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小鹅瘟异源高免血清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小鹅瘟病毒弱毒抗原加福氏完全佐剂后,分二次皮内多点注射免疫山羊、奶山羊,皮下注射免疫黄牛,结合二次静脉注射免疫小鹅瘟强毒,用琼扩进行效价测定,可获得琼扩抗体平均效价为1:16—1:64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将制备的三种动物的高免血清混合稀释至琼扩效价1:4、1:8,分别用于预防免疫1-10日龄的雏鹅,获得保护率为90%和96.3%;用于治疗发病鹅群,治愈率达84%和92%。牛、羊抗小鹅瘟异源高免血清具有效价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和弱毒疫苗免疫鹅体内的免疫应答,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阐明pcDNA-GPV-VP3免疫发生机理、免疫持续期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pcDNA-GPV-VP3和小鹅瘟弱毒疫苗分别免疫30日龄四川白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免疫鹅体内GPV抗原的分布,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间接ELISA分别检测免疫鹅的细胞免疫水平和血清抗体滴度,比较GPV基因疫苗与弱毒疫苗诱导鹅体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①弱毒疫苗组于免疫鹅的心、肝、脾、肺、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胰腺、大脑及注射部位肌肉均中检测到GPV抗原;基因疫苗组于免疫鹅的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盲肠及注射部位肌肉中检测到GPV抗原。②弱毒疫苗免疫雏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14 d后对ConA的反应开始增强,35 d达到最高值后下降;基因疫苗免疫雏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OD值先下降,14 d后开始上升并高于空白质粒对照鹅和PBS对照鹅,35 d时达最大值,以后又逐渐下降,第21-63天极显著(P<0.01)高于PBS对照鹅和空白质粒对照鹅,第21-63 天时极显著(P<0.01)高于弱毒疫苗免疫鹅。③弱毒疫苗免疫鹅血清抗体第3天开始高于PBS对照鹅,第28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基因疫苗免疫鹅血清体从第14天开始高于PBS对照组,第28天达最大值,第21-217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PBS和空白质粒对照鹅;基因疫苗免疫鹅血清抗体除第28天极显著(P<0.01)高于GPV弱毒疫苗免疫鹅外,其余时间与弱毒疫苗免疫鹅差异不显著。【结论】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后能在免疫部位皮肤、心肌和各肠段中表达并能够诱导鹅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基因疫苗诱导鹅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优于弱毒疫苗,结果为阐述pcDNA-GPV-VP3的免疫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3.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抗小鹅瘟病毒(GPV)单克隆抗体。这些单抗仅与GPV反应,与其它细小病毒(CPV、FPV、PPV)和其它禽病毒(NDV、IBDV、DHV、DPV)均不反应。腹水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5~10-7,琼扩沉淀效价达1∶20~1∶512,鹅胚中和效价达1∶30~1∶122,鹅体中和效价为1∶54~1∶96。GPA1和GPC52株单抗对人工感染GPV的雏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工感染小鹅瘟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服感染40只雏鹅小鹅瘟病毒,在不同感染阶段剖杀雏鹅,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及病理特征。接种后第1天,小肠绒毛顶部上皮首先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坏死、脱落向绒毛基部发展,同时,固有膜也相继发生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小肠的坏死和炎性渗出逐步加剧,最后发展成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并在小肠的中下段形成特征性的凝固性栓子,堵满肠腔。实质器官普遍发生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肝、胰、脾、胸腺、腔上囊,发生灶性坏死。电镜观察,病毒首先损害小肠绒毛顶部上皮,心肌和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基质变空,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溶解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病自然流行时,多侵害4~20日龄以内的雏鹅,特别是10龄以内的雏鹅。主要病变特征是严重的肠炎,小肠粘膜脱落、坏死,并与渗出的纤维素性混合在膨大的中后段肠管内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肠腔。小鹅瘟主要是通过1日龄注射小鹅瘟血清和10日龄再免疫注射弱毒疫苗进行预防的。但笔者曾诊治一宗免疫失败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小鹅瘟本病为小鹅的急性传染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3~4日龄乃至20日龄左右的雏鹅易发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为10日龄的雏鹅.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行康复,20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病常呈最急性型,病鹅精神沉郁、缩头、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一般12~48小时死亡,有时不显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死亡率达30%~40%,最高死亡率可达70%以上.防治对策:①搞好孵坊和鹅舍消毒,一切用具设备,必须清洗消毒.②出壳雏鹅每羽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病鹅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注射,500倍稀释液小鹅滴鼻免疫.④卵黄抗体每羽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将30日龄四川白鹅分别肌肉注射接种50μg、100μg和200μg的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以生理盐水和空载体质粒pcDNA3.1(+)为对照,于免疫接种后1h、12h、1d、3d、7d、21d、35d、63d、105d和217d采集全血以及各组织器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pcDNA-GPV-VP3在雏鹅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①pcDNA-GPV-VP3各剂量免疫雏鹅1h即可在各组织中被检测到,其中注射部位含量最高,肝、淋巴器官(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含量较高;②到217d时,50μg组免疫雏鹅各个组织器官内仍检测到pcDNA-GPV-VP3的存在,但多数组织器官中的含量比1h时约少了103~104;③血液中pcDNA-GPV-VP3的含量较少,且1h~217d各时间点的差异不显著(P≥0.05);④不同剂量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各组织中的含量呈现的总体规律为200μg组>100μg组>50μ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后1h时可分布至雏鹅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并持续存在217d以上。  相似文献   

