万亩。2023年新季油菜籽上市时间与往年相比出入不大,冬油菜籽上市时间根据长江流域自西向东逐渐推移。云南省于4月底最早上市,四川、湖北等省产区于5月初上市,安徽、江苏等省产区于5月底至6月初陆续上市。新季油菜籽除云南省开秤价格高于预期外,四川、湖北两省的开秤价格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江苏市场新季油菜籽于6月初上市,毛货开秤价约每公斤6元,净货开秤价每公斤6.4~6.5元,同比2022年每公斤均下跌0.5~0.6元。  相似文献   

2.
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及其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拿大油菜籽供需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的影响;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的冲击效应和程度。结果表明:1)国产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国际石油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和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的较快增长使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扩大,两者对价差波动的贡献度分别为27%和11%。3)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变化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影响较弱,贡献度分别为2%和1%。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应对措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依靠科技增加单产等途径降低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减弱汇率波动对我国油菜籽进口的影响,使价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省菜籽油供需情况的分析,表明当前菜籽油自给率仅45%左右,造成菜籽油供给缺口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口总量增加及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油菜籽总产量少、菜籽油产量有限等。再用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预测云南省未来人口变化,进而对云南省未来菜籽油消费需求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云南省未来人口上限为5574万人,到2020年人口数量为4914万人,菜籽油的需求量将达到60万t,未来菜籽油的供给缺口约为自给量的2倍。最后提出保障云南省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措施建议: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并充分挖掘生产潜能;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理性、健康消费;充分利用省外食用油市场,建立健全食用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NTR Systems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对取自云南省10个县(区)、各种种植方式的35个主要栽培品种的121份商品菜籽样品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云南商品油菜籽含油量为38.64%~52.86%,平均含油量为44.26%,芥酸和硫苷达标率分别为31.4%和23.1%,整体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罗平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国土面积3006平方公里,属滇东高原向黔西南过渡的一级台面,境内最低海拔781米,最高海拔2467.9米,海拔相对高差1686.9米.由于地处北部湾水气迎风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1743毫米,年平均气温15.1℃,比较适合各种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烤烟、油菜、生姜等等.是全省烤烟基地县和油菜籽生产基地县.油菜种植面积30万亩,油菜籽产量4000多万千克,占全省油菜总产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腾冲是云南省油菜生产第二大县,先后被列为国家级商品油菜籽生产基地县和双低油菜良种推广示范县.2008年以来,腾冲县抓住连续六年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列为优质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县机遇,做大做强油菜产业,使油菜产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全县第一大冬季农作物和第一大经济作物,成为促进全县农民增收、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Nerlovian供给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油菜籽生产和价格历史数据,探讨中国油菜籽供给对外界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1979年以前,价格不是影响国内油菜籽生产调整的因素;1979年以后,价格对国内油菜籽播种面积变动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油菜籽收购市场现状1.农民惜售严重收购数量较少由于今年油菜籽种植面积较去年略有下滑,油菜籽生长期间部分地区受冻害和春旱天气影响,苗株发育不好,分枝较少,使得今年油菜籽总产量出现小幅下滑。新季油菜籽上市以来,由于政策并未明文公布,农户在种植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对市场价格预期普遍较高。在安徽、四川等地,由于油菜籽减产略显严重,农户心理预售价格在4600~4800元/吨,高于市场传出的4500~4600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4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继续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收储价格由2009年的3.7元/公斤提高至3.9元/公斤。2010年国内油菜籽产量预期下降、国内压榨能力过剩和进口油菜籽数量相对较低,将使油菜籽价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油菜籽生产与贸易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启现 《农业展望》2006,2(12):8-11
分析了中国油菜籽生产和贸易的现状及其国际地位。油菜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油菜籽生产经历了徘徊不前和持续增长两个阶段,近年油菜籽的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30%左右,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贸易量很小。中国油菜籽生产区域化明显,油菜籽产区经历了“集中-分散-更集中”的形成过程。介绍了世界油菜籽生产概况,及其占世界比重,比较分析了中国油菜籽生产的国际地位及其比较优势。单产接近世界水平,增产潜力较大。提出了加快发展中国油菜籽生产和贸易的对策建议,指出,应在稳定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冬闲农业,逐步扩大华北、西北油菜种植,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并从扩大出口力度和扩增国内需求等方面拉动国内油菜籽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油菜籽活性成分丰富,具备抗氧化作用,还能够抑菌消炎、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文章从多个方面简要分析油菜籽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以期推进油菜籽产业现代化发展,为药品和食品开发提供指导和依据。油菜籽常被作为菜籽油原料,其生物活性成分丰富,但由于该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开发利用不充分。相关从业者要了解油菜籽活性成分,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充分挖掘其功能特性和价值,依托油菜籽的生物功能及优势,研发出高附加值多  相似文献   

