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38个形态学性状,对木槿属植物26个种和14个变种(变型)进行了分支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木槿属种间分类的重要性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利用paup4.0a4b软件最大简约法分析共得到40个同等简约分支树,树长为167。50%多数规则一致树分支结果表明:木槿属植物分为2类6组。植物的生活习性作为一级分类标准,叶形及花色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托叶形态及小苞片形态可以作为三级分类标准,此外在草本植物中茎具刺与否也是较为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2.
蝎子草属3种植物叶腹面的微形态 电镜扫描结果显示;3种植物叶腹面钟乳体和螯毛在形态及数量上差异明显,可以作为种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江西野生猕猴桃20种或变种的叶片POD同工酶,并运用相似关系R-链连接法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间POD同工酶谱存在很大的差异;(2)POD同工酶有阶段性和相对稳定性,可运用于猕猴桃属植物的亲缘关系鉴定和初步分类;(3)模糊聚类反映了各分类群的亲缘关系,与传统依据形态分类提及的亲缘关系大体一致。本研究将江西猕猴桃属植物聚为4类,这与传统的分类方式并不一致,只有净果组的几个种成为单一类群,其余种或变种相互混杂。因此,认为现有的分类方法有待于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4.
梧桐科梭罗树属(Reevesia Zindl.)植物绝大部分种类分布在中国。该属植物生殖器官的外部形态在种间表现出彼此比较接近,直到目前为止,对它的属下各等级的分类仍以叶的外部形态为主要依据。为了对本属的系统分类提供更多的证据,我们应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13种梭罗树属植物的花粉形态。 梭罗树属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的形态结构、表面纹饰等形态特征在种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特点,显示出它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组合统一体,这点与植物分类学者对它的看法完全一致。但它的萌发孔数目的变化比较复杂,在种间甚至在某些种内都存在着一定的变异。属内明显地存在着三个花粉萌发孔类型:(1)三沟孔类型,(2)四沟孔类型,(3)五沟孔类型,而且类型间关系密切。泰梭罗(Reevesia siamensis Craib)无疑是五沟孔类型的种,而且它的萌发孔位置变异比较突出,至使它的花粉粒形状、极性、对称性等都与梭罗树(Reevesia pubescens Mast.)有所区别,因此我们认为可把它仍然作为一个种看待,不应把它作为梭罗树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产野生蔷薇属植物的遗传背景,为其品种演化、系统分类提供分子学依据,也为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为进一步开发我国丰富的野生蔷薇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50份蔷薇属植物样本、42个种或品种为研究对象,运用SSR标记及单拷贝核基因GAPDH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MAC-PR理论预测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的SSR基因型。结果在29个SSR位点上共计检测出382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413 9至0.934 0之间,平均值为0.798 9。计算Bruvo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邻接树,解决了SSR标记在不同倍性样本之间应用困难的问题。同时基于GAPDH基因序列片段构建了50个样本的贝叶斯树。基于SSR标记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50个样本聚成了6个分类群,月季组、桂味组样本聚类效果较好,而其他种类与现有分类系统差异较大。通过测序及克隆成功获得了所有样本的GAPDH基因序列片段,其中,比对后的序列长度为841 bp,变异位点数164个;基于GAPDH基因的聚类结果与现有的分类系统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蔷薇属植物基于遗传关系的分类体系与现有的植物学分类系统有较大的差别。月季组、合柱组间遗传关系十分紧密;芹叶组、桂味组没有形成单系类群,这两组间可能存在着基因交流事件;小叶组中两个种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铁角蕨科铁角蕨属4种植物(长叶铁角蕨、石生铁角蕨、岭南铁脚蕨、细裂铁角蕨)与巢蕨属4种植物(细叶鸟巢蕨、圆叶鸟巢蕨、鹿角鸟巢蕨、皱叶鸟巢蕨)的叶表皮结构、叶脉特征、气孔类型、根和叶柄的维管束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探讨两属8种植物的形态和亲缘关系,为区别两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铁角蕨科两属8种植物的上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器类型、叶柄横切面形态均无属间差异;4种铁角蕨属植物的气孔大小显著大于巢蕨属植物的;4种巢蕨属植物的叶脉序具有属的特征,明显区别于铁角蕨属植物。通过对8种植物形态解剖学的比较,为铁角蕨属和巢蕨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补充了基础数据,并为两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把8种蕨类植物分为不同科属是符合分类学的分类结果。说明以上特征是蕨类植物科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南宁市金花茶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物种特征,采用全面踏查法和样地调查法在全园布设290个样地,对金花茶公园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物种调查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茶公园共有植物397种,隶属92科238属(目标植物83科204属354种、非目标植物共26科40属43种);植物生活型齐全,观赏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落叶植物:常绿植物=1:12.6,乡土植物:外来植物=1:2;植物分为花、叶、果、干、形、根、芳香7种观赏特性,其中,非山茶科植物分别有132、211、48、23、43、9、14种,以观花、观叶植物为主;山茶科植物共90种,以观花为主。进一步总结出南宁市金花茶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的特点:(1)公园藤本、竹类植物应用较少;(2)缺乏彩叶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3)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对比悬殊;(4)公园花期安排合理,注重植物与文化融合等特点。提出丰富竹类、藤本植物竖向景观;增加乡土植物、彩叶植物、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种植;注重入侵目标植物的养护管理;营造健康的山茶植物群落与其伴生种的种间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东欣  傅大立  赵天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11-11813
首次采用形态分类特征性状排序方法对玉兰属Yulania Spach35种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可作为该属植物物种鉴定和区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将35种植物一一加以区别。同时,还可作为该属新分类群和属下分类系统建立的科学依据。如35种植物形态分类特征性状排序结果分为4类,其第1类至第3类,恰与玉兰属植物形态分类的玉兰组Sect.Yulania、渐尖玉兰组Sect.Tuplipastrum和朱砂玉兰组Sect.Zhushayulania相吻合;第4类,仅朝阳玉兰Y.zhaoyangyulan1个新种。此外,还纠正了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植物叶特征的植物属种自动图像分类检索技术。为了解决植物属种众多引起的分类困难,综合应用了图像分类和图像检索的一些概念模型和方法,如根据图像检索概念,构建以叶形和叶缘特征变化为依据的阔叶类植物(单叶)分类语义字典;根据图像分类原理,设计字典各层分支结点的描述符;根据相似概率索引方法,推求字典叶节点成员属于特定植物种的概率,进而实现对植物属种做图像分类索引的功能。以适量样本所做的分类实验表明:面积凹凸比、长宽比、右边界非线性拟合二次项系数、上边界非线性拟合二次项系数、最宽处位置指数等描述符对于阔叶植物分类有效。通过这些描述符可以将31类阔叶植物划分到8个叶节点,并检索其具体属种;全局分类精度平均为94.19%。并初步证明了如下结论:"分类语义字典组织的分层分类+叶节点成员相似性检索"的技术框架,可以有效扩大植物属种辨识数量、提高辨识精度,是植物数字搜索引擎合理有效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适合上海地区的切叶植物调查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汇总了适合上海地区的切叶植物160多种,并根据其观赏部位,来源和发展前景等列出了分类表;同时,在总结了切叶植物的生产,销售,应用情况后,对切叶植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Melo■属60个OTUS和18项分类性状分别进行Q分类和R分类,结果表明;Q分类以在切比雪夫距离上用中间距离法进行聚类效果最佳,能概括和直观地表达根结线虫的表相关系;R分类在马氏距离上用中间距离法聚类能很好地表达数量性状之间、质量性状之间以及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表相关系。Q分类结果还表明,60个OTUS的单位距离(种间)不存在属的差异,应取消H(?)属,原H(?)属中的种均应归属于Mel(?)属,M.(?)(?)并非是M.(?)的亚种,应提升为独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2.
利用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扫描特征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这在车前属 Plantago L.植物的研究中尚属空白。本文对内蒙古车前属6种,2变种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从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表面雕纹结构分析,各种之间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它可以反映种群的分类学特征,因而作者提出应把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扫描特征作为车前属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依此进一步印证了前人对车前属分类的合理性,同时报道了车前属植物在内蒙古的4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论述了墨管蚜蝇属Mesembrius的分类概况,属的分类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讨论了墨管蚜蝇属的分布特点。记录中国墨管蚜蝇10种,并根据对标本的检验,列出了各种的分布范围。对墨管蚜蝇属昆虫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20种海南产芋螺的27个性状特征分别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据此对芋螺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Q型聚类分析可将20种海南产芋螺分为二大组3个亚组;利用R型聚类分析可将27种性状特征分为2个大组;主成分分析反映出芋螺分类的重要特征是贝壳大小、内唇和壳口特征;基于芋螺前3位主成分基础上的三维图与聚类分析结果图一致。聚类分析树状图较好地反映了20种芋螺之间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有助于选择关键而重要的芋螺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完善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优化运行设计参数,对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中温两相厌氧消化与中温单相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产酸相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5 d,产甲烷相HRT为11.10 d,当污泥投配率8%,有机负荷>2.0 kg/(m3.d)时,化学需氧量(COD)与挥发性固体(VS)的去除率分别为42.7%和33.6%。在相同有机负荷下,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VS和COD去除率、产气量、产气速率以及分解单位VS的产气量均高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而出泥VFA含量小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以经典的比较形态学和解剖学的方法对国产米仔兰族植物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值分类方法对中国米仔兰族4属10种植物的分类作进一步探讨。每个运算分类单位(OTU)选用30个性状,进行多态编码,然后采用平均欧氏距离公式和UPGMA公式进行聚类运算。数值分类的结果为中国米仔兰族隶下的几个属的划分,尤其是椤木属Amoora的独立,提供了新的依据;并对大叶山椤提出新的组合:Aphanamixis polystachya(Wall.)R.N.Parker var.grandifolia(BL.)X.M.Chen,comb.nov.  相似文献   

17.
 通过豇豆属、菜豆属6个豆种的148份材料的20个重要形态性状的观察,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应用数值分类法对豇豆属栽培种的分类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 6个豆种的形态聚类为黑吉豆、绿豆、饭豆类群;豇豆类群;菜豆类群;过氧化物酶酶谱聚类为绿豆、黑吉豆、饭豆类群;小豆类群;豇豆类群;菜豆类群。酯酶酶带扫描峰聚类为小豆、饭豆类群、绿豆、黑吉豆类群;豇豆类群和菜豆类群。 据上述结果认为:⑴将绿豆、黑吉豆、饭豆、小豆从菜豆属划出更符合生物自身的自然属性;⑵绿豆等4个豆种与豇豆种在许多性状、同工酶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异,是否将其归入豇豆属值得重新考虑;⑶绿豆与黑吉豆、小豆与饭豆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饭豆与绿豆、黑吉豆较小豆与之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后续桑黄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国内22个桑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依据rDNA ITS序列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收集到的桑黄菌株明确聚为3个独立类群,且3个类群的桑黄真菌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通过BLAST分析,成功鉴定出3类桑黄种质分别为: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杨树桑黄(Fuscoporia gilva)及丁香桑黄(Inonotus baumii)。不同来源的桑黄菌株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种间遗传趋异度显著高于种内。本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且简单易行的桑黄真菌分子鉴定技术,可明确各桑黄真菌的种属来源及遗传结构组成,为桑黄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