8.
《饲料博览》2005,(1):56-56
病原: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极其相似,但种鹅在开产前注射(有的甚达3次)小鹅瘟弱毒苗,其下一代于3日龄开始发病和死亡,死亡高峰集中在10~18日龄,应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无效,死亡率为15%~25%,最高可达100%,30日龄后基本不发病。终于在1997年程安春发现该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1.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必须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末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鸭瘟抗体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提纯的鸭瘟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瘟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特异性高(与鸭病毒性肝炎等13种病的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与血清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100%但其敏感性比血清中和试验至少要高1000倍,且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大约经6小时即可获得结果,是一种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进出口鸭对鸭瘟的检疫和对鸭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的敏感、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且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初步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南京某地具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变的死亡雏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用12日龄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腺病毒样粒子,直径70-120 nm;经与小鹅瘟阳性血清进行中和作用后,接种鹅胚后仍出现死亡。人工感染4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尿囊液制备的沉淀抗原,经琼脂扩散试验,不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  相似文献   

13.
1990~1992年,在湖南省武冈、岳阳、芷江和湖北省公安等县,用不同毒力的小鹅瘟疫苗,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母鹅.同时,采用免疫后175~188 d 内的母鹅产蛋所孵化的雏鹅进行攻毒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小鹅瘟鸭胚苗或鹅胚苗采用一次免疫法,母鹅免疫后175~182 d内,其后代的保护率为81.7%~87.0%;两次免疫法,首次用鸭胚苗或鹅胚苗,第2次用毒力较强的鹅胚苗,其后代的保护率为89.3%~94%.在攻毒试验中前一种方法对雏鹅的保护率只有60%~81.8%,而后一种方法则达到了86.6%~90.4%.  相似文献   

14.
南江黄羊非胴体组成部分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2×2×2因子试验估计了营养,性别和年龄对肉用山羊品种南江黄羊非胴体组织的影响。营养、性别和年龄对总非胴体组织重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因子间交互作用对总非胴体组织重量影响不显著。大多数非胴体组织部分,如体外器官,胸内器官和腹腔器官极显著(P<0.001)和显著地(P<0.05)受到营养、性别和年龄因子的影响。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营养水平下,南江黄羊公羊非胴体组织重量比母羊重。在高营养水平时,公母羊间非胴体组织总重量间的差异减小。年龄和性别对非胴体组织总量和影响始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母源抗体(MAb)的雏鸡于21日龄首次免疫,效果良好;带MAb的鸡胚于18日胚龄接种IBD弱毒苗,雏鸡出壳后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皮下注射和饮水免疫,其中皮下注射效果比饮水稍好:①到3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4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皮下注射到3日龄、饮水免疫到4日龄均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保护期持续2个月以上。2.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饮水免疫:①到34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34日龄产生对鸭瘟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其免疫持续期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在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液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试验结果表明,种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防制,使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首次免疫的适宜时间为28-30日龄,二免时间为产蛋前即23-24周龄.这样在60周龄内可使种鸭不发生鸭瘟和下一代雏鸭不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对于1-30日龄阶段的小鸭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主要是依靠母源抗体和环境的隔离、消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是否存在垂直传播,为控制该病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巢式RT-PCR和病毒分离技术,对患病种鹅病料、不同孵化阶段死胚、出雏蛋壳内部冲洗液、弱雏样品进行黄病毒分离及基因检测.[结果]在患病种鹅、孵化过程中死亡鹅胚尿囊液、出雏蛋壳内壁洗液和雏鹅中均能检测和分离到黄病毒,其中患病种鹅病料的黄病毒阳性率为100.0%,孵化死亡鹅胚黄病毒阳性率为39.6%,出雏蛋壳内部冲洗液黄病毒阳性率为45.0%;1日龄和15日龄弱雏黄病毒阳性率为80.0%.[结论]黄病毒可以通过鹅胚传到下一代,即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存在垂直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初.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大利村一养鹅户饲养的3000只雏鹅,从18日龄起出现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传染病,并出现大批死亡。该鹅群未注射小鹅瘟疫苗,故当地兽医疑为小鹅瘟或细菌性传染病。后注射了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并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饮水.均未见疗效。后到蛟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诊治,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鸡痘弱毒疫苗株对鹤鹑进行刺种接种,运用PCR方法对免疫鹌鹑的心、肝、脾、肺、肾、脑和肌肉等组织进行病毒DNA检测,旨在动态研究鸡痘疫苗在鹌鹑体内的分布规律,据此对鸡痘弱毒疫苗株应用于鹌鹑的免疫效果及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在试验期间,鹤鹑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正常,未观察到病理变化;接种后12 h鹤鹑脾检测到病毒DNA;接种后1d脾、肺可检测到病毒DNA;接种3d和7d在所有监测组织内均可检测到病毒DNA;接种后10d所有内脏器官中均未检测到病毒DNA;对照组未检测到病毒DNA.试验结果表明,鸡痘病毒在鹤鹑体内存留时间短.无毒性,生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