12.
一、2001年我国油菜籽产量达到1176万t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从华中 及华东油菜籽主产区获得的信息,我国2001年油菜籽总产量(即2001/2002年度产量)将达到1 176万t的历史最高水平(包含少量秋季成熟的春播油菜籽),较2000年增长3%.在产量增长的同时,2001年我国双低油菜籽的播种面积及产量均较2000年有明显增长,油菜籽含油率和菜籽油、菜籽粕质量水平均将因此而提高,其中浙江及安徽很多地区的油菜籽含油率达到了38.5%~39%(水分含量12%的标准品),部分油菜籽含油率甚至达到39.5%,油菜籽的出油率也因此提高到36%~36.5%.与2000年相比,含油率提高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油菜籽仁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刘刚  何永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76-2378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试了9个油菜品种的45个油菜籽仁样品的光谱。光谱显示,油菜籽仁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对各品种油菜籽仁的平均光谱差异和吸光度比A1657/A1054和A1576/A1512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可用于区分不同品种的油菜籽仁。对1 700~1 600 cm-1范围的二阶导数光谱进行分析,发现各品种的振动谱带差异明显,可用以区分不同品种的油菜籽仁。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可以鉴别不同品种的油菜籽,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农产品物料的脱壳方法及原理,并结合油菜籽的物理机械特性,提出了油菜籽两次撞击脱壳方法。同时依据两次撞击脱壳方法设计制造了油菜籽脱壳装置,并介绍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脱壳装置上进行的油菜籽脱壳试验结果表明,两次撞击法脱壳率大于75%,粉末率小于5%;随着油菜籽含水量的增加,脱壳率和粉末率降低;打板在主轴上的安装位置和打板高度均有最佳值。  相似文献   

15.
程黔 《农业展望》2010,6(6):11-14
2010年5月末至6月初,国内油菜籽上市量将逐步增加,宣告油菜籽收购战将打响。加拿大油菜籽进口检疫、西南干旱减产、南方暴雨成灾、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出台、加工企业产能扩容等诸多因素,使得2010年油菜籽市场形势异常错综复杂,收购市场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菜籽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0%,油菜籽的干燥有利于其油脂保存,且不易氧化酸败。为提高干燥效率(干燥时间),在保证油菜籽干燥品质(油菜籽的发芽率)的情况下,采用静态变温干燥方式对油菜籽进行干燥。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的含水率17.8%为油菜籽变温干燥的变温拐点;油菜籽变温干燥的前期温度选取105℃较适宜;油菜籽变温干燥的后期温度选取65℃较适宜;当变温干燥容器的容量为整个容量的100%时,其干燥效率较高,干燥效率可达0.108kg·h-1。  相似文献   

17.
受大量进口油料的冲击,加上国家开始对油菜籽收购政策作重大调整,不再临时收储国产油菜籽,这给国内油菜生产带来极大影响。针对我国油菜籽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等现实问题,为了保护国内油菜籽的种植效益,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出应采取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适时启动对进口油菜籽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措施,建立油菜籽进口的预警机制,完善油菜籽贸易保护技术体系,以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做好今年的油菜籽收购工作,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安排包括江苏在内的全国17个油菜籽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托市收购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油菜生产中科技进步与资源配置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最大的油料作物——油菜籽发展概况和面临的供求形势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定量模型对我国油菜籽生产中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科技进步对油菜籽产量的贡献率低于种植业的平均水平,油菜籽增产中科技含量不足。从资源配置情况看,目前中国油菜籽生产仍是面积扩张型、土地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化肥投入处在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施化肥有较大的经济收益。因此,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油菜籽有着较大的生产潜力。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能够提高油菜籽产量,缓解中国油料供应上的压力,减少对进口油脂的依赖。  相似文献   

20.
油菜籽低温除湿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油菜大国,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为了保证油菜籽干燥品质,提高干燥效率,同时降低 干燥能耗,提出了利用低温除湿干燥方法对油菜籽进行干燥。设计了低温除湿干燥系统,并进行了低温干燥(45、55、 65益)和高温干燥(80、105、120、150益)对比试验,建立了油菜籽低温除湿干燥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可靠性检验。 结果表明院油菜籽的低温除湿干燥模型符合Page 模型,在风速一定时,热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干燥效率的两个 主要因素。利用近红外对油菜籽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油菜籽经过低温除湿干燥后,其蛋白质和油酸含量略高于高 温干燥的含量。发芽率试验表明,低温除湿干燥后油菜籽的发芽率显著高于高温干燥